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意外的消息
这天晚上,吃过饭后张文东打开电脑,在浏览当地一个论坛时,看到了一则消息:
城郊郭家村的郭亮,是理工大学的学生。近来,灾难接连落到了他的家中,先是去年父亲患中风瘫到床上,今年母亲又脑出血在医院做了开颅手术,至今仍昏迷不醒。作为独子的郭亮,不得不辍学在家伺候双亲。因为看病,其家已借了不少的债,目前治疗还需大笔费用,希望社会各界爱心人士能帮这个家庭一把,也好让孝子郭亮重回校园。
消息下面,是几张躺在床上的病人照片,后面跟帖无数,看来关注的人很多。
他的话音刚落,就得到了与会人员的点头赞许。负责宣传工作的办公室杨主任反应更为强烈,连连竖起了大拇指。
见大家都赞同,张文东当即拍板,让杨主任与发帖人取得联系,先把帖中人的详细情况摸清楚再说。
2.熟悉的名字
杨主任很快将当事人的情况了解清楚了:帖子中的那个丈夫名叫郭起家,46岁,妻子叫李翠,43岁,都是无固定收入的农民。那个帖子起初是郭亮的高中同学发在网上,想要寻找人们帮助。后来该帖子引起了论坛版主的注意,版主通过调查后觉得帖子内容与事实相符,就将帖子置了顶,还号召网友们捐款。
但张文东听了办公室主任的汇报,却吃了一惊:“郭起家,李翠?”
他认识这对夫妻。
三年前,郭家村村外的马路上发生了场车祸,一名独自骑行的老者被撞倒,而肇事车辆却逃逸了。现场唯一的目击证人,是在旁边田里劳作的郭起家。起初郭起家对围拢过来的人们说他目睹了事情的整个经过,包括记住了肇事车辆的车牌号。只是,他说这话的时候,被妻子李翠用胳膊肘捅了两下。
李翠悄声对他说:“那肇事车辆,可能是附近哪个地方的,小心找咱麻烦!”
于是,郭起家随后便“记不得”那肇事车辆的车牌号了。当遇难者家属闻讯赶到后,问起他时,他一个劲地摇头说:“我是真没看到那车的车牌号。当时听到响声,我从田里跑到路上的时候,那车子已经跑远了,只看得到是辆红色的半挂车。”
那被撞的老者,就是张文东的父亲。当时老人骑着单车去森林公园游玩,不曾想发生了那样的事。
听说郭起家知道那辆肇事车的车牌号,张文东去找了他好多次,可每次郭起家都称没看清车牌号。在张文东一再保证会为他保密的情况下,有次郭起家分明犹豫了下,可他的妻子李翠却在旁边狠狠地剜了他一眼,他便立马又摇起头,说真不知道车牌号是多少。
李翠朝着郭起家剜的那一眼,恰好被张文东看到了眼里,自此张文东便牢牢记住了“郭起家”和“李翠”这两个名字。
现在,听到这对落难的夫妻竟然是这两个人,张文东心里隐隐有一丝快意,但很快张文东便又理智地说服自己:虽然他们是自己怨恨的人,但幸灾乐祸也不是什么好事!
只是,虽然能这么想,可想到要援助的是自己无比怨恨的人,张文东觉得自己接受不了。
他朝杨主任轻轻摆了摆手,说:“让我静下心想想再说。”
杨主任退了出去,可不多会儿,又进来了,告诉张文东:先前,与论坛的管理员和发帖者取得联系后,他们听闻“仁爱医院”有免费收治并照料帖中人的打算,都很感动,于是和几名热心的爱心人士一起赶来了医院,想要拜见下充满仁慈之心的院长。
这让张文东感到很是意外。可既然人家都到自己门口了,不见总归不合适;何况这些人与自己没什么过节,还都是胸怀爱心之人。
张文东在会议室接待了来客,对于众人的赞美之辞和对帖中人可怜的境况描述,他都默不作声。只是当听到来客评论起郭亮,说郭亮是个孝子,也是个一贯爱帮助人的小伙子后,张文东的眼睛里才闪过了一丝亮光。
待众人都说的差不多了,话语逐渐稀疏后,张文东才缓缓地说:“我给大家讲个故事吧!”
于是,张文东便把三年前郭家村村外马路上发生的车祸事情,说了出来。
听到故事里那个遇难的老人是张文东的父亲,而那始终不愿作证的目击证人就是郭起家夫妻,所有听着的人都愣住了,包括杨主任。
“你们说,面对这样的夫妻,我的心里怎么能接纳下他们!”张文东向愣着的人们说道。
一时,所有的人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连连摇头叹息不已。终于有个爱心人士鼓起勇气,小心地试探说:“张院长,他们两口子那样做确实不对。不过看在他们现在这么可怜的份上,如果多少能帮他们一把的话,您看……”
张文东抬手止住了他的话:“得知是这对夫妻后,我确实是打算放弃援助他们了。不过,刚才你们说他们的儿子郭亮倒是个热心助人的人,如果真是这样,我想见下郭亮再做决定!”
3.心灵的抉择
爱心人士很快安排了张文东与郭亮的会面。通过交流,张文东发觉郭亮果真如人们所言,是个充满爱心并且知恩图报的人。临分手的时候,张文东对那些爱心人士说:“我决定了,无偿援助他们,所有的这些,都只是看在郭亮的份上……” 张文东将郭起家与李翠接入医院后,邀请专家对他们做了会诊。这事不光在网上引起了轰动,连电视台记者也赶到医院,进行了全程采访,在电视上进行了播放,立时这件事在当地传得沸沸扬扬,仁爱医院的名声立竿见影显现出来。
事情完全照着原先设想的那样发展了,郭起家夫妻得到了免费医疗和照料,郭亮得以重新返回学校,仁爱医院则收获到了很高的美誉。
谁也没有想到,仅仅过了两日,网上突然出现了个帖子,帖子爆光了张文东与郭起家夫妻三年前的恩怨,并评论说:在那样的怨恨下,仁爱医院还是免费接收了郭起家夫妻,其实只有一个目的——炒作,借题发挥来宣传自己,是一种营销手段而已。
后面有不少跟帖,也在随声附和。
仁爱医院里率先发现这个帖子的,是杨主任。看到帖子后,杨主任很生气地向郭文东汇报说:“从主帖和那些跟帖来看,这就是一种攻击,肯定是哪个同行医院雇水军干的!”
张文东听后,淡淡地笑了笑,拿起笔在纸上写了起来,写好后将纸递给了杨主任:“回个帖吧,就把这段话回过去。”
楊主任接过那张纸,默读了起来:
我就是仁爱医院院长张文东,我不否认援助郭起家夫妻有借机宣传的成分在内。我记得当初获知需援助的对象是郭起家夫妻后,我从心里已经放弃了援助,因为我说服不了自己,哪怕仅仅是为了宣传。但当那些社会上的爱心人士告诉我,这对夫妻的儿子是个乐于助人的青年后,我改变了主意,决定施以援手。到了那时我的目的已经很明确也很单纯,那就是——想告诉别人,或者是告诉那对夫妻,只有乐于帮助别人的人,才会让人对他仰视,并心甘情愿地去帮助他。
这个帖子发出去后,原先那些附和“炒作”的声音一下子都停止了。紧跟着又出现了个跟帖:
我就是郭亮,现在我已经回到校园,对于恩人张文东院长的无偿援助,我很是感谢,但大恩不言谢,我只是想说——不管你们如何评价张院长是出于什么目的援助了我家,我只知道,我的父母现在已经在仁爱医院里进行了治疗,并得到了照料,我也又回到了学校,其他的我也没必要多说。
这个帖子出来之后,引起了一场网络上的争辩:假设援助者真是炒作宣传,那到底应不应当?
争辩的结果是:只要援助者是真的援助了他人,那宣传一下又何妨。宣传也是需要有资格的!
日子如水一样静静地流着。
一个下午,病房值班医生找到张文东,告诉他11号病房的病人想见一下他。
张文东听后,犹豫了下,向11号病房走去。
11号病房里,躺在病床上的郭起家看到张文东进来,满是愧疚地说:“我对不起你,当年我应该告诉你肇事车牌号的。现在,我很想很想告诉你那辆车的车牌号,可是几年过去,那车牌号在我脑子里已经模糊了,我怎么想都想不起来那几位数的号码是啥了……”
说到这里,郭起家的眼角有泪慢慢地流了下来。
张文东笑了笑,轻轻地拍了拍郭起家的手。
4.尾声
转眼两年过去。因为岗位需要,仁爱医院在网上挂出招聘启事,招聘计算机网络维护人员一名。
在招聘启事挂出的第二天,负责招聘的办公室便有人登门应聘了。看到应聘者的那一刻,杨主任愣了愣:应聘者竟是郭亮。
恰好张文东也来到了医院办公室。得知郭亮已经大学毕业,并且学的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杨主任觉得这再合适不过,于是当即打算录用,但张文东没有同意。
张文东看着郭亮仔细地问:“你是出于什么原因来这里应聘的呢?”
郭亮望了望办公室里所有的人,回答说:“医院援助了我,这里就是我的家,所以我必须得来这里应聘!”
听到这话,张文东摇了摇头:“听了你学的专业,我觉得你还是到专门的IT公司合适些,那样你可以有更大的发展。当然,如果你是为了和父母在一起的话,则另当别论。不过我需要你放心的是:就算你不在他们身边,医院也会很好地照料他们,你可以多抽些时间来探望。”
说这话的时候,张文东微笑着朝郭亮点了下头。
而后,张文东的目光望向了窗外。
此刻,窗外阳光明媚,有几只鸽子从空中飞过。
(责编/邓亦敏 插图/谢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