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神经外科患者十分容易出现躁动不安的现象,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较高。对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肢体约束能够显著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本文将从肢体约束的定义、形式和俱体操作过程等方面进行阐述,为肢体约束的后续运用提供良好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神经外科;重症;肢体约束
神经外科中的患者由于脑部受伤、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和自理能力差等原因,比其他科室的患者更容易出现躁动不安的现象,此现象是由于患者的意识出现不同程度障碍所引起。为降低神经外科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医护人员通常会对患者行科学合理的肢体约束,提高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安全系数。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即使对患者进行肢体约束,也有一定的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会对患者的身心造成较大不良影响,还可能影响到患者的关节功能、神经恢复和肢体血运循环等,严重者甚至死亡。因此,对此类疾病的患者行肢体约束干预存在必要性,本文将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肢体约束的护理研究进行阐述。
1、肢体约束的定义
肢体约束是指使用特定的设备、材料或工具对患者的身体进行固定,使患者不能轻易将肢体移除,从而对其肢体自由形成一定限制,使其不能对自己的身体行为进行随意控制。目前还没有具体文献对肢体约束有准确定义。据相关资料显示,肢体约束在养老院中使用频率较高,在医院使用肢体约束的频率较少。将肢体约束运用于控制患者躁动的临床工作中,能够明显降低患者本身对治疗和护理的干扰,对患者而言也属于一种保护性措施。
2、身体约束工具的形式
床栏属于最常见的身体约束工具,其次为约束带。国内医院使用频率最高的为手腕棉布约束带,其次为加强型约束手套,但是效果一般。在临床工作中,为了在满足患者个性化、差异化的需求基础上,提高肢体约束的安全系数,医护人员常会对约束工具进行改良。据资料显示,将改良后的背心式约束衣用于控制患者躁动行为的工作中,不仅让约束变得更加有效,也相应提高了安全系数;将改良的体位约束带用于颅脑受损出现躁动的患者,能够显著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
3、身体约束护理管理
3.1护理人员培训
据相关资料显示,护理人员使用身体约束的过程受到护理人员本身和客观环境因素的影响,医院需要培训护理人员正确运用肢体约束,合理运用约束工具。也有研究表明,虽然肢体约束没有积极作用,且可能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护理人员对配合程度较差的患者行肢体约束干预的频率却较高。有国内研究显示,ICU护理人员对肢体约束方面的知识了解程度仅为35%左右,还有大部分患者在出现自行拔管、烦躁不安症状时,行身体约束是最有效的措施。通过研究临床案例发现,护理知识越丰富的护理人员,对患者行肢体约束的频率越低,且约束方法正确。肢体约束工具是一项特殊护理操作技术,存在一定风险,护理人员应当学会使用各种工具的知识和技能,才能降低在对患者行肢体约束过程中出现不良事件的概率。
3.2肢体约束应用指征
临床护理人员通常认为,一旦患者出现意识障碍、烦躁不安等状态,就需要对其行肢体约束。目的是通过肢体约束使患者不能自由活动,防止降低治疗效果,也常用于护理人员维持周围环境安全,防止其他患者受到干扰。重症监护室对患者行身体约束主要是预防患者因为意识障碍或心情烦躁而自行拔管对治疗造成影响、患者坠床等伤害。据相关资料显示,护理人员对成年危重患者行肢体约束必须要进行评估。要求患者的身体指征达到以下几点:存在严重意识障碍、身体功能障碍的患者;使用呼吸机、监护仪后配合度较差、带深静脉置管等存在意识障碍的的患者;精神状态不好的患者。
4、肢体约束护理
4.1评估护理
有相关资料指出,对患者行肢体约束必须要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取得其家属的同意并签字确认。在约束过程中还要持续不断地对患者的约束状况进行评估。使用评估工具有利于帮助护理人员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需要行肢体约束的指征。具体的评估工具有:焦虑问卷、疼痛评估工具等。护理人员需要严格按照肢体约束的相关要求对患者进行肢体约束,行肢体约束前需要对患者进行评估,评估内容主要包括:①患者生理、心理的需求和相关约束史;②行肢体约束后可能出现的隐患;③和约束相关的危险因素;④肢体约束使用频率。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行肢体约束的过程中,必须严格尊重患者的个人权利,且护理人员对患者行肢体约束之前,必须要遵从医嘱。
4.2生理护理
护理人员对患者行肢体约束必须要遵从医嘱,得到意识状态清醒患者本人及其家属的同意,签署同意书,且约束工具不能长期使用。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自身情况为其选择合适的约束工具,并严格按照相关要求使用,同时协助患者生活护理,密切关注患者约束部位皮肤颜色变化,防止血流不畅导致局部皮肤坏死的状况产生,约束过程中要定时辅助患者更换体位,以免对单一部位造成长期压迫,使肢体功能衰减;定时检查约束工具的松紧程度,确保其有效性,在松解约束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病情状况进行密切监测,做好安全措施,将出现意外事故的概率降到最低。
5、肢体约束的不良后果
大部分护理人员都是根据自身经验判断患者是否需要肢体约束,常导致肢体约束的滥用,容易对患者造成心理和生理上的不良反应,不但会使治疗效果大打折扣,还会提高意外情况的发生概率,增加患者的抵触情绪。部分患者因为身体约束后心灵受到打击,情绪失控,意识状态出现障碍,会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据相关资料显示,对患者行肢体约束相当于剥夺了患者的自主性,不能自由活动,会滋生诸多不良情绪,甚至产生心理阴影,会时常回想起受到约束的场景。
6、小结
很多国家在对肢体约束进行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已经颁布了关于肢体约束的相关法律条文和规章制度。我国目前尚没有相关的法律条文,大部分肢体约束都是护理人员决定,护理人员在肢体约束使用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近年来,护理人员也逐渐对肢体约束相关问题更加重视,不仅改良了新型约束工具,满足患者个性化的需求,同时也更加重视护理人员自身的培训工作,使肢体约束流程更加规范化,降低使用不当甚至滥用的概率,不將肢体约束作为常规措施,最大程度降低肢体约束对患者的不良影响,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希望我国能够尽快对肢体约束临床实践进行讨论分析后,制定出相关的法律条文和规章制度,敦促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严格按照规范进行肢体约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神经外科;重症;肢体约束
神经外科中的患者由于脑部受伤、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和自理能力差等原因,比其他科室的患者更容易出现躁动不安的现象,此现象是由于患者的意识出现不同程度障碍所引起。为降低神经外科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医护人员通常会对患者行科学合理的肢体约束,提高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安全系数。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即使对患者进行肢体约束,也有一定的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会对患者的身心造成较大不良影响,还可能影响到患者的关节功能、神经恢复和肢体血运循环等,严重者甚至死亡。因此,对此类疾病的患者行肢体约束干预存在必要性,本文将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肢体约束的护理研究进行阐述。
1、肢体约束的定义
肢体约束是指使用特定的设备、材料或工具对患者的身体进行固定,使患者不能轻易将肢体移除,从而对其肢体自由形成一定限制,使其不能对自己的身体行为进行随意控制。目前还没有具体文献对肢体约束有准确定义。据相关资料显示,肢体约束在养老院中使用频率较高,在医院使用肢体约束的频率较少。将肢体约束运用于控制患者躁动的临床工作中,能够明显降低患者本身对治疗和护理的干扰,对患者而言也属于一种保护性措施。
2、身体约束工具的形式
床栏属于最常见的身体约束工具,其次为约束带。国内医院使用频率最高的为手腕棉布约束带,其次为加强型约束手套,但是效果一般。在临床工作中,为了在满足患者个性化、差异化的需求基础上,提高肢体约束的安全系数,医护人员常会对约束工具进行改良。据资料显示,将改良后的背心式约束衣用于控制患者躁动行为的工作中,不仅让约束变得更加有效,也相应提高了安全系数;将改良的体位约束带用于颅脑受损出现躁动的患者,能够显著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
3、身体约束护理管理
3.1护理人员培训
据相关资料显示,护理人员使用身体约束的过程受到护理人员本身和客观环境因素的影响,医院需要培训护理人员正确运用肢体约束,合理运用约束工具。也有研究表明,虽然肢体约束没有积极作用,且可能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护理人员对配合程度较差的患者行肢体约束干预的频率却较高。有国内研究显示,ICU护理人员对肢体约束方面的知识了解程度仅为35%左右,还有大部分患者在出现自行拔管、烦躁不安症状时,行身体约束是最有效的措施。通过研究临床案例发现,护理知识越丰富的护理人员,对患者行肢体约束的频率越低,且约束方法正确。肢体约束工具是一项特殊护理操作技术,存在一定风险,护理人员应当学会使用各种工具的知识和技能,才能降低在对患者行肢体约束过程中出现不良事件的概率。
3.2肢体约束应用指征
临床护理人员通常认为,一旦患者出现意识障碍、烦躁不安等状态,就需要对其行肢体约束。目的是通过肢体约束使患者不能自由活动,防止降低治疗效果,也常用于护理人员维持周围环境安全,防止其他患者受到干扰。重症监护室对患者行身体约束主要是预防患者因为意识障碍或心情烦躁而自行拔管对治疗造成影响、患者坠床等伤害。据相关资料显示,护理人员对成年危重患者行肢体约束必须要进行评估。要求患者的身体指征达到以下几点:存在严重意识障碍、身体功能障碍的患者;使用呼吸机、监护仪后配合度较差、带深静脉置管等存在意识障碍的的患者;精神状态不好的患者。
4、肢体约束护理
4.1评估护理
有相关资料指出,对患者行肢体约束必须要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取得其家属的同意并签字确认。在约束过程中还要持续不断地对患者的约束状况进行评估。使用评估工具有利于帮助护理人员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需要行肢体约束的指征。具体的评估工具有:焦虑问卷、疼痛评估工具等。护理人员需要严格按照肢体约束的相关要求对患者进行肢体约束,行肢体约束前需要对患者进行评估,评估内容主要包括:①患者生理、心理的需求和相关约束史;②行肢体约束后可能出现的隐患;③和约束相关的危险因素;④肢体约束使用频率。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行肢体约束的过程中,必须严格尊重患者的个人权利,且护理人员对患者行肢体约束之前,必须要遵从医嘱。
4.2生理护理
护理人员对患者行肢体约束必须要遵从医嘱,得到意识状态清醒患者本人及其家属的同意,签署同意书,且约束工具不能长期使用。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自身情况为其选择合适的约束工具,并严格按照相关要求使用,同时协助患者生活护理,密切关注患者约束部位皮肤颜色变化,防止血流不畅导致局部皮肤坏死的状况产生,约束过程中要定时辅助患者更换体位,以免对单一部位造成长期压迫,使肢体功能衰减;定时检查约束工具的松紧程度,确保其有效性,在松解约束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病情状况进行密切监测,做好安全措施,将出现意外事故的概率降到最低。
5、肢体约束的不良后果
大部分护理人员都是根据自身经验判断患者是否需要肢体约束,常导致肢体约束的滥用,容易对患者造成心理和生理上的不良反应,不但会使治疗效果大打折扣,还会提高意外情况的发生概率,增加患者的抵触情绪。部分患者因为身体约束后心灵受到打击,情绪失控,意识状态出现障碍,会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据相关资料显示,对患者行肢体约束相当于剥夺了患者的自主性,不能自由活动,会滋生诸多不良情绪,甚至产生心理阴影,会时常回想起受到约束的场景。
6、小结
很多国家在对肢体约束进行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已经颁布了关于肢体约束的相关法律条文和规章制度。我国目前尚没有相关的法律条文,大部分肢体约束都是护理人员决定,护理人员在肢体约束使用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近年来,护理人员也逐渐对肢体约束相关问题更加重视,不仅改良了新型约束工具,满足患者个性化的需求,同时也更加重视护理人员自身的培训工作,使肢体约束流程更加规范化,降低使用不当甚至滥用的概率,不將肢体约束作为常规措施,最大程度降低肢体约束对患者的不良影响,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希望我国能够尽快对肢体约束临床实践进行讨论分析后,制定出相关的法律条文和规章制度,敦促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严格按照规范进行肢体约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