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抑郁情绪影响因素护理效果。方法:从2018年1月~2019年2月于我院治疗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病例中,选取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借助汉密顿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分,将发生抑制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均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患者的抑郁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结果:在患者因素中,性别对患者抑郁发生情况不显著,不具备统计学意义,而社会支持等人口学特性,与抑郁发生和程度是相关性因素(P<0.05);干预组在干预后的1、3个月抑郁评分明显降低,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抑郁因素实施干预,可以对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抑郁发生率进行有效控制,将患者的生存质量提升上来,其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血液恶性肿瘤;抑郁;影响因素;护理干预
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方面,白血病和淋巴瘤等比较常见,其发病率越来越高。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治疗时间比较长,而且预后效果并不理想,在生理和心理等因素的影响下,一些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抑郁症状难以避免。对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来说,需要进行化疗的时间比较长,在相关研究中,50%的肿瘤化疗患者在整个化疗过程中的心理需求是比较特殊化的。要想给予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生存质量一定的保障,应对患者抑郁情况进行相关因素分析,并实施一定的干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研究选取我院120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女分数为65例、55例,年龄为25~70岁,平均年龄为49岁。将精神异常和认知功能障碍者进行排除,采用汉密顿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价,抑郁患者为6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在研究过程中,排除中转院和死亡2例,最终实际入组人数为60例,干预组、对照组分别为30例。对两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其差异对比并不显著,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常规护理措施,并包括健康教育指导,在治疗开始时,对化疗前后护理、心理护理等进行评估和分析。
干预组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结合患者的抑郁相关因素分析,采取可行的心理干预措施,具体来说:
1.2.1社会支持性干预
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应与患者保持密切的联系和沟通,创建良好的社会关系,给予患者整个治疗过程一定的社会扶持。保证患者身心愉悦程度,提高疾病战胜自信心,避免不良情绪的出现,迅速康复疾病,并与治疗过程保持密切的配合。
1.2.2个体化心理健康教育干预
对患者抑郁程度、受教育水平等进行深入分析,将个性化、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予以制定,借助不同方法,引导患者树立正确的疾病应对意识和认知。定期为患者和家属对疾病的相关知识予以讲解【1】,防止疾病恐惧感的产生,不断提高患者心理接受度,使患者树立正确的疾病思想观念,与治疗护理过程保持紧密的配合,从而提高疾病康复效率。
1.2.3心理行为干预
医护人员借助共情等方法,在治疗过程中,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借助音乐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等,保证患者身心愉悦程度。告知患者临床治愈成功的出院患者的成功案例,发挥出榜样作用,将患者战胜疾病的自信心提升上来。
1.3观察指标
对患者抑郁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借助抑郁自评量表,在患者干预前后1个月进行测量【2】;53分以上为抑郁。
1.4统计学分析方法
选用SPSS 15.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抑郁相关因素分析
根据使用汉密顿抑郁自评量表,评估120例确诊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抑郁患者为62例,实际入组为60例。对可能引起抑郁的相关因素,进行数据统计和对比,患者抑郁相关因素分析如表1所示:
2.2两组干预前后SDS评分对比
干預组和对照组的干预前对比差异不显著,不具备统计学意义,而在干预后的1个月、3个月,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3 讨论
现阶段,在社会心理学知识不断普及的影响下,人们认识到了心理因素在疾病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而抑郁作为重要的研究方面不可忽视。在肿瘤患者治疗过程中,加强患者心理护理是至关重要的,将患者的注意力进行分散化,在整体上对抑郁程度实施控制。其中,对于社会支持来说【3】,借助社会支持系统,可以引导患者树立坚定的康复信念,并在治疗过程中保持高度的配合。同时,其他与抑郁相关因素的针对性护理,均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康复水平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逄艳香,张少丽,杜省古,孙凤华,董继承.认知心理干预对改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情绪和社会功能的效果观察[J].精神医学杂志,2015,28(06):426-428.
[2]钱颖,杨丽黎,程丽丽.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自我效能感水平调查及相关因素研究[J].护理与康复,2015,14(01):16-20.
[3]李强,苏艳玲,任为国,郭旭利,魏小兵.恶性肿瘤患者抑郁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J].当代医学,2014,20(20):18-19.
关键词:血液恶性肿瘤;抑郁;影响因素;护理干预
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方面,白血病和淋巴瘤等比较常见,其发病率越来越高。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治疗时间比较长,而且预后效果并不理想,在生理和心理等因素的影响下,一些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抑郁症状难以避免。对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来说,需要进行化疗的时间比较长,在相关研究中,50%的肿瘤化疗患者在整个化疗过程中的心理需求是比较特殊化的。要想给予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生存质量一定的保障,应对患者抑郁情况进行相关因素分析,并实施一定的干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研究选取我院120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女分数为65例、55例,年龄为25~70岁,平均年龄为49岁。将精神异常和认知功能障碍者进行排除,采用汉密顿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价,抑郁患者为6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在研究过程中,排除中转院和死亡2例,最终实际入组人数为60例,干预组、对照组分别为30例。对两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其差异对比并不显著,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常规护理措施,并包括健康教育指导,在治疗开始时,对化疗前后护理、心理护理等进行评估和分析。
干预组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结合患者的抑郁相关因素分析,采取可行的心理干预措施,具体来说:
1.2.1社会支持性干预
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应与患者保持密切的联系和沟通,创建良好的社会关系,给予患者整个治疗过程一定的社会扶持。保证患者身心愉悦程度,提高疾病战胜自信心,避免不良情绪的出现,迅速康复疾病,并与治疗过程保持密切的配合。
1.2.2个体化心理健康教育干预
对患者抑郁程度、受教育水平等进行深入分析,将个性化、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予以制定,借助不同方法,引导患者树立正确的疾病应对意识和认知。定期为患者和家属对疾病的相关知识予以讲解【1】,防止疾病恐惧感的产生,不断提高患者心理接受度,使患者树立正确的疾病思想观念,与治疗护理过程保持紧密的配合,从而提高疾病康复效率。
1.2.3心理行为干预
医护人员借助共情等方法,在治疗过程中,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借助音乐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等,保证患者身心愉悦程度。告知患者临床治愈成功的出院患者的成功案例,发挥出榜样作用,将患者战胜疾病的自信心提升上来。
1.3观察指标
对患者抑郁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借助抑郁自评量表,在患者干预前后1个月进行测量【2】;53分以上为抑郁。
1.4统计学分析方法
选用SPSS 15.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抑郁相关因素分析
根据使用汉密顿抑郁自评量表,评估120例确诊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抑郁患者为62例,实际入组为60例。对可能引起抑郁的相关因素,进行数据统计和对比,患者抑郁相关因素分析如表1所示:
2.2两组干预前后SDS评分对比
干預组和对照组的干预前对比差异不显著,不具备统计学意义,而在干预后的1个月、3个月,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3 讨论
现阶段,在社会心理学知识不断普及的影响下,人们认识到了心理因素在疾病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而抑郁作为重要的研究方面不可忽视。在肿瘤患者治疗过程中,加强患者心理护理是至关重要的,将患者的注意力进行分散化,在整体上对抑郁程度实施控制。其中,对于社会支持来说【3】,借助社会支持系统,可以引导患者树立坚定的康复信念,并在治疗过程中保持高度的配合。同时,其他与抑郁相关因素的针对性护理,均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康复水平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逄艳香,张少丽,杜省古,孙凤华,董继承.认知心理干预对改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情绪和社会功能的效果观察[J].精神医学杂志,2015,28(06):426-428.
[2]钱颖,杨丽黎,程丽丽.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自我效能感水平调查及相关因素研究[J].护理与康复,2015,14(01):16-20.
[3]李强,苏艳玲,任为国,郭旭利,魏小兵.恶性肿瘤患者抑郁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J].当代医学,2014,20(20):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