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抗—HBC IgM 、IgG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56例确诊病例检测抗—HBC IgM 、IgG。结果:急性乙型肝炎抗—HBC IgM 检测滴度较高;慢肝抗—HBC IgG检测阳性率高。结论:检测抗—HBC IgM 、IgG可以帮助诊断是急性感染还是慢性感染,是新近感染还是既往感染。
【关键词】抗—HBC IgM 、IgG;检测;诊断;价值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是由乙肝病毒核心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最早出现的标志性抗体。其中,抗—HBC IgM是HBV急性感染和持续复制的标志;抗—HBC IgG的持续存在则是既往感染的标志。为了提高对急性乙型肝炎、慢性肝炎活动,病毒携带者急性发作以及是否有传染性的诊断,本文从256例抗—HBC、IgM、IgG的检测结果和临床的关系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本文收集门诊和住院病人共256例,男194例,女62例,年龄13~64岁,平均33岁,以上病例均按卫生部《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依据血清HBV标志和HBV DNA 检测结果、并做肝功生化及肝脏病理学检查确诊。确诊后一周内取空腹血清检测 抗—HBC 、IgM 、IgG、HBsAg、HBeAg、抗—HBs、抗—HBe及肝功能[1][2],分别记录,每月重复检查一次。
2 结果与分析
(1)HBsAg阴性的急性乙肝中有6例抗—HBC、IgM阳性,可诊断为急性乙肝,占37%(6/16),2例抗—HBC IgG阳性的病例,说明以往有HBV感染,已完全康复。14例抗—HBC IgM阳性的慢性肝病例中,其中慢迁肝2例,慢活肝10例,早期肝硬化2例,说明病情活动。38例抗—HBC IgG阳性的慢性肝病例中,其中慢迁肝10例,慢活肝20例,早期肝硬化8例,说明病情稳定。
HBsAg阳性肝炎中,慢性肝炎IgG检测50例全部阳性,急性肝炎无1例阳性,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同时抗HBC、IgM阳性者,慢活肝占75%(84/112),慢迁肝47%(22/46),二者亦有明显差异,提示慢性肝炎活动。
HBsAg阳性的早期肝硬化中有8例抗—HBC IgM阳性,说明肝硬化处于活动期。
(2)在各型病毒性肝炎中,抗—HBC IgM阳性的病例,临床症状重而多:乏力120例,占80%,纳差100例,占74%。生化检查中,肝功损害严重,ALT、AST大于正常2倍以上者118例,占88%,总胆红素升高92例,占68%, HBeAg阳性病例64例,占48%,说明病毒复制,传染性强。
抗—HBC IgG患者,临床症状少且程度轻,乏力52例,占57%;纳差46例,占51%,肝功能化验损害较轻;转氨酶升高大于2倍者46例,占51%,总胆红素升高者44例,占48%;HBeAg阳性的患者12例,仅占13%。说明传染性弱。
3 讨 论
(1)急性乙型肝炎的诊断也可通过HBsAg的阴转和抗—HBs的产生,抗—HBC IgM检测滴度佐证,随着病情好转,抗—HBC IgM 滴度显著下降加以确诊。本文病例经 抗—HBC IgM检测,我们从16例 HBsAg阴性的急肝中发现6例阳性,得以确诊急性乙肝,占37%,经常观察和随访检测急性乙肝病人的上述指标,可以详细了解HBV感染后人体免疫反应状态,部分急性乙肝患者转为慢性乙肝的机理以及治疗药物的疗效考核等,对于更好治疗急性乙肝,防止乙肝慢性化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我国人群HBsAg携带率高,但 HBsAg阳性的首次发病者并非都是急性乙肝患者。国内资料报道,急性乙肝可发展为HBsAg阳性的慢性乙肝者达24%~85%。有可能在随访的急乙肝患者中混有HBsAg携带者的急性发作和隐匿的慢性乙肝患者。如果发病初期抗—HBC IgM即阳性,说明早有HBV感染,这些病人如抗—HBC IgG也阳性,可能是携带者的急性发作或隐匿的乙肝患者。
(2)在HBsAg阳性的病例中,抗—HBC IgM阳性者,慢活肝占75%(84/112),说明慢性乙肝活动时抗—HBC IgM也可达相当高的水平,因此单独的高滴度抗—HBC IgM的检出,不能区别急性乙肝和慢性乙肝,但可以说明慢性肝炎病灶处于活动期,且病毒持续复制,传染性强。HBsAg阳性的慢肝中不管病情活动与否,抗—HBC IgG和总抗—HBC 总维持着较高水平,而抗—HBC IgM的水平随着病情的稳定有下降的趋向甚至可转阴。
参考文献
[1] 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406—412.
[2] 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618—619.
【关键词】抗—HBC IgM 、IgG;检测;诊断;价值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是由乙肝病毒核心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最早出现的标志性抗体。其中,抗—HBC IgM是HBV急性感染和持续复制的标志;抗—HBC IgG的持续存在则是既往感染的标志。为了提高对急性乙型肝炎、慢性肝炎活动,病毒携带者急性发作以及是否有传染性的诊断,本文从256例抗—HBC、IgM、IgG的检测结果和临床的关系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本文收集门诊和住院病人共256例,男194例,女62例,年龄13~64岁,平均33岁,以上病例均按卫生部《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依据血清HBV标志和HBV DNA 检测结果、并做肝功生化及肝脏病理学检查确诊。确诊后一周内取空腹血清检测 抗—HBC 、IgM 、IgG、HBsAg、HBeAg、抗—HBs、抗—HBe及肝功能[1][2],分别记录,每月重复检查一次。
2 结果与分析
(1)HBsAg阴性的急性乙肝中有6例抗—HBC、IgM阳性,可诊断为急性乙肝,占37%(6/16),2例抗—HBC IgG阳性的病例,说明以往有HBV感染,已完全康复。14例抗—HBC IgM阳性的慢性肝病例中,其中慢迁肝2例,慢活肝10例,早期肝硬化2例,说明病情活动。38例抗—HBC IgG阳性的慢性肝病例中,其中慢迁肝10例,慢活肝20例,早期肝硬化8例,说明病情稳定。
HBsAg阳性肝炎中,慢性肝炎IgG检测50例全部阳性,急性肝炎无1例阳性,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同时抗HBC、IgM阳性者,慢活肝占75%(84/112),慢迁肝47%(22/46),二者亦有明显差异,提示慢性肝炎活动。
HBsAg阳性的早期肝硬化中有8例抗—HBC IgM阳性,说明肝硬化处于活动期。
(2)在各型病毒性肝炎中,抗—HBC IgM阳性的病例,临床症状重而多:乏力120例,占80%,纳差100例,占74%。生化检查中,肝功损害严重,ALT、AST大于正常2倍以上者118例,占88%,总胆红素升高92例,占68%, HBeAg阳性病例64例,占48%,说明病毒复制,传染性强。
抗—HBC IgG患者,临床症状少且程度轻,乏力52例,占57%;纳差46例,占51%,肝功能化验损害较轻;转氨酶升高大于2倍者46例,占51%,总胆红素升高者44例,占48%;HBeAg阳性的患者12例,仅占13%。说明传染性弱。
3 讨 论
(1)急性乙型肝炎的诊断也可通过HBsAg的阴转和抗—HBs的产生,抗—HBC IgM检测滴度佐证,随着病情好转,抗—HBC IgM 滴度显著下降加以确诊。本文病例经 抗—HBC IgM检测,我们从16例 HBsAg阴性的急肝中发现6例阳性,得以确诊急性乙肝,占37%,经常观察和随访检测急性乙肝病人的上述指标,可以详细了解HBV感染后人体免疫反应状态,部分急性乙肝患者转为慢性乙肝的机理以及治疗药物的疗效考核等,对于更好治疗急性乙肝,防止乙肝慢性化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我国人群HBsAg携带率高,但 HBsAg阳性的首次发病者并非都是急性乙肝患者。国内资料报道,急性乙肝可发展为HBsAg阳性的慢性乙肝者达24%~85%。有可能在随访的急乙肝患者中混有HBsAg携带者的急性发作和隐匿的慢性乙肝患者。如果发病初期抗—HBC IgM即阳性,说明早有HBV感染,这些病人如抗—HBC IgG也阳性,可能是携带者的急性发作或隐匿的乙肝患者。
(2)在HBsAg阳性的病例中,抗—HBC IgM阳性者,慢活肝占75%(84/112),说明慢性乙肝活动时抗—HBC IgM也可达相当高的水平,因此单独的高滴度抗—HBC IgM的检出,不能区别急性乙肝和慢性乙肝,但可以说明慢性肝炎病灶处于活动期,且病毒持续复制,传染性强。HBsAg阳性的慢肝中不管病情活动与否,抗—HBC IgG和总抗—HBC 总维持着较高水平,而抗—HBC IgM的水平随着病情的稳定有下降的趋向甚至可转阴。
参考文献
[1] 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406—412.
[2] 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618—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