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把学生比作红花,那么我甘当衬托红花的绿叶!”这是玉林市陆川县珊罗镇长纳小学(以下简称长纳小学)教师谢宝军的人生信念。15年来,他扎根农村,用行动践行着自己的信念,用青春的光彩润泽了无数红花。他曾教过的一名学生说:“谢老师总是奉献自己,成就学生。他像是一个魔术师,给我们变出了许多希望。”
源于对教育的热爱
1997年,谢宝军刚从陆川中等师专毕业,就怀着一颗火热的心,到陆川县珊罗第二初级中学(以下简称珊罗二中)任教。他说:“因为父亲是做老师的,受他的影响,我从小就梦想着当一名教师,在三尺讲台上给农村的孩子讲授知识。”
当时,珊罗二中是一所新建的学校,由于教师紧缺,该校的校长温祖敏给谢宝军安排了6个班的体育和1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一周下来有25个课时,还安排他做班主任。如此大的工作量,无论是谁都会望而生畏的,何况毫无经验的谢宝军?“开始的时候,总怕自己会把工作搞砸,所以,那段时间很焦虑。后来,校长和几个老教师经常鼓励我,我才渐渐有了信心。”为了不辜负温校长的期望,当时的谢宝军每天早上第一个到教室,看着学生到齐了才放心,晚上则最后一个离开教室。温校长回忆说:“每天晚上,谢老师房里的灯光总是亮到很晚,我知道他不是在批改学生作业,就是在进行专业学习了。谢老师是个责任心很强,而且积极上进的老师。”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谢宝军的努力下,他所教的班级的语文成绩名列年级前列,班级管理也有很大成效,这使得不少老师对他刮目相看。他的同事谢维兰开玩笑地说:“没想到,这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这么有干劲,能力这么强。”
2000年,珊罗镇教育办公室考虑到六燕小学教师紧缺,于是就让谢宝军回到自己老家的小学教书。那时,他父亲极力反对,但他坚定地对父亲说:“我们六燕小学有很多教师都快退休了,我作为村里人,我不回来,谁回来?”“我不管谁来,总之你不能回来,我一辈子都走不出这个小学校,难道你回来接班?你会后悔的!”“我决不后悔,领导让我回来支持家乡的工作,我一定努力做好!作为六燕村人,我决不会让你们失望的!”最后,老父亲终究被他说服了。
调到六燕小学后,每天早上天没亮,谢宝军都会准时骑着那辆旧自行车去学校。六燕小学离他家有10公里远,每天往返其间,不说山路颠簸难走,就是来回几小时的车程也叫人吃不消。然而他从没后悔过,每天都笑着面对。有人问他:“一直在农村工作不后悔吗?”他总是说:“我就是农村人,子不嫌母丑。况且我喜欢教书,能给家乡的孩子教点知识,这有什么不好呢?”
“我甘做那一片绿叶”
2000年,谢宝军的班里来了一位自小患小儿麻痹症的学生勇勇(化名)。因为病情恶化,勇勇双腿的肌肉严重萎缩,行动不便,只能靠一部自制的滑轮车行走。刚开始,同学们都嘲笑勇勇,看不起他,使得勇勇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整天闷闷不乐,还产生了退学的念头。
“我不能放弃这样的孩子,一定要改变学生对他的态度,帮助他重树信心。”谢宝军就此专门开了个“我们应该做个什么样的人”的主题班会。他首先让班干部列举许多身残志坚的名人,如张海迪、贝多芬等,讲述他们如何面对磨难,最后通过努力取得了平常人都难以企及的成绩的故事。接着,让学生讨论应该如何对待别人,尤其对于一些身体上存在缺陷的人,应该如何去帮助他们。经过热烈的讨论,学生懂得了同学之间应该相互尊重与团结互助的道理。通过这次班会,学生认识到过去对待勇勇的行为是不对的,于是他们自发组成几个互助小组,轮流照顾勇勇,有的帮他提水打饭,有的背他到教室,有的帮他温习功课。有空的时候,谢宝军也经常带着勇勇去看山看水,并适时开导他,或者领他回家帮他解决学习上的难题。后来,勇勇变得越来越自信,学习成绩也不断提高。六年之后,这个曾经郁郁寡欢的孩子,以不错的高考成绩考取了梧州学院,当地新闻媒体还就此专门作了题为《摇三轮车求学的大学生》的报道。勇勇对本刊记者说:“非常感谢谢老师,他就像一盏指路灯,照亮我前进的道路。是他让我变得活泼开朗,是他让我认识到不管碰到什么困难都应笑着面对。我一定会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迎接未来的生活。”
2003年,谢宝军转到珊罗中心小学任教,当时,班上有一位叫广广(化名)的学生经常迟到早退,多次教育未果后,谢宝军很生气,决定把广广叫到办公室狠狠地训斥一顿。可就在要训斥广广的那个早上,他路过广广家时,顺便向邻居了解情况,一问才知道广广是个孤儿,6岁的时候就没了父母,和已经80多岁的爷爷相依为命,为了不让爷爷劳累,小小的广广要做许多家务,所以常常会迟到早退。知道这些情况后,谢宝军感到很愧疚,马上到村里的小卖部买了一些糖和饼干,等广广到办公室的时候,他没有骂广广,而是把糖和饼干递给广广,并跟他说:“广广,这些糖和饼干是老师‘奖’给你的,不过你以后不能迟到早退了。”那天放学后,谢宝军还从微薄的工资中(当时月工资只有320多元),拿出几十元钱到街上买了几斤猪肉、面条、水果,到广广家进行家访。“低矮的泥砖屋,极其陈旧的木床,三只腿的桌子……这一幕令我毕生难忘。”谢宝军说。
突然见到谢宝军,广广撒腿就跑,年迈的爷爷赶忙出来相见。谢宝军说明来意,还和广广的爷爷聊了广广的学习情况。听了他的话后,广广的爷爷愧疚地说:“广广这孩子,孝顺,早上总是要煮好早饭才去学校,以后我让他早点到校。”自那次家访之后,广广就再没有迟到早退过。谢宝军除了在物质上不时帮助广广外,还经常找他谈心。2004年,谢宝军为广广争取了一个县妇联、公安局联合资助的“育英”项目,一直资助广广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广广爷爷逢人就说:“谢老师是个好老师,是广广的恩人!”
受过谢宝军帮助的孩子还有很多,他们提起谢宝军时,总是充满了感激之情。谢宝军在自己的日记本里深情地写道:“学生就是一朵朵红花,花的娇艳需要绿叶的衬托,而我甘做那一片绿叶。”
学校是第二个家
由于谢宝军出色的表现,2005年8月,陆川县教育局决定把他调到长纳小学当校长。当时的长纳小学可是一个“名校”:教学质量差,群众对学校、教师意见很大,学校设施更是简陋,全校(长纳小学包括总校及长山、高龙2个教学点)除了3栋群众集资建成的教学楼外,没有其他建筑。 接到任职通知后,很多人都为谢宝军担心,担心他“吃不了兜着走”——那时的长纳小学可是公认的一块“硬骨头”,当校长出力不讨好,稍有不慎,就会引起群众不满。可是,当时正是年富力强的谢宝军,毅然接过了这个“烫山芋”。“要我做校长,是上头对我的认可,自己那时也还年轻,有什么不敢做的!况且,我很热爱这个行业,早已把学校当做第二个家了。”他这样解释。
调往长纳小学任校长后,大家经常可以看到谢宝军忙碌的身影:放学,他总是站在校门口目送学生安全离校,并亲自到学校路口护送学生过马路,直到最后一个孩子安全回家;对学习后进的孩子,他总是亲自找他们谈话;他还经常骑摩托车去家访,向家长了解实际情况,与家长共同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
对于群众反映的各种问题,谢宝军总是认真对待,经常召开老师、家长座谈会,与大家共同协商解决问题的办法。特别是实施“两免一补”“贫困生补助”以后,他带着学校的领导班子去家访,了解实际情况,完善程序,并在学校、村委会上公示补助发放情况,实现透明阳光操作,把政府的优惠政策落到实处。
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优美的学习环境,谢宝军多方奔走,争取项目,筹集资金。2008年,为了解决学校大班额的问题,他多次与上级部门联系,争取到了高龙教学点的学校危改项目,获得项目资金20多万元;2009年,他争取了30多万元的长纳小学总校校舍危改项目;2012年争取到了一个130多万元的学前教育项目,2013年又争取到了50多万元的学校食堂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大大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获得群众的一致好评。长纳村党支部书记李祖森这样评价谢宝军:“在长纳小学历任校长中,谢宝军校长是成绩最大的一个,学校项目一个接一个来,现在学校越来越漂亮了,家长也越来越满意了。”
在处理学校政务问题的时候,谢宝军很有原则。2011年春,一位即将退休的老教师李献英,因家庭较困难,儿媳妇又患有贫血病,所以他想让自己的孙子也得到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但按规定,他的孙子不符合条件。于是,李献英找到谢宝军,希望他能“关照”一下。但谢宝军坚持原则拒绝了。谢宝军对李献英说:“这次名额有限,而且按条件,你的孙子是不能享受补助的,如果下一次名额多并且符合条件就一定先给你。但如果这次给你了,群众意见会很大的,以后我们学校工作也很难开展了。”经多次交谈后,李老师最终理解了谢宝军的苦心。后来,李老师常对别人说:“谢校长非常有原则,他做事我服。”
谢宝军说:“作为校长,行政事务很多,但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自己的课从没缺过。”2012年春,谢宝军年迈的母亲得了严重的关节病住院了,他在做好学校的工作之后,匆匆赶去照顾母亲,上课时间一到,他又会按时出现在讲台上。他说:“没办法,家里是家,学校也是家,手心手背都是肉,所以只好累点了。”
经过谢宝军和师生们的共同努力,这几年,长纳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提高。家长们都反映:“以前那么烂的一个学校,给谢校长办得那么好。他真有办法!”由于成绩突出,2012年9月,谢宝军被评为广州助学基金“八桂优秀乡村教师”。
十五年如一日,谢宝军用奉献来表达对教育的热爱之情,他在自己喜爱的《爱的教育》一书的扉页写下了这样的文字:“这么多年的工作,我经营的就是自己的梦,这是幸福的,就算其中碰到了很多的困难,就算自己只是一片衬托红花的绿叶,我都能快乐地享受。”
(责编 秦越霞)
源于对教育的热爱
1997年,谢宝军刚从陆川中等师专毕业,就怀着一颗火热的心,到陆川县珊罗第二初级中学(以下简称珊罗二中)任教。他说:“因为父亲是做老师的,受他的影响,我从小就梦想着当一名教师,在三尺讲台上给农村的孩子讲授知识。”
当时,珊罗二中是一所新建的学校,由于教师紧缺,该校的校长温祖敏给谢宝军安排了6个班的体育和1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一周下来有25个课时,还安排他做班主任。如此大的工作量,无论是谁都会望而生畏的,何况毫无经验的谢宝军?“开始的时候,总怕自己会把工作搞砸,所以,那段时间很焦虑。后来,校长和几个老教师经常鼓励我,我才渐渐有了信心。”为了不辜负温校长的期望,当时的谢宝军每天早上第一个到教室,看着学生到齐了才放心,晚上则最后一个离开教室。温校长回忆说:“每天晚上,谢老师房里的灯光总是亮到很晚,我知道他不是在批改学生作业,就是在进行专业学习了。谢老师是个责任心很强,而且积极上进的老师。”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谢宝军的努力下,他所教的班级的语文成绩名列年级前列,班级管理也有很大成效,这使得不少老师对他刮目相看。他的同事谢维兰开玩笑地说:“没想到,这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这么有干劲,能力这么强。”
2000年,珊罗镇教育办公室考虑到六燕小学教师紧缺,于是就让谢宝军回到自己老家的小学教书。那时,他父亲极力反对,但他坚定地对父亲说:“我们六燕小学有很多教师都快退休了,我作为村里人,我不回来,谁回来?”“我不管谁来,总之你不能回来,我一辈子都走不出这个小学校,难道你回来接班?你会后悔的!”“我决不后悔,领导让我回来支持家乡的工作,我一定努力做好!作为六燕村人,我决不会让你们失望的!”最后,老父亲终究被他说服了。
调到六燕小学后,每天早上天没亮,谢宝军都会准时骑着那辆旧自行车去学校。六燕小学离他家有10公里远,每天往返其间,不说山路颠簸难走,就是来回几小时的车程也叫人吃不消。然而他从没后悔过,每天都笑着面对。有人问他:“一直在农村工作不后悔吗?”他总是说:“我就是农村人,子不嫌母丑。况且我喜欢教书,能给家乡的孩子教点知识,这有什么不好呢?”
“我甘做那一片绿叶”
2000年,谢宝军的班里来了一位自小患小儿麻痹症的学生勇勇(化名)。因为病情恶化,勇勇双腿的肌肉严重萎缩,行动不便,只能靠一部自制的滑轮车行走。刚开始,同学们都嘲笑勇勇,看不起他,使得勇勇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整天闷闷不乐,还产生了退学的念头。
“我不能放弃这样的孩子,一定要改变学生对他的态度,帮助他重树信心。”谢宝军就此专门开了个“我们应该做个什么样的人”的主题班会。他首先让班干部列举许多身残志坚的名人,如张海迪、贝多芬等,讲述他们如何面对磨难,最后通过努力取得了平常人都难以企及的成绩的故事。接着,让学生讨论应该如何对待别人,尤其对于一些身体上存在缺陷的人,应该如何去帮助他们。经过热烈的讨论,学生懂得了同学之间应该相互尊重与团结互助的道理。通过这次班会,学生认识到过去对待勇勇的行为是不对的,于是他们自发组成几个互助小组,轮流照顾勇勇,有的帮他提水打饭,有的背他到教室,有的帮他温习功课。有空的时候,谢宝军也经常带着勇勇去看山看水,并适时开导他,或者领他回家帮他解决学习上的难题。后来,勇勇变得越来越自信,学习成绩也不断提高。六年之后,这个曾经郁郁寡欢的孩子,以不错的高考成绩考取了梧州学院,当地新闻媒体还就此专门作了题为《摇三轮车求学的大学生》的报道。勇勇对本刊记者说:“非常感谢谢老师,他就像一盏指路灯,照亮我前进的道路。是他让我变得活泼开朗,是他让我认识到不管碰到什么困难都应笑着面对。我一定会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迎接未来的生活。”
2003年,谢宝军转到珊罗中心小学任教,当时,班上有一位叫广广(化名)的学生经常迟到早退,多次教育未果后,谢宝军很生气,决定把广广叫到办公室狠狠地训斥一顿。可就在要训斥广广的那个早上,他路过广广家时,顺便向邻居了解情况,一问才知道广广是个孤儿,6岁的时候就没了父母,和已经80多岁的爷爷相依为命,为了不让爷爷劳累,小小的广广要做许多家务,所以常常会迟到早退。知道这些情况后,谢宝军感到很愧疚,马上到村里的小卖部买了一些糖和饼干,等广广到办公室的时候,他没有骂广广,而是把糖和饼干递给广广,并跟他说:“广广,这些糖和饼干是老师‘奖’给你的,不过你以后不能迟到早退了。”那天放学后,谢宝军还从微薄的工资中(当时月工资只有320多元),拿出几十元钱到街上买了几斤猪肉、面条、水果,到广广家进行家访。“低矮的泥砖屋,极其陈旧的木床,三只腿的桌子……这一幕令我毕生难忘。”谢宝军说。
突然见到谢宝军,广广撒腿就跑,年迈的爷爷赶忙出来相见。谢宝军说明来意,还和广广的爷爷聊了广广的学习情况。听了他的话后,广广的爷爷愧疚地说:“广广这孩子,孝顺,早上总是要煮好早饭才去学校,以后我让他早点到校。”自那次家访之后,广广就再没有迟到早退过。谢宝军除了在物质上不时帮助广广外,还经常找他谈心。2004年,谢宝军为广广争取了一个县妇联、公安局联合资助的“育英”项目,一直资助广广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广广爷爷逢人就说:“谢老师是个好老师,是广广的恩人!”
受过谢宝军帮助的孩子还有很多,他们提起谢宝军时,总是充满了感激之情。谢宝军在自己的日记本里深情地写道:“学生就是一朵朵红花,花的娇艳需要绿叶的衬托,而我甘做那一片绿叶。”
学校是第二个家
由于谢宝军出色的表现,2005年8月,陆川县教育局决定把他调到长纳小学当校长。当时的长纳小学可是一个“名校”:教学质量差,群众对学校、教师意见很大,学校设施更是简陋,全校(长纳小学包括总校及长山、高龙2个教学点)除了3栋群众集资建成的教学楼外,没有其他建筑。 接到任职通知后,很多人都为谢宝军担心,担心他“吃不了兜着走”——那时的长纳小学可是公认的一块“硬骨头”,当校长出力不讨好,稍有不慎,就会引起群众不满。可是,当时正是年富力强的谢宝军,毅然接过了这个“烫山芋”。“要我做校长,是上头对我的认可,自己那时也还年轻,有什么不敢做的!况且,我很热爱这个行业,早已把学校当做第二个家了。”他这样解释。
调往长纳小学任校长后,大家经常可以看到谢宝军忙碌的身影:放学,他总是站在校门口目送学生安全离校,并亲自到学校路口护送学生过马路,直到最后一个孩子安全回家;对学习后进的孩子,他总是亲自找他们谈话;他还经常骑摩托车去家访,向家长了解实际情况,与家长共同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
对于群众反映的各种问题,谢宝军总是认真对待,经常召开老师、家长座谈会,与大家共同协商解决问题的办法。特别是实施“两免一补”“贫困生补助”以后,他带着学校的领导班子去家访,了解实际情况,完善程序,并在学校、村委会上公示补助发放情况,实现透明阳光操作,把政府的优惠政策落到实处。
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优美的学习环境,谢宝军多方奔走,争取项目,筹集资金。2008年,为了解决学校大班额的问题,他多次与上级部门联系,争取到了高龙教学点的学校危改项目,获得项目资金20多万元;2009年,他争取了30多万元的长纳小学总校校舍危改项目;2012年争取到了一个130多万元的学前教育项目,2013年又争取到了50多万元的学校食堂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大大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获得群众的一致好评。长纳村党支部书记李祖森这样评价谢宝军:“在长纳小学历任校长中,谢宝军校长是成绩最大的一个,学校项目一个接一个来,现在学校越来越漂亮了,家长也越来越满意了。”
在处理学校政务问题的时候,谢宝军很有原则。2011年春,一位即将退休的老教师李献英,因家庭较困难,儿媳妇又患有贫血病,所以他想让自己的孙子也得到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但按规定,他的孙子不符合条件。于是,李献英找到谢宝军,希望他能“关照”一下。但谢宝军坚持原则拒绝了。谢宝军对李献英说:“这次名额有限,而且按条件,你的孙子是不能享受补助的,如果下一次名额多并且符合条件就一定先给你。但如果这次给你了,群众意见会很大的,以后我们学校工作也很难开展了。”经多次交谈后,李老师最终理解了谢宝军的苦心。后来,李老师常对别人说:“谢校长非常有原则,他做事我服。”
谢宝军说:“作为校长,行政事务很多,但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自己的课从没缺过。”2012年春,谢宝军年迈的母亲得了严重的关节病住院了,他在做好学校的工作之后,匆匆赶去照顾母亲,上课时间一到,他又会按时出现在讲台上。他说:“没办法,家里是家,学校也是家,手心手背都是肉,所以只好累点了。”
经过谢宝军和师生们的共同努力,这几年,长纳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提高。家长们都反映:“以前那么烂的一个学校,给谢校长办得那么好。他真有办法!”由于成绩突出,2012年9月,谢宝军被评为广州助学基金“八桂优秀乡村教师”。
十五年如一日,谢宝军用奉献来表达对教育的热爱之情,他在自己喜爱的《爱的教育》一书的扉页写下了这样的文字:“这么多年的工作,我经营的就是自己的梦,这是幸福的,就算其中碰到了很多的困难,就算自己只是一片衬托红花的绿叶,我都能快乐地享受。”
(责编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