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华大学教授。本文根据其在“2013’智库筑基‘中国梦’:中国智库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整理而成。
大学是创造新观念、新知识的重要源泉,高校新型智库可以通过独创思想、独到观点等知识产品对决策者和社会产生重要影响。建设高水平的高校智库,是党和政府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的重要保证,也是现代大学的重要社会职能。
今天我们所要讨论的问题已经不是要不要建立中国智库的问题,而是要讨论如何建设中国特色一流高校智库的问题。与其说是个理论问题,不如说更是个实践问题。
智库建设是一个较长的实践过程,也是亿个干中学、学中干的“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我们本着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前进,不断提高。至今,智库建设的过程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86--2000年),作为智库建设的先行者,我们于1986年创立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这是不同研究所所组成的跨学科课题组,不是实体智库,是虚体智库;第二个阶段(2000-- 2011年),是指2000年成立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到2011年年底,我们的《国情报告》已经编成14卷,即每年一卷,共计27部,只有1998年为一卷一部,其余年份均是一卷两部,最近已经由党建读物出版社和社会科学文
献出版社正式出版,并在全国发行;第三个阶段( 2012年~),根据清华大学新百年的日标和要求,201 1年年底清华大学决定在国情研究中心的基础上,组建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由我山任首任院长,我们又开始了新的阶段,可以用“而今迈步从头越”来形容。
结合上述20多年智库建设的实践和体会,我把建设新型高校智库总结为“三个定位”、“两个结合”和“四个建设”。
“三个定位”
“三个定位”是指中国特色、高校品牌和世界一流。
中国特色,就是要中国实践为基础,以中国问题为导向,以中国风格为特征,以形成中国学派为使命,以重大矛盾与关系为主题,以专业化研究为手段,以综合集成为方法,拓展中国道路、完善中国制度、概括中国理论。我们比较自觉地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大战略的思路,与社会科学的专业化相结合,不仅是定性的,更是定量的;不仅是专业化的,更是思想性的;不仅是具体领域分析的,更是战略思路的。
高校品牌,就是要适应高校人才特点,突出高校领域争长,整合高校研究优势,打造智库所依托的高校品牌。我们通过高质量的研究报告和决策建议,在国家重大经济社会战略决策和国家中长期规划中不断发出“清华声音”、“高校声音”,形成清华特色、高校特色打造清华品牌、高校品牌。例如我们评估国家“十五”计划,参与国家“十一五”规划、“十二五”规划前期研究和总体设计,参与国家中长期教育和改革发展规划、同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又如我们关于2020年中国的研究,至今已经研究了3次,现在准备根据党的十八大报告进行第四次研究,即国家“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关于2030年中国的研究,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我们正在研究“伟大复兴”课题。
世界一流,就是要不断强化智库的国家使命与社会责任担当,提升智库对国家重大决策的正面影响,提升国际竞争力,掌握国际话语权,在国际上发出中国声音。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出版了英文著作10部、日文著作9部、韩文著作1部,其中最有影响的当属2011年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出版社出版的,由我撰写的《中国2020: 一个新型的超级大国》一书,本书也因此成为目前在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三位中国学者的著作之一(其他两位学者分别是北京大学林毅夫教授①和清华大学阎学通教授②),我们即将由世界最大科技出版社斯普林格出版社出版《2030中国》、《中国:创新绿色发展》,还会引起更人的影响。我们正在努力使智库研究成果的质量、数量和权威度跻身于世界前列,争创世界一流”,将中国高校智库建设成为能够与世界一流智库直接对话的研究中心、研究基地。
①Justin Yifu Lin (林毅夫) .《Demystifying the Chinese Economy》 (解密中国经济 ). Cambridge CB2 8BS,U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1.
②Xuetong Yan(阎学通)Ancient Chinese Thought. Modern Chinese Power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1)Xuetong Yan (Author) .Daniel A. Bell (Editor). Sun Zhe (Edit00. Edmund Ryden (Translator).
“两个结合”
“两令结合”是指基础研究与政策研究相结合、决策咨询与教书育人相结合。
基础研究与政策研究相结合。就是“两条腿走路”,兼顾基础的学术研究和政策直接相关的应用研究,以学术研究为基础,以政策研究为导向。我们的研究共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基础研究层次:研究中国国情与中国道路,从学理解释中国之路的成功之道。第二,重大战略层次:设计中国发展目标,参与制定重大国家战略与规划,建设具有国情与国策专业优势的思想库。第三,重大公共政策层次:从事发展挑战与对策研究,研究不同时期中国发展重人挑战的性质、背景
和原因,提出应对挑战的科学思路与方案。
决策咨询与教书育人相结合。我们的研究成果不仅要成书、成文或报告,服务决策、促进发展;还要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传播知识,教育学生。我们的国情研究不仅要广泛吸纳知名学者参与其中,还要以此成为教书育人的人课堂,让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和青年教师在接触真知识、真问题、真方法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增长本领,提升才干。
“四个建设”
“四个建设”是指文化建设、团队建设、平台建设、机制建设。文化建设。这是高校智库建设的灵魂。清华国情研究院已经形成了建设新型高校智库的组织文化。我们的追求是“与中国兴盛同行,与中国开放相伴,与中国变革俱进”;我们的宗旨是“知识为民,知识报国”;我们的理念是“急国家之所急,想国家之所想,还要想国家之所未想”;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国家未来目标的“嘹望者”,国家战略的“谋划者”,国家智库的“担当者”。
团队建设。这是高校智库建设的关键。要建设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研究骨干队伍,充分动员和训练硕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后,形成师生互动互补、教学相长的良好局面,使智库带头人的经验和智慧、研究骨干的知识和能力、学术新秀的才干和冲劲之间相互补充,相互激发,实现整个团队知识贡献最大化。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培养出16名博士、21名博士后,他们已经成为高端国情研究人才和专家。
平台建设。这是高校智库建设的渠道。我们以《国情报告》作为决策咨询平台,形成服务决策的渠道和品牌,为中央领导和省部级主要同志提供世情、国情与区情的重要信息、决策知识和政策建议。目前为止,我们已经编辑和出版了1000多期《国情报告》,其中我个人或与他人合作撰写的《国情报告》起过了400期。这本身也成为我们的写作平台,反映并记录了不同时期中国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以及我们如何思考与应对。
机制建设。这是高校智库建设的活力之源。包括形成激励相容的考核机制、奖励机制和团队协作机制。特别是我们已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教学、科研以及政策咨询相结合,学术带头人、研究骨干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小班制”,包括研究生培养、课题研究和文稿写作三类“小班”,将智库成员研究方向与课题聚焦领域统一起来,科学配置研究力量,以老带新,以课题促科研、促教学。
高校新型智库建设既面临着更大需求、更大舞台、更大贡献的历史性机遇,也面临着学科建设分散化、专业领域细分化、考核机制单一化、优秀专业人才不足、资金投入不够等问题。我们愿与大家一道,继往开来,共同推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人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高质量的知识贡献。
大学是创造新观念、新知识的重要源泉,高校新型智库可以通过独创思想、独到观点等知识产品对决策者和社会产生重要影响。建设高水平的高校智库,是党和政府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的重要保证,也是现代大学的重要社会职能。
今天我们所要讨论的问题已经不是要不要建立中国智库的问题,而是要讨论如何建设中国特色一流高校智库的问题。与其说是个理论问题,不如说更是个实践问题。
智库建设是一个较长的实践过程,也是亿个干中学、学中干的“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我们本着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前进,不断提高。至今,智库建设的过程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86--2000年),作为智库建设的先行者,我们于1986年创立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这是不同研究所所组成的跨学科课题组,不是实体智库,是虚体智库;第二个阶段(2000-- 2011年),是指2000年成立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到2011年年底,我们的《国情报告》已经编成14卷,即每年一卷,共计27部,只有1998年为一卷一部,其余年份均是一卷两部,最近已经由党建读物出版社和社会科学文
献出版社正式出版,并在全国发行;第三个阶段( 2012年~),根据清华大学新百年的日标和要求,201 1年年底清华大学决定在国情研究中心的基础上,组建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由我山任首任院长,我们又开始了新的阶段,可以用“而今迈步从头越”来形容。
结合上述20多年智库建设的实践和体会,我把建设新型高校智库总结为“三个定位”、“两个结合”和“四个建设”。
“三个定位”
“三个定位”是指中国特色、高校品牌和世界一流。
中国特色,就是要中国实践为基础,以中国问题为导向,以中国风格为特征,以形成中国学派为使命,以重大矛盾与关系为主题,以专业化研究为手段,以综合集成为方法,拓展中国道路、完善中国制度、概括中国理论。我们比较自觉地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大战略的思路,与社会科学的专业化相结合,不仅是定性的,更是定量的;不仅是专业化的,更是思想性的;不仅是具体领域分析的,更是战略思路的。
高校品牌,就是要适应高校人才特点,突出高校领域争长,整合高校研究优势,打造智库所依托的高校品牌。我们通过高质量的研究报告和决策建议,在国家重大经济社会战略决策和国家中长期规划中不断发出“清华声音”、“高校声音”,形成清华特色、高校特色打造清华品牌、高校品牌。例如我们评估国家“十五”计划,参与国家“十一五”规划、“十二五”规划前期研究和总体设计,参与国家中长期教育和改革发展规划、同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又如我们关于2020年中国的研究,至今已经研究了3次,现在准备根据党的十八大报告进行第四次研究,即国家“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关于2030年中国的研究,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我们正在研究“伟大复兴”课题。
世界一流,就是要不断强化智库的国家使命与社会责任担当,提升智库对国家重大决策的正面影响,提升国际竞争力,掌握国际话语权,在国际上发出中国声音。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出版了英文著作10部、日文著作9部、韩文著作1部,其中最有影响的当属2011年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出版社出版的,由我撰写的《中国2020: 一个新型的超级大国》一书,本书也因此成为目前在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三位中国学者的著作之一(其他两位学者分别是北京大学林毅夫教授①和清华大学阎学通教授②),我们即将由世界最大科技出版社斯普林格出版社出版《2030中国》、《中国:创新绿色发展》,还会引起更人的影响。我们正在努力使智库研究成果的质量、数量和权威度跻身于世界前列,争创世界一流”,将中国高校智库建设成为能够与世界一流智库直接对话的研究中心、研究基地。
①Justin Yifu Lin (林毅夫) .《Demystifying the Chinese Economy》 (解密中国经济 ). Cambridge CB2 8BS,U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1.
②Xuetong Yan(阎学通)Ancient Chinese Thought. Modern Chinese Power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1)Xuetong Yan (Author) .Daniel A. Bell (Editor). Sun Zhe (Edit00. Edmund Ryden (Translator).
“两个结合”
“两令结合”是指基础研究与政策研究相结合、决策咨询与教书育人相结合。
基础研究与政策研究相结合。就是“两条腿走路”,兼顾基础的学术研究和政策直接相关的应用研究,以学术研究为基础,以政策研究为导向。我们的研究共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基础研究层次:研究中国国情与中国道路,从学理解释中国之路的成功之道。第二,重大战略层次:设计中国发展目标,参与制定重大国家战略与规划,建设具有国情与国策专业优势的思想库。第三,重大公共政策层次:从事发展挑战与对策研究,研究不同时期中国发展重人挑战的性质、背景
和原因,提出应对挑战的科学思路与方案。
决策咨询与教书育人相结合。我们的研究成果不仅要成书、成文或报告,服务决策、促进发展;还要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传播知识,教育学生。我们的国情研究不仅要广泛吸纳知名学者参与其中,还要以此成为教书育人的人课堂,让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和青年教师在接触真知识、真问题、真方法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增长本领,提升才干。
“四个建设”
“四个建设”是指文化建设、团队建设、平台建设、机制建设。文化建设。这是高校智库建设的灵魂。清华国情研究院已经形成了建设新型高校智库的组织文化。我们的追求是“与中国兴盛同行,与中国开放相伴,与中国变革俱进”;我们的宗旨是“知识为民,知识报国”;我们的理念是“急国家之所急,想国家之所想,还要想国家之所未想”;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国家未来目标的“嘹望者”,国家战略的“谋划者”,国家智库的“担当者”。
团队建设。这是高校智库建设的关键。要建设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研究骨干队伍,充分动员和训练硕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后,形成师生互动互补、教学相长的良好局面,使智库带头人的经验和智慧、研究骨干的知识和能力、学术新秀的才干和冲劲之间相互补充,相互激发,实现整个团队知识贡献最大化。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培养出16名博士、21名博士后,他们已经成为高端国情研究人才和专家。
平台建设。这是高校智库建设的渠道。我们以《国情报告》作为决策咨询平台,形成服务决策的渠道和品牌,为中央领导和省部级主要同志提供世情、国情与区情的重要信息、决策知识和政策建议。目前为止,我们已经编辑和出版了1000多期《国情报告》,其中我个人或与他人合作撰写的《国情报告》起过了400期。这本身也成为我们的写作平台,反映并记录了不同时期中国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以及我们如何思考与应对。
机制建设。这是高校智库建设的活力之源。包括形成激励相容的考核机制、奖励机制和团队协作机制。特别是我们已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教学、科研以及政策咨询相结合,学术带头人、研究骨干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小班制”,包括研究生培养、课题研究和文稿写作三类“小班”,将智库成员研究方向与课题聚焦领域统一起来,科学配置研究力量,以老带新,以课题促科研、促教学。
高校新型智库建设既面临着更大需求、更大舞台、更大贡献的历史性机遇,也面临着学科建设分散化、专业领域细分化、考核机制单一化、优秀专业人才不足、资金投入不够等问题。我们愿与大家一道,继往开来,共同推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人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高质量的知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