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娟:“青番茄”的新书式慢生活

来源 :风流一代·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zhangx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个神奇的网站,免费借阅,还送书上门!
  在“青番茄”,书只是情感的契机,志同道合的书友才是“青番茄”最核心的价值所在。这个Web2.0时代的网络图书馆,以其特有的新书式慢生活,在网络与书籍交互激荡出的绵延天地中,犹如寒夜里一盏温暖的灯,安静地守候热爱读书的人,并开启了它专属的富于理想色彩的小清新阅读时代。
  
  慢下来,尽享新书式生活
  “您好,这是您在网上借阅的书!” 北京的网友Vicky终于收到了她翘首以盼来自深圳的快递包裹:一个印着“精神食粮”绿色大字的麻布袋,里面装着两本近期上市的新书《一生伏首拜阳明》和学者维一的散文集《我在故宫看大门》。书是崭新的,还散发着淡淡的书香。
  半个月前,Vicky在一个名叫“青番茄”的在线实体图书馆的网站注册,并支付了110元押金,获得了一次可借两本书的初级会员资格。“只要在线点击借阅,物流就会送书上门,书看完,同样会有快递员上门取书,帮你把书还回去。整个过程,跟我们在‘淘宝’上购物和退货一样。而最不可思议的是,这一切服务都是免费的!”她欣喜若狂地向周围的朋友分享此次在“青番茄”的初次借阅体验。
  足不出户就可畅享散发着墨香的精神食粮,难道天下真有免费的午餐?事实上,这家源自中国本土,具有首创性的Web2.0时代的图书馆,上线仅一年的时间,就已经为全国20个城市的近60万书友们提供了宅在家享受阅读的一切可能。
  “现代社会的快餐式生活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便捷,但当速度变成一切指标时,也让我们这个时代值得回味、咀嚼的东西越来越少了。所以,我们想要倡导一种静下来的‘新书式生活’,希望能为都市人疲惫的心灵开出通往世界的路。”年轻副总张丽娟这样诠释着“青番茄”的主张。
  “青番茄”还有一个独特的“漂书码头”。毕业的大学生,可以选择让快递员免费上门取书:“漂走你带不走的重量,留给更多人美丽的分享。”曾经有一位爱书的会员一次性放漂了200本图书,一度成为“青番茄”的佳话。“漂书”不仅增加了读者之间的互动阅读体验,旧书再利用也为“青番茄”降低了采购成本。
  这种网络与实体相结合的借阅模式,以免费为最大吸引力,很快拥有了一大批拥趸。“青番茄”鲜明的文艺气息为在大城市里疲于奔命、心灵日益空虚、诗意日渐贫瘠的快餐式生活带来一种全新的“新书式生活”体验。由此,“青番茄”也与城市的“小清新们”获得了气质相匹配的DNA,铁杆“茄籽们”更是口口相传。
  现在,“青番茄”上线仅一年,每天正为着14000多名用户提供借阅服务,并且数字逐日增加,副总张丽娟的团队也开始在不断壮大成长。
  全民阅读,闪着理想色彩的书托邦
  谈起“青番茄”这个全球最大的网上实体图书馆的诞生,张丽娟说“最初这源自我们4个爱看书而从事互联网行业的年轻人对读书的渴望”。所以,当决定携手创业时,他们自然就想到了做一个和书有关的项目。
  三年前的夏天,这4个相熟十多年、理工科的爱书之人聚在一起聊天。聊到官方公布的数据,中国人均年阅读图书是4.5本,韩国人均年阅读图书是11本,法国人均年阅读图书是20本,日本人均年阅读图书是40本,以色列人均阅读图书是64本;聊到中国63.8%的网民仍倾向于纸质书阅读。
  “这一连串的数据,让我们难以平静,很想为社会做点什么?可如何做呢?大家讨论了很久,不如就从我们熟悉的互联网入手,用商业的手段去实现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
  渴望迸发出灵感,一个伟大的创意就此诞生:他们决定致力于做阅读推广!虽然,网络的便捷已经在充斥、挑战传统的阅读方式,但身处浮躁的社会,人的心灵更渴望更需要慢下来、停下来、静下来细细品味书籍所带来的精神享受。更何况传统书籍的纸质阅读具有互联网所无法替代的触感、丰富的色彩、纸张的质感,装帧、排版、印刷等等元素构成的美感,这些元素再加上作品本身的文字内涵、岁月沉淀,张丽娟坚信“纸质阅读仍然是这个时代最美丽的精神体验”。
  她说:“现在的电子商务已经相当发达,网上有书店,有超市,大家都可以足不出户地购买各种东西,为什么不可以把图书馆也放在互联网上呢?中国人的阅读量低但不代表大家就没有了阅读的需求与欲望。这有可能是我们的阅读渠道出现了问题。我们由衷地渴望中国人的阅读量可以大些,再大些,实现全民阅读时代的到来。”
  4个好友一拍即合。于是,他们立即决定停止做梦改为联手造梦。为了考察项目的可行性,张丽娟与伙伴们走访了许多社区、学校、企业,进行了仔细的市场调研。结果显示:喜欢读书的人很多,但花钱买书的人少,花时间去图书馆读书的人更少,活跃在网上在线阅读的人又觉得眼睛累,找不到读书的感觉。而“青番茄”要做的就是,提供一种途径,能够免去买书的金钱支出,省去在实体图书馆消耗的时间,足不出户,又能充分享受充满质感的好书。
  这一切预示着,一旦实现了网络与实体图书馆的完美结合,这将是一个潜在用户群相当庞大的广阔市场。
  经过两年的辛苦筹备,2010年8月,这4个年轻人辞去了之前的稳定工作,“青番茄”正式上线。用户只要在电脑前轻击鼠标,就可以在家享受到送书上门阅读的服务。与免费相挂钩的是“青番茄”的会员制。他们极富创意地把会员分为M、L、XL、XXL这4个阅读级别,分别对应不用的阅读量、充值押金与阅读时间。例如,最小尺码的M可以借阅2本,需要充值110元,时间为14天。当然,押金是随时可以在线退还到您的个人账户的。
  “我们的理念是,不同的阅读尺码决定不同的人生高度。我们希望看到中国人均阅读量能够从4.5本到10倍的提升,虽然‘推广全民阅读’听起来太过理想主义,但正是它奠定了我们终身免费的决心与为之努力的信念。”
  谈起“青番茄”的命名,张丽娟极富诗意地阐释:“‘青番茄’是绿色的,虽然暂时还不成熟,却饱含了厚积薄发的勃勃生机,以及对环保的使命感。‘青番茄’,独立于一种精神,忠于独特的品位和气度,以恒远为基,似涓涓细流,延绵不息。”
  做阅读的生意,
  要免费也要盈利
  不同于网购、团购这些直接从国外舶来的电子商务模式,“青番茄”做的可是完全本土化的原创互联网经济模式。
  “对读者免费是必须的,这是我们的初衷也是承诺。但是我们也要盈利,才能有长足的发展,所以我们只能靠企业靠广告。”
  “青番茄”最大的收入来源就是企业客户。“青番茄”有个项目就是“每企一馆”,通过为企业构筑一个外包式的图书馆,向企业收取几千元至几万元不等的年费,而这笔费用大约只有企业自建图书馆的1/6,但书籍的更新率和利用率都高得多。迄今为止,包括中石化、工行、联想、万科、腾讯、富士康、华为在内的40多家企业都成了“青番茄”的客户。在“青番茄”的首页上,点击“每企一馆”,便可进入各企业自己的图书馆,员工从这个频道借书而不再需要支付押金。随着“青番茄”影响的扩大,不断得到了知名客户的青睐。
  关于未来,张丽娟坦率地表示,“青番茄”如何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速度是个大问题。与其他典型电商企业不同,因为是免费借阅、免费配送,这意味着读者每一次借阅本身并不能为企业带来直接的收入,而“青番茄”却要为此支付相对固定的物流成本,也就是说读者的每次借阅行为,企业是要赔钱的。不过,因为免费,大多数读者对运输时间并不苛刻。
  张丽娟说:“我很感激我们的读者对此表现出的理解与耐心,或许,也正源自这份等待,让我们对“青番茄”对阅读有了更多的期待与想象。在我心中,“青番茄”,不仅仅是个图书馆,更是一个人与人邂逅、人与书邂逅的地方。我们希望未来,“青番茄”能在中国人的公共生活中发出清新而令人尊敬的声音。”
  
  (编辑 郑儒凤 Zrf911@sina.com)
其他文献
朋友是南方人,事业上几经沉浮,屡遭打击,但他都挺了过来,并且一步步取得了如今的成就。在谈到坦然面对磨难的原因时,他给我讲了这样一段经历。   那年夏天,他去北方出差,偶然在野外发现一种植物开出的花特别美丽,芳香怡人。从当地人那里他了解到,其生长周期所需环境与南方相差无几,于是等到秋季再次出差时,喜爱养花的他顺便带了些种子回去,准备来年春天在家种植。然而奇怪的是,尽管精心照料,花种并未萌发,这令他
期刊
和独克宗初次邂逅,是在拜访松赞林寺的过程中,独克宗的美丽让我忘记了目的地,迷醉于过程中。   独克宗意为月光之城,但是我只敢在明媚的阳光中凝望她,我怕月光中她令人窒息的美会让我沉醉其中不能自拔。  龟山公园的明媚   坐在汽车上,眼被窗外的景物吸引:远方的山峰上,成群的鹰围着敖包盘旋;耳被嘹亮的歌声震撼:循声望去,在一个洒满阳光的广场上身着民族服装的盛装男女载歌载舞。广场旁的小山上,肃穆的寺庙
期刊
小区旁有家银行,入夜时分,带女儿来这散步,在狭长逼仄的24小时自助银行(ATM机室),见一身着保安制服的中年男子坐在小凳上,四顾茫然。常来这散步,见到此人,还是头一回,心怀好奇,近前和他聊上了。原来,ATM机曾屡遭破坏,无奈之下,银行请他来值夜班,看护机子,顺便也让夜里的取款人感到安全些。   问他一个月有多少钱?他说:“不高的,也就600块。”“就这么一点?物价上涨这么快,够一家人的生活吗?”
期刊
湖边常有许多退休老人组成的乐队,有的专业,有的不专业,但有一点是共通的,乐声一响,吹拉弹唱的人,都自得其乐。   有一次,在湖边散步时,突然被一小团体中的一位老人吸引住了。他坐在乐手下面几级的台阶上,正在一边打拍子一边引吭高歌。   唱到高兴处,还不时抬起头与那名主唱的老人对视一眼。此刻的他,一脸沉醉,手挥动得都要指挥整个乐队了。   很多游客驻足,都好奇地看着他,不是因为他唱得太投入,太动
期刊
一位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长辈曾对我说,在他的时代,人们不知道什么叫“狂欢”。不知他是否乐见,我们的时代,年轻人“制造节日”来狂欢。  风在吼马在叫,剩男剩女在咆哮,2011年11月11日,众多“数字节日”中,这个最是不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顶着个大龄剩女的帽子,在这爱情婚姻风雨飘摇的时代,“百年一次的巨型光棍节”都为你准备了,不沾“光”,可谓“枉度此生”。  围绕光棍节,身边“剩下”的朋友们党色分
期刊
去你的物质至上,人类社会人类是中心,如果物质变成了中心,人都成了陪衬,有什么意思?去你的面子,面子面子,不过是鞋垫子,端着自己,自己难受,别人也不舒服,真实实在,万事顺利;去你的高文凭学历,科学家也要懂得生活,死知识很多,搜索引擎里都有,能在生活里用好才是王道。  ——80后民谣音乐人,北大新闻系毕业,文字、绘画、戏剧创作者邵夷贝。    我们这一代,以及后面的几代人都很幸运,都赶上了一个好时候。
期刊
英国大戏剧家、作家奥斯卡·王尔德曾经说过:“过早的成熟就是十全十美。”但在今天,这种看法已渐行渐远,正像美国流行歌手小甜甜布兰妮在经历人生的千变万化沉寂四年后唱着“少女已过、女人未满”那样,到处弥漫着“半熟”的味道。“早熟”好像成为了有生活经历人们的伤疤,“半熟”成了新时代精神文明的产物。   在现代社会,人们脚步匆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被局限于欲言又止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存压力不断
期刊
10月24日,网友“大仙”在豆瓣网发起“普通青年VS文艺青年VS二逼青年(注:网络语言,对有点呆傻、缺心眼的人的戏称)”的线上活动,短短数日便吸引了十几万网友参与,并成为人人、微博等社交网络的热点话题。网友们用五花八门的段子或者照片诠释着当下青年在生活中的类型区别。  “普通青年用iPhone,文艺青年用索尼爱立信,二逼青年用三星”;“普通青年用阿迪达斯的香水,文艺青年用CK,二逼青年用六神花露水
期刊
2011年10月2日,对于家住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薛家村的李芬莲老人显得非常特别,她终于有了人生中的第一张照片。镜头里的老人有着少女般的羞涩,端坐在自家门前,好像在举行一个很重要的仪式,在那一刻美丽定格。  这是她平生第一次照相,想着不久就可以拥有一张属于自己的照片,老人激动的心情无以言表。  每给一位老人拍完照片袁柯都会陪着聊会儿天,还告诉他们很快就会收到照片,等老人满意了,袁柯才微笑着离开。这项
期刊
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  在我们没有向他人开口说“你好”时,每个人都是陌生人。  在物质、经济、工业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越来越忙碌,越来越难得有空向他人说“你好”。  所以,有孩子倒在路上,17个路人经过没有救她;有老人跌在路上,旁边的人们都不敢施以援手。于是,有人说,这是一个冷酷的、谁也不管谁生死的陌生人社会。  然而,也是在这个时代,这个社会,一个小孩掉进水里,不会游泳的大妈不假思索地跳进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