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大学“精英计划”及对我国“985工程”的启示

来源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okah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精英计划”旨在为德国高校和科研机构注入经费,力图增强大学的科研实力,并提升德国高校的国际地位。文章在“精英计划”的目的,内容及评选办法,以及我国“985项目”描述中,从中分析了”精英计划”对我国“985工程”的可资借鉴之处。
  〔关键词〕 精英计划; 985工程;启示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8-2689(2008)02-0145-03
  
  一、德国“精英计划”和实施内容
  
  2004年, 德国前联邦教育部长布尔曼首次公开提出实施“精英大学”的计划, 立即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反对者认为, “精英大学”与德国历来坚持的平等主义背道而驰; 支持者则认为, 德国高等教育早就应该经历一番革新, 而“精英计划”无疑是对德国现行高等教育体制的一次重要触动。经过各方努力,2005年7月23日,德国联邦和州政府批准了旨在推进德国高水平研究的计划。
  (一)“精英计划”的实施目的和内容[1]
  德国实施“精英计划”的目的主要有两个: 第一, 通过增强德国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实力, 为德国立足于世界科学研究领域的强势地位做出贡献; 第 二, 从长远角度来看, 通过推行“精英计划”, 可不断增强德国高校的国际竞争力, 提升德国在学术、科研领域的国际形象。
  “精英计划”总经费高达19 亿欧元, 时间跨度为 2006--2011年。整个 “精英计划”分为三个层次:(1)“研究生培养机构”计划,旨在培养年轻科研人员。毋庸置疑,大学的研究机构对于高校在研究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但为提高年轻科研人员的研究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同时也为博士研究生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科研环境。该项计划占总经费的12.7%。(2)“精英科研平台”计划,旨在推进世界前沿的科学研究。主要是鼓励大学建立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及培训机构, 同时也吸引校外研究机构、应用技术大学及企业界的力量开展合作。因此,“精英科研平台”成为各高校设立战略规划时的重要内容。这一计划占总经费的 63.4%。(3)“精英大学”计划,旨在促进德国顶级大学拓展各自强势学科的国际竞争力,并最终奠定自身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本项计划占总经费 的23.9%。
  (二)“精英计划”的评审过程及结果
  第一轮“精英计划”的整个评审过程, 由德国研究联合会和德国科学委员会组成联合评审委员会实施。申请过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大学向评审委员会提交理念性设想草案。评审委员会对申请进行评估、筛选,并要求从中脱颖而出的大学递交正式提案; 第二阶段, 评审委员会对这些大学的正式提案再次评估、筛选,并于2006 年10 月 评选出第一轮“精英计划”的18 个研究生培养机构、17个精英科研平台和 3 所精英大学。
  第二轮“精英大学”计划资助中,84个研究生培养机构和精英科研平台由29个专家组分工负责,国际专家组评审、德国科学基金会(DFG)任命的专家委员会进行审议。共有约320位专家参加了评审,其中20%来自德国,80%来自其他国家。评审以科学质量、交叉学科、国际知名度和地域科研能力为标准。
  由德国科学协会任命的战略委员会负责对8所精英大学进行评审,由国际专家在德国本地进行评审。一所大学想要获得精英大学计划的资助,它至少要有一个研究生培养机构和一个精英科研平台已经获得资助。
  由专家委员会和战略委员会成员组成的联合委员会对提案和评审结果进行了研究,相关的资助委员会根据联委会的推荐决定资助对象,2007年10月评选出第二轮“精英计划”的 20 个研究生培养机构、20 个精英科研平台和 6 所精英大学。
  通过两轮评选,共有37个研究生培养机构,38个精英研究平台,9所大学入选精英大学名单。
  这九所大学分别是卡尔斯鲁厄大学、慕尼黑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亚琛工业大学、柏林自由大学、弗莱堡大学、哥廷根大学、海德堡大学、康斯坦茨大学。
  
  二、精英大学——亚琛工业大学
  
  笔者作为访问学者,在亚琛工业大学工作14个月,对亚琛工业大学留下较为深刻的的印象。
  亚琛工业大学(德文全称Rheinisch-Westfalisch Technische Hochschule Aachen,RWTH-Aachen)创建于1870年10月,在机械工程、电子学和冶金材料等领域具有很高的教学和科研水平,是数一数二的德国理工类综合大学。亚琛工业大学获选“精英大学”和三个“精英团队”计划—“高薪国家一体化生产工艺”、“超高速移动信息与通讯”、“生物质能特定燃料” 和一个研究生院—亚琛计算工程高级研究所。
  亚琛工业大学在第一个五年的发展目标是全面提高科研水平,加强和提高校内外合作,将竞争引入大学的各个层次、形成更为灵活的基金管理形式、建立创意无限原则、鼓励跨学科间的协作。通过10~15年的建设,亚琛工业大学将会有一个全面的发展,学科范围有所扩大并成为综合性大学。其实现该发展战略的具体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强化自然科学”研究和“培养青年研究人员”
  强化自然科学就是加强和重组自然科学,使之成为亚琛工大的核心竞争力,以确保自然科学与工科的可持续交流。另外,提供充裕的基金,促进杰出青年研究人员的创新思维,并对之进行培育、孵化。
  (二)通过建立Jülich—亚琛研究联盟,寻求基础前沿与尖端领域等方面更广阔的合作空间
  Jülich研究中心位于德国北莱因州的尤利西小镇(Jülich),是德国Helmholtz联合会15个成员之一。该中心成立于1956年,为德国典型的非营利性研究机构。现包括核物理、光电、电子技术、应用数学、医药、生物技术等39个研究所、实验室或与有关大学的联合性研究机构。该中心以“将来就是我们的任务”为使命,涉及尖端装备研究;极地、宇航、海洋、原子能等方面的长期跟踪研究;生物、信息、能源、材料等关键技术研究;物质、能量、全球变化、生命、环境、健康等主要研究方向。研究中心有10个试验中心、2个项目评审中心,3个项目拨款审查中心。2002年该中心共4200人,其中包括科研人员1000余名,博士研究生400人,硕士生150人,300个职业培训学生和来自30多个国家的700余名客座研究人员,其他为各类辅助人员。
  亚琛工业大学和Juelich研究中心签署了在未来发展领域战略合作协议。新的合作理念包括管理层战略决策的协调一致、包括共同确立研究计划和研究项目、共同选拔和任命教授(RWTH)和主任(FZJ)、资源和设备利用、授课并指导博士生、为学生和青年科学家提供职业生涯指导等。
  (三)加强人才培养与国际交流
  这一举措的目标是引入一种贯通人员和组织发展的政策,充分认识文化多元性是一种资源并将其整合到大学的方方面面,使之服务于招收国际水准的高素质学生和引进高水平的科学家,并留住他们。
  
  三、德国“精英计划”
  对我国“985工程”的启示
  
  “985工程”的实施,使我国大学的创新能力、综合能力指数有了明显的提高。“985工程”使入选“985工程”的高校缩小了与国际一流大学的差距。可以看到,我国几所实施“985工程”的高校国际排名得到了大幅提升。五年内南京的大学排名提前了100多位,这样的成绩是很不错的。当然,也应当清醒地看到,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首先.在人才培养水平方面,还有明显的不足。到2005年,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为3200万人,研发人员105万人,分居世界第一、第二位。研究和发展的经费居世界第六。但是我国的科技创新指数却属世界中下水平。在158个国际一级科学组织及其1566个主要二级组织中,我国参与领导层的科学家仅占2.26%,这说明我国高层次科研人才处于数量庞大但质量偏低、拔尖人才紧缺的局面。第二是在科学研究水平方面,我国一流大学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学术竞争力还比较弱。具有国际影响的重大科技成果、原创性科技成果相当少,对战略性基础研究和工程领域的重大基础研究进行多学科研究的态势尚未形成,在获得国际大奖和在世界顶尖级杂志上发表文章数量方面偏少。第三在投入方面,我国的大学与发达国家的大学不在一个数量级上,师资队伍水平也是明显不高,缺乏有国际影响的科学大师和杰出学者。培养和吸引顶尖学科带头人的机制尚未完全形成,教师职称、年龄、学历、学缘结构等还需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差距较大。特别是在大学管理水平方面,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我国高校的差距除了硬件外,还有软环境。我国的一流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更多地现在“形似”而不是“神似”上。是“数量”的增长而非“质量”的提高,是“外延”的扩张而非“内涵”的提升.是“硬件”的加强而非“软件”的改善,这就是大家谈到的包括内涵建设和软实力的问题。
  德国“精英计划”可给我国“985工程”在以下方面可资借鉴之处:
  (一)要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加大政府投入,推进一流大学建设。
  在当今社会,建设一流大学已不仅仅只是一个教育问题,而是一个国家兴衰的大问题。德国在实施精英计划前,政府不断削减高等教育经费, 大学科研经费捉襟见肘。一批年轻有为的拔尖人才纷纷流向国外科研条件更好的大学, 造成德国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人才流失, 使德国科研面临重大危机。“精英大学”计划通过向高校提供巨额经费,不但能够帮助高校改善研究的硬件设施, 留住本土优秀的教授、科研人员, 还可聘请各个领域的国外优秀学者及高级学术人才, 使德国重新成为汇集各个领域精英科学家的重要基地。
  目前,我国政府对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投入不足,阻滞着高等学校的快速、健康发展。从本次全国人大会议提供的有关数据来看,2001年至2005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基本稳定在2.8%,2006年有所突破,达到了3.0%,但与1998年政府承诺的4%仍然相差一个百分点,而其中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又仅占GDP的0.6%,这在全世界也是属于较低水平的。因此,应从国家战略的高度看待一流大学的建设,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财政上持续加大投入,政策上强有力的引导和支持。
  (二)重视青年骨干人员的培养
  德国“精英大学”计划侧重于青年骨干人员而不是教授的培养, 因而在“研究生培养机构”和“精英团队”中, 都把重点投入到了博士研究生以及青年学者的培养上。通过“精英大学”计划的实施, 为青年骨干人员和博士研究生提供一流的实验软、硬件设施,搭建校内与校外各个研究机构信息交流的平台, 给予年轻科研人员充分的研究空间和学术自由。因此,我国在“985工程”建设中,要侧重对青年骨干人才的培养,改革青年骨干人才的培养模式,加强创新能力的研究平台建设,支持和鼓励他们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进行学术交流。支持鼓励优秀的青年骨干人才特别是博士生到国外一流院校、学科进行访学,拓宽他们的国际学术视野,营造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培养环境。
  (三)要引入竞争机制,促进大学之间的竞争
  德国一直坚持各个大学之间教育质量的均等性, 不设重点或非重点大学, 显现了德国对高等学校整体均衡发展的特别关注。但是,平等理念也导致了德国高校长期缺乏竞争。一些大学安于现状,对外部的竞争和变化反应迟钝, 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精英计划”无疑打破了德国高等教育整体的平衡, 通过引入竞争机制, 使各所大学充分展现自身特点, 使拥有上百年历史的德国大学重新焕发生命力。在精英大学评选中, 各大学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与角逐。这一竞争也让各个高校重新审视自身的强势学科以及一度被忽略的人文、地理环境。“精英计划”的实质是适者生存的竞争理念向传统平等至上理念的挑战。而我国在实施“985工程”以及实施三期“211工程”要注重体制、机制的创新,用体制、机制的创新,用改革来拉动三期“211工程”的建设。包括现在正在研究、考虑在三期“211工程”的管理方面,引入绩效管理的方式、方法。因为绩效管理是一个面向结果的一种公共财政的管理方式和理念,在西方很多国家都在实施这样的方法。
  (四)实行公开公平评审,促进公平竞争。
  德国“精英计划”中,一所大学至少要有一个研究生培养机构和一个精英科研平台已经获得资助后,才有资格获得精英大学计划的资助。而且“精英计划”的整个评审过程, 不是由德国政府,而是由中介机构(德国研究联合会和德国科学委员会)进行评审。而我国“985工程”项目是政府组织专家对大学进行评审,通过评审后,再进行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创新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
  总之,我国一流大学的建立应该在立足于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博彩众长,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和办学理念,真正起到推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服务社会。实现大学和社会的双赢发展。
  
  〔参考文献〕
  [1]朱佳妮.德国“精英计划”与“精英大学”初探[J].世界教育信息,2007(5).
  [2]黄安贻.德国高等教育的特色及其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2).
  [3]吕向虹.关于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思考[J]. 高教探索,2007(6).
  (责任编辑:郭德侠)
  
  The Excellence Initiative in Germany and
  Its Inspirations to “985 Project” of Our Country
  ZHANG Wu-junXIE HuiQIAO LanWEN Y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Beijing 100083, China)
  Abstract: The aims of “The Excellance Initiative” are to provide funds for science and research institutes in German universities and to improve the standing of German universities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thereby making a significant research in Germany, improving its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From its inspirations to “985 project” of our country, several proposals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The Excellence Initiative; 985 Project; inspiration
其他文献
〔摘要〕 文艺学专业研究生接受西方文论有两种方式:查资料与读书。前者针对专业知识储备不足,类似于进口先进产品;后者着意理论思维能力提升,相当于掌握核心技术。“读书”的内涵与通常的意义有别,包蕴着三大特定所指。一,读经典原著而不是查资料:对于知识点乃至具体观点的重视,要置于对理论体系和思维过程具体展开的整体掌握之下,明确本体意识在理论思维能力中的核心地位;二,读书之后要能够“报数”:所读之书说了什么
期刊
〔摘要〕法治具有稳定性,而人治不具有稳定性,但是不管人治或者法治,其作用都依靠人的运作才能实行。人治与法治的运作者是人,治理对象也是人,何以一种方法不具有稳定性,而另一种方法具有稳定性呢?本文试图从政治理论建构的预设前提分析其合理性基础,从而揭示出法治具有稳定性而人治不具稳定性性的内在机理。  〔关键词〕政治理论预设前提;人性善;人性恶  〔中图分类号〕 D90〔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
期刊
〔摘要〕2000年以来国内阿尔都塞研究的基本议题包括症候阅读法、问题式、断裂说和多元决定论。从方法论的视角和高度来把握阿尔都塞,是一个值得肯定的进步,同时又不能不看到,迄今为止,对于阿尔都塞的研究还很难谈得上决定性的突破,主要原因在于研究者缺乏自己的理论构架。  〔关键词〕阿尔都塞;马克思;多元决定论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8-2689(2007)03-0156-05 
期刊
〔摘要〕文章对中唐文人的社会角色中书舍人、学官以及入幕进行了考辨。中书舍人也是一种文人色彩颇为浓重的清要之官,元、白的制诰之作也可以视为中唐古文运动实绩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唐时期还有不少文人都作过学官,在其生涯中都有较重要的影响,产生过不少为后人耳熟能详的名篇。而文人入幕则构成了士人阶层流动的一大景观,对于社会政治和文化各个方面均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关键词〕中唐;中书舍人;学官;幕僚  〔中图分
期刊
〔摘要〕我国村委会数量众多,村委会行政职能定位问题日显突出,导致实践中遇到诸多法律问题,而问题的产生与村委会的法律地位在法律上无明确而详细的规定密切相关。作者在当前“三农”政策的背景下,从法律地位的角度对我国村委会的组织性质进行考察。文章认为,我国存在自治组织与基层政权的冲突和行政主体与非行政主体的冲突,应当引起重视。  〔关键词〕村委会;组织性质;法律地位  〔中图分类号〕 D6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文章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探讨了FDI对中国制度变迁的影响。理论方面,认为FDI之所以能影响东道国的制度变迁,在于外资具有的所有权优势及东道国为了吸收和发挥外资作用而对其区位优势进行的改进和完善。具体来看,FDI本身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一部分,它对中国制度变迁的作用必然受制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总体进程和其他制度变革程度的影响。实证检验表明,FDI促进了中国的制度变迁。  〔关键词〕FDI;制度变
期刊
〔摘要〕文章运用莱泽因的生命历程政策模型分析美国和瑞典的贫穷动态与社会政策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比,笔者发现两国公民生命历程中的贫穷与本国的社会政策有直接关系。瑞典公民的生命历程被政策建构的程度较深;而美国社会则出现分化,下层阶级的生命历程制度化程度很深,而上层阶级则基本不受政策影响。两国的福利改革对于贫穷动态也有不同的影响。从而得出结论,福利政策对于生命历程中贫穷的建构作用需要综合考虑,不可忽略它在
期刊
〔摘要〕根据结构化理论,农村贫困是国家政策和农民自身在特定时空条件下相互作用的结果。生活在贫困状态中的农民,对自身的生存条件和外部环境都有一定的了解,他们有着强烈的脱贫致富的愿望,但其行动却是在特定的自然条件下和国家政策下进行的,因而无法摆脱这些结构性因素的制约。农民总想摆脱贫困,但总是又无法摆脱贫困。  〔关键词〕农村贫困;国家政策;结构化理论  〔中图分类号〕 C912.82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文章对2007年央行连续加息后,中国股市发生的变化进行了实证研究。根据经济学的一般规律,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的上调会导致股市的下跌,但是在中国2007年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已经经历了七次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和五次利率的上调,如此频繁的出台货币政策,股市却没有出现预期的下跌。针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研究,分析这一经济学一般规律在中国不适用的原因,并对这一规律进行了补充修正。  〔关键词〕加息;实际利率;
期刊
〔摘要〕周扬对新中国文学理论教材影响深远。体现在三本全国统编教材中,主要有两个方面:一、将意识形态与审美同时纳入考察范围,为后来教材普遍接受;二、在苏联体系基础上加入批评论,提倡“四分法”,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文学理论教材体系。  〔关键词〕周扬;文学理论;教材   〔中图分类号〕 I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8-2689(2008)02-0084-04    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大学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