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美德教育对中学生道德品质的影响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scountsto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是吃着肯德基、麦当劳,看着外国动画片长大的一代,对于传统文化接触不多。再加上他们中独生子女多,这些独生子女深受奶奶、爷爷,姥姥、姥爷的溺爱形成骄横、自私、任性等不良性格,缺乏责任意识、感恩意识,促使他们向品德和行为不良方面发展。造成这种局面既有家庭因素、学校、社会方面的因素,也有独生子女自身的因素。针对这种现状,有必要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的教育及研究。
  二、研究方法
  (一)问卷调查法
  此次调查涉及到的问卷以客观题为主,辅以个别开放性问题。
  (二)样本的选择
  本次问卷调查抽取到的样本对象均来自天津农村地区,主要为在校学生。既有男性又有女性,男女比例较为平衡,年龄分布比较集中,调查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其中共发放问卷1000份,有效回收问卷1000份,回收率100%。在有效问卷中,男性占54.1%,女性占45.9%。
  (三)问卷的内容及介绍
  本次调查问卷主要是围绕中学生受到的传统美德教育情况展开调查的。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被调查对象的性别、年级、父母受教育程度、是否独生子女、学校开展美德教育情况以及学生对于美德教育的看法和行为等相关问题。问卷的具体内容见文末。
  三、数据分析
  本次问卷内容主要针对天津地区农村中学的学生群体,希望通过对学生关于传统美德教育的相关问题进行统计,找到最适宜、最有效的提升中学生道德素养的方法,从而付诸于实践。
  在本次问卷统计当中,有90.7%的受访者认为,学校教育是其对中华传统美德认识的来源(之一),紧随其后的是家庭教育,占到79.8%,随后是社会活动与个人学习。由此可见,学校教育是学生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首要途径。因此,本文在后续的假设检验中,将着重分析学校教育对学生个人道德行为的影响。
  在形式方面,学生更倾向于通过观看电视剧、阅读课外书籍、参加民俗活动和网络宣传等多媒体融合的方式来了解、学习中华传统文化。而在我们的调查当中,采取传统美德教育的老师更多的偏向于说教的形式,占到了72.7%。由此可见,当前许多老师采取的美德教育模式并不是学生最能够接受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影响到学生对美德知识的吸收,因此学校方面可以通过本次调查所得到的数据,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
  在举办有关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活动方面,比如书法展、文化节等,仅有52.2%的学生认为本校经常举办相关的文化活动,而通过上文的数据可以看出,学生更偏向于通过实际感受、调动多感官来了解传统文化而不是仅仅简单的通过书本和说教。因此,学校可以多多考虑举办相关的文化活动来提升学校内的文化氛围,从而潜移默化的促进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喜爱。
  有超过80%的学生认为,传统美德教育对社会进步有着很大的影响,密不可分。可见,传统美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中学生群体中得到了充分的认可,也因此,学校方面、家庭方面和社会方面也要加强对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视程度,才能真正使中学生的美德教育全方面的进行。
  而在关于当前美德教育缺失原因的选择当中,多数学生认为是由于学生对传统文化缺乏兴趣以及社会范围内对中华优良传统的忽视才导致了当前美德教育的缺失,僅有17.5%的学生认为是由于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由此可见,相比于其他层面,学校对美德教育的重视程度较高,这一点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认可。因此,家庭层面和社会层面需要进一步提高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视程度,促进美德教育的实施。同时,学校层面需要在当前基础上加强传统美德教育,重点着眼于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同时改进方法,促进美德教育的顺利实施。
  四、假设检验及回归分析
  (一)是否开展美德教育活动与学生对学校美德教育认可度的关系
  上表是接受我们问卷调查的被调查者关于学校美德教育的真实情况,通过这些数据,能否观察出是否举办相应活动与学生对学校美德教育的评价有没有关系?
  我们假设:活动对评价并无影响,即=0。那么我们先来计算一下这两种的被调查者当中对学校美德教育认可度高的人所占的比例之差的95%置信区间。
  解:-=(-)1.96
  =()1.96
  =0.37
  ∵0(-)
  ∴是否开展相关活动对学生对学校美德教育评价的影响在95%的置信区间内是可以分辨的,即我们可以说,这两者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开展美德教育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对学校美德教育的认可度。
  (二)是否开展美德教育活动对学生实际行为的影响
  学校的美德教育是中学生美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会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从而促进行为的改变。笔者采用上面相同的方法,以下面这八组数据为例,进行具体的回归分析与假设检验,探究学校的美德教育是否会对学生产生行为层面的影响,从数据层面分析学校开展美德教育活动是否会对学生品德方面产生正面作用。
  上表是接受我们问卷调查的被调查者关于面对相应情境的具体行为的调查数据,通过这些数据,能否观察出是否举办美德教育活动对学生采取更加符合社会标准的行为之间有没有必然联系?
  我们假设:教育对行为并无影响,即=0。那么我们先来计算一下这两种的被调查者当中认为“不尊敬老师非常不对”的人所占的比例之差的95%置信区间。
  解:-=(-)1.96
  =()1.96
  =0.21
  ∵0(-)
  ∴是否开展相关活动对学生是否尊敬师长的影响在95%的置信区间内是可以分辨的,即我们可以说,这两者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开展美德教育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对老师的尊敬程度,在行为层面产生影响。
  采用同样的方法又对以下7个方面进行了验证
  2.当与同学发生矛盾时,您会
  分析:开展美德教育活动对学生是否拾金不昧可以产生直接影响。
  通过对以上预设的八种情境中学生的行为选择情况进行具体的数据分析和假设检验,可以发现,在这其中,有五组数据证明了学校开展相关的美德教育活动会促进学生行为层面道德的进步。而在另外三组情境中,虽然数据显示,接受过学校美德教育的学生会有更高的比例选择符合主流价值观的做法,但是接受美德教育与学生的行为之间不存在必然性,因此出于对课题研究需要谨慎对待的考虑,这里不将其算作学生由于学校美德教育而产生的行为改变。
  由于学校开展了美德教育的相关活动而产生行为改变的五种行为分别是尊敬师长、不作弊、主动与老师打招呼、认为犯错应该受到惩罚和拾金不昧;而并未产生改变的三种行为是宽以待人、言而有信、按时归还所借物品。
  五、结论
  可以发现,学校开展的美德教育对于学生对师长的态度和在学校中的学习行为有比较大的影响,而对于学生的个人品质和社会交往等方面影响较小,并不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由此可见,学校开展一定的美德教育活动是非常必要的,它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道德品质,约束其在学校的行为,养成更好的道德习惯。而学校所开展的美德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更多的体现在学习和教育方面,因此,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不能仅仅依靠学校教育,还需要家庭与社会的帮助,多方协调,才能全面提高。
其他文献
一、我们来了解家庭教育的特点  (一)家庭教育的启蒙性  儿童智力启蒙的第一步,就是让他们及早地认识周围的世界。家长要为儿童创造条件,让儿童在看、摸、摆弄中去体验、认识周围的物体。从而使他们懂得一些粗浅的常识,使感觉和知觉变得更敏锐,智力得到相应提高。孩子稍大些了,家长就可以适时教他背诵一些有关习惯养成的简单的儿歌或古诗,为他们幼小的心灵播种下优良的生活、学习习惯的种子。  (二)家庭教育的早期性
期刊
一、承精髓,让课程思想孕育在文化引领上  在蜿蜒流淌的黄浦江边,有一株四百多年的明代古牡丹,历经风霜雨露依旧灿烂绽放。它为明代杰出画家董其昌所赠,被誉为“江南第一牡丹”。古牡丹所积淀的历史底蕴和人文精神是深厚的,在传承、演绎和发展中形成了最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牡丹文化”。  从1995年起,邬桥学校凭借当地古牡丹悠久的文化背景,就开展了一系列牡丹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以牡丹国画学习为主阵地,逐渐
期刊
在幼儿园做教师期间,总会因社会上或网络上大肆传播的幼儿园教师虐待幼儿、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视频而进行师德培训、工作规范学习及相关内容的会议,当时心中有个疑惑,“网络中幼儿园教师的这些负面视频从何而来?”后来因为工作关系,有机会了解地方幼儿园的工作情况,才知道地方幼儿园的监控视频是向家长公开的。在北京,幼儿园监控视频是不允许家长随意调取的,如果家长想调取幼儿园监控视频是要去派出所登记,并由派出所民警陪
期刊
识字能力是孩子今后学习各门功课的基础,是进入知识宝库的敲门砖。在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学好语文的根本。在小学阶段中,识字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尤其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更是重中之重。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教师要了解识字教学的目标和要求,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创设教学情境,教给学生多样的识字方法,拓宽识字途径,在课堂上、生活中培养他们的识字能力。那么,在识字教学中如何才能让
期刊
ー、在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  写作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综合性运用。学生面对写作题,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这就是缺乏写作素材。叶圣陶先生说:“文章必须从真实的生活中产生出来,把真实生活所不曾经验过的事物勉强拉下来,那是必定失败的勾当。有了充实的生活,才有好的文章。”因此,指导生活就是指导学生多做、多练、多“玩”,如:每一周,我都会利用一节课时间和学生们玩各种各样的游
期刊
一、厌学的概念  《教育大辞典》中厌学(be tired of schooling)的定义是:对待学习的一种消极心理状态,指厌倦、厌烦学习。其原因多方面,既有社会的,也有学校内部的社会原因,如“知识贬值”“体脑倒挂”“拜金主义盛行”等不良现象的影响。  二、中学生厌学的现象透视  (一)盲目被动混学型  由于珠海西区学校多数是城乡结合,父母大多数是以务农为主,此类型学生的学习动力不是来自于个体的内
期刊
我从小就喜欢教师这一职业。现在是一名普通的教师。从教至今已经有几个年头,我深深地感到教师的物质生活相对清贫,但精神生活却无比充实。每当看到那一双双渴求的目光,一张张专注的面容,不由得让人身心激动,似乎融入到无比圣洁的情境,生命也因此赢得了壮丽的升华。我们的奉献虽然不见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但却是用平凡与崇高的师德之光,照亮了一片清纯的天地。课堂内外淳淳的教诲,一点一滴,潜移默化,日积月累,耳濡目染,
期刊
一、抓住课堂契机,捕捉素材练笔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实际,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它道出了写作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有生活实际,学生才乐写;有了情感体验,才能表达真情实感。魏书生老师指导学生作文总是尽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深入学生内心世界。多写学生亲身经历过的喜闻乐见的事;多写学生身边经常接触的人,常见的事物;多写学生喜欢思考的和需要分析、解决的问题。我
期刊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是我们获取知识的宝库,使文字具有了永恒的价值。它让你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让你凌驾于伟人的思考之上。阅读能大大地提高我们的知识储量和质量,增长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才干并激发我们的创造才能,所以阅读对我们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对一名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在今天这个信息时代,阅读可以说是一个人生存所必备的本领。而今的学生对阅读缺乏认识,态度不端正。为此,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期刊
一、从习惯常规做法到有意识地从生活中观察、捕捉,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和价值点  集体教学活动是幼儿一日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老师每天必须要精心设计准备的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全体幼儿进行有效学习的活动。教师在开展集体活动时多是进行预设的活动即教师结合班级幼儿年龄特点,发展情况进行活动的创设。 通过教研活动的研讨,教师逐渐打开了自己的思路,通过在一日生活中去观察幼儿发现有价值的科学教育契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