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秋夜

来源 :月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antha4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安秋夜
  〔唐〕李德裕
  内宫传诏问戎机,载笔金銮夜始归。
  万户千门皆寂寂,月中清露点朝衣。
其他文献
本书是台湾知名民国研究专家蔡登山先生的最新作品,作者在翻阅海内外大量日记、书信、报刊、回忆录的基础上,通过排比史料、稽古钩沉,对民国时期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等各领域的名人翘楚,或發掘文献,或重新解读。这些文章一方面独立成篇,各有纵深;另一方面又草蛇灰线,浑然一体。
期刊
东汉有位官员杨震,有人深夜“怀金十斤”给他,曰:“暮夜无知者。”却被杨震义正词严地拒绝:“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其“性公廉,畏四知,不受私谒”,传为美谈。  清廉一直是为官之本、从政之德,被视为“国之四维”“仕者之德”。宋代名臣包拯曾说:“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明代况钟离开做官的苏州,留下“清风两袖朝天去,不带江南一寸棉”的美誉;清朝朱访纶一心为民,卸任回乡时民众用明镜和
期刊
十三岁的玄奘在洛阳剃度以后,便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佛典的学习上。在十九岁以前,一直随着二哥长捷法师在洛阳修习佛经。  他先从景法师那里学习了一部《大般涅槃经》。这是玄奘正式拜师学习的第一部经,主要讨论佛性问题,为他日后西游种下了一颗求知的种子。玄奘后来西游的目的之一,就是探究佛性问题、探究涅槃的可能性。  紧接着,玄奘又跟从严法师学习了第二部经——《摄大乘论》,这是一部把大乘佛教所有经义汇集起来的重
期刊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读”系列之“敬业”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敬业的传统。敬业,作为公民职业道德的核心要求,体现的是个体对其工作、职责的态度。具体包括:对职业价值和意义的高度认可,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情感,忠于职守的工作态度,勤业、精业的业务素养。一个国家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团队事业的成功与组织目标的达成、个人作为与价值的实现,都有赖于此。当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
期刊
母亲今年85岁了,自小因家里非常穷,没有上过一天学,是个文盲。但在当儿子的我看来她却十分聪明,民间俗语掌握很多,口头语言非常丰富,对我一生的成长进步影响很大,某种意义上算得上是我的“语文老师”和“德育老师”,特别是后者,至今她还用她的民间俗语启导着我的为人行事。这真是“家有一老是一宝”!  勤奋工作。母亲说“生就的那个虫,钻就的那个木”,“年轻人,气力使了气力在”,必须尽力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干好。她
期刊
四川阆中、山西平遥、云南丽江、安徽歙县被并称为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去阆中古城,一定会去参观阆中贡院,这是古代专门供学子们考试的地方。贡院监考大堂红匾高悬“旁求俊乂(yì)”,如果用百度搜索,这四个字经常被写成“旁求俊义”,一点之差,究竟有什么不同呢?  旁求俊乂,语出《文心雕龙·议对》:“及孝武益明,旁求俊乂,对策者以第一登庸,射策者以甲科入仕,斯固选贤要术也。”旁求即广求的意思,俊乂
期刊
有知识的文学课  作者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此书如同一面镜子,照见我们思考文学的局限。在这里陌生的典籍扑面而来,稀奇的事物俯仰皆拾。在作者笔下,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无不有文学;衣、食、住、行世俗之事亦见文学;鸟兽草木虫鱼更有文学。作者以意出尘外之思,颠覆了传统文学的讲述方式,令人耳目一新。  有文化的文学课  寻常所见,要么是介绍作家作品,要么是以历史分期法看文学,本书却重建了我们丢失的文
期刊
春节将至,外出的游子纷纷回到家乡,与家人团聚。在汉语中,一般用“桑梓”指代家乡,《诗经·小雅·小弁》说:“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意思是见到了桑树和梓树,就会怀念家乡的父母而顿生恭敬之心,“桑梓必恭”一词即来源于此。桑梓本是两种树木,为什么能用来指代家乡呢?  我国古代的社会经济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崇尚男耕女织,家家户户在家中自己养蚕,蚕虫靠吃桑叶长大。桑树结的果子叫“桑葚”,可以食用,也可以
期刊
“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东汉廉臣杨震在推却故友赠金时,果断地说出了这八个字,从此名扬千古,成为“不欺暗室”的典范。  有父如此,其子如何?  杨震之子杨秉,少传父业,博通经史,善于著述,尤以通晓《京氏易》闻名遐迩,过着隐居教授门徒的生活,直到40多岁才应召步入仕途。  据《后汉书·杨震列传》:“秉性不饮酒,又早丧夫人,遂不复娶,所在以淳白称。尝从容言曰:‘我有三不惑:酒、色、财也。’”  “三
期刊
孔子曾言:“言而无文,行之不远。”意思是说,说话作文没有文采,便不能流传长久。孔子亦曾言:“不学诗,无以言。”在老夫子生活的春秋时期,《诗经》是说话作文的经典范本,“引诗”是贵族士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可见“引”,正是增加文采的重要途径。  近日,习近平同志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上的讲话,多处引用古文名句,如“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唐太宗《帝范》),“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