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馋猫”的翻译看文化在语用翻译中的重要性

来源 :理论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is9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馋猫”从汉语到英语的翻译,可以看到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语用翻译能充分考虑到源语与译语的文化差异,在对比两种文化语境的基础上进行翻译,能够充分考虑到了文化背景在翻译中的重要性。语用翻译类似而又不等同于功能对等翻译,它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语言交际。
  关键词:语用翻译;文化;源语;译语
  
  从傅雷的“重神似不重形似”,严复的“信、达、雅”,到钱钟书先生提出的“化境”;从瞿秋白的“等同概念”,到Eugene A.Nidar的“功能对等”或“动态对等”,这些主张虽然侧重点不一样,但是他们互为补充、不断完善,都要求忠实流畅地传达原文的意义。
  
  一
  
  实际翻译中,往往有许多困难。我们在翻译工作中多半会有这样的体会:即使我们对源语和译语的掌握和使用几乎同样熟练,源语的某些意义也很难准确或者充分地借助译语表达。这些困难往往是由于源语和译语的语义非对应性导致的。任何两种语言文化都不可能完全相同,而文化差异往往导致语义的非对应性。语言本身是文化中最重要的部分,同信仰、艺术、法律、伦理道德和风俗等密切相关。比如,中国人喜欢猫,常把贪吃的人比作“馋猫”。而英语文化中“猫”这个单词指人的时候是带有贬义的,意为“狠毒的女人”(malicious woman)。所以,“Sheis a cat”,就不能翻译成“她是一只猫”。考虑到文化差异的因素,可以把带有“馋猫”的暗喻通过形容词“gluttons”(暴食的,饕餮的,贪吃的)来表达。当然,这就失去了原文的修辞意义。并且,汉语言文化中,在说某人是“馋猫”的时候,语气往往是娇嗔的,有亲昵的意味,表明说话者之间较为熟悉的或较为亲密的关系,含义是属于语境的。使用“gluttonous”翻译的时候,只是把意思中规中矩地表达出来,却没有表明语境含义。同时,译文也失去了原文的暗喻所带来的生动效果。另一个词语“pig”,一定程度上保留了修辞意义,但却不仅在暗喻的意象上带来了改变,语境意义上也发生了180度的转弯。“pig"在英语中若指人是带有贬义的,意为“肮脏的、贪婪的、不顾别人的人或粗野的人”。一些带有“pig”的习语,如:make a pjg of oneself(大吃大喝),make a pig’s oar ofsomething(把某物弄得乱糟糟),buy a pig in a poke(买东西不看货色)等,以及词语“pigsty”(猪圈,肮脏的地方),都带有贬义。这一点与猪在汉语言文化中的意义是很近的。所以,说话人如果是用“猪”的话,那就是骂人了。而另一种动物“bear”,在英语文化中虽然可以用来形容粗鲁、野蛮的人,但人们对于它过人的力量和调皮淘气的个性、憨态可掬的形象却情有独钟。有一些店铺的名字如:Bear’s Larir Food Fair,Happy Bear’s Kitchen Center,这些食品店的店主充分利用了“熊”在本文化中的语境意义。还有这样一个习语“a bear in a honey pot”,意义不言自明。所以。“馋猫”若翻译成“like a bear in a honey pot”,无论从字面意义还是语境意义上来说,都是比较接近源语的,虽然暗喻的意象发生了改变。要注意的是,在中国。如果有人说某人“熊”,那就是在骂他“笨”,“没用”,而不是“力大无穷”或“粗野”哦!“馋猫”这个单词的翻译过程是在对比两种文化语境的基础上进行的,称之为语用翻译。虽然汉语中的“馋猫”变成了英语中的“馋熊”,两种暗喻的效果对于各自文化的读者来说是一样的。从语用翻译的角度来说,这种翻译仍然不甚完美。
  
  二
  
  语用翻译中有两个概念需要明确,语用语言等效翻译和社教语用等效翻译。语用学是“研究如何通过语境来理解和使用语言”(何自然,1997:2)的学问。语用翻译是“通过两种语言的对比,分别研究语用语言等效和社交语用等效的问题”(何自然,1997:186)。前者是指在词汇、语法、语义等语言学的不同层次上,保存原文的内容,用译文中最合适的对等语将这个内容表达出来,达到等效。社交语用等效翻译就是注意两种语言在语用方面的差异,做好语用对比,认识语义中受文化调节和决定的方面。进而深刻理解原文,采取必要的补偿手段弥补文化沟壑。从语用语言的角度来看,使用者用“馋猫”来责备与他关系比较密切或比较熟悉的对象,婉转地表明了使用者的态度,更深一层地表明了对被责备对象的喜爱。因为在汉语言文化中,猫就是可爱的。而按照英语文化的习惯,翻译成“馋熊”就比较恰当,考虑到社交语用的问题。相信即使是中国读者,对于维尼熊天真可爱的卡通形象。也是情有独钟的。语用语言等效翻译类似于Nida提出的“功能对等翻译”或“动态对等翻译”,而又不完全等同于之。“功能对等翻译”中的“对等”不是数学意义上的“等于”,而是“以功能对等接近程度为依据的近似”。功能对等的定义可以使比较宽泛的,可以表述为通过翻译者的工作,读者在读过译文后,对它的理解能够达到想象出原文的读者理解和领会原文的程度。严格的定义要求源语和译语在语言——文化的高度应该对应,译文接受者能够产生于原文读者的体验十分接近的反应。后者实际上包含了社交语用的概念,要求译者具有跨语言、跨文化的知识。这种翻译过程如Nida的示意图所示:
  
  Nida的示意图反映的示口译工作者在翻译工作时的性质,体现了“功能对等”,同样适用于笔译工作。示意图表明,翻译者首先要以听讲人R1的身份领会原文的讲话内容M1,然后以讲话人S2的身份把原文的讲话用译文M2传达给听众R2。也可以理解为译者阅读并充分领会原文的内容,用译文把原文的内容表达出来,读者再来阅读领会译文的内容。图中方形c1和三角形c2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文化,表明文化的相对差异性。原文讲话M1和译文讲话M2也分别用方形和三角形表示。如果把方形M1原封不动地塞进三角形C2内M2的位置,不注意两者文化差异,必将导致听众R2对译文M2的领会不同于R1对M1的领会,就达不到等效翻译。
  
  三
  
  对于等效论,也有很多争议。比如由于考虑到文化差异而导致的对于原文的取舍必将影响到原文的表达。对莎士比亚的作品在英国的接受者从古到今都在发生变化。今天的接受者的文化程度从小学到大学都有,译文效果应该对等哪一种原文效果呢?
  上文对“馋猫”的翻译考虑到文化差异的因素,因而在译语中选择了—个与源语不同的意象“熊”。对于译文本的读者来说,达到了语境的效果。而实际在这种情况下,翻译作为把一种文化向另一种文化传递的桥梁的作用却受到一定的影响。因为译文本的读者看到的是符合自己语言文化习惯的东西,而不是源语的文化特征。比如,众所周知的《飘》的主人公的姓名的翻译:Scarlett O.Hara被译为郝思佳,Rhett Buffer译为白瑞德。这明显是从中文姓氏特征的角度来考虑的,却把源语的“异国情调”抹杀了,还有很多这样的汉语化的译例。这种翻译属于近年我国翻译理论界热论的归化翻译。归化翻译法目的在于尽量减少译文中的异国情调,为译语读者提供一种更贴近译语文化习惯的译文。这是意译的极端。
  语用翻译的目的是实现语言交际。所以,它不主张采取一成不变的翻译方法,要么意译,要么直译,而是根据原文作者的意图,如需要增强源语的文化特点和异域感,就尽量译出原文的风格和习惯;如果考虑到读者的文化习惯,翻译就要尽量克服因为文化差异而带来的重重困难。如面向英语一年级学生的读物,我们就要尽量使译文简单、易懂,接近译语的文化特点,而不至于导致读者因不断查询文章中不同的文化带来的问题而最终失去阅读的兴趣。
其他文献
司法鉴定是指在诉讼活动中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或者专门知识对诉讼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在我国诉讼制度中,鉴定结论作为一项法定证据,具有较高的证明力,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法官对其他证据的判断。因此,司法鉴定应具备科学性、客观性、权威性、中立性,从而确保案件审理的客观公正,维护等事人的合法权益。然而,由于当前司法鉴定管理存在多头鉴定、重复鉴定,甚至虚假鉴定等问题,损害了司法鉴定的
期刊
摘要:η-声母广泛分布在现代汉语方言中,在不同的方言中η-声母组合能力不同,南方方言的组合能力比北方强;它主要从中古疑母演变而来,同时大量的影母字、少量其他各声纽字今读η,而且南方方言来源比北方方言复杂,反映出中古南北方言的巨大差异;腭化不能很好的解释η-声母的演变,它在低元音、后元音前也有着同前高元音前一样的演变。它的发展体现不同的演变规律,通过语言类型学、语言接触理论可以合理的解释η-声母的各
期刊
摘要:为了加快以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lanket。简称UASB)为代表的无载体厌氧反应器处理含高浓度有机物废水的启动速度,综述了影响厌氧颗粒污泥形成的因素。此外,为了高效、快速地降解高浓度废水中的难降解有机物,建议向厌氧反应器中投加优势剂,以进一步提高厌氧反应在降解废水中难生物降解有机物的效率和速度。  关键词:厌氧反应器;污泥颗粒;影响因素;启动
期刊
摘要:为了保证资金的安全完整,发挥出军费最大使用效益,完善军队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已成为必然的选择。文章结合联勤体制下财务保障的特点,研究适应联勤体制下军队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旨在规范军队财务管理,提高军费使用效益。  关键词:联勤;财务;内部控制    一、军队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涵    军队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是内部控制制度在军队财务方面的一个分支,是内部控制管理活动在军队财务领域的延伸。因此,军队
期刊
摘要: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软实力”所展现出的精神魅力。是这个国家和地区的灵魂标志。如何积极整合中外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并让精华思想渗透到现代文化发展趋势中得到世人的普遍价值认同和追求——即新人文精神?在遵循国家发展的客观要求前提下进行新人文精神的构建应遵循那些原则?正是本文论证的要点。  关键词:软实力;文化;新人文精神    美国哈佛大学约瑟夫·奈教授曾提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
期刊
摘要:近代科技与人文事实上存在着双重的关系:一方面随着专业化和学科分化愈演愈烈,人文学科的阵地激剧萎缩。另一方面。以人本主义为标态的近代人文传统和以技术理性为标志的近代科学传统事实上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现代文明的基础。  关键词:人本主义;技术理性    人文价值不仅在科学的理论构成之内,而且可以说,科学本身原是一种人文理想。科学不是自然的产物,在自然演化中。不可能自发产生科学。科学是文化,
期刊
摘要:抓好旅团部队工程建设财务管理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落实党委统管,明确各级责任;严格落实项目预算,严防超标准建设;加强监督制约,规范权力行为;严格落实奖罚,实现赏罚分明。  关键词:部队;工程;建设;财务管理    随着军事斗争准备任务不断深入,部队建设任务繁重,各类工程建设项目繁多。与此同时在工程建设管理方面暴露了一些问题,特别是在工程建设经费使用上较为突显。抓好部队工程建设财务管理工
期刊
摘要:随着社套的不断发展,中国人逐渐意识到英语在当今世界多么重要。在语言的所有基础技能中,听力是最难的。怎样提高学生的听力不仅是学生,也是老师要思考的问题。全篇就是要讨论英语听力教学中的不足和解决方法。并且介绍一种畅谈式的听力教学方法。  关键词:情景式听力;不足;解决方法    对于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生来说,英语听力就象是灰姑娘的魔法(David Numn.1999.Second Langu
期刊
一、新课改的要求和阅读教学的目的    新课改对每个英语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识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的新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期刊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学生掌握职业知识与技能,使其具有服务社会的谋生手段。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才竞争程度的加剧,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去其专业技能外,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文化素养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高职教育:人文教育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大学人文教育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尤其是文化教育界和学术界)的关注。尽管学校也为学生开设了“两课”、“大学语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