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落实“核心素养”

来源 :教师博览·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yne_popl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不仅可以促进学校课程的多元重构,更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与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为了帮助学生在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两个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就要在课程与课堂变革中不断强化“核心素养”意识,积极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提升,促进核心素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落实。下面请看几个课堂故事吧!
  ■故事一:等一等,育人路上总有更美的风景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教数学的万红霞老师。一次,万老师在课堂上刚刚提出问题:“同学们,这里有一个特别有挑战性的问题,你们能解决吗?”话音未落,便有几个孩子高高举起小手,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见到有孩子思维如此敏捷,通常情况下,老师都会比较兴奋,然后马上点名让他们回答问题。然而万老师并没有这么做,她环顾了一下班里的学生,特别是那些一眼就能从其表情中看出来连问题可能都还没弄明白的学生,笑着说:“孩子们,不着急,我们再多想一想,或许你们还会有一些新的想法。我给大家五分钟的思考时间,你们想好了,可以在纸上写一写,也可以和同桌讲一讲。”
  教室里立刻安静下来,继而陆续响起交流的声音……
  五分钟后,万老师开始组织全班同学进行交流。
  一名女生手举得特别高,满脸自信,于是第一个被叫起来发言:“老师,我是用转化的思想来做这道题的。我们可以这样想……”
  第二個被叫起来的是急性子的小李同学,因为他已经急得开始喊“老师”了:“我是用代数的思想做的。我觉得这个方法很好,咱们可以这么算……”
  ……
  发言的孩子侃侃而谈,座位上的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教室里还不时响起孩子们自发的掌声和赞叹声。当然,偶尔也会出现“某种方法是不是更好”的争论声。最终,借助集体的智慧,孩子们先后找到了五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事后,万老师每每谈及这节课,都会万分感慨:孩子们的表现远远超出了她的预想。
  其实这个故事最有魅力的便是那“等一等”的五分钟。没有这五分钟的等待,也就没有了这个故事,更没有了万老师课堂上所见到的孩子们的精彩表现。我们常常会不自觉地问自己:什么样的课才算是好课?我想,万老师那样恰到好处的“等一等”的课,一定是一节好课。
  一节课如此,我们教书育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当我们也产生了父母般“望子成龙”的急切心理,甚至是功利心的时候,我们的双眼还能够看到多少美丽的风景呢?
  ■故事二:胖小帅的“心电图”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我班上一个名叫小帅的小胖孩儿。那一天,我带着班里的孩子继续学习《田忌赛马》这篇课文。因为经过前一天的学习,孩子们已经基本了解了课文的内容,并且掌握了课文中的生字词,所以我让孩子们把书翻到课后练习的第二道思考题:找出课文中描写人物心理变化的词语。
  布置完学习任务,学生都进入了默读批画的状态。而我则静静地在学生间巡视,并轻声提示孩子们在找描写人物心理变化的词语时,要关注故事的整个过程,争取做到不遗漏。结果刚刚提示完,我便一眼看到正在向我招手的胖小帅——圆嘟嘟的小脸,锅盖发型,一双眼睛眯成了一条小缝,那双高高举起的胖乎乎的小手则透着几分急切。我以为他遇到了什么困难,便赶快走了过去,俯下身子凑到他跟前。可还没等我开口,胖小帅却有点神秘又有点兴奋地说:“老师,我找到了描写齐威王心理变化的词语,不过我想用心电图来表示,行吗?”我一听,感到特别意外,甚至感慨——真不知道像胖小帅这样的孩子,小脑袋里到底装了什么。不过不管怎样,我当时并没有反对他的想法,反而夸奖他有创意。
  后来到了小组汇报的时候,“脑洞大开”的胖小帅也确实用一张“心电图”震惊了全班。
  “大家请看,第一场比赛开始时,齐威王的心跳处于正常平稳的状态,我把它画在了低点。第一局、第二局齐威王都赢了田忌,他的心跳频率应该是上升的状态。等三局完胜,他就更加得意扬扬,我便把他的心跳频率画到了高点。当他轻蔑地讥讽大将田忌,觉得自己是第一时,那种骄傲自大的心态已经爆棚,我把他的心跳频率画在了最高点。”
  胖小帅的解释不仅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而且收获了一个知己。没等他讲完,班里另一个孩子便三步并作两步冲向讲台:“我看懂了你的心电图!第二场比赛开始后,当齐威王赢了第一局却输了第二局比赛时,结果出乎意料,他心慌了。当他输了最后一局,以1∶2彻底输掉了第二场比赛时,齐威王目瞪口呆、心灰意冷。”
  “你理解得完全正确!齐威王的三匹马分别都比田忌的三匹马跑得快,比赛却以失败而告终。齐威王从自信满满到心如死灰,心情的变化多么大。”胖小帅又不失时机做补充。
  ……
  故事讲到这里,似乎已经没有再讲下去的必要了。然而故事所能带给我们的思考却是历久弥新的。我不好说胖小帅那张别出心裁的“心电图”能否代表他具备怎样的素养,但我们一定要尽量让孩子以他们自己的方式来表达。我们在课程与课堂的变革过程中,若想真正落实核心素养,就一定要给孩子们留出足够的空间,让他们在自己的世界里自由飞翔。
  ■故事三:向生活学习,为生活学习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及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在深入推进课程与课堂教学变革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努力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我们的工作,期望能引导我们的老师和学生向生活学习,为生活学习。
  我参与了省级课题“有效培养学生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的研究。下面是我在教学“急救包设计”这节课时的一些经历。
  (一)在灾难中唤醒
  为了帮助学生切身感受急救包的重要性,我截取《唐山大地震》《后天》《2012》等灾难电影中的场景,剪辑了一组视频播放给学生看。震撼人心的场面,很快便让学生有了身临其境之感,安全意识油然而生。随后,我又给学生提供了一组数据资料,其中显示了对中国、日本、美国地震伤亡人数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地震伤亡人数远超其他两国。其中原因除了人口基数大之外,更重要的是我国急救包的配备率几乎为零,这说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非常缺乏安全意识与急救知识。我没有进行理论说教,但短短几分钟,学生对安全的认识却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他们所学的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二)做“有备无患”的设计
  在进行急救包设计的过程中,我并没有让学生任意发挥,而是把主题聚焦到地震上,并提出了两个任务:一是要挑选地震急救包的必备用品,二是要从类型、大小、材质三方面考虑如何设计地震急救包。然后我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并给每个小组发放学习卡,引导他们在学习卡上注明选择这种物品的理由、要求等。这种学习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召开“我的产品发布会”
  这是这节课上十分重要的一环。我始终觉得,无论何时,学生的学习总要找到一个恰当的“出口”,这个“出口”很可能就决定了学生之前学习的意义与价值。虽然这貌似只是个称呼的变化,但实际上给学生传递的却是一种实用价值的导向,指向的是如何为他们的生活服务。其实,这个时候学生设计的地震急救包是好是坏、是否科学,显得不重要了。
  向生活学习,为生活学习。我们的生活本就离不开学习,我们的学习又怎能离开生活呢?我想,人的成长就是这样,要在生活中不断构建自己的学习意义、不断创造自己的生活。
  这些都是我们的老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变革过程中的一些尝试或经历,而这样尝试与经历,可能每天都在我们的课堂上发生着。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说:“课堂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一蹴而就,课改是一场心灵的革命,课改是一场教育观念的革命,课改是一场课堂技术的革命,课改更是一场行为的革命。”而我们正在这场轰轰烈烈的“革命”中,用我们的智慧与汗水,努力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的一生幸福夯实基础。
  (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师范附属小学)
其他文献
灰蒙蒙的低矮屋顶连成一片又一片,阳光投射下来,泛成忽明忽暗的不规则模块。偶尔有小的鸽群飞过,暗灰色的羽毛在空中展开。它们落在屋顶上,与屋顶融为一体,让人分辨不清。  石头街一带都是老房子,零散晾晒的衣物、菜蔬、腊味,清晰地显示出这里的居民收入普通,大多为柴米油盐奔忙。想要了解他们的生活,也不难,随便走进一家,就各有各的故事。  我是老师,也是一名民盟盟员,教书育人和跟居民聊天,都是我的工作。在工作
期刊
农村留守学生的父母长期不在孩子身边,由于亲情缺失,孩子缺少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对象,他们普遍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障碍和性格缺陷。  此外,留守学生的祖辈们对孙辈的态度,易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有补偿心理而产生溺爱,用物质来满足孩子;另一种是被迫照顾孩子,因而满腹怨言,这样容易导致孩子产生被抛弃的感觉。我们调查发现,隔代教育常常使孩子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从而产生
期刊
借鉴黑塞的说法,高品阅读教学也可由“仅仅做一个接受者”,到“不只是做一个接受者”,再到“在阅读中找到自己”这样三个层级,逐步叠上。笔者试以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扁鹊治病》创课教学为例,谈谈践行体会。  一、仅仅做一个接受者  在传统阅读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阅读一篇课文,就如同让一个食客吃掉一种食物,学生仅仅是一个接受者。他们与课文之间的关系并不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是像马与马槽——课文在前面
期刊
1   “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这是妇孺皆知的道理,但要真正领悟并体现在言行之中却并不容易,需要一些人生经历。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与现实处境不同,看重或在意的事情就会不同。有的事你觉得无关紧要,而有人会很在乎;即使都在乎的事,各人的尺度也不尽相同。大概因为如此,人们才会有“甲之蜜糖,乙之砒霜”,甚至“他人就是地狱”之说,也才会有“知音难觅”的慨叹。人与人之间从来都是相互的。朋友相处,除了情趣相投之外
期刊
“出发,就是一种抵达;抵达,亦是新的出发。无穷的远方,都和我无关;无穷的远方,都和我有关……”这是从以色列国际游学归来时,我在飞驰的列车上写下的感言。  以色列位于地中海东南沿岸,总人口八百多万,国土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一半以上是沙漠。一边是环境恶劣,边境纷争,战火不断;一边是经济发达,科技创新世界领先,约占全球0.3%的人口却拿走了近四分之一的诺贝尔奖。支撑这个中东小国迅速崛起的秘诀是什么?
期刊
我总是把目光投向远处。远方,对一个少年来说,是一个足以致命的词,或者说,是一个关乎拯救的词。一个少年,他在人群中形单影只,似乎只有不可知的远方才可以让他获救。他需要远方这一致幻剂,来满足他对所有不可知的一切的想入非非。毋庸讳言,我会常常盯着一个背着行囊出门的人的背影,内心涌起一股不可名状的怅然若失的情绪。我会对河流、道路甚至天空中飞机的隐约轨迹有莫名的兴趣。我的身体里似乎有堰塞湖,渴望被开掘、引渡
期刊
那一天,我们漫无目的往前走  云雾重重,好像绵延一千里  有些潮湿的空气弥漫我们的双眼  你却说看见远处的风和日丽  你习惯了沉静  拒绝所有表面的浮华  你我眼眸之间  流淌着一条思想的河流  许多时候,我们漫不经心  世俗的手指在眼前飛舞  你我都喜欢在秋风中看落叶  倾听那清脆的声音  我们曾渴望  用溪水洗涤心灵  后来发现,善良的想法  往往只是岸边的一处篝火  我们都憧憬  用歌声赞美
期刊
立秋·葱莲  在宋朝,立秋这天,宫人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掐好时辰,太史官高声奏道:“秋来了!”梧桐叶应声落下,以寓“报秋”。  一叶知秋,第一片梧桐叶飘落的时候,树底下的绿叶间,绽开了第一朵花。小小的,白白的,怯怯的,又文静又秀气。  借得三分地,悄开尘外花。角落里的它,高低错落,娉婷婉约,晶莹润白,仿佛一群飞舞的白蝶。人们一低头,看到了,移不开眼了,弯腰凑前,细细地闻,惊奇地说,这不起眼的
期刊
“他们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用铁锤砸碎黑暗/用镰刀收割光明/他们走过漫道/他们越过雄关/他们驰骋疆场/他们英勇杀敌/他们要以枪杆做笔/写下一个崭新的中国……”雄浑而豪迈的齐声朗诵,在永新中学的操场上空久久回荡。一场别开生面的“传承红色基因,诵读红色经典”比赛活动正在江西省永新中学进行,学生通过深情诵读红色诗歌、讲述红色故事,感受着革命精神,更感悟着初心与肩上使命。  “永新中学一直以来十分重视红色文化
期刊
一  1989年5月22日,我在《中国青年报》发表了一篇关于德育改革的文章,题目为《沉重的思考》。三十多年过去了,当年还是小伙子的我,现已退休好几年,但德育存在的问题依然严重——从某种意义上说,更严重了。  是國家不重视吗?当然不是。三十多年来,党和国家就改进和加强中小学德育(有时候的表述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或“公民道德教育”)下发了一个又一个的文件。套用一句古诗夸张地说:文件十二卷,卷卷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