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立体化展开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kyfucan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就是要教这些。”
  “我就是要这样教。”
  在当前核心素养大语境下,你是否仍然以“教”为基点,站在“教”的立场去备课和组织课堂教学?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以人为本”的教育更加注重以人的成长发展为坐标原点,我们的课堂也应由以“教”为基点转变为以“学”为基点,让“学为中心”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这就意味着,教师课前要着重去考虑“学生需要学什么”“学生怎样学才能学好”;课堂,要聚焦核心教学内容,着重引导学生立体化展开“学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力,促进学生发展,落实核心素养。
  那如何立体化展开“学”,让“学”真正站在课堂的正中央呢?笔者认为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心理积极,学有温度
  (一)巧妙引导,让学生想学
  老师的“导”要做到浅出、趣出,才能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热情。薛法根老师就是引导的高手。
  执教《钓鱼的启示》,在请几名学生读完“钓鱼的经过”这部分内容后,薛老师提出“听老师读,看老师可以得几分?”的请求。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句巧妙的“导”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于是,老师朗读,学生认真地倾听、打分、点评。学生在兴味盎然的交流中,自然而然领悟到朗读的要领。可见,课堂上的巧妙引导是激发学生学习必不可少的利器。
  (二)艺术评价,让学生爱学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课堂上,老师的评价语就应该追求这样的艺术效果。
  除了有声语言的评价,老师也要善于调动体态语言,丰富评价的内涵。握握手、拍拍肩、摸摸头,这些亲热的举动能给学生身心带来愉悦,让他们恋上学习。
  二、时间充足,学有深度
  时间,是让学习发生最起码的保障,是“学”立体化展开的关键要素。必须强调,这里说的“时间”,主要是指核心教学环节的学习时间。一般来说,一堂课有两三个核心教学环节,每个环节所用的时间最好不低于10分钟。
  时间充足,学生的个性理解、感受、领悟才有充分的表达和交流;时间充足,学生才能在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互动中形成新的学习经验;时间充足,学生才能站在课堂的中央,在“学”中生长、发展。时间多一点,脚步慢一点,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就不会是“走马观花”般的浅尝辄止,而是一步一景,景景宜人!
  三、过程完整,学有高度
  学习过程的完整,既指一个小的学习任务的圆满完成,也指一堂课上所有学习任务要彼此产生关联,形成完整的学习框架。一堂课的学习过程要完整,至少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整个学习过程都应该是学生在学習,他们的学习不可中断,更不能被老师包办代替。
  (二)学习要有的放矢,小环节也好,大环节也好,学习的目的性要清晰。
  (三)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之间联系要紧密,以确保学生学习的连续性,让学习得以向纵深发展。
  (四)学生的学习一定要结出“果子”来,没有成果的学习注定是残缺的。
  四、方式适宜,学有速度
  (一)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
  “上好语文课,体现语文教学的本色,应该用语文的手段解决语文的问题。而最基本的语文手段就是听、说、读、写。”(支玉恒语)可是,我们有些课堂却是“非语文”手段层出不穷:教《黄山奇石》,大半节课学生都在用肢体“塑造”黄山奇石的模样;教《晏子使楚》,表演三个故事就用了二三十分钟;教《鸟的天堂》,半节课都在欣赏制作精美的鸟声和鸟影......这样的一些“非语文”现象严重违背语文的学科特点,应该坚决禁止!
  无论何时,语文课都姓“语”,都应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方式只能是静静地听、真实地说、用情地读、个性地写和默默地思,而其他的学习方式必须谨选慎用,绝不可喧宾夺主。如果反其道而行之,语文教学只能是南辕北辙、欲速不达。
  (二)符合学生年龄特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由于他们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容易为一些新奇的刺激所吸引,他们的思维也有着直观性、具体性、形象性的特点。所以,在识字教学和拼音教学中,我们适宜采用活动和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趣味性十足的学习情境中学得快乐,学有效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思维逐步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等发展迅速。因此,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其学习方式就应该多一些“理性”,如合作探究、辩论、欣赏等,就比较能满足他们的年龄需求。
  总之,只有学习的方式与学生的年龄特征相匹配,才能让学生在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范围之内,更顺利地在最近发展区摘下香甜的“学习之果”。
  (三)符合学习记忆规律
  1946年,美国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发现并提出了“学习金字塔”。该金字塔以语言学习为例,揭示了采用不同方式学习两个星期后的记忆结果:“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做中学”或“实际演练”的学习方式,可以达到75%;“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的学习方式,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而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听讲”,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只能留下5%。因此适宜的学习方式,是学生高效学习的助推器,也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必备武器!
  当学生的“学”这样从学生心理、学习时间、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四个方面多管齐下、立体化展开,课堂就变成了一方潮湿、肥沃的土壤,这土壤会让学生如树苗一样茁壮成长,最终硕果累累——习得精准的语文知识和实用的语文能力;思维得到发展,语感得到培养,情操得到陶冶;更爱学语文,更爱祖国的语言和文化。只有这样立体化展开的“学”,才能让语文教学实现低耗高效,让学生的生命真正在课堂蓬勃。这样的课堂,不也正是核心素养形成和生长最好的土壤吗?
其他文献
德国一位学者对情境作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如果让你咽下15克盐,无论如何你都难以下咽。但如果把15克盐放入一碗鲜美可口的汤中,你会在享用佳肴的同时,不知不觉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借助一定的情境,对提高教学实效有很大的助推作用。好的情境,让学生学习时如沐春风,如饮清泉;好的情境,无不闪耀着智慧的光华。情境教学通过教师调动学生,创造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课堂在情境中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
期刊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收益,还要靠老师的善于运用。新课标也指出: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的执行者,应该成为课程的建设者;教材(主要指教科书)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灵活的运用教材,不能死教书、教书死。到底如何运用好教材,这需要我们平时的经验积累与认真钻研。下面就我近几年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研究与
期刊
新课改理念下,教师必须积极的转变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式,纠正教学模式,开启启发式教学的篇章,从锻炼学生的思维层面的进行教学活动,在课堂上老师不再是主体而是主导地位,学生才是我们教学的中心,他们是主角,老师应该做好导演的应尽职责,同时教师必须意识到课堂更应该是属于学生的。因此,本人在长期的反思中总结了些新课改理念下学生该怎样来学的一些见解,让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效能达到最大化。  一、学会预习 
期刊
新课程改革,是一次深刻的改革。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培养具有多种能力的人材。数学课程目标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新课改倡导建设性学习,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关注体验性学习,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学校教育要成为“活的教育”,成为真正培养人的教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对人的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教育。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我们如何更好地做好
期刊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三个五年规划建议中指出: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加快城乡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强教师队伍特别是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城乡教师交流。当前约束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不是教学楼不够,也不是课桌椅不足,而是缺少一支教学能力强,专业水平高的优秀教师队伍。  现在,每年教育部门都安排部分教师参加“国培计划”和“区培计划”的培训,但效果不太理想。一是培训
期刊
教育应先育人,再成才。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2017年11月12日,湖南省益阳沅江市第三中学16岁的高三学生罗某杰,在办公室将自己的班主任鲍某刺死。没有人想象得到,一个成绩优异的学生,会残忍的一刀一刀的捅死关爱和器重自己的老师。校园暴力事件在逐年在攀升,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我们的孩子怎么了?无法无天!残暴无比!毫无人性
期刊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自古以来,人民就已经深知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接受最早、时间最长、影响最深的教育。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现如今,孩子的教育问题不仅仅是让老师头疼的事情,也是家长们最头疼的。该如何爱孩子?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如何听?孩子才会说,好孩子和坏孩子是天生的吗?如何把坏孩子教育成好孩子?如何激发孩子学校的动力?等,最重要的还是
期刊
初中班级建设是一个长期复杂而又充满灵动性的过程,它不仅需要班主任严谨务实的常规教育,更需要具有策略艺术的情感渗透。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充满人性人情,充满爱心的老师,才会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的学生。”所以,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班主任,必须“以人为本”,把握新时代教育的新趋势,在自身影响、活动开展、学生沟通以及家校联系等方面巧妙地渗透好情感教育,利用好情感的隐性力量,更好地服务于班级建
期刊
“亲子社会体验活动”一直是我园的特色课程,所谓亲子社会体验活动,是指幼儿在家长的陪伴下走进大自然、大社会,直接与自然、社会环境中的人、事、物进行互动,获得最直接的经验和感受。在我园社会体验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们深切感受到了家长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起到的推波助澜的作用。社会体验主题活动中有许多资料的收集离不开家长这一重要的资源,家长的配合,是活动开展中重要的环节。围绕我班《相约甜点屋》这一社会体验
期刊
我曾經阅读过这样一句话:“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真理;有了爱,也不等于有了教育,这也是真理。”为这句话我一度迷茫过。但当我接了现在这个班级以后,我对这句话便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虽然面对部分成绩好表现好的学生,但更多的是面对一些成线差表现差的问题学生,前者就像笔直粗壮的树木,后者犹如弯曲纤细的小树,不扶直不增加养料就会枯槁。尽管这类学生是少数,如果放弃他们就有碍他们自身的健全成长,又会影响到班级和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