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师教学”对提高农村教师专业化水平、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作用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bajie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三个五年规划建议中指出: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加快城乡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强教师队伍特别是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城乡教师交流。当前约束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不是教学楼不够,也不是课桌椅不足,而是缺少一支教学能力强,专业水平高的优秀教师队伍。
  现在,每年教育部门都安排部分教师参加“国培计划”和“区培计划”的培训,但效果不太理想。一是培训内容、模式比较单一,不能完全适合农村教师的需要;二是培训后回到学校,势单力薄,不能与大家一起形成一股合力,共同攻克难关。
  广西常青义教于2014年10月,双师教学项目确定在广西上林县三里中学进行试点。志愿者主要帮助我们学校提升管理水平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重点培训和点拨当地教师,从讲义准备、讲课示范、课后研讨、授课评估等,一一进行示范。“双师教学”还没走进三里中学之前,我开展教研活动,没有针对性。老师平时上课总是单干,老师之间很少交流上课中碰到的问题,没有新的教学理念,没有合作精神,安排上公开课,老师们很不愿意上,评课时都不乐意发表意见。
  双师教学给我们的教研注入了活力!我们将双师教学作为一个科研课题,组织开展研究。我们学校每周都开展教研活动,老师们更是自觉进入第二课堂去听课(人大附中课堂为第一课堂,当地课堂为第二课堂),课后教师们认真反思,总结一节课的优点与不足,在教学中不断实践并加以完善,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例如,在上解三元一次方程组这一节课时,人大附中的刘蓓老师按教材的思路把三元一次方程组化为二元一次方程组,再化为一元一次方程解出来,求得未知数。她一边授课,一边启发,当训练学生完成课堂作业时,人大附中的一名学生很巧妙地把三元直接化为一元来解,方法简单、易懂。学生出人意料的举动,让刘老师感到很惊讶,刘老师高兴地表扬了这位学生,我们第二课堂的师生也得到了很大的启发,这是一种独特的解题思路,方法巧妙。我们第二课堂的师生都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从此,我们学校的数学老师每周集中备课时,大家一起学习,一起做课题研究,互相取长补短,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教师们的业务水平不断地提高了。同时,实验班的学生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以往课堂上从不敢回答问题的学生,变得踊跃回答问题了, 又如:一天,我校的覃老师先与同学们复习了解决“一元一次方程”的关键步骤。随后,覃老师开启多媒体,通过网络连接,“请”出了搭档——远在千里之外的人大附中第一课堂教师刘蓓。在投影屏幕上,同学们倾听刘蓓老师讲解了工程问题的知识点。意犹未尽之时,覃老师暂停视频,让同学分组讨论课堂作业。在解决了课堂作业之后,老师再播放视频,请同学们将作业与刘老师的讲解一一对比。最后,覃老师做小结。一来一往,一唱一和,我校师生作为第二课堂和刘老师相互配合,将这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和例题一一道来。课堂上,不时出现第一课堂人大附中同学与第二课堂三里中学的同学齐声回答老师问题的情景。其间,对于班上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同学,覃老师给予表扬。
  我校第二课堂同学又跟刘蓓老师一起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第一课堂刘蓓老师分析时,要求大家反复读题,理解题意,把握题目中的已知、未知及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再设未知数,列方程,解方程,检验。在师生互动中,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更加浓了。在小组讨论问题这个环节中,大家的积极性高涨,畅所欲言,大胆质疑,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刘蓓老师的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她循循善诱,引导精准,教态亲和,就连我们第二课堂的同学也都渐渐进入了角色,踊跃回答刘老师的问题,并且轻松愉快地完成了刘蓓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整节课,师生互动,配合得那么默契。
  双师教学实验,我们农村学校的教师跟随人大附中的教师学习,从最初的单纯学习模仿,到后来学习将人大附中优秀教师的教学内化成自己的教学模式,并有所创新。教师的教学理念改变了,导学意识提升了,教学水平也不断地提高了。双师教学实验第一个学期期末考试,我们校实验班的数学平均分比同类乡镇学校的同年级高18.4分,得到了教育上级领导的好评。
  2014年11月,我校青年教师韦珩,在参加上林县举行的初中数学说课比赛中,荣获一等奖;2015年1月我校覃家勋、覃海礼老师发表的《思维碰撞擦出科学探究精神的火花——记数学双师教学的一节课》、《双师教学点燃了乡村孩子希望的火花——双师教学案例》等文章发表在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国家级刊物《中小学教育》里,并均荣获“全国教研成果”一等奖。更加令人惊喜的是2015年11月8—9日,第十三届全国初中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优质课大赛,我校参赛的教师覃家勋(数学)、潘兰莉(语文)、蓝同展(化学)均荣获二等奖。打破了三里中學历史以来教师走出省城参赛并获大奖的记录。
  双师教学,是慕课在中国农村学校的实践,也是“互联网+@”思维在教学中的体现。在实验中我们得到了很多的收获。
  1.“双师教学”是一种系统的、伴随式的培训模式。许多学科网站的课例,虽好却零碎、分散,而“双师教学”的实施,需要完整、系统、连贯,它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丰富了我们教师的教学经验,提高了农村教师的教学水平。
  2.“双师教学”给我们农村学校的学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奇的体验。它改变了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传授给学生一种更为内化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更为严密的逻辑思维,我们的学生渐渐地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巧妙的学习方法,有了创新的思维。我们实验班的教学课堂由沉默变得活跃,由枯燥无味变得津津有味了!学生成绩与非实验班比较明显提高,学生增强了自信。
  3.“双师教学”还真正体现了教育的公平。城市优质的教学资源走进了农村的课堂,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实践证明,教育改变命运不是梦想,而是现实!我们有理由相信,双师教学是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有效、快捷途径。
其他文献
作文是学生认知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体现,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恰如其分地评价学生的作文,对鼓励学生写好作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我们作为老师的花费了相当大的精力为学生的作文有了评价,可发下作文本后,学生却不领情,只看看等级或分数,很少有人去关注老师的心血结晶——评语,去反思自己作文的不足,更不用说动笔修改等高层次的学习活动了。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笔者从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出教
期刊
“一个国家的文化,同科技创新有着相互促进、相互激荡的密切关系。创新文化孕育创新事业,创新事业激励创新文化。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加大发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大力增强全民族的自强自尊精神,大力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栋梁”。青少年时期是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也是快速接受新事物的时期。而如何利用创新文化孕育出的新事物,促进青少年科技素质的提高是
期刊
我作为一名农村初中化学教师,已经带了十四届学生,在这三尺讲台,目送一届又一届的学子们走出校门,我既有成功的喜悦,又有失败的泪水。在成功与失败中我不断反思总结,下面我将这几年在教学中的困惑与思考说出来与大家共勉。  一、农村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困惑  (一)社会大环境的困惑  新课标不断的演变,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中的“人”好像不包括教师,一起又一起学生殴打教师事件屡见不鲜,鲍老师的离去,血淋淋的事实告诉
期刊
俗语有云“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对课程教学而言,也是如此。良好的开场,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一举两得,而课程导入则是让课堂教学开好头的关键步骤。目前,信息技术已被作为教学内容纳入基础教育之中,并且,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还会逐步提升。就当前信息技术教学实践而言,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诸如课堂学习氛围不活跃、学生学习欲望不突出等,严重制
期刊
摘要:夸美纽斯曾说过:“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现阶段通过大量的课堂实践深刻认识到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多媒体的应用,把教学中静态的知识变成了动态的。课上孩子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激发了孩子去探索知识的兴趣,学生由被动变成主动。同时也让老师更轻松的突破教学难点,设计练习。  关键词:多媒体;激发兴趣;突破难点;设计练习  多媒体教学凭借其形象、生动、直观的特点,
期刊
一、更新教学观念,树立创新思想  (一)利用“学生渴求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恰如其分的出示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问题要做到难易适度,是学生想知道的,这样的问题才会吸引学生,才可以引发学生的认知愿望,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才能引导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的质疑,自觉的去解决、去创新。  (
期刊
德国一位学者对情境作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如果让你咽下15克盐,无论如何你都难以下咽。但如果把15克盐放入一碗鲜美可口的汤中,你会在享用佳肴的同时,不知不觉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借助一定的情境,对提高教学实效有很大的助推作用。好的情境,让学生学习时如沐春风,如饮清泉;好的情境,无不闪耀着智慧的光华。情境教学通过教师调动学生,创造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课堂在情境中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
期刊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收益,还要靠老师的善于运用。新课标也指出: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的执行者,应该成为课程的建设者;教材(主要指教科书)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灵活的运用教材,不能死教书、教书死。到底如何运用好教材,这需要我们平时的经验积累与认真钻研。下面就我近几年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研究与
期刊
新课改理念下,教师必须积极的转变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式,纠正教学模式,开启启发式教学的篇章,从锻炼学生的思维层面的进行教学活动,在课堂上老师不再是主体而是主导地位,学生才是我们教学的中心,他们是主角,老师应该做好导演的应尽职责,同时教师必须意识到课堂更应该是属于学生的。因此,本人在长期的反思中总结了些新课改理念下学生该怎样来学的一些见解,让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效能达到最大化。  一、学会预习 
期刊
新课程改革,是一次深刻的改革。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培养具有多种能力的人材。数学课程目标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新课改倡导建设性学习,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关注体验性学习,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学校教育要成为“活的教育”,成为真正培养人的教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对人的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教育。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我们如何更好地做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