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携手共促成长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chun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亲子社会体验活动”一直是我园的特色课程,所谓亲子社会体验活动,是指幼儿在家长的陪伴下走进大自然、大社会,直接与自然、社会环境中的人、事、物进行互动,获得最直接的经验和感受。在我园社会体验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们深切感受到了家长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起到的推波助澜的作用。社会体验主题活动中有许多资料的收集离不开家长这一重要的资源,家长的配合,是活动开展中重要的环节。围绕我班《相约甜点屋》这一社会体验活动的开展,我来阐述一下家园合作在这一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一、发出倡议前,教师分析幼儿兴趣点
  围绕《相约甜点屋》这一社会体验活动,孩子们首次体验回来后,我们利用班级教研的时间及时分析了孩子们带回来的体验表,在“我还想知道的”这一栏里有许多小朋友都提出了与蛋糕相关的问题。如,蛋糕是怎么做成的?奶油为什么有五颜六色的?同时,在体验后的一节预设活动《各种各样的甜点》中,谈到“我最喜欢的甜点”时,许多孩子都喜欢吃蛋糕,并且对蛋糕的口味、颜色特别感兴趣。考虑到大部分孩子在首次体验选择的是做饼干,有个别孩子做的是蛋糕和蛋挞。为了追随孩子们的兴趣,因此,我们发出了二次体验的倡议《走进蛋糕店》。
  二、发出倡议,家长了解二次体验的目的
  1.倡议发出前
  我们班级三位教师再一次的进行了班级教研,整理出了孩子们最感兴趣的一些问题。如:蛋糕是怎么做成的?奶油为什么有五颜六色的?做蛋糕需要哪些工具等。有了这些问题,可以指导家长带着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体验。同时,考虑到小班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体验回来后只靠照片、体验经历、教师的讲解来解决孩子们感兴趣的问题,孩子们会很难理解。因此我们决定让家长在孩子体验的过程中拍摄视频,如:针对“奶油为什么有五颜六色的”这一 问题,家长现场拍摄蛋糕师调奶油的视频。有了直观的视频,孩子们直观的了解到奶油颜色的由来。同時为体验后的生成活动提供了直观的素材。
  2.发出倡议
  我们通过家校沟通、微信群、QQ群的形式反馈了孩子在首次体验后孩子的收获及新的兴趣点,倡议家长带孩子进行二次体验。
  3.倡议发出后
  得到了许多家长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响应,我们班级三位教师同时为有意愿进行二次体验的家长提出了一些指导策略。如指导家长有针对性的拍摄视频和拍摄照片、孩子在体验的过程中家长的指导语等。
  三、二次体验活动后,生成活动的开展
  家长和孩子进行了二次体验活动后,带过来许多材料,如打蛋器、计重器、刮刀、裱花袋等材料。我们相应的生成了活动:1.《各种各样的生日蛋糕》。幼儿通过欣赏造型各异的生日蛋糕,了解其特殊含义,从而激发幼儿艺术创作的灵感,进一步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2.《我是小小蛋糕师》。幼儿直观的感知和认识了做蛋糕的工具;通过自身实际操作工具进一步了解工具的使用方法;通过观看直观的视频帮助幼儿回忆亲身体验做蛋糕的过程。3.《彩虹蛋糕》。幼儿理解了彩虹蛋糕胚同样是面糊中加入了色素才变成彩虹色的,从而迁移幼儿的已有经验,引导幼儿发现事物间的关联。
  四、活动后的收获与感受
  幼儿:
  1.学会了分享。在体验回来的谈话中,许多孩子说到了自己做好的蛋糕要和家人分享,以后过生日都要自己做蛋糕吃。孩子们在体验的过、程中不仅体验了做蛋糕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能将自己做好的蛋糕分享给他人。
  2.学会了迁移。有了奶油里面放上色素会变成各种各样颜色的经验,再看到其它有颜色的甜点时能考虑到色素的加入。
  教师:
  1.教师计划的重要性。在生成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不可忽略教师的计划性,因为教师对本班幼儿年龄特点的把握、对本班幼儿发展水平的了解、及教育目标的宏观把握,都是开展生成活动的基础,都需要教师有通盘的考虑和计划。
  2.生成活动组织的有效性。生成活动的组织不仅仅是梳理幼儿体验回来的已有经验,教师还应在梳理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分类、归纳和延伸,从而进一步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家长:
  1.家长参与,促进主题生成。在亲子社会体验的过程中,家长通过拍摄照片、视频、收集相关材料,为教师组织相关活动提供了直观的素材,从而推动了主题的开展,促进了主题的生成。
  2.家长参与,有利家园互动。家长的参与,使得家长对幼儿园开展的活动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也通过家长的参与获得了幼儿相关的发展信息,从而互相交流,家园配合,更好地培养孩子。
  3.家长参与,促使自身学习。当家长接近和参与幼儿同的课程时,同时也开始了自身参与的课程,那就是提升家长参与课程的意识和水平,加深对幼儿园课程的了解和理解。
  通过家园合作的形式,共促体验主题活动的开展,从而促进孩子的成长。在这一活动中,我深深感受到了活动前的准备工作十分重要,特别是与家长的沟通至关重要。在与家长交谈时,应该让家长明确他们配合的目的在于什么,可以让孩子得到哪些方面的发展,得到哪些能力的提高等。这样,家长才能更进一步的了解我们社会体验主题开展情况,也会更乐意参与与配合。有了家长们的勇于参与,我们的社会主题活动才能开展得有声有色,乐趣融融;只有家园互动,我们的课程改革才能得到家长的支持和帮助,同时,孩子们才能得到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夸美纽斯曾说过:“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现阶段通过大量的课堂实践深刻认识到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多媒体的应用,把教学中静态的知识变成了动态的。课上孩子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激发了孩子去探索知识的兴趣,学生由被动变成主动。同时也让老师更轻松的突破教学难点,设计练习。  关键词:多媒体;激发兴趣;突破难点;设计练习  多媒体教学凭借其形象、生动、直观的特点,
期刊
一、更新教学观念,树立创新思想  (一)利用“学生渴求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恰如其分的出示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问题要做到难易适度,是学生想知道的,这样的问题才会吸引学生,才可以引发学生的认知愿望,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才能引导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的质疑,自觉的去解决、去创新。  (
期刊
德国一位学者对情境作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如果让你咽下15克盐,无论如何你都难以下咽。但如果把15克盐放入一碗鲜美可口的汤中,你会在享用佳肴的同时,不知不觉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借助一定的情境,对提高教学实效有很大的助推作用。好的情境,让学生学习时如沐春风,如饮清泉;好的情境,无不闪耀着智慧的光华。情境教学通过教师调动学生,创造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课堂在情境中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
期刊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收益,还要靠老师的善于运用。新课标也指出: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的执行者,应该成为课程的建设者;教材(主要指教科书)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灵活的运用教材,不能死教书、教书死。到底如何运用好教材,这需要我们平时的经验积累与认真钻研。下面就我近几年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研究与
期刊
新课改理念下,教师必须积极的转变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式,纠正教学模式,开启启发式教学的篇章,从锻炼学生的思维层面的进行教学活动,在课堂上老师不再是主体而是主导地位,学生才是我们教学的中心,他们是主角,老师应该做好导演的应尽职责,同时教师必须意识到课堂更应该是属于学生的。因此,本人在长期的反思中总结了些新课改理念下学生该怎样来学的一些见解,让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效能达到最大化。  一、学会预习 
期刊
新课程改革,是一次深刻的改革。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培养具有多种能力的人材。数学课程目标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新课改倡导建设性学习,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关注体验性学习,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学校教育要成为“活的教育”,成为真正培养人的教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对人的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教育。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我们如何更好地做好
期刊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三个五年规划建议中指出: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加快城乡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强教师队伍特别是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城乡教师交流。当前约束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不是教学楼不够,也不是课桌椅不足,而是缺少一支教学能力强,专业水平高的优秀教师队伍。  现在,每年教育部门都安排部分教师参加“国培计划”和“区培计划”的培训,但效果不太理想。一是培训
期刊
教育应先育人,再成才。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2017年11月12日,湖南省益阳沅江市第三中学16岁的高三学生罗某杰,在办公室将自己的班主任鲍某刺死。没有人想象得到,一个成绩优异的学生,会残忍的一刀一刀的捅死关爱和器重自己的老师。校园暴力事件在逐年在攀升,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我们的孩子怎么了?无法无天!残暴无比!毫无人性
期刊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自古以来,人民就已经深知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接受最早、时间最长、影响最深的教育。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现如今,孩子的教育问题不仅仅是让老师头疼的事情,也是家长们最头疼的。该如何爱孩子?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如何听?孩子才会说,好孩子和坏孩子是天生的吗?如何把坏孩子教育成好孩子?如何激发孩子学校的动力?等,最重要的还是
期刊
初中班级建设是一个长期复杂而又充满灵动性的过程,它不仅需要班主任严谨务实的常规教育,更需要具有策略艺术的情感渗透。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充满人性人情,充满爱心的老师,才会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的学生。”所以,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班主任,必须“以人为本”,把握新时代教育的新趋势,在自身影响、活动开展、学生沟通以及家校联系等方面巧妙地渗透好情感教育,利用好情感的隐性力量,更好地服务于班级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