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海角(组诗)

来源 :神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310y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对恋人
  在天的尽头
  在海的深处
  相偎相依
  海风吹拂了千遍万遍
  海浪拍打了千年万年
  经历过飓风的撕裂
  经历过惊涛的狂击
  依然不离不弃
  海潮涨了又退去
  远处的石礁已经沉落
  漂泊的古船渺无踪影
  他们守在这岛屿
  看太阳每天升起
  传说
  那个叫天涯的男人
  还有一个名字叫海誓
  那个叫海角的女人
  還有一个名字叫山盟
  他们信守一个承诺
  从遥远的地方来到这里
  把彼此的忠贞,埋在深深的海底
  直到海枯石烂
  小洞天
  是天的眼睛
  看潮起潮落
  是海的眼睛
  看云卷云舒
  天看海时很近
  海看天时很远
  天把蓝色丢在海里
  于是有了海的湛蓝
  海把浪花抛向空中
  于是有了云的洁白
  海天一色时
  听波涛和鸣
  看日月同辉
  也许就是一只贝壳
  随风浪落在这片岛上
  把海的湛蓝,云的洁白
  嵌在银色的海滩
  静静等待着
  一个驾着木船的男孩
  越过长长的海湾
  将它轻轻捡起
  鹿回头
  一只山的精灵
  轻轻一跃
  就到了海的那边
  这片千古之岛
  在生命的灵动里
  醒来
  轻巧的生命
  迎着海风
  一路奔翔
  蓝色的海洋之上
  有了森林、河流和山峦
  她歇息的地方叫西岛
  她汲水的地方叫清水湾
  她嬉戏的地方叫小洞天
  她守望的地方叫天涯海角
  在海的天际处
  她轻轻一跃
  站在了高高的断崖上
  倏然回头时
  一座城市,应运而生
  从此闻名天下
  西岛
  西边的那座岛
  海水清澈,海色湛蓝
  它是海霞的故乡
  一位头戴斗笠
  肩挎钢枪的姑娘
  让我们的记忆
  踏浪而来
  远处是海,近处是海
  海浪载着小渔村
  风里雨里飘摇了四百年
  海水浸泡的苦难
  挂在旧船的桅杆上
  小螺号里的涛声与海啸
  在茅屋里回旋
  石墙上的渔夫故事
  让每个上岛的人
  阅读它的昨天和今天
  五彩缤纷的游人踏破宁静
  单调的小岛有了丰富色彩
  海上书屋打开了外面的世界
  茂密的椰林在海滩上蜿蜒
  去潜水,去看美丽珊瑚
  去和小海豚亲吻
  去听小贝壳讲童话
  搭上高飞的氢气球
  把小岛拥抱在怀里
  西岛,西岛
  不再被人遗忘的小岛
  晨光初露时
  牛王岭上的老牛
  拉着小岛向太阳奔去
  那个海霞一样的姑娘
  沐浴着海水
  从梦中醒来
其他文献
1923年8月,北京大学新潮社出版了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内收鲁迅1918~1922年间所作短篇小说15篇。大32开本,书的封面是红色的,毛边本。鲁迅的书刊设计有十分突出的特点,既朴素,细细品味又十分考究。他曾自称是“毛边党”,爱保留书边不切。在版式上喜欢留出很宽的天地头,让读者在阅读时可以随意写上评注、心得等。  关于在装帧设计中的“留白”,鲁迅先生曾说过:“我于书的形式上有一种偏见,就是在书的
期刊
信 仰  1928年早春,汨罗江畔。  时任国民革命军独立第五师第一团团长的彭德怀,正与共产党员张荣生、邓萍、李灿等人,秘密谋划惊天动地的平江起义。为了造就一批得力的骨干,他说服师长周磐,决意创建一所随营学校。周磐蒙在鼓里,以为这是为自己扩充实力,便欣然答应了。  那么,让谁来统管这所军校呢?彭德怀想到他的同庚好友黄石。黄石,即黄公略。如同石穿即彭德怀,都是颇有象征意味的名号。  一封彭德怀的亲笔
期刊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然而,在祖国西北的一个神秘的东风基地,男人当婚之时很难成婚,女人未到当嫁之时却早早被人预定。这就形成一个十分逆天的现象,男的再优秀再风光都是乞丐的儿子难婚配,而女的再丑陋再低劣都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  可不,被人叫作小白脸的发射团二中队技师荣易学虽然毕业于名牌大学,仪表堂堂,而且已经27岁,仍然孑然一身。他自己虽然没有急得跳脚,不过中队的肖指导员可是焦急坏了,因为团政委三番五次
期刊
近几年来,随着神舟飞船发射、中国航天员飞上太空,以及天宫空间实验室建设,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已经成为闻名世界的著名航天发射场,成为展示我国国防实力、经济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一个重要窗口。然而,载人航天发射场设计建设之初,却经历了一系列艰难的抉择。载人航天发射场是整个载人航天工程的重要象征,其勘察定点、论证设计,每一项重大技术问题的决策,都历史性地决定着中国载人航天发射场的发展方向。丁衡
期刊
二十六年前,我十八岁。当时的我穿着军装,打着领带,留着板寸,站得笔直,目光炯炯有神。再看看现在的我,穿着T恤短裤,留着长发,有些弓腰驼背,没精打采的,还戴着副眼镜,所有的朋友都不相信我曾经当过兵。看着以前的照片,对着镜子看时,我也忍不住感叹,这些年来我的变化太大了。  二十四年前,我二十岁。在全连军事比武中,手榴弹我投得最远;全副武装五公里越野,我最快;射击比赛,五发子弹我打了49环,与另一位战友
期刊
2020年元月10日,是张爱萍上将诞辰110周年。张爱萍长期从事国防科学技术和国防工业战线的领导工作,是我国国防科技事业的杰出领导者。他先后4次担任核试验委员会主任委员、现场试验总指挥,长年奔波在大漠深处、穷乡僻壤,与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和参试部队官兵工作在一起,生活在一起,呕心沥血,殚精竭虑,成功地组织了我国第一代地地导弹、首次原子弹塔爆、空爆及第三次原子弹爆炸试验。在首次核试验中,他的足迹踏遍
期刊
“我喜爱玫瑰花,因为她有坚硬的刺,浓艳淡香,都掩不住她独特的风骨。”2020年10月5日是冰心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日。从9月底开始,热爱冰心的人们、“冰心散文奖”的获得者们、正在读着她作品的小读者们……陆续来到中国现代文学馆院里冰心先生的墓前,为这位用一生诠释爱的老人献上了她生前最喜欢的玫瑰花。  我始终认为,以作家的名字命名的文学奖项,应该是有一种精神的。“作品应该反映现实生活,不仅要写人,还
期刊
聂海胜:我的三次飞行和载人航天"三步走"息息相关1961年4月12日,苏联航天员尤里·加加林搭乘宇宙飞船进入太空,实现了人类的第一次太空飞行。加加林的一小步,成了人类航天的一大步。60年后的今天,中国航天员聂海胜回首自己的航天路,心生感慨:"24年间,三次飞天,平均相隔约8年。我的每一小步,都幸运地走在中国航天的一大步里。这份荣耀,一生自豪!"
期刊
1970年的4月24日,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伴随着几代人成长的《东方红》乐曲传遍世界,中国人从此打开了通向太空的大门。50年来,在迈向航天强国的征程中,“东方红一号”已不仅仅是一颗卫星的名字,它更多地凝聚着一个民族厚重的精神,承载起了一个国家的荣誉。如今,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的日子,成为“中国航天日”!  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一样能干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
期刊
盖一座别墅需要多长时间?  30天!拎包入住!  扯淡!谁信?  柳实啪的一声挂断了儿子的电话!  糊弄老子?老子盖了一辈子房子,没听说30天能盖一座别墅的!别说别墅,就是3间房子,你小子要是能盖起来,老子给你提鞋!  柳实嘟嘟囔囔地骂着儿子柳勋,老伴问谁来的电话,“谁?还能是谁,你的宝贝儿子!我看他出国回来啥没学会,学会吹牛了!”柳实扬声对着在厨房忙活的老伴高声喊道。  铃铃……电话响了,柳实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