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情与境的手法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yan12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开头提出观点:情与境相反写法有时比正面烘托效果更好,然后将“境”分为社会之境和自然之境 ,从两方面即情与社会之境相反相成、情与自然之境相反相成举例加以证明。
  【关键词】情与境相反相成社会之境自然之境
  我们读文学作品,常常会遇到一些引人深思的现象。如果我们单看现象,会觉得自相矛盾,但分析实际,就发现其矛盾着的双方密不可分。它们相互映衬,相得益彰,这种语似不接,而血脉贯通的现象,实质上是相反相成的对立统一规律在文学中的具体运用。它虽内容上违反常情、常理,但艺术上却言反合正。它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生活中的新鲜独特的深层次的感受,表现了艺术创造的辩证规律,因而能更深刻地揭示生活的本质。
  运用这种规律来进行创作,手法是千变万化、多种多样的。本文只谈谈情与境的相反相成的问题。
  看来文学虽是以人为主要描写对象,但不顾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孤立地描写人的作品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文学史上一切杰出的作家都非常注意通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渲染,来凸现人物性格。这当中用得比较多的是“马上看将军,花间看美人”的烘托手法。但另有一种以境衬人的手法却不是如上那样以高大衬威武,以艳丽衬娇美,而是境与情表面上看来似不相关,甚至完全相悖,但细细玩味,却又妙不可言。
  请看《红楼梦》第九十六回,荣国府中由贾母牵头,王熙凤献计,在暗中导演了一场“掉包儿”的成亲戏。这个绝密的消息又偏偏由贾母丫头傻大姐传给林黛玉。一向与她情投意合、倾心相爱的贾宝玉将要娶宝姑娘为妻,这对多愁善感而又弱不禁风的林妹妹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按常规的处理办法,此时的林黛玉一定是呼天抢地,哭成泪人儿;或者大骂贾宝玉是负心郎 ,狠心贼。但作品中的林妹妹一没捶胸顿足,大哭大闹,二没慷慨陈词,痛骂宝玉。只见她来到贾母房内看望宝玉,寒暄之后,“瞅着宝玉只管笑,只管点头儿。”离开宝玉时是“说着,便回身笑着出来了,仍旧不用丫头们搀扶,自己却走得比往常飞快。”,仿佛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在林黛玉这样极度悲伤的境况下,作者为什么要写她笑而不写哭呢?可见作者是深谙相反相成妙处的。黛玉的笑不是那种激动人心、令人开怀的笑,而是一种摧肝裂肺的笑,是内心滴血的笑。它带给我们的不是欢愉,而是悲愤、思考。它使人们看清了封建势力摧毁林黛玉、贾宝玉爱情的无情;看清了机变狡黠,明是一把火,暗是一把刀的王熙凤的真面目。如果循常规写黛玉痛哭,读者很可能一掠而过,不会在心灵中引起读者的思索。在这里,笑比哭好。
  公元763年正月,经历安史战乱,备受颠沛流离之苦的大诗人杜甫,正挈妇将雏寓居梓州,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他欣喜若狂,奋笔疾书。诗中首起两句道:“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这时“喜若狂”的诗人,为什么会涕泪满衣裳呢?因喜讯突至,诗人悲喜交集,喜极而悲,一种逆反情态油然而生。这里的“泪”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诗人在叛乱平息后祖国山河得以统一之时的狂喜心情,深情地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和平美好前途的渴望。高兴到了极点,不但没有笑,反而尽情地哭。这里的哭更能使读者透过泪光看到了诗人那欢欣鼓舞的激情。当笑反哭,这哭比笑好。
  自然景物的描写与人物情感相反相成的事例,在文学史上也大有所在。又如杜甫写于安史之乱中的五言律诗《春望》中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诗中所写的鸟语花香之景与“溅泪”、“惊心”之情,初看就似觉不和谐,因为鸟语花香是春天的美好景象,它给人的印象是活泼鲜嫩、奋发向上的,它能给人们带来希望的快乐。但作者为什么见花落泪、闻鸟惊心呢?原来此时作者被羁留在沦陷了的长安,过着俘虏的生活,目睹安史叛军的焚掠暴行和都城的残败荒凉,诗人激愤忧怨,内心交织着忧国、思家、感时、伤乱等各种复杂的情感。看到自然界的春天如此美好,作者触景生情自然会联想到:国的春天在哪里?家的春天在哪里?繁荣与破败,欢乐与悲凉两相对照,他怎能不落泪,不惊心呢?
  (作者单位:425311湖南省道县第四中学)
其他文献
叛逆心理是一种反常的情感体验和行为倾向,通常表现为情感的对立、抗衡和情绪上的嫌恶、不满,它和中学生执拗性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是中学生的一个鲜明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从本质上讲,叛逆心理是指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反感情绪,故意做出与该事件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它是个体对于外界的教育引导所采取的一种负向的心理活动。这是发生在中、小学生身上的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  现在的
期刊
新课改的初中语文教材中古代诗词和文言文比例由原来的20%上升到30%,同时 “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列出了20篇文言文和50首古诗词。这一改变明确地告诉我们:中学语文古诗文教学应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而中学生通过对经典古诗文的阅读,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感染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下面,就古诗文中传统文化教学谈谈粗浅的认识:    一、认识古诗文中传统文化的生命活力    所谓
期刊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中,初中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加强美的教育。初中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注意语文教学与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的教育。  【关键词】新课改 加强美的教育 语文教学 社会美 艺术美 自然美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健康、有序、全面地推进,新课程一步步地走进了学校,千千万万富有历史责任感和专业追求精神的学校领导者和教师,正以自己的激情、智慧和创造性劳动,描绘着
期刊
学习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认识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   学习重点和难点:结合插图,能自读自悟,所悟又不尽相同。能把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背诵下来。   教学过程:(一课时)  一、揭题   1、出示第一句话“丁冬,丁冬,是谁在山上弹琴?”读后问:你们知道是谁吗?2、揭题:泉水。3、谁知
期刊
教学目标:⑴、通过阅读及细节描写的欣赏让学生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睦相处。⑵认识本课6个生字,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重点:了解故事的内容和意义。知道人应与地球上所有生命和谐相处的道理。  教学方法:讨论交流、自主探究、读写结合教学用具:幻灯片教学。  教学过程:(一课时)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1、出示狐狸图片,启发谈话:狐狸在大家的心目上不是好东西,今天
期刊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补充成语的小游戏,好不好啊?出示成语。2、看到这些成语,你发现了什么?3、是的,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许多美好的事物,花就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平时,你觉得什么花最美啊?为什么?你能说一说吗?4、大家说的真好!我们的作者李天芳从乡间来到城市,住进了机关的四合院,种下一片太阳花。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他的《种一片太阳花》。(板书课题:种一片太阳花,齐读课题)    二、
期刊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    一、转变教师教育观念    在教学中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应该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它应该是发展认知的手段。素质教
期刊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进行积极、自主地探究性学习,从而获得应有的情感体验。笔者立足把新课程标准的精神贯彻到课堂中的初衷,积极探索、反思、实践,寻求优化课堂教学的捷径。实践证明:要想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积极、自主地探究性学习,课堂情景的设置是非常重要的,它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笔者就具体教学实践谈谈情景教学在新课程实施中的重要作用及创设情景的主要方法: 
期刊
【摘要】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起始阶段,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主要是以识字教学为主。教师应针对小学生的注意规律和爱玩、好动、做事没耐性等特点,通过各种富有趣味性的方式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既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又要简化思维过程,减轻记忆的强度,使他们在轻松的气氛中愉快地识字,这样,有利于学生培育良好的认识策略,激发他们去探索这蕴含无穷奥秘和乐趣的汉字世界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最早的教育家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寻幽探胜。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不失时机的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变学生被动、消极的“要我学”为热情生动的“我要学”,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几年来,我在教学实践中得出以下两个方面经验:    一、以多种渠道激发学生课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