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珍爱生命,是第一位的。一个人降临到人世,就是一个应该被珍爱,也应该自爱的鲜活的生命,无论家境是贫是富,只要有爱,有家,有三餐的供给,就有强大的生命力。就像小苗,只要有阳光、雨露和土壤,破土而出是必然的,无需拔苗助长,无需盖华丽的大棚,风雨是他们必须经历的,也是能够抗衡的。本文就我自己在多年教学中的感受谈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思想品德;生命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012.9]
曾听说这样一个故事:有一群大象在迁徙过程中,遇到少有的干旱天气,一连几个月没有下一滴雨。就在整个象群陷入混乱,失去信心,即将全军覆没时,头象突然想起去年迁徙时在东南面有一个水塘。于是,象群一下来了信心,拼着顽强的毅力与坚定的信念找到水塘,活了下来。
人,不也如此吗?人生的道路不是始终平坦的,总会遇到崎岖的山路或流动的沙漠,或许你正处在绝境,面对考试的失败,感受病痛的折磨,饱受社会的辛酸………生命对于人只有一次,但谁都知道的真理却并非谁都重视,拿生命当儿戏,将安全问题弃之不顾者大有人在,电视报纸上播出的各种安全事故难道还少吗?没有了生命一切愿望将成为梦中的幻影;没有了生命,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就无从谈起,因此,只有让学生树立“善待生命,珍爱生命”的意识,才能让他们的一生过得有意义。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这充分体现本课程对学生生命发展的关注。在现实的教育中,知识本位,技术至上,使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演化成工具化的教育,忽视了思想品德教学应该提升学生生命价值、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提升人对自然与自身的责任感,忽略了对学生心灵成长与生命意义的教育。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由重“学科”转向重视“人”。要以人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把生命教育渗透到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中。在教育教学中做到:
1、课堂体验生命意义。
老师应在教学中努力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他们与众不同的优点,并适时进行表扬与鼓励,让每个学生在学校里都感觉到自己是一个个真实的自我,开发学生的生命潜力。进而使他们的个性特点得到充分展示,改变用同一目标要求全班同学,改变用可量化的成绩来衡量学生的优劣,用不同尺度去评价学生,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真实地感受到自己的优点与长处,对自己充满自信与希望,进而更好地发扬自己的个性。课堂成为他们发挥个性的天地,成为赏识的乐园。
2,树立生命教育的理念。
在初中思想品德渗透生命教育首先要教育学生珍惜生命、爱护生命。其次要教育学生学会尊重学会关爱、学会宽容、学会共同生活。生命的存在只有在相互关爱中才有可能,也只有在爱他人中,自己的生命才能获得真正提升。还要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逆境教育、死亡教育。创造一定的逆境,磨练学生的意志,从而更能欣赏生命、珍惜生命,提升生命的意义和质量。我们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积极改变课堂教学模式,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学生生命发展的要求。
3、切实开展生动活泼、实实在在的心灵交融
生命教育课堂要使学生从封闭、灌输走向开放、和谐,通过自身的学习与探究感悟与体验人生,获取真知。学生学习所获得的知识不是教师传授的,而是学习者在创设的氛围中,依靠一定的方法和教师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的,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还获得了情感的体验。老师在教学中力求体现民主性,平等性,创设了轻松愉快,民主平等的氛围,教师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在多项生生合作完成的学习活动中,教师真正地成为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从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教与学的重心不仅仅放在获取知识而是掌握方法上,使被动接受式的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究性学习,从而适应生命教育的需要。
4、改变教学模式增强体验空间
生命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设情景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是思想品德课教师不容推卸的责任。因为学生的各种素养发展,特别是学生的政治素养的提高,是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得到提升的。学生通过对政治观点的理解以及其对社会的体验丰富情感,通过适当的演讲或表述表达自己的思想、展示自己的政治素养。
在教学中,运用“读”“议”“讲”“练”的教学方法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读”是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的基础。教师要指导学生读,提高读的质量。结合实际,把握好重难点,提出读的提纲。同时要精读,读懂,掌握基础知识;“议”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也是学生互相学习、自我教育的过程。教师要把握好主题,明确议题,开拓思维,适时引导,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有效地培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讲”是教师对关键问题的点拨。教师对重点知识给予精讲,及时对学生纠编、解疑。“练”是知识巩固、培养能力的重要环节。对教学及时反馈,及时补缺,使学生基础知识得到巩固,形成知识树。
教学的形式是多样的,我们应根据不同课题,结合学生实际,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如探求式、导读式、讨论式等。总之,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达到传授知识,提高学生政治理论知识水平,又发挥德育功能,提高学生道德觉悟和政治素质,使知与行相互统一。
善待生命就要珍爱生命,当你立下汗马功劳时,人们会敬仰你,渴望拥有你一样的生命,此时你的生命是伟大的,因为你用行动维护了它的尊严。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生命的高贵不在于拥有权势或财富,而是体现在善待生命上。
参考文献
[1]吴一凡《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吴熙龙《中学思想品德新课程课堂教学案例》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3]《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思想品德;生命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012.9]
曾听说这样一个故事:有一群大象在迁徙过程中,遇到少有的干旱天气,一连几个月没有下一滴雨。就在整个象群陷入混乱,失去信心,即将全军覆没时,头象突然想起去年迁徙时在东南面有一个水塘。于是,象群一下来了信心,拼着顽强的毅力与坚定的信念找到水塘,活了下来。
人,不也如此吗?人生的道路不是始终平坦的,总会遇到崎岖的山路或流动的沙漠,或许你正处在绝境,面对考试的失败,感受病痛的折磨,饱受社会的辛酸………生命对于人只有一次,但谁都知道的真理却并非谁都重视,拿生命当儿戏,将安全问题弃之不顾者大有人在,电视报纸上播出的各种安全事故难道还少吗?没有了生命一切愿望将成为梦中的幻影;没有了生命,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就无从谈起,因此,只有让学生树立“善待生命,珍爱生命”的意识,才能让他们的一生过得有意义。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这充分体现本课程对学生生命发展的关注。在现实的教育中,知识本位,技术至上,使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演化成工具化的教育,忽视了思想品德教学应该提升学生生命价值、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提升人对自然与自身的责任感,忽略了对学生心灵成长与生命意义的教育。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由重“学科”转向重视“人”。要以人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把生命教育渗透到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中。在教育教学中做到:
1、课堂体验生命意义。
老师应在教学中努力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他们与众不同的优点,并适时进行表扬与鼓励,让每个学生在学校里都感觉到自己是一个个真实的自我,开发学生的生命潜力。进而使他们的个性特点得到充分展示,改变用同一目标要求全班同学,改变用可量化的成绩来衡量学生的优劣,用不同尺度去评价学生,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真实地感受到自己的优点与长处,对自己充满自信与希望,进而更好地发扬自己的个性。课堂成为他们发挥个性的天地,成为赏识的乐园。
2,树立生命教育的理念。
在初中思想品德渗透生命教育首先要教育学生珍惜生命、爱护生命。其次要教育学生学会尊重学会关爱、学会宽容、学会共同生活。生命的存在只有在相互关爱中才有可能,也只有在爱他人中,自己的生命才能获得真正提升。还要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逆境教育、死亡教育。创造一定的逆境,磨练学生的意志,从而更能欣赏生命、珍惜生命,提升生命的意义和质量。我们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积极改变课堂教学模式,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学生生命发展的要求。
3、切实开展生动活泼、实实在在的心灵交融
生命教育课堂要使学生从封闭、灌输走向开放、和谐,通过自身的学习与探究感悟与体验人生,获取真知。学生学习所获得的知识不是教师传授的,而是学习者在创设的氛围中,依靠一定的方法和教师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的,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还获得了情感的体验。老师在教学中力求体现民主性,平等性,创设了轻松愉快,民主平等的氛围,教师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在多项生生合作完成的学习活动中,教师真正地成为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从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教与学的重心不仅仅放在获取知识而是掌握方法上,使被动接受式的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究性学习,从而适应生命教育的需要。
4、改变教学模式增强体验空间
生命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设情景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是思想品德课教师不容推卸的责任。因为学生的各种素养发展,特别是学生的政治素养的提高,是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得到提升的。学生通过对政治观点的理解以及其对社会的体验丰富情感,通过适当的演讲或表述表达自己的思想、展示自己的政治素养。
在教学中,运用“读”“议”“讲”“练”的教学方法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读”是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的基础。教师要指导学生读,提高读的质量。结合实际,把握好重难点,提出读的提纲。同时要精读,读懂,掌握基础知识;“议”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也是学生互相学习、自我教育的过程。教师要把握好主题,明确议题,开拓思维,适时引导,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有效地培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讲”是教师对关键问题的点拨。教师对重点知识给予精讲,及时对学生纠编、解疑。“练”是知识巩固、培养能力的重要环节。对教学及时反馈,及时补缺,使学生基础知识得到巩固,形成知识树。
教学的形式是多样的,我们应根据不同课题,结合学生实际,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如探求式、导读式、讨论式等。总之,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达到传授知识,提高学生政治理论知识水平,又发挥德育功能,提高学生道德觉悟和政治素质,使知与行相互统一。
善待生命就要珍爱生命,当你立下汗马功劳时,人们会敬仰你,渴望拥有你一样的生命,此时你的生命是伟大的,因为你用行动维护了它的尊严。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生命的高贵不在于拥有权势或财富,而是体现在善待生命上。
参考文献
[1]吴一凡《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吴熙龙《中学思想品德新课程课堂教学案例》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3]《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