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的课堂模式探究

来源 :安徽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yue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将整本书阅读纳入任务群中,并且规定了具体的阅读量,但是由于课时量有限,如何高效地完成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任务,就成了所有高中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一线教学实践出发,不断探索,根据阅读的不同程度、不同阶段,总结出了八种开展整本书阅读的课堂模式,让老师有了抓手,也让阅读课堂有了方向。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 阅读阶段 课堂模式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阅读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2017年修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列为18个学习任务群中的第一个,将该任务群的学习贯穿高中学习的始终,并且明确规定“必修阶段各类文本的阅读量不低于150万字”“选择性必修阶段各类文本的阅读总量不低于150万字”。如此大的阅读量只有通过阅读整本书来实现。
  但在现实教学中,囿于课时限制,我们无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阅读,课下如果放任学生自由阅读,那样效果又不尽如人意。此时,如何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指导学生有效地开展整本书阅读,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难题。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是在阅读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模式来推进整本书阅读的。我认为一本书的阅读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和八种模式。三个阶段分为阅读前期的导读、阅读中期的推进、读完书后的总结;八种模式指“名著导读引领”“阅读方法指导”“阅读阶段检测”“阅读答疑解惑”“阅读体验分享”“比较阅读课”“阅读成果展示”“阅读纵深拓展”。
  下面我就具体谈谈如何实施这些课堂模式。
  一、阅读前期导读激趣、方法引领
  整本书阅读的第一步是激发阅读兴趣,有的书籍本身具有趣味性,或者有些学生本身热爱阅读,这当然是最理想的情况。但是当学生对阅读的书籍兴趣不浓,或理解不了時,就需要老师借助于“名著导读引领”和“阅读方法指导”这两种课堂模式了。
  (一)“名著导读引领”模式
  这一模式主要是老师通过各个切入点来展示经典的魅力,让学生愿意阅读该书。因此在导读课上我会设计一些激趣活动,比如:
  用作者和相关书评引导。例如让学生读《红楼梦》时,我会介绍有关曹雪芹的一些逸闻趣事,以及后人对《红楼梦》的痴迷来吊足学生胃口。
  从书中情节引导。我会将主要情节设计成一个小故事,让学生在听得津津有味时,对这本书的内容产生探索的欲望。阅读《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一书前,我会节选一段《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电影片段放给孩子们看,然后再把这本书的目录介绍一下,这样学生很快就对这部电影产生兴趣,进而想去阅读这本书。
  从书中人物引导。引导学生读《水浒传》时,我会引导学生关注大家比较熟悉的林冲这一人物,分析他的武功高强与胆小怕事、忠诚与反叛等的矛盾,引起学生探究背后原因的兴趣。
  在导读课上,我们要做的就是设置悬念,同时要“在首思尾”,在导读时就考虑为后面的主题研讨做好铺垫,还可以对接下来的阅读提出要求,有目的地阅读比漫无目的地阅读效果要好得多。
  (二)“阅读方法指导”模式
  学生阅读陌生的文体或阅读难度较大的作品时,不知道从何处切入,也找不到合适的阅读关注点,因此阅读遇到了很大的障碍。采用这一模式就可解决此类问题,老师在这种模式中占主导地位。
  教师要根据阅读的内容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对书本进行圈点批注、摘抄读书笔记、画人物关系框架图、存疑跳读、有疑时利用网络资源寻找答案等方法进行阅读。
  以上两种课堂模式是否在每次阅读之始都要进行,要视文体和难度而定,不能一概而论。但是在阅读前的导读阶段,老师一定要布置明确具体的阅读任务,如阅读时长,读书笔记的要求等。
  二、阅读中期分享展示、推进深入
  在阅读中,我们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阅读进程,老师要把握阅读的时间与节奏,只要班上多数学生完成阅读任务即可。
  在此过程中我们有以下模式可以选择:“阅读阶段检测”“阅读答疑解惑”“阅读体验分享”。
  (一)“阅读阶段检测”模式
  进行整本书阅读时会暴露一些问题,比如有的学生读书速度很快,但囫囵吞枣;有的学生看书很细致,但速度太慢,完不成阅读任务,这就使得阅读不同步,在阅读课上学生之间很难交流。为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让阅读落到实处,老师需要设置一节阅读阶段检测课,评价学生的阅读效果。
  例如在阅读《平凡的世界》时,我设计了阅读检测活动的两个环节。
  环节一 考考你:学生出题互测 。此环节是对阅读量的评价,评价学生能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阅读任务,以及阅读的细致程度。
  环节二 你选择:老师出题,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讨论解决。此环节是对阅读深度的评价,评价学生对小说的理解程度,并且学生讨论分享的过程也有助于其他学生对小说进行多角度的理解。
  (二)“阅读答疑解惑”模式
  学生在阅读有难度的作品时,有时会出现看不懂作品的问题,或者对作者的观点持不同意见等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会阻碍学生的进一步阅读。这一模式就是为了解决学生对作品的困惑,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通过学生互相质疑、互相解答,老师在旁辅助的形式进行。
  例如学生在阅读《基度山伯爵》时,我设计的答疑解惑活动有如下三个环节。
  环节一 搜集阅读小组出现的问题,在黑板上呈现,每组两个问题。
  环节二 小组讨论解决其他小组提出的问题,并接受其他小组的质询。
  环节三 教师适当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做一些引导,对于明显错误的回答,教师要纠正。
  在以上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如何阅读人物众多、情节复杂的外国长篇小说,知道了可以用思维导图梳理情节,用生活对照理解人物,用想象推测把握主题等。   (三)“阅读体验分享”模式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会有一些心得体会需要及时与他人交流分享,否则就会稍纵即逝,而且在交流分享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兴趣会进一步调动。“阅读体验分享”这一模式就是为学生提供交流与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在课上通过组内分享、全班分享心得体会以及作品人物角色体验、人物形象辩论等方式分享自己的感受。
  例如在阅读《平凡的世界》这部巨著时,我设计了“双水村‘闪亮之星’评选”这一既能对《平凡的世界》给予全景式的展示,又能体现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活动。活动结束,由主持人和作为评委的教师进行点评,既点评人物也点评表达效果,但以点评人物为主。
  “阅读体验分享”模式的课堂生成性强,会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也有助于学生做进一步的深入研讨。
  三、阅读后期成果汇报,延伸拓展
  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大部分学生都已读完作品,这时需要对学生阅读该书的收获进行汇总,也需要调动学生进一步阅读其他类似书籍的兴趣。这时可以采用“比较阅读课”“阅读成果展示”“阅读纵深拓展”等模式。
  (一)“比较阅读课”模式
  学生在阅读作品时会有一些画面的想象,这些想象有的已经通过电影、电视的形式被媒体展现,但是电影和小说原著在取材、主题、表现形式上有区别,学生可以通过比较阅读,更好地把握作者和导演想要表達的主题,进入深层次的阅读和思考。
  例如在读完《半生缘》后,我找来了许鞍华导演的电影《半生缘》让学生观看,然后让他们探讨《半生缘》电影改编得合理与否,并指导分组按照“人物”“情节”“主题”进行研读探究。
  学生通过对比阅读感受到了电影与小说这两种艺术形式的不同,电影作为大众消费品,更多地注重娱乐性和观赏性,而小说需要读者反复阅读,在反复阅读中能够得到理性的思考。因此感性的情感不能取代理性的思考,观看电影不能取代阅读原著。在此过程中,学生对《半生缘》也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二)“阅读成果展示”模式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会不断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看到好句也会摘抄,甚至会仿照书中语句进行再创作,或根据个性理解改编书中结尾等,这些阅读成果如果不给一个平台展示就可能会影响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所以我们利用这一模式来分享阅读成果,展示阅读笔记,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例如我设计一节“阅读成果展示”课,展示学生的阅读笔记。每个人的读书笔记都带有鲜明的个人色彩,是个体思维的结果。经过展示、分享的课堂诞生了不同的思维成果,学生能在不同思维的碰撞中找到灵感,找到差距,找到前进的动力。
  (三)“阅读纵深拓展”模式
  学生读完一本书以后,有了一种想了解作者其他的作品或者同一题材的其他作品的冲动,但囿于自己视野的局限,靠个人的能力无法解决自己的困惑。采用这种模式可以让学生由一本书拓展到同一类书或同一位作家的其他书,可以由一本书深入探究作家的内心世界。
  例如读完《撒哈拉的故事》后,有的学生对撒哈拉的异域风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的学生对三毛这个传奇女子着了迷,有的学生为三毛和荷西的爱情故事感动不已……因此我设计了一节“阅读纵深拓展”课,主题为“沿着撒哈拉之路,走近三毛”,环节如下:
  环节一 课前将学生分成5组,分别查阅资料,研究“撒哈拉的异域风情”“三毛的人生经历”“三毛的前期作品”“三毛的后期作品”“三毛的朋友眼中的三毛”五个主题。
  环节二 五组同学分别形成五篇介绍性文字,并制作成幻灯片,在课堂分组展示。
  环节三 学生自由对其他学生展示的内容进行交流、评价。
  通过这节“阅读纵深拓展课”, 学生对五个主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对三毛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与此同时,学生也收获了一种阅读习惯:读一本书,了解一个作家。
  通过以上三个阶段八种课堂模式的设计,教师在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时就有了抓手。学生在此过程中提升了阅读兴趣,掌握了阅读方法,培养了阅读思维,也更容易进入书本中,这样整本书阅读才能更有效而持久地开展。
  参考文献:
  [1]顾之川.顾之川语文教育论[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
  [2]郑桂华.整本书阅读:应为和可为[J].语文学习,2016(7).
  [3]曹勇军.我们欠学生真正的阅读课[J].中国教育报,2016(10).
  [4]王宗海.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其他文献
延安时期我党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发源时期和优秀代表。坚持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围绕时代主题进行爱国教育与实践育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
绿色技术创新是绿色发展的重要动力,使用1985—2017年中国绿色技术专利数据,基于创新组织微观视角,运用负二项回归分析方法探究中心度、结构洞与聚集性3类合作网络特征对绿色
(十)关于控告耶稣及其受审即向大王毗罗都思边言,告毗罗都思前,即道弥师诃合当死罪,大王即追恶,因缘共证弥师诃,向大王毗罗都思边,弥师诃计当死罪。路23:23—24他们大声催逼
中国东部沿海城市群作为国家经济增长的核心战略区和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其协同创新效率提升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2005—2018年地级市数据,
摘要:培智学校的每一个智障学生在性格特点、接受能力、行为体现上都不尽相同,因而培智学校的教学基本上是较小的集体授课模式。只有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个体的学习过程,抓住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闪亮”的细节,实施积极的、过程性的评价,才有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  关键词:培智学生 过程性评价 个体发展  “教育评价”有多种类型,这里讨论的主要是积极的、过程性的评价,要求老师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闪光”刹那,
通过对工匠精神的内含和外延进行梳理,进一步提炼心理视域下工匠精神对于我国当代价值所在,对我国高职工匠精神心理方面的培育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对策。本研究主要通过高职学生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第一次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党的文艺路线、方针以及文艺工作者的立场、态度和服务对象等基本问题。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为21
上帝在耶稣基督里救恩的核心是神与人的同在。上帝是一位与人同在的神,是以马内利的神。这是上帝的应许,也是上帝救恩的行动。当福音从犹太经小亚细亚传到以希腊哲学为主导的
摘要:聋儿由于听力损失程度不同,受生理和心理因素的制约,个体间的差民间非常显著,在集体课上表现出对教学内容难以理解或者根本理解不了的情况。文章试图探索利用高精尖技术云课堂系统结合传统教学的手段,从课堂的导入直至最后的巩固等方面来阐述云课堂和传统教学方法的结合运用,培养学生的日常学习能力,为聋儿以后回归主流社会打下基础。  关键词:云课堂 聋儿 小学数学 集体课 应用  虽然聋儿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特殊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在苏俄乡村社会治理实践基础上形成了以治理主体论、治理内容论、治理方式论、治理目标论为主要内容的乡村社会治理思想。列宁认为,乡村社会治理应该以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