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九年级面临中考,文言文的教学效果不如人意。如何改变现状,培养中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生主体作用,达到传承发展传统文化、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目标是本文的目的。
【关键词】文言文 教学策略 有趣 有效 有用
文言文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精髓,有着深邃的文化意蕴。“文”字,是美好的意思。“言”字,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 最后一个“文”字,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文言文”,“美好的语言文章”。似乎,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文言文教学走进了一个怪圈:老师为了考而教,学生为了考而学。可是,这恰恰说明教学是抓住考纲的。我想,如果文言文教学是有趣,有效,有用的,那就是可以肯定的。所以,如何改变现状,培养中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生主体作用,达到传承发展传统文化、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目标,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难题。
一、有趣
第一,激趣导入、营造氛围,抓住学生思维的兴趣点,促使学生进入积极、愉快的学习状态。在导入新课时,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合理的情境,营造良好的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故事传说、成语名句引出课文,以精美语段引出课文,激发兴趣。
第二,具体的课文教学中,精选与课文或作者人物有关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论语》时,简要讲孔子周游列国的故事,使学生受到触动,活跃起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第三,课堂情景剧,对于一些故事性比较强的文言文课文,可以让学生依据文本内容自主编排情景剧,然后表演,这样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时,就嘗试了一下,出乎意料,学生们表现出极高的热情,并且运用适当的内心独白,略微夸张的表演十分的到位,使整个课堂气氛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
第四,对于文言关键词汇的积累,语文教师不仅要重视,还要创设情境,促进学生在语境中习得、积累。
二、有效
1.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诵读
文言文阅读中,朗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文言文教学中,有一个“重新识字”的问题,是指要让学生明白那些虽然能读出声音,但不懂得它们在文言中的字的词义。教师的讲解、注释、工具书,都为这种“重新识字”提供了方便。诵读中我们将范读、默读、朗读、齐读、竞读等方法有机结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进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
2.学生翻译及规范的翻译练习
传统的满堂灌效果不好。《出师表》中“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学生的翻译就混淆了谦辞与敬辞,而这是老师翻译时不能注意到的问题。每学习一篇文言文,学生要先对照注释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遇不解的问题,便做上记号,自己翻译了,听讲解时也就更加专注,老师稍加点拨,顿有“柳暗花明”之感。所有的活动都是让学生有主动参与的意识,有情境,有记忆。学生讲让学生尝到了参与教学的滋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主自觉学习的意识,让其无形中养成钻研的习惯。
3.注意积累,强化练习,巩固成果
反馈练习的形式要灵活多样,如在练习本上翻译词句,整理文言现象,或完成配套练习册,或抽查背诵、默写等。 练习内容以本课为主,同时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课堂上,教师可以用大约15分钟的时间做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力求当堂巩固课上所学知识,教学中,学生对课文的感知、理解是知识的吸收储备,练习则是心理学上的知识“迁移”和哲学上强调的“实践运用“阶段。要立足课堂教学,通过课堂练习不断巩固课堂所学内容,还要通过阅读相关或者相似的课外文言文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结合起来,向课外延伸。
三、有用
1.感受文的美好
文言文的“言”和“文”,就是积累基本的文言词汇,运用有生命力的语词和句式,感受文气,理解内容,承继文化;就是通过文言文语法,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和探求每篇古文包含的深层意义。学生充分了解文章中所体现出来的人情世故和思想感情。学生才能认识到,古文学习不只是学会一些文言词语,而是要发现古人的生活情趣,与今人息息相关。《曹刿论战》心系家国,敢于承担的风骨;《记承天寺夜游》敬畏自然,追求天人合一、追求物我一体的境界。学生在与古人进行思想交流的同时启迪他们的思维,向课内纵深拓展,向课外横向延伸,对文本进行了多角度的解读,增添课堂的厚实感。
2.学习古人的文章是为了今天更好的发展,古为今用
语文教材中所选入的文章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内容上蕴涵着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等美质,形式上富有结构美、语言美、音韵美等因素。学习这些文质兼备的文言文,不仅能够使学生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美深邃、丰富典雅,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而且也能更好地继承人文传统,继承哲学和道德理念的传统,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母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现代汉语,更好地提高自身修养。
总而言之,做为九年级的语文老师,应该教无定法,采用各种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学好文言文,爱上文言文。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载体之一,有永久的艺术魅力的,是语文教学中一块重要的领域,让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继续深入探讨“文”与“言”,让文言教学真正做到古为今用,真正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文言文 教学策略 有趣 有效 有用
文言文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精髓,有着深邃的文化意蕴。“文”字,是美好的意思。“言”字,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 最后一个“文”字,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文言文”,“美好的语言文章”。似乎,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文言文教学走进了一个怪圈:老师为了考而教,学生为了考而学。可是,这恰恰说明教学是抓住考纲的。我想,如果文言文教学是有趣,有效,有用的,那就是可以肯定的。所以,如何改变现状,培养中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生主体作用,达到传承发展传统文化、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目标,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难题。
一、有趣
第一,激趣导入、营造氛围,抓住学生思维的兴趣点,促使学生进入积极、愉快的学习状态。在导入新课时,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合理的情境,营造良好的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故事传说、成语名句引出课文,以精美语段引出课文,激发兴趣。
第二,具体的课文教学中,精选与课文或作者人物有关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论语》时,简要讲孔子周游列国的故事,使学生受到触动,活跃起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第三,课堂情景剧,对于一些故事性比较强的文言文课文,可以让学生依据文本内容自主编排情景剧,然后表演,这样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时,就嘗试了一下,出乎意料,学生们表现出极高的热情,并且运用适当的内心独白,略微夸张的表演十分的到位,使整个课堂气氛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
第四,对于文言关键词汇的积累,语文教师不仅要重视,还要创设情境,促进学生在语境中习得、积累。
二、有效
1.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诵读
文言文阅读中,朗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文言文教学中,有一个“重新识字”的问题,是指要让学生明白那些虽然能读出声音,但不懂得它们在文言中的字的词义。教师的讲解、注释、工具书,都为这种“重新识字”提供了方便。诵读中我们将范读、默读、朗读、齐读、竞读等方法有机结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进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
2.学生翻译及规范的翻译练习
传统的满堂灌效果不好。《出师表》中“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学生的翻译就混淆了谦辞与敬辞,而这是老师翻译时不能注意到的问题。每学习一篇文言文,学生要先对照注释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遇不解的问题,便做上记号,自己翻译了,听讲解时也就更加专注,老师稍加点拨,顿有“柳暗花明”之感。所有的活动都是让学生有主动参与的意识,有情境,有记忆。学生讲让学生尝到了参与教学的滋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主自觉学习的意识,让其无形中养成钻研的习惯。
3.注意积累,强化练习,巩固成果
反馈练习的形式要灵活多样,如在练习本上翻译词句,整理文言现象,或完成配套练习册,或抽查背诵、默写等。 练习内容以本课为主,同时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课堂上,教师可以用大约15分钟的时间做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力求当堂巩固课上所学知识,教学中,学生对课文的感知、理解是知识的吸收储备,练习则是心理学上的知识“迁移”和哲学上强调的“实践运用“阶段。要立足课堂教学,通过课堂练习不断巩固课堂所学内容,还要通过阅读相关或者相似的课外文言文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结合起来,向课外延伸。
三、有用
1.感受文的美好
文言文的“言”和“文”,就是积累基本的文言词汇,运用有生命力的语词和句式,感受文气,理解内容,承继文化;就是通过文言文语法,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和探求每篇古文包含的深层意义。学生充分了解文章中所体现出来的人情世故和思想感情。学生才能认识到,古文学习不只是学会一些文言词语,而是要发现古人的生活情趣,与今人息息相关。《曹刿论战》心系家国,敢于承担的风骨;《记承天寺夜游》敬畏自然,追求天人合一、追求物我一体的境界。学生在与古人进行思想交流的同时启迪他们的思维,向课内纵深拓展,向课外横向延伸,对文本进行了多角度的解读,增添课堂的厚实感。
2.学习古人的文章是为了今天更好的发展,古为今用
语文教材中所选入的文章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内容上蕴涵着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等美质,形式上富有结构美、语言美、音韵美等因素。学习这些文质兼备的文言文,不仅能够使学生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美深邃、丰富典雅,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而且也能更好地继承人文传统,继承哲学和道德理念的传统,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母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现代汉语,更好地提高自身修养。
总而言之,做为九年级的语文老师,应该教无定法,采用各种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学好文言文,爱上文言文。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载体之一,有永久的艺术魅力的,是语文教学中一块重要的领域,让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继续深入探讨“文”与“言”,让文言教学真正做到古为今用,真正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