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坚持特色,做中国财经出版领域主力军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DWICHS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大陆接受过财经教育的人,大都使用过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以下简称中国财经社)的教材,很多人是读着中国财经社的书走上了财经科研、教育和经济管理等各个工作岗位的。作为一个有50 多年历史的老牌出版社,它的影响和贡献当然不仅于此。成立于1956年的中国财经社,是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年出版图书千余种,码洋逾4亿元,集图书、期刊、电子音像、影视和数字产品于一身。在2011年伊始,又荣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称号。作为大陆财经出版领域的“龙头社”,它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迁,一步步从小走到大,从弱走到强?本刊与读者一起走近贾杰社长,了解中国财经社。
  
  坚持财经专业特色,突出品牌优势
  
  贾杰在进入中国财经社之前,曾在财政部人事教育司工作了17年,分管财经院校。用他的话说:“以前在财政部,主要是协助领导制定相关政策制度,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程序化的东西比较多,从事的是一种‘条条’管理。而来到出版社后,一个切身感受是,上不能推,下不能卸。社里的问题还是要自己拍板,“内部消化”,从事的是一种‘块块’管理。”虽然管理模式有所变化,但是“为经济建设服务、为财政工作服务”的“双为”办社宗旨始终没有改变。
  正是秉承这个宗旨,几代财经出版人贡献出屡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图书奖项,树立了财经版图书的专业品牌。《中国宏观经济结构与政策》、《中国财经思想史》、《财经大辞典》、《论竞争性市场体制》等书分获第三、四、五、六、八、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届中国图书奖,《中国1997~2002科学技术与人民生活》、《中国政府预算:制度、管理与案例》分获第四、六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中国财政政策》获首届“中华优秀出版物”提名奖,《社会多元复合转型》入选出版总署第二届“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中国宏观经济与宏观调控概说》入围第二届中华优秀出版物提名奖。
  1999年,由著名专家学者评出了“影响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十本经济学著作”。专家们指出,这十部著作教育和培养了整整两代人,是新中国各个阶段经济理论发展的代表作,是中国经济科学发展的里程碑,曾对新中国经济建设发挥过重要作用。这十部著作中,有中国财经社出版的《论竞争性市场体制》和《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两本书,同时入选的还有马寅初所著的“新人口论”一文,载有此文的《我的经济理论、哲学思想和政治立场》一书也是由中国财经社出版。
  中国财经社的另一个品牌优势就是教材体系,50多年来,从中职、高职高专、本科、研究生教材,到成人教育、自学考试、各类资格考试教材,中国财经社形成了主干课程突出、教材与辅导用书成龙配套的体系。其中许多教材一版再版,如1958年出版的《会计核算原理》是全国率先打破苏联框架的第一本自编教材,在学术界曾引起轰动。1980年出版的由葛家澍教授主编的全国统编教材《会计学基础》一书得到普遍好评,并获1987年度国家级优秀教材一等奖。《会计原理》(中等财政学校试用教材)、《会计原理》(高等财经院校试用教材)、《财经应用文》、《国家税收》等数十种教材的单本发行量多达几十万册甚至上百万册,在院校师生中享有极高的认知度。同时,中国财经社紧跟国家会计、税收制度改革,满足财经相关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考试、职称考试、继续教育的需求,推出了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用书、注册会计师考试用书、全国税务系统公务员培训教材、证券业从业人员资格考试统编教材、保险中介从业人员资格考试教材等考试培训用书,成为这些行业考生学习的“案头宝典”。
  
  拓宽出版领域,多种媒体协同发展
  
  如同曾引起轰动的第一本自编教材《会计核算原理》一样,中国财经社始终有种“敢为天下先”的创新和探索精神。自1981年始,就率先迈出“走出去”的步伐,与众多国际组织和著名国际出版机构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连续出版世界银行、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的各类年度报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季刊,以及《货币银行学》、《公共财政》译丛、《华尔街银行史》《定位》等一批优秀图书。同时,也积极向汤姆森学习出版集团、韩国及台湾地区输出版权。2010年与荷兰全球领先的专业信息服务和出版集团——威科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这一举措,更是打开了在图书版贸和数字出版方面对外合作的新模式。
  贾杰对多种媒体协同发展也深有体会,他说,“如今,出版社之间多是同质化竞争,出版特色不鲜明,在图书市场竞争中难免要遭遇挫折,因此我们需要坚持财经专业特色,这也是我们的优势。但从世界出版业的发展潮流来看,已从单一纸介质图书、期刊,发展到电子、音像、网络出版。可以说,出版结构多元化的进程,实际上也是培育新的发展空间和经济增长点的有效途径。”
  基于这个思想,2001年中国财经社就组建了北京财经电子音像出版社,配合国家财会制度改革出版了《农村税费改革政策问答》、《小企业会计制度》等多种电子音像产品,还制作了《财为民所理——中国财政纪事》和《退耕还林》电视专题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北京记忆》荣获第三届中华优秀音像出版物奖,《金色航程——新中国财政50年》VCD光盘荣获首届国家音像制品奖提名奖。并参与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电子音像产品使用范围覆盖我国中西部地区17个省,约10万所中小学。
  2003年1月由财政部主管、中国财经社主办的《新理财》公司理财版创刊,2008年8月《新理财》政府理财版创刊。中国财经社还以杂志为依托,连续多年举办中国CFO年会、评选CFO年度人物,打造企业CFO学习交流的最佳平台。澳大利亚21世纪创新国际评价中心公布“2009中国独具市场魅力的十大财经杂志”,《新理财》榜上有名。这无疑为目前国内许多处于白热化“红海”竞争中的杂志社,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蓝海模式”。
  同样,在目前“言必及数字出版”的环境下,中国财经社的数字图书馆已经初具模型,制作电子书数千种,实现数字图书销售复本数万册。与北大方正、番薯网、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基地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数字图书B2C业务。
  为了最大限度发挥自身在统编教材和考试培训用书方面的出版优势,中国财经社进行深度开发,形成了教材与教辅、主干课与非主干课、对口专业与非对口专业、教师用书与学生用书相结合,以及书配盘、电子课件、多媒体教学和网上教学辅导相配套的立体化出版格局。还通过外网实现了对精品课程的网络支持,向授权读者提供教学大纲、模拟试题、教学课件、案例视频等下载服务。
  
  强化内部管理,打造精干团队
  
  中国财经社目前的多元化出版结构,可谓“多面开花”,贾杰也曾幽默地称自己既是定夺所有大事、综合性事物的“总管部”部长,又是将细分工作落实下去的“不管部”部长,还外带是监督办理需要掌握进度、监督效果的大事、急事的“监办”。
  贾杰之所以能在这么多角色之间游刃有余地转换,是因为有自己的“法宝”。
  中国财经社早在2005年就率先引入ISO9001标准,并于2007年顺利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这套在企业管理里普遍运用的标准,在出版社管理里还比较少见。这套质量管理标准的运用,为进一步规范质量,向社会各界读者提供更优质的出版物和更好的服务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根据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自身出版经营的实际需求,经过全面调研,中国财经社形成了ERP项目实施总体方案,并将在今年上线运行。
  2008年,中国财经社对财务管理、岗位聘用、图书选题管理、网络和计算机基础设施采购、电子音像出版物版号管理等38个工作环节进行梳理规范,制订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工作规则(试行)》、《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权力运行流程情况表》和《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权力运行流程图》。这项工作对于明确和完善生产经营各环节的工作职责、强化内部管理有着积极作用。
  有了严格完善的制度,还需要员工的配合实施。贾杰曾引用毛泽东的一句名言“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来表达自己认为“人是第一资源”的观点。中国财社先后培养了数百名专业技术人员,涌现出众多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全国优秀中青年编辑、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奖、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中国百名优秀出版企业家和百名有突出贡献的新闻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等荣誉称号获得者。这些优秀人才是中国财经社的巨大生产力和创造力的源泉,也是其他同行无法复制的宝贵资源。
  在人员配备方面,中国财经社非常注重中层干部的挑选、聘用,并大胆起用年轻干部,以增加朝气和活力。目前,中国财经社的中层部门主任级干部基本上都是中青年,以严谨、规范、高效的工作作风,形成了一支“锐意进取、勇于开拓、创新力量强大”的活力团队。
  回首过去,成就来之不易;展望未来,任重道远。结合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国财经社也结合自身转企实际起草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2015年发展规划》,初步提出了多元化集团化经营、产品优化、营销促进、信息化和数字化、管理创新、人才支持六大战略。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我们也期待着中国财经社的“新手笔”。
  2003年1月由财政部主管、中国财经社主办的《新理财》公司理财版创刊,2008年8月《新理财》政府理财版创刊。中国财经社还以杂志为依托,连续多年举办中国CFO年会、评选CFO年度人物,打造企业CFO学习交流的最佳平台。澳大利亚21世纪创新国际评价中心公布“2009中国独具市场魅力的十大财经杂志”,《新理财》榜上有名。这无疑为目前国内许多处于白热化“红海”竞争中的杂志社,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蓝海模式”。
  同样,在目前“言必及数字出版”的环境下,中国财经社的数字图书馆已经初具模型,制作电子书数千种,实现数字图书销售复本数万册。与北大方正、番薯网、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基地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数字图书B2C业务。
  为了最大限度发挥自身在统编教材和考试培训用书方面的出版优势,中国财经社进行深度开发,形成了教材与教辅、主干课与非主干课、对口专业与非对口专业、教师用书与学生用书相结合,以及书配盘、电子课件、多媒体教学和网上教学辅导相配套的立体化出版格局。还通过外网实现了对精品课程的网络支持,向授权读者提供教学大纲、模拟试题、教学课件、案例视频等下载服务。
  
  强化内部管理,打造精干团队
  
  中国财经社目前的多元化出版结构,可谓“多面开花”,贾杰也曾幽默地称自己既是定夺所有大事、综合性事物的“总管部”部长,又是将细分工作落实下去的“不管部”部长,还外带是监督办理需要掌握进度、监督效果的大事、急事的“监办”。
  贾杰之所以能在这么多角色之间游刃有余地转换,是因为有自己的“法宝”。
  中国财经社早在2005年就率先引入ISO9001标准,并于2007年顺利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这套在企业管理里普遍运用的标准,在出版社管理里还比较少见。这套质量管理标准的运用,为进一步规范质量,向社会各界读者提供更优质的出版物和更好的服务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根据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自身出版经营的实际需求,经过全面调研,中国财经社形成了ERP项目实施总体方案,并将在今年上线运行。
  2008年,中国财经社对财务管理、岗位聘用、图书选题管理、网络和计算机基础设施采购、电子音像出版物版号管理等38个工作环节进行梳理规范,制订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工作规则(试行)》、《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权力运行流程情况表》和《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权力运行流程图》。这项工作对于明确和完善生产经营各环节的工作职责、强化内部管理有着积极作用。
  有了严格完善的制度,还需要员工的配合实施。贾杰曾引用毛泽东的一句名言“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来表达自己认为“人是第一资源”的观点。中国财社先后培养了数百名专业技术人员,涌现出众多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全国优秀中青年编辑、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奖、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中国百名优秀出版企业家和百名有突出贡献的新闻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等荣誉称号获得者。这些优秀人才是中国财经社的巨大生产力和创造力的源泉,也是其他同行无法复制的宝贵资源。
  在人员配备方面,中国财经社非常注重中层干部的挑选、聘用,并大胆起用年轻干部,以增加朝气和活力。目前,中国财经社的中层部门主任级干部基本上都是中青年,以严谨、规范、高效的工作作风,形成了一支“锐意进取、勇于开拓、创新力量强大”的活力团队。
  回首过去,成就来之不易;展望未来,任重道远。结合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国财经社也结合自身转企实际起草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2015年发展规划》,初步提出了多元化集团化经营、产品优化、营销促进、信息化和数字化、管理创新、人才支持六大战略。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我们也期待着中国财经社的“新手笔”。
其他文献
在一个好的设计师手里,  书腰的作用是让书变得更好看。  它首先是一个设计的元素。    当年,聂永真因为不满工业设计的专业方向和一些现状,通过重考,以榜首之姿进入台湾科技大学商业设计系。学生时代即参加诚品商场文案创意比赛获奖,成为“特约文案”,以此出道。聂永真擅长用“自溺”跟“感觉”穿行于设计,并赋予诗意。屡获《诚品好读》年度出版报告“美术之最”与“最佳注目”;金蝶奖最佳封面设计首奖。香港Vic
期刊
2011年度的“理想国”文化盛宴落下帷幕。这是北京贝贝特出版顾问有限公司举办的第二届“理想国沙龙”活动。今年主题为“打开:不管那扇门有多难开,甚至不管那里有没有门”。  去年北京贝贝特成立十周年,推出文化品牌“理想国”,并在中秋节前后举办了主题为“想象另一种可能”的第一届“理想国文化沙龙”。全国有五十多家媒体(包括网络媒体)参与报道了理想国活动的盛况,更有许多媒体用了大篇幅、大版面报道。在北京贝贝
期刊
小说是民族记忆的延伸,然而,我们的民族记忆却经常是模糊的。  翻开《霜降》,就是翻开不久前的曾经:一个国家即将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而传统势力却如此地在顽抗着。程家大院里,一个功勋卓著的老将军,以及一批因享受了既得利益而睥睨一切的子孙,他们用醉生梦死的方式,在保护着自己的势力范围。没有人能改变这个酱缸,当名叫“霜降”的农村小保姆闯进这个世界时,她的美丽与单纯,仿佛为这个封闭的世界吹入了一丝崭新的空气
期刊
9月10日,中秋假期的第一天,北京下起了秋雨。天安门前门东大街23号的天安时间当代艺术中心,一大清早便挤满了人。这些冒雨而来的人们,大多二三十岁,他们是为“理想国年度文化沙龙2011”活动而来。    谁说文化没有影响力?  九点半开始的活动,八点多的时候,等候入场的队伍已排成长龙。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北京贝贝特公司总经理,也是理想国文化沙龙的组委会执行主席的刘瑞琳,陪嘉宾去活动现场,车子经
期刊
《一个人的KTV》、《下楼谈恋爱》、《我想跟你走》、《我的不完美》,刘若英已经出了四本书。明星出书,似乎成为一种风潮。大多明星写的不是书,是画册,一下子就能从头翻到尾。可是刘若英不同——新书《我的不完美》,扎扎实实的52首诗,3篇小说,14篇散文,从文字与摄影作品中,你能窥见五年来她所行过的心情与旅行轨迹,在纸页上一点一滴汇聚成诚实又感性的奶茶。  作为明星的刘若英,出书其实是件有点尴尬的事情——
期刊
你的身边或许走过一些经岁月洗汰掉的朋友,他曾扑闪着明亮的眼睛,告诉你说他想当个作家。而你可能颇为震惊,这丫的水平也能写小说?语文成绩还不如我呢!你可能嘲弄,幻想家的食物总是残羹冷炙,到头来也只留个残山剩水的空梦。你也可能由衷赞叹,这家伙太有追求了,我要精神上绝对支持他。  李海鹏是成功的那一个,他年轻时想写小说的冲动终于在而立之年完整地释放出来。他的朋友为其作序,直言“换个姿势一样可以做天才”。 
期刊
对话 书香两岸X程三国    书香:您如何看理想国的活动?  程:理想国沙龙是人文性非常强的活动,有少数文化明星但多数不是明星,却有这样的号召力,与它对应的,是整个社会有一部分人已经超越了生存的阶段,他们对人文会有这样的需求。我觉得可以说,现在有一股人文小复兴的潮流,理想国正好赶上了这个需求。  从北京贝贝特这个公司的成长来说,这么多年来,它从来没有改变过方向,从来没有降低出版物的水准和要求,它的
期刊
甫读完高翊峰的长篇新作《幻舱》,好一阵子都觉得自己周围的时间变得软绵绵的,仿佛还沉浸在那个果冻般的、充满球藻、失去时间坐标的地下避难室里。当连报章杂志的日期都被剪下,只能依靠主角手上残存的笔记索求往事记忆,不断询问坏去手表上的指针位置,在这样的空间里,还有什么是可靠的?曾出版过《肉身蛾》、《伤疤引子》、《一公克的忧伤》等短篇小说集,经过了这些被他自诩为“十年练习”的时光,自台湾迁徙北京又返回,高翊
期刊
跟大型的连锁书店不同,  对于书腰,  独立书店的体会更接近读者。    对于大多数独立书店来说,有书腰并不意味着大卖(他们或许也无意追求),书腰对于来往独立书店的读书人来说,并不是一个左右他们选书的因素。而独立书店本身,自然也不会以书腰来衡量、选择一本书是否值得推荐,最重要的标准是,一本书最为实质的内容。    不在我们选书的考虑范围之内  陆黔红(重庆西西弗书店经理)  根据我的从业经验,书腰
期刊
现在出版产业的主流商业模式是以“版税制”为基础的,它的模式流程是这样的:找作者、签约、付版税、出书。书的财产权属于出版社,但内容的著作权则属于作者。  二十几年来我一直在这种模式下工作,对这种模式的运行抱以忠诚之态度,从来没想过这会有什么问题。直到电子书的时代到来,我赫然发现,原来纸书产业的根基并不像我以为的那么稳固。  事实是这样的:出版社并不实际拥有内容。我们寻找作者,推动写作,出版成书,但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