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和谐校园的创建

来源 :现代教育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ling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建高校和谐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实现全面发展、持续前进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几个主要方面论述了创建和谐校园的措施和途径。
  【关键词】和谐校园;校园文化;校园环境
  
  On the college campus to create a harmonious
  Tang Yu-ling
  【Abstract】University campus to create a harmonious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chool to achiev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continuing an important way forward. This article discusses several main areas of the campus to create a harmonious measures and means.
  【Key words】Harmonious campus;Campus Culture;Campus Environment
  
  创建高校和谐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营造良好的教书育人、成人成才环境的客观要求,更是各学校实现全面发展、持续前进的重要途径,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
  1.创建高校和谐校园的内容和意义
  高校和谐校园是学校通过创新机制,调动各种积极因素,使学校的领导者、教职工、学生等各类主体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总体素质明显提高,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得以充分贯彻和体现,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各类主体成员各归其位,各司其职,而相互协调、和谐相处的法治民主、公平正义、诚信安定、和谐发展的文明校园。它要求学校有着极强的创造活力和凝聚力,师生员工积极向上、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和睦融洽。
  创建高校和谐校园的意义十分重大。首先,和谐校园是高校发展和壮大、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教书育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和谐的校园环境,良好的育人氛围和高尚的人文熏陶,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条件。在校园内营造一个“和而不同”的文化大环境,师生才能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感情交流,对学术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探讨,高素质人才才能脱颖而出。二是推动高校改革发展的需要。没有校园的和谐稳定,学校将什么事都干不成。构建和谐校园,就必须理顺师生情绪,和谐人际关系,整体推进学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三是弘扬和谐文化的需要。高校是传承人类文明、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高校的思想文化对整个社会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构建和谐校园,就是要利用高校的文化积淀和教育优势,培养、造就出和谐文化的传播者和践行者,并向社会广泛传播和弘扬。
  因此,高校要创建和谐校园,要用和谐凝聚人心,用和谐团结力量,用和谐推动学校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创建高校和谐校园的途径和主要措施
  2.1依法治校、民主管理,建立现代高校制度体系。高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特殊场所。高校的管理和社会的方方面面息息相关,能否正确行使权力,直接关系到学校行政运作是否顺畅,各方面关系是否融洽、和谐。《高等教育法》、《教师法》等各项法律法规是高校依法办学、依法管理的法律依据。为提高和强化广大师生的法律意识,高校应大力开展普法教育,有针对性地对师生进行法律法规相关知识、政策的专题讲座,提高师生遵纪守法、依法治学的工作格局,为学校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在制度建设上,努力推进现代高校制度建设体系,制订完整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项规章制度;实行校务公开,增强民主管理,保障师生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提高科学管理和民主办学水平。
  2.2以人为本创建和谐校园。创建和谐校园要以人为本。各类主体的人是学校的根本和保证。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从教师和学生的实际出发,相信和依靠他们,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让他们得到尊重,使他们在工作中能发挥出最大的潜力。以下分两个方面论述:
  创建和谐校园首先要以教师是主体。教学质量永远是各高校的生命线,好的教师是学校最重要的财富。在学校的各项工作和活动中,要坚持以教师教学为中心:在思想上,督促教师参加必要的政治政策学习,坚定他们的信念,多倾听他们的心声;在学术上,鼓励教师继续提高学历层次,或在职深造、或出国留学,鼓励教师多和名校名家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帮助他们搞科研创新,多出科研成果,促使他们的业务能力成长;在政策保障上,把教师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急教师所急,想教师所想,积极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让广大教师真正在学校的改革发展中得到利益,使每一位为学校发展建设做出贡献的人都能获得与其贡献相对应的回报,使每个人都感受到学校的发展与自身的发展是紧密相关的,校荣我荣、校衰我耻,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全校教职工的积极性,这是创建和谐校园的永恒主题。
  第二,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本,就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学生的成长成才而努力。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使他们努力学习,积极进取:在学习上,敦敦教诲,积极引导他们;在生活上对他们问寒问暖;尊重、理解他们的个人情感和心理上的困惑,给予他们适当的关心和疏导;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创造一个适合于当代大学生成长和成才的环境,使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特长充分展现,做到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
  2.3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创造和积淀而逐步形成的、被师生员工所认同和遵循,而且具有本校特色和精神的一种文化。它包括丰富的文化生活,和谐的人际关系、文明的生活方式、优美的校园环境、共同的价值取向等;它在学校的管理、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具体说来,它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和构建:
  2.3.1建美化校园环境。环境优雅、空气清新、学术气氛浓郁的校园环境有利于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净化人的心灵。在校园环境建设上要精心规划、设计,使校园既具有恢弘的气势,又富有深厚的人文底蕴,成为集绿化、美化、园林化为一体的工作和学习环境。建筑布局要合理,错落有致,各种景点、宣传标语与建筑要相互协调。校园外观形象设计,不仅要实用,还要美观,要有自己的标志性建筑。要着力构建校园景观,艺术雕塑、荷池假山、小桥流水、曲径小道等等。
  2.3.2创和谐人文环境。和谐的人文环境给人以宽松、自由、促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它体现在学校的方方面面:
  在管理上要以制度为保证,以科学管理为主导,目标管理为核心,做到职责分明、层次清晰;要以过程管理为基础,各尽所能、真诚做事。
  在领导作风上要率先垂范。各级领导要尊重、理解和信任教职工,主动关心、真诚理解、处处体现人文关怀;要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办事民主、待人诚恳和善,善于团结带领师生员工共同奋斗;同事间真诚友善,互相关心,及时交流,共同进步。
  在学风校风建设进行理想教育和成才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开展“八荣八耻”荣辱观教育,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动力,珍惜学习机会,坚持把理想教育和成才教育作为思想教育的主要目标融汇于各个教育环节之中。
  教师教书育人,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在学风建设中成为学生的榜样,要通过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在教师队伍建设上要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教师队伍。要充分发挥学科、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在学科建设中的作用。要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张蕊寒. 对当前高校依法治校的几点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5,1
  [2]舒希贵.创建和谐校园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05,3
  [3]杨德东. 创建和谐校园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J].高等农业教育,2005,8
  
  收稿日期:2008-4-22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国家对高等应用技术人才的强烈需求下,马来西亚私立高等教育以其自身发展的灵活性等优势,注重培养学生应对市场需要的实践应用能力,成为马来西亚高等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的主力军。马来西亚私立高等教育的多元化、国际化办学模式以及注重产学结合的经验,对我国应用型大学改革转型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私立高等教育;高级应用技术人才;应用型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9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摘 要]资本投入和高素质劳动者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关键。研究生教育是培育高素质、掌握高精尖技术劳动者的主要途径。通过构建三阶段DEA模型,可规避单一DEA分析存在的指标选取依据不足,以及未考虑外部环境影响等问题。本研究以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为研究对象,以研究生教育规模为环境变量之一,对2010—2016年、2018年资本和研究生学历从业者对高技术产业的投入产出效率进行测算和分解研究。实证结果表明:
期刊
[摘 要]随着日本社会和产业结构转型的加速,日本政府力求在信息化、全球化的急剧变化中推进能够培养出未来创造者所必需资质和能力的学校教育。日本自1948年颁布《保育要领》,提及应重视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开始,积极颁布相关法规政策,为幼小衔接发展提供根本保证,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面临着“小学化”“课程衔接不顺畅”等问题。日本文部省2017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要领》新增幼小衔接相关政策,其内容实现了从概
期刊
[摘 要] 我国语文教材的“单元主题”直观地呈现出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以大陆与台湾地区基础教育6套语文教材的656个单元为计量单位,建设二级标注的人文主题语料库,从数量、年级序列等方面对比两岸语文教材人文主题的量化分布,进而穷尽性描写两岸人文主题的角度差异。大陆基础教育语文教材人文主题数量多,重人文关系的全面性、强年级梯度性,而台湾地区数量少,重核心性、弱年级梯度性强化典型;大陆基础教育语文教材
期刊
[摘 要]《童年中期全科标准》是规范美国小学优秀教师专业素质的权威政策文本,其规定的“五项核心建议”与“九项标准”相互补充、相互印证,完成了对优秀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宏观勾勒与具体深描。通过分析得出,优秀教师具有如下特质:崇尚“学生本位”,将个体差异性视为资源和财富;立足全科教学,发展跨学科教学能力;有效的教学决策能力,多渠道开发利用教育资源;专业责任感与专业变革能力强,积极做出专业贡献。这启示我们
期刊
[摘 要]为了探讨社交媒体使用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以及本土心理资本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本研究采用社交媒体使用量表、本土心理资本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江西某高校的54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社交媒体使用能够显著正向影响大学生的本土心理资本,相对基于社交的社交媒体使用,基于内容的社交媒体使用对事务型心理资本和人际型心理资本影响更大;基于内容的社交媒体使用和基于社交的社交媒体使用通过事务
期刊
[摘 要]基于注意力及其配置理论,按照区域与类型的大学分类方式选取104所大学,运用Nvivo12 plus软件对其在疫情期间发布的197份在线教学政策进行编码分析。研究发现,疫情期间我国大学开展在线教学的注意力焦点呈现应急性特征,注意力配置的薄弱点也较多。同时,不同情境下注意力配置具有差异性。为提高在线教学质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我国大学应引导注意力焦点由应急性在线教学转为“新常态”教学,均衡注
期刊
[摘 要]面对日趋衰落的乡村教育,思考和探寻如何在乡土的“逃离与坚守”之间寻求新的契机,透过乡村教育中“虚假的繁荣”“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奔向城镇化”“精神的荒漠化”等现象,分析人们之所以“逃离乡土”的本质,并立足于现代化背景下的发展方向,透视乡村教育目前的困境,力图从政府、社会和学校等层面为乡村教育实现弯道超车提供路径。   [关键词]乡村教育;现状;困境;超越   [中图分类号]G645 [
期刊
[摘 要]立足区域和行业发展趋势与需求、坚持特色发展,是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生命力。当前,高职教育还存在着体量大但不强、有社会吸引力但不旺、差异化的特色专业集群优势体现不充分、产教融合程度不深、多元参与聚而不融、社会服务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或现象。为满足区域和行业的发展需求,需要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发挥专业集群特色优势以服务区域行业发展需求,深化产教融合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吉林工程职
期刊
[摘 要]教育惩戒近年来备受关注,但由于我国教师惩戒立法的缺失等原因,造成教师惩戒的“失范”。而在最近发布的文件中,明确了教师行使惩戒权的必要性和合法性,并对教育惩戒权进行了“规范”。惩罚也是社会学理论中的重要问题,涂尔干的惩罚观提出了两个层面的解释。首先,他将惩罚视为一种道德过程;其次,他将惩罚看成一种“社会需要”。文章结合其思想,从内源性因素以及外源性因素两方面对教育惩戒的“失范”进行归因,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