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一节探究性化学实验课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mf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培养硫酸铜晶体是一个传统的学生实验,一直以来都按照教科书的要求来做实验,但实验效果不是很好,获得的硫酸铜晶体小,少,速度慢。不能满足学生和教师的实验期望。本节探究性试验课对传统硫酸铜晶体的制取做了小小的改变,获得令人惊喜的改变,实验结果令学生和教师满意。
  【关键词】 培养 硫酸铜晶体 饱和 经济
  
   在自然科学学科教学中,组织学生上好实验课,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谁都不会掉以轻心。而且,对于有一定教训经验的教师来说,组织好一次一般的实验课,都可以驾轻就熟,规范施教。但是,按照目前常规的教学模式,学生必须严格按照教师的演示或课本要求,在铁定的“条条框框”内,一步一步操作,最后取得预定的实验结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被动的指定执行者,毫无创造性,探索性可言。这些实验课,虽然教学很规范,但学生少有激情,课堂缺乏生气。如何按照“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要求,对实验课的教学模式进行必要的改革,让学生运用思想的灵感,创造的智慧,在实验活动中自主研究,自由探索,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需要我们教师深深思索并努力寻求突破。一个偶发的原因,促成我进行了一次有益的实践探索。
  这是一次培养硫酸铜晶体的实验课。我与往常一样,上课时按照教案的预设,组织学生开展实验,当同学们顺利培养出美丽的硫酸铜晶体,正准备结束教学活动时,一个班上常有“歪想”的学生突然向我提问:“老师,可以让这硫酸铜晶体更美丽些吗?”当时我一楞:怎么更美丽?但当我正想委婉地加以否定时,脑海里突然灵光一闪:何不因势利导,设法让学生自己来实践一番,探索一番呢?之后,经过深思熟滤,我组织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实验课。
  
  1 实验过程
  
  为组织好这次实验课,我打破原来的教学思路。设计了一个新的教案。上课开始,我就宣布:这次实验课的任务和目的是由学生自己来制作一个美丽的硫酸铜晶体,要求每个学生充分发挥创造性,大胆设想,大胆探索,大胆实验。我的话音一落,同学们一下子就沸腾起来,教室里充满了期待、冲动的情绪。之后我向大家说明,为了使实验既有创意,又有理性,便于开展研究,我为同学们设计了三个实验课题:一是取多少硫酸铜饱和溶液做实验最经济?二是冷却多少摄氏度的硫酸铜饱和溶液效果更好?三是硫酸铜结晶的多少与附着材料的关系。然后组织学生在自己选择的基础上,分成A、B、C三组,每组负责一个课题。各组针对自己的课题,研究制定了实验方案,并根据人数多少,分成若干实验小组。
  各组在领取实验器材后,迅速开始实验。A组同学负责第一课题。他们参考教材的要求,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各小组根据自己的设想,采取不同量的硫酸铜饱和溶液陪养硫酸铜结晶。实验结束后,他们很快汇总出实验报告:
  


  通过综合分析实验情况,A组同学得出了取25~30毫升硫酸铜饱和溶液做实验最经济的结论。B组同学研究冷却多少摄氏度的硫酸铜饱和溶液效果更好的问题。教材建议冷却温度约为70℃的硫酸铜饱和溶液,并要放置一个晚上。实验开始后,有的学生循规蹈矩,按照书本建议把溶液加热到70℃就开始冷却,但大部分同学大胆设想,把溶液加热到更高的温度,不料取得了更好的效果。其中有一组同学,一直把溶液加热到沸腾,意外地发现未等冷却,液面上就析出了晶体,这使他们欢欣鼓舞,无限欢喜。实验结果如下:
  


  在培养硫酸铜晶体实验中,教材历来建议采用棉线和铁丝作为附着材料。C组同学在研究硫酸铜晶体的多少与附着材料的关系的实验中,大胆设想,同时采用了硬币,透明胶,尺子等作为材料,最后获得了如下实验结果:
  


  通过分析实验情况,认为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是不同材料对硫酸铜晶体的沉积和吸附能力有关,表面越粗糙的材料吸附的硫酸铜晶体越多,反之,吸附的硫酸铜晶体则越少。
  实验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我对实验情况进行小节后,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各抒己见,论长评短,兴趣盎然。
  综上试验所述,学生得出冷却25~30毫升沸腾的硫酸铜饱和溶液,用透明胶带做附着材料,药品节约,材料便宜容易找到,得到的硫酸铜晶体既快又多效果又好。
  
  2 课后思考
  
  这次实验课对探究性实验教学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成效,不但三个课题研究都获得了较满意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们正真当了一回实验的“主人”。他们在实验活动中激发了学习兴趣,发挥了聪明才智,经历了创新实践,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和合作的乐趣。同时作为组织者的自己,对于今后如何贯彻新的教学观念,进一步开展教育实践,受到诸多启发。
  2.1 要更新教育观念。努力摆脱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桎梏,不断培养创新观念和进取精神,勇于探索,敢于改革,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把教学的重点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上。让学生的脑子转起来,让学生的手动起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能力。
  2.2 要改进教学方法。在每一次教学活动中,均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条件和不同的学生,以创新教学为指导,认真设计,选择发现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各种先进教学方法,分类教学,精心施教。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培养学生自强不息,敢于批判,勇于创造的精神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要为学生营造有利于创造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允许学生走弯路,犯错误。给学生足够的勇气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凡是学生能想,能说,能做的就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想,去猜测,去动手操作。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要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表述解题方案,实施解题过程,来检验问题结果。不要简单的给予错或对的评价。要通过实践而不是灌输来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促进知识的形成和发展。
其他文献
化学习题教学,主要是指化学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例题讲解、习题处理和作业题、试题评讲等教学活动,它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概念、性质、公式和原理教学的延续和深化,是达到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和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如何充分发挥化学习题的功效,开拓思维,培养能力,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下面本人谈几点教学体会:    1 选好习题,组织训练,培养思维能力  习题
期刊
在课堂上,当学生喜欢某种活动时,他们便会全情投入,还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就必须为孩子创设快乐的学习环境,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促进学生乐学政治,达到学习的自动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就是所谓的课堂“快乐”教学法。  翻一翻有关教学研讨的资料,你会发现“快乐”教学已经成为当代教育界正深入探讨的最热门课题。近年来,也有丰硕的研究成果见诸报刊。现在我也就自己
期刊
1 温故启新式   即教师带领学生通过对以前(尤其是前一、二节课)所学旧知的回顾、复习过渡到对即将学习新知的教学上来。由于思想政治课基本理论知识之间,特别是同一册教材内部的章、节、目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逻辑联系。因此,安排这种温故启新的导语,就能使学生在学习新知时,始终保持着与旧知的联系,而不感到突然、陌生,新旧知识之间连接得自然、顺畅。例如,在上《经济常识》中“劳动力成为商品”一节时,我们安排
期刊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教育体制逐步完善,课程改革应运而生。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就是课堂教育。要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必须利用好每一堂课,尽量提高课堂效率,使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有价值。但是,语文教学现状并不尽如人意,费时多、效率低。造成这种现状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教育思想、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的许多问题需要研究解决。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是每一位一线语文教师的义务。本文试从
期刊
【摘 要】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明确地给予直觉思维应有的地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多角度、多层次、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最大限度地发挥直觉思维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素质。  【关键词】 新课标 数学直觉思维     新的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验修订本)将原大纲中培养学生的三大能力之一“逻辑思维能力”为“思维能力”,
期刊
在这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创新。要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又靠教育。因此,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创造型人才就成了国运兴衰的关键。作为中学教师,我认为,每门学科都应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品质,历史学科当然也不例外。    1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    知识的创新是通过有创新欲望和创新能力的人实现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要使学
期刊
目前,许多学校没有单独开设环境保护课程,利用生物课向学生渗透环境知识,进行环保教育有很直接、很现实的效应。因此,提高中学生的环保意识,生物教师负有相当的责任。    1 利用课堂教学,进行环境教育的渗透    学校教育是以课堂教育为主的教育,要在学校中进行环境教育,就应该立足课堂,依靠教科书,利用课堂教育这个主渠道,适时、适量、适度地渗透环境教育。  1.1 把握渗透课。此类课涉及环境内容不突出,
期刊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学生的学习中,兴趣有着定向和动力作用,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基础。激发起了兴趣,学生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当前教育界提出的“愉快教学”模式,正是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定为“愉快教学”的基础。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想方设法诱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
期刊
古往今来,多少人对于读作过肯定和推崇。三国时代魏国的曹遇,曾有人要跟他学,他不肯教,还说:“必当先读百遍,而义自见”。诗圣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一千古名句几乎人所皆知。元人程端礼也曾把“读”比作“销铜”,意思是说只有把文章读好了,才能写出好文章。这些都道出了“读”的重要作用。  鲁迅先生更以切身经历来肯定,推崇“读”。他在谈到写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的准备工作时说“大约所仰仗的全在
期刊
【摘 要】 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关系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从教授形式上看,课堂教学是主导,课外阅读是补充;就效果来看,课堂教学是热身,课外阅读却是实践。就现在的教学状况来看,课文阅读教学以精读的形式,一直以来都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可是,对于占据阅读半壁江山的课外阅读,其指导和训练却显得十分疲软无力,形成了“一手软、一手硬”的被动局面!那么如何改变这种局面呢,这就要求老师和学生正确认识二者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