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年福建省的高考作文题目是给了一个圆形图,又给了一个类似爆炸“ ”的图形,让考生联想或感悟作文。许多人认为这是考查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从某个角度说这也是在考学生的思维。
《米洛斯的维纳斯》一文,如果你想象不出维纳斯的那无数双秀美的玉臂,你就不可能理解、懂得它的神奇。
宋代画院派的名画:《深山藏古寺》、《踏花归来马蹄香》……无一不是具有丰富的想像、新奇思维的结果。
这些事例都是要求我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要有新奇的思维,良好的思维品质。而这些思维的形成则是需要想象和联想的。
想象是人的大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联想是由当前感知的事物回忆和联系到与之相关的另一物的思维过程。联想是回忆的一种表现形式。想象和联想是作者创造艺术形象、表现社会生活的思维过程,也是我们阅读、欣赏作品的思维过程。朱自清如果仅仅把观察到的春回大地的种种景象直白地告诉读者,而没有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便不能把春景写得那么鲜明、生动,不能创造出那样情趣盎然、发人深思的艺术境界。同样,如果我们不善于想象和联想,那么便把握不住作品的真谛,享受不了艺术美。但是不是想象和联想是天生的?是不是每个学生都会想象和联想?程度是否一致?问答是否定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而想象力的培养又为思维的培养、心智的启迪提供了可能。高尔基说:“想象在其本质上是种种对于世界的思维,但主要是用形象来思想,是种艺术的思维。”这句话也说明了思维和想象的关系。因此我们要借助语文课的特点,重视想象力的培养、想象和联想能力,去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一、学习文章,引导学生想象出文章所描绘的情景
一般记叙文都会描绘具体可感的形象:或人物、或事物、或景物。诗、议论文等同样也有形象和意境。我们学习的人必须把文章所描繪的形象恢复为眼前的所见,脑中能够显现的形象,这就需要想象和联想。如:唐诗“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让我们头脑中浮现出回廊、栏杆、台阶、屋檐、门窗以及那些有着不同经历、不同感受、不同情趣的人物。教师要引导学生再现这些景物。学习《林黛玉进贾府》引导学生思考:1、通过文章中的描绘,请你绘出贾府的大体图形。2、画出林黛玉的行动路线图。3、通过贾府人的生活联想到皇家的生活。4、贾府的豪华可与什么地方相比?由此通过问题使学生进行想象联想,理解课文的内容。
二、启发学生去思考课文中的词、句、段
因为形象和情景是通过词、句、段来表现的。通过思考,去培养想象力。由于思考是开发人的智力的必经之路,也是培养想象力的重要途经,而客观事物又是复杂多样、千变万化的,只有勤于思索,善于思考,才会有新的发现,才会产生生动的想象;不善于思考,或懒于思考的人是难以点燃想象之火的。从一定意义上讲,思考是想象的引爆。
学习《伶官传序》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上伶官、宦官、女人一定是祸国的吗?联想一些奸臣及杨贵妃、张丽华等人的故事,说明皇帝才是真正的元凶。
学习《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思考历史上像庄子这样不愿为官者还有哪些人?如许由、嵇康、严子陵……说明这些人怀着高尚的节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表现了真正的气节。还可以从反面再思考他们是消极反抗的,与积极反抗的人,如鲁迅、比干、桑扈等相比又有什么不同。
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一方面要想象出当时送别的情景,另一方面联想自己送亲友时的场面和其它送别诗。进一步认识“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中的“唯见”、“孤帆远影”含蓄地道出了些许惜别之意,但更多的则是豪迈气势中流露出的对未来的乐观向往。
三、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
因为想象往往是伴随着激烈的情感体验而产生的。喜、怒、哀、乐都会刺激大脑皮层,引起表象运动,从而产生想象和联想。通过情感的活动深入领会文章的内容,归纳出文章表现的理性。由形象的思维进一步到抽象的思维,完成认识的飞跃。学习普希金的《致大海》,通过录音和反复诵读,丰富对大海的知识和感情。想象文章描绘出大海的情状、声响,展现出大海的雄浑壮阔的气势,联想到作者对大海的赞美和热爱,进一步联系当时的创作背景,从而归纳全文的主旨。学习《陈情表》、《祭十二郎文》,首先要激发学生对自己的亲人、师长、朋友的热爱之情,进而进入到文章之中,感受作者的情感,想象作者的思路,联系生活进行思考。
四、想象力的培养,还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学习新知复习旧知得到
这是通过联想新知和旧知的相似、相近点,以便丰富想象,这种形式既学习了新课,又复习了旧有的知识,节省了时间,同时也对新旧知识的不同进行了比较,从而获得更深的认识。如学习李白《越中览古》,让同学们思考哪些作品与本文的写作目的相同。同学就联想到已学过的刘禹锡《石头城》、姜夔的《杨州慢》、苏洵《三国论》、欧阳修《伶官传序》等都是借古讽今或借古伤今的作品。这种方法可使新旧知识得以加强,它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尤其见效,如古汉语的实词、虚词、句式等的学习。
想象力的培养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可以说没有想象力就没有前途。在学习时,教师引导学生正确、准确地发挥想象和联想,即使学生学到了知识,更重要地是培养了思维,学生可以在以后的学习中拥有良好的基础和思考习惯,从而为进行探究性学习,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
(作者单位:宁夏平罗县平罗中学 753400)
《米洛斯的维纳斯》一文,如果你想象不出维纳斯的那无数双秀美的玉臂,你就不可能理解、懂得它的神奇。
宋代画院派的名画:《深山藏古寺》、《踏花归来马蹄香》……无一不是具有丰富的想像、新奇思维的结果。
这些事例都是要求我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要有新奇的思维,良好的思维品质。而这些思维的形成则是需要想象和联想的。
想象是人的大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联想是由当前感知的事物回忆和联系到与之相关的另一物的思维过程。联想是回忆的一种表现形式。想象和联想是作者创造艺术形象、表现社会生活的思维过程,也是我们阅读、欣赏作品的思维过程。朱自清如果仅仅把观察到的春回大地的种种景象直白地告诉读者,而没有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便不能把春景写得那么鲜明、生动,不能创造出那样情趣盎然、发人深思的艺术境界。同样,如果我们不善于想象和联想,那么便把握不住作品的真谛,享受不了艺术美。但是不是想象和联想是天生的?是不是每个学生都会想象和联想?程度是否一致?问答是否定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而想象力的培养又为思维的培养、心智的启迪提供了可能。高尔基说:“想象在其本质上是种种对于世界的思维,但主要是用形象来思想,是种艺术的思维。”这句话也说明了思维和想象的关系。因此我们要借助语文课的特点,重视想象力的培养、想象和联想能力,去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一、学习文章,引导学生想象出文章所描绘的情景
一般记叙文都会描绘具体可感的形象:或人物、或事物、或景物。诗、议论文等同样也有形象和意境。我们学习的人必须把文章所描繪的形象恢复为眼前的所见,脑中能够显现的形象,这就需要想象和联想。如:唐诗“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让我们头脑中浮现出回廊、栏杆、台阶、屋檐、门窗以及那些有着不同经历、不同感受、不同情趣的人物。教师要引导学生再现这些景物。学习《林黛玉进贾府》引导学生思考:1、通过文章中的描绘,请你绘出贾府的大体图形。2、画出林黛玉的行动路线图。3、通过贾府人的生活联想到皇家的生活。4、贾府的豪华可与什么地方相比?由此通过问题使学生进行想象联想,理解课文的内容。
二、启发学生去思考课文中的词、句、段
因为形象和情景是通过词、句、段来表现的。通过思考,去培养想象力。由于思考是开发人的智力的必经之路,也是培养想象力的重要途经,而客观事物又是复杂多样、千变万化的,只有勤于思索,善于思考,才会有新的发现,才会产生生动的想象;不善于思考,或懒于思考的人是难以点燃想象之火的。从一定意义上讲,思考是想象的引爆。
学习《伶官传序》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上伶官、宦官、女人一定是祸国的吗?联想一些奸臣及杨贵妃、张丽华等人的故事,说明皇帝才是真正的元凶。
学习《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思考历史上像庄子这样不愿为官者还有哪些人?如许由、嵇康、严子陵……说明这些人怀着高尚的节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表现了真正的气节。还可以从反面再思考他们是消极反抗的,与积极反抗的人,如鲁迅、比干、桑扈等相比又有什么不同。
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一方面要想象出当时送别的情景,另一方面联想自己送亲友时的场面和其它送别诗。进一步认识“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中的“唯见”、“孤帆远影”含蓄地道出了些许惜别之意,但更多的则是豪迈气势中流露出的对未来的乐观向往。
三、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
因为想象往往是伴随着激烈的情感体验而产生的。喜、怒、哀、乐都会刺激大脑皮层,引起表象运动,从而产生想象和联想。通过情感的活动深入领会文章的内容,归纳出文章表现的理性。由形象的思维进一步到抽象的思维,完成认识的飞跃。学习普希金的《致大海》,通过录音和反复诵读,丰富对大海的知识和感情。想象文章描绘出大海的情状、声响,展现出大海的雄浑壮阔的气势,联想到作者对大海的赞美和热爱,进一步联系当时的创作背景,从而归纳全文的主旨。学习《陈情表》、《祭十二郎文》,首先要激发学生对自己的亲人、师长、朋友的热爱之情,进而进入到文章之中,感受作者的情感,想象作者的思路,联系生活进行思考。
四、想象力的培养,还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学习新知复习旧知得到
这是通过联想新知和旧知的相似、相近点,以便丰富想象,这种形式既学习了新课,又复习了旧有的知识,节省了时间,同时也对新旧知识的不同进行了比较,从而获得更深的认识。如学习李白《越中览古》,让同学们思考哪些作品与本文的写作目的相同。同学就联想到已学过的刘禹锡《石头城》、姜夔的《杨州慢》、苏洵《三国论》、欧阳修《伶官传序》等都是借古讽今或借古伤今的作品。这种方法可使新旧知识得以加强,它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尤其见效,如古汉语的实词、虚词、句式等的学习。
想象力的培养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可以说没有想象力就没有前途。在学习时,教师引导学生正确、准确地发挥想象和联想,即使学生学到了知识,更重要地是培养了思维,学生可以在以后的学习中拥有良好的基础和思考习惯,从而为进行探究性学习,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
(作者单位:宁夏平罗县平罗中学 75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