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歌阅读训练

来源 :作文周刊·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zheyun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阅读海子的《麦地》,回答后面的问题。
  吃麦子长大的
  在月亮下端着大碗
  碗内的月亮
  和麦子
  一直没有声响
  和你俩不一样
  在歌颂麦地时
  我要歌颂月亮
  月亮下
  连夜种麦的父亲
  身上像流动金子
  月亮下
  有十二只鸟
  飞过麦田
  有的衔起一颗麦粒
  有的则迎风起舞,矢口否认
  看麦子时我睡在地里
  月亮照我如照一口井
  家乡的风
  家乡的云
  收聚翅膀
  睡在我的双肩
  麦浪——
  天堂的桌子
  摆在田野上
  一块麦地
  收割季节
  麦浪和月光
  洗着快镰刀
  月亮知道我
  有时比泥土还要累
  而羞涩的情人
  眼前晃动着
  麦秸
  我们是麦地的心上人
  收麦这天我和仇人
  握手言和
  我们一起干完活
  合上眼睛,命中注定的一切
  此刻我们心满意足地接受
  妻子们兴奋地
  不停用白围裙
  擦手
  这时正当月光普照大地
  我们各自领着
  尼罗河,巴比伦或黄河
  的孩子 在河流两岸
  在群蜂飞舞的岛屿或平原
  洗了手
  准备吃饭
  就让我这样把你们包括进来吧
  让我这样说
  月亮并不忧伤
  月亮下
  一共有两个人
  穷人和富人
  纽约和耶路撒冷
  还有我
  我们三个人
  一同梦到了城市外面的麦地
  白杨树围住的
  健康的麦地
  健康的麦子
  养我性命的麦子!
  1.诗一开始扣住题目,写开阔的麦地,月光下的麦地迷人而庄严,披着月光的父亲的形象犹如一尊圣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
  2.我们是“麦地的心上人/收麦这天我和仇人/握手言和/我们一起干完活/合上眼睛,命中注定的一切/此刻我们心满意足地接受”。请写出对这节诗的简要分析。
  答:
  二、阅读韩东的《山民》,回答后面的问题。
  小时候,他问父亲
  “山那边是什么”
  父亲说“是山”
  “那山的那边呢?”
  “山。还是山”
  他不作声了,看着远处
  山第一次使他这样疲倦
  他想,这辈子是走不出这里的群山了
  海是有的,但十分遥远
  他只能活几十年
  所以没等到他走到那里
  就已死在半路上
  死在山中
  他觉得应该带着老婆一起上路
  老婆会给他生个儿子
  到他死的时候
  儿子就长大了
  ……
  他不再想了
  儿子也使他很疲倦
  他只是遗憾
  他的祖先没有像他一样想过
  不然,见到大海的该是他了
  1.诗中用了“他问”“他想”“他觉得”“他只是遗憾”几个词语,用意是什么?
  答:
  2.这首诗描写人物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手法?
  答:
  三、阅读何其芳的《秋天》,回答后面的问题。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
  芦蓬上满载着白霜,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
  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冽了。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
  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1.本诗描绘了几幅画面,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
  2.为什么说“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这个比喻用得好?
  答:
  3.请就本诗语言和内容特点,对诗歌进行总体评价。
  答:
  四、阅读江河的《星星变奏曲》,回答后面的问题。
  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夜里凝望
  寻找遥远的安慰
  谁不愿意
  每天
  都是一首诗
  每个字都是一颗星
  像蜜蜂在心头颤动
  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
  柔软得像一片湖
  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
  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
  像星星落满天空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
  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
  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
  寻找星星点点的希望
  谁愿意
  一年又一年
  总写苦难的诗
  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
  像冰雪覆盖在心头
  谁愿意,看着夜晚冻僵
  僵硬得像一片土地
  风吹着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
  谁不喜欢飘动的旗子,喜欢火
  涌出金黄的星星
  在天上的星星疲倦了的时候——升起
  去照亮太阳照不到的地方
  1.“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此處星星为什么要颤抖呢?请谈谈你的体验。
  答:
  2.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中“寂寞地燃烧”是什么意思?请说说你的理解。
  答:
  3.诗人用“柔软得像一片湖”来形容夜晚,这给你怎样的感受?
  答:
  4.“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这两句诗在语意上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诗人为什么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
  答:
其他文献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妈妈说我是捡来的,  我笑了笑,  我不想说出一个秘密……  爸爸姓万,  我也姓萬,  只有妈妈姓姜,  谁是捡来的,  不说你也明白。  嘘!我会将这个秘密永远藏在心中。  读了这首小诗,你有什么感悟?要求选择一个角度、一个侧面构思作文,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标题自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思路引擎:这
期刊
由康托尔首创的全新且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集合论,从本质上揭示了无穷的特性,使无穷的概念发生了一次革命性的变化,并渗透到所有的数学分支,从根本上改造了数学的结构。1874—1876年期间,不到30岁的年轻德国数学家康托尔向神秘的无穷宣战。他靠着辛勤的汗水,成功地证明了一条直线上的点能够和一个平面上的点一一对应,也能和空间中的点一一对应。康托尔的创造性发现与传统的数学观念发生了尖锐冲突,遭到一些人的反对、
期刊
孔子云:“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风》《雅》《颂》的吟唱穿越时空,流传至今。《诗经》不朽,正是以其朴实的语言、纯正的思想为人称颂,令人着迷,最是那字里行间的真意与虔诚叫我们怦然心动。其实文学所带来的魅力追根溯源,还是来源于我们内心深处的一点“无邪”。  文学如是,文化亦如是。要触碰最原始的美好,聆听最单纯的心跳,也许我们真的需要在这浮躁的世间,保持一点清醒,保留一份尊重。  所思无邪,方得
期刊
【文题亮相】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剑桥大学至今仍保留着当年牛顿就学时住的宿舍,推窗可见一棵苹果树,据说这棵苹果树就是砸在牛顿头上的那个著名苹果繁衍的后代。经常有人慕名而来,而剑桥并没有把这里改建成一个收费参观景点。这里仍旧是学生宿舍,唯一不同的是能住进去的都是最优秀的学生。学生们都以能入住这个设施陈旧且并不舒适的百年老屋为荣。这里也是每年的新生和众多游客必来瞻仰之地。房屋的修
期刊
引子:  儒家思想受统治者的青睐与利用,扮演安定社会的主导思想,看似受重视,实则须替统治者担责。久而久之,儒家的相关诠释和印象被异化。孔子在重视群体和谐时,并未忽略个体的主体价值。个人在道德实践上都有不可逃避的责任,道德价值的主体必须是真诚的个人。  由孔子所奠基的儒家学说“究竟”有何主张?它对现代人还有指导作用吗?  首先,它的历史际遇十分复杂,从西汉董仲舒倡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儒家就
期刊
王徽之,字子猷,性卓荦①不羁,初为大司马桓温参军,蓬首散带,不综府事。后作桓车骑②骑兵参军,桓问曰:“卿何署?”答曰:“不知何署,时见牵马来,似是马曹。”桓又问:“官有几马?”答曰:“不问马,何由知其数?”又问:“马比死多少?”答曰:“未知生,焉知死?”桓谓王曰:“卿在府久,比当相料理。”初不答,直高视,以手扳拄颊云:“西山朝来,致有爽气。”尝从冲行,值暴雨,徽之因下马排入车中,谓曰:“公岂得独擅
期刊
忘了多久没写过关于“朋友”的文章了。记得小学和初中那会儿写的尽是诸如此类的文章,当时有几篇曾被老师当作范文在班里朗读。当老师问我文中的朋友是谁时,我用一脸的茫然代替了将要脱口而出的谎言。  没错,我之前文章中所谓的“朋友”,不过是为求高分而苦心构造的虚拟人物。那一刻,我第一次感到了迷茫——我有朋友吗?到底怎样才能拥有真实的朋友,而不是虚构的呢?  后来,我升入了高中,成绩依旧优异,也依旧没有朋友。
期刊
“个性”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明确注释: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一个人的比较固定的特性:~强|这个人很有~。  首先,“个性”是属于个人比较固定的性格,而性格是没有优劣高下之分的。任何人身上都同时具备鹰和兔的双重性格,如果在外面的世界,我们选择鹰的果敢和犀利,而面对朋友和家人,我们选择的是兔子的善良和温柔,那么我们就会家庭和睦、事业有成。反之,我们就会成为“门背后的霸王”,在外是兔子,软
期刊
弦断了!  琴的漆色圆润,是那种浑然天成的木色。琴筒包裹着的蟒皮,色泽古朴鲜丽,触上凹凸不平的鳞片,面前似乎就会跳出一条起舞的蛇。弓毛密且有彈性,挥动起来像极了奔马富有韵律的跳跃。只是琴把儿因经常摩擦将漆磨去,琴身也因经年累月的练习而沾上了油腻的松香,有了岁月的沧桑。  我是这把琴的主人。琴上的弦,是我刚刚弄断的。  我揉了揉被断弦打红的手背,看着半根丑陋的弦在面前晃悠悠地打转,内心有些烦躁。起身
期刊
孔子自然是幽默的。《论语》一书,很多他的幽默语。因为他脚踏实地,说很多入情入理的话。只惜前人理学气太厚,不曾懂得。他十四年间,游于宋、卫、陈、蔡之间,不如意事,十居八九,总是泰然处之。他有伤世感时的话,在鲁国碰了季桓子、阳货这些人,想到晋国去,又去不成,到了黄河岸上,而有水哉水哉之叹。桓魋一类人想要害他,孔子“桓魋其如予何”的话,虽然表示自信力甚强,总也是自得自适,君子不忧不惧一种气派。为什么他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