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烹饪极简史

来源 :奇妙博物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hjxiaofeit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在100多万年前的原始人想吃我们可不容易,因为我们出现在大约1万年前。
  今天的晚餐有赵小野的最爱——鸡汤。他觉得鸡汤实在是太好喝啦!但是,他突然很想知道:原始人也是這样喝鸡汤、吃鸡肉的吗?
  这个问题……让我们来看看中国烹饪的发展历史吧!
  人类在没有学会用火的年代,想吃生肉还挺困难的,捕猎充满了危险,野果、野菜才是最好的食物!直到有一天,闪电或别的原因让森林燃起了火,动物被烧焦了,散发出香味。正是这种香味,让人类走上了吃熟食的道路。

石烹


  把动物皮铺到挖好的土坑中,加入水和食物,再陆续将烧热的石头投入,使水沸腾,生肉就逐渐熟了。

石板烧


  在石板下生火加热石板,再利用石板煎烤食物,这就是最早的“石板烧”。

炮(páo)制食物


  用泥巴将食物包裹起来,再丢到火堆中烧,这种烹饪方法叫“炮”。

烧烤


  将肉穿在木棍上烧烤,这样就能轻松地掌握火候,肉食不易被烤煳。

  新石器时代,人类开始用泥巴烧陶,陶器的出现使烹饪技术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新石器时代晚期,人们开始冶铸青铜器。到了商周时期,青铜材质的炊具、餐具也开始出现。刚造出来的青铜器是金黄色的,因为氧化作用,数千年之后表面会被绿色的锈覆盖,所以才有“青铜”的说法。

  战国时,铁器逐渐普及,铁质炊具开始出现!蒸和煮的烹饪方式也渐渐流行起来。
  秦汉时期,因为人们开始大规模使用延展性良好的铁,所以釜的质地变得轻薄。此时,人们建造了灶台,房子里也渐渐有了厨房的位置。

  从隋代开始,瓷盘、瓷碗、瓷杯等瓷质餐具逐渐成为餐具的主流。它们跟我们现在使用的瓷质餐具已经十分相似啦。
其他文献
提到海洋的霸主,可能有一些人会首先想到鲨鱼,还有一些人会想到鲸。而在上亿年前的恐龙时代,海洋里还没有鲸,那时的鲨鱼也不过相当于小混混的角色。那时候的霸主,是巨大而凶猛的鱼龙。鱼龙的身体长度可达数米,个别种类甚至超过了10米。如此庞然大物在大海里来回游荡的身影无疑是其他海洋动物一生的梦魇。就像鲨鱼一样,鱼龙的口中布满了密密麻麻的锋利的牙齿,而且它的身手異常矫捷,一些古生物学家推测,鱼龙游泳的速度可以
期刊
中国第一龙  中国古动物馆的二楼爬行动物展厅内有一具恐龙化石骨架。它是一具原蜥脚类恐龙的化石,体形中等,样貌也并不威猛。然而,这看似其貌不扬的骨架,却是中国古动物馆的镇馆之宝,也是“中国第一龙”——许氏禄丰龙。  它作为“中国第一龙”是绝对当之无愧的,因为它包揽了中国恐龙界的数个“第一”的称号。禄丰龙是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第一批恐龙。它属于一种比较原始的类群——原蜥脚类,生活在距今2亿多年前侏罗纪早
期刊
过年啦!回家啦!  家,对每个中国人来说都意义非凡。过年时,我们每个人都要尽可能回到自己的家中与家人团聚。在中国文化中,家作为饮食起居的场所、亲情血缘的纽带,具有极高的地位。  家是我们每个人的温暖港湾,每到傍晚,无论是辛勤工作一天的爸爸妈妈,还是在校学习的我们,都想快点儿回到那个温暖舒适的家。  从人类生存和文化的层面来说,建筑并非人造奇观,而是数千年来老百姓居住的普普通通的房子。俗话说得好:“
期刊
青铜的优点  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惑,既然先民们最先使用的金属是铜,那为什么没有直接用铜来制作兵器或者礼器,而是需要在红铜里面加入其他的金属,如锡和铅,熔合成青铜呢?这就要从青铜的优点说起了:  青铜的熔点比较低,这就确保了在生产力相对低下的古代,不需要特别高的温度就能制成青铜液;第二,青铜的硬度比较大,虽然先民们认识铜的时间比较早,但纯铜制作成的器物软,很容易变形,而青铜就没有这样的缺点了;第三
期刊
每到假期,我们常会看到学习美术的学生们前往他们的写生圣地——安徽的宏村和西递村。那里到底有着怎样的魔力呢?令人神往的徽州民居  说到安徽,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曾经慨叹:“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这里的“徽州”就是安徽的前身。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最富有的人群并不在我们现在的沿海地区,而是在安徽和山西,其中尤以安徽人创造的经济文化业绩最为突出。  徽州不仅山川秀丽,文风昌盛,民间习俗也白成一统
期刊
商周时期的甲骨文、金文等文字是我国早期文字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之前已经讲过不少跟甲骨文有关的小故事。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金文。金文,就是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  古代书法第一课,我们先认识一下中国古代镌刻铭文字数最多的青铜器——毛公鼎。它与大盂鼎、大克鼎一道被誉为“海内三宝”,是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巅峰之作。  咦?上书法课,我们为什么要去了解鼎呢?原来呀,毛公鼎铸造精良,鼎内壁的铭文
期刊
在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这些情况:当你说别人的字写得很糟糕时,他反驳道“我写的是草书”;当爸爸妈妈说你字写得太潦草时,你回答道“我这是草书”……难道,字写得潦草就叫草书吗?当然不是!  草书是人们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一种字体,它的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草书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都在狂乱中尽显艺术之美。  想必写字潦草的同学最爱说自己写的是“狂草”吧,那我们可应该先认识一下写狂草
期刊
說起“书圣”王羲之,你一定不陌生吧?他所处的魏晋时期,人们崇尚书法的风韵,注重书法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研究,书法创作空前繁荣,更是涌现出了很多“大牌”书法家。王羲之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擅长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各种字体,他写的《兰亭集序》更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令人遗憾的是,如此大名鼎鼎的书法家,我们如今却看不到他的书法真迹啦!如果照相机、复印机、扫描仪之类的机器早出现1000多年该有多好!当
期刊
草原上流动的“明珠”  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令人神往,在这美丽的画面中,我们能看到什么?除了那湛蓝的天、碧绿的草、洁白的云朵和羊群,最常见的东西大概就是那一个个漂亮的圆帐篷了吧!草原上的圆帐篷一般被称为“蒙古包”,它是草原游牧民族的传统民居,被称为游牧民族最天才的发明,至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  既然是游牧民族的民居,那么蒙古包最大的特点就是便于拆卸和迁移。一座普通的蒙古包,只需要一头骆驼或一辆勒
期刊
在我们开始学习光的科学知识时,第一课往往是先学习小孔成像,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这种现象说明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这一光的基本性质。  你知道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像实验是谁做的吗?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大科学家墨翟,也就是墨子。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墨子的实验与文字,就能明白什么是小孔成像啦。科技馆里的小孔成像  墨子和他的学生在一间黑暗的小屋朝南的墙上开了一个小孔,一个人对着小孔站在屋外,在日光的照射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