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专题复习教学中发展学生运算能力

来源 :福建中学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onzhong4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运算能力是数学基本能力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主要是指能够根据运算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教学中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要让学生实现从“认知阶段”到“联系阶段”再到“自动化阶段”的进阶.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应该关注对学生运算思路和运算方法的点拨,侧重从以下4个环节进行引导:分析运算条件、寻找运算算理、选择运算方向、优化运算方法.现以“配方法”复习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
  1 教学案例再现
  配方法的复习教学是发展学生运算能力的一个很好的契机,依据如下:
  第一,配方是对完全平方公式的逆用变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根据公式特征可以巧妙解决运算问题,它是提高学生运算能力的重要过程,对学生的符号意识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第二,利用配方解决特殊结构式子,对其它公式(如平方差公式)解决特殊结构式子具有示范作用.对特殊结构式子的观察,是提高学生运算技能的必经之路,对学生发现数式特征,解决规律问题提供一定的研究思路;
  第三,配方是一种实现降次的重要变形转化,是解决高次多项式的有关问题的重要转化方法,是初中数学中许多重要内容的基础(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一元二次函数求最值等),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
  1.1 基础训练,回顾算理
  练习1 因式分解:
  (l) a2-4a+4=____;
  (2)-3x2+6Xy-3y2=____.
  练习2 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l)X2-8x+l=0;(2) 3x2-6x-4=0.
  练习3利用配方法,将下列二次函数写成y=a(x-h)2+k的形式,并求出最值:
  (l)y=X2-2x-4=一____,最____值是 ______;
  (2)y最____值是________.
  筆者通过一组练习题唤起学生对配方法涉及的相关知识进行回忆.通过3组基本题型对知识进行简单梳理,帮助学生回顾、理解配方法的算理,形成程序化解题步骤,掌握配方法的基本技能,为能力的发展打好基础.
  通过3组基本题型的训练,学生经历运算技能形成的第一阶段:认知阶段,即学会怎么算.
  1.2 题型归纳,挖掘本质
  1.2.1降次
  例1 已知(x+1)2+2(x+1)+1=o,求x的值.
  问题 (1)解一元二次方程有几种方法?
  (2)你选择什么哪一种解法?说明理由.
  笔者采用问题串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并分析一元二次方程求解问题的方法选择.观察式子结构发现方程左边可以配成完全平方式,优先选择配方法解方程(探究运算方向),从而确定运算方向.方法的选择,促进学生理解配方法而不仅仅是应用配方法,提高运算的筒捷性.多思而不是多算,从技能到技巧发展,提高学生的运算技巧.
  变式 己知t4—2t2+1=o,求f的值.
  问题(l)请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
  (2)为什么可以这么做,你是怎么想到这种方
  法的?
  笔者通过两个问题的引导,两种方法的对比,引导学生分析运算条件,紧扣运算目标,探究运算方向,提高运算的有效性,培养学生学会有向有序地观察、分析式子的结构特征,感知条件之间的逻辑关系,巧用配方降次,实现底数的运算与幂的运算之间的灵活转化,从运算的操作过渡到思维层面的思考,逐步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
  问题反思什么情况下,需要用配方法进行降次?
  归纳总结①解具有t2±2at+ a2=m(m≥o)结构特征的方程;②解高次(次数高于二次)方程;③二次式运算较为复杂的情况(与底数的运算进行灵活转换).
  1.2.2应用平方的非负性
  例3 求y=2x2-4x-7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例3 考查最值问题,问题指向明确,笔者通过本题,让学生直接感知配方法在解决最值问题的直观应用,归纳总结配方后应用平方的非负性解决最值问题的一般步骤,从而逐步将运算方法内化.
  例4若x,y为任意实数,比较6xy与X2+9y2的大小.
  问题 (l)如何比较这两个二次式的大小?说说自己的思路.
  例4 的设问没有直接指向配方法,但作差法是解决比较大小的常用方法,通过对问题的深入分析,学生不难想到解决方法.问题转化为判断二次三项式的正负问题,思考应用平方的非负性进行求解,故对式子进行配方处理.在引导学生阐述思路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深入理解配方法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加深学生对配方本质的理解,进一步强化算理,逐步培养学生的运算推理能力.
  例5 试判断关于x的方程X2+2ax+2a2-a+5=o的根的情况.
  判断方程根的情况实质是判断判别式的正负问题,即判断二次式△=-4a2+4a-20的正负问题(判断二次三项式的正负问题).笔者通过对本题的引导,引导学生对挖掘设问中隐含问题,自主想到配方法并主动使用,实现运算能力自动化的逐步过渡.
  例6若a,b,c是△ABC的三边,且a2+b2+C2+50= 6a+8b+lOc,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问题(1)分享一下你的做法?
  (2)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笔者有意设计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在解题后反思解题思路.学生无法直接得到此多元二次方程中未知元的值,却能通过它们的关系间接求值.从观察结构到应用配方法对方程进行整合,最后完成求解的整个过程是学生运算能力的一个进阶过程.从一组配方到多组配方递进,前后类比,从而促进学生运算思维能力再一次飞跃.
  问题反思什么情况下,可能需要应用平方的非负性?
  归纳总结①解多元二次方程;②问题涉及二次式(二次函数)求最值、讨论正负.   不同梯度、不同类型、不同背景的练习从易到难,学生经历运算技能的第二阶段:联系阶段,即将操作技能进行合成,形成步骤,并将步骤程序化.
  1.3 归纳总结,提升方法
  问题(1)在什么问题情境中可能用配方法?
  (2)配方法在解决问题中通常有什么作用?
  (3)配方过程要注意哪些技巧?
  归纳(1)①解二次方程或高次方程;②二次式(二次函数)讨论取值范围(求最值问题、讨论正负问题);③含有二次式的代数式比较大小.
  (2)配方法的主要作用:①实现降次,化未知为已知;②配方后,利用完全平方式的非负性,挖掘代数式中隐含条件;③改变代数式的结构,实现式子变形;④巧用数据,化繁为筒,简便运算,事半功倍.
  (3)配方过程的技巧:①灵活处理二次项系数,简化配方过程;②恰当“配湊”,善于添项、拆项是灵活配方的基础.
  从“什么时候用”、“有什么用”、“怎么有效用”三方面进行反思总结,学生经历运算技能的第三阶段:自动化阶段,即逐步实现技能的精致与协调,形成“技能组块”,操作起来熟练且步骤简缩.
  2 教学反思
  2.1 重视双基,巩固运算技能
  单一技能的掌握是技能叠加的“地基”,对算理的正确理解与应用是发展能力的前提.教学中,对每个运算模块中的基本题型的梳理与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在进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做到题目精选、精练,心中主轴清晰,一切以学生内化算理为重,帮助学生形成程序化的运算过程,做到心中有“章法”,解题有“程序”,从而达到巩固运算技能的功效.
  2.2 关注联系,发展运算技能
  在学生充分理解并能准确应用算理的基础上,错综复杂的题目经常使学生感到迷惑.教学中,关注联系能有效帮助学生挖掘知识的本质.教师在启发学生归纳的过程中,要关注多重联系、多向联系,包括算理的作用、试用范围,试题中可能出现的背景、设问等.为了让学生能有直观的感受,教师可以选择以题带动知识的归纳,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进行联系,从繁杂的题目中抽离出来,抓住知识的本质,做到有序、有向地思考问题.从“怎么用”到“什么时候用”过渡,从而发展学生的运算技能.
  2.3 善于反思,精致运算技能
  每一次的反思,都是一个知识升华的过程.引导学生不断反思、总结,是学生从技能向能力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学生的反思往往是丰富而又充满创造力的,教师的补充也是必不可少的,集师生的共同智慧,学生对算理的理解能达到一个更为深刻的层次,从“会算”最终迈向“精算”,精致运算技能.
  3 结束语
  教学路漫漫,运算能力作为一项基本能力,与学生的整个数学学习生涯紧密结合.笔者力求通过这样一节复习课,让学生的运算能力可以得到发展,同时,也能以此为例,让学生能在对其他运算模块的学习与复习中,能有所借鉴.
其他文献
2014年4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要求统筹各方面的力量,研究制定各学段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体系.就数学学科而言,大多数专家研究表明,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和数据分析.以“素养立意”建构数学课堂将成为中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必然的选择,所以一线教师如何在课堂上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渗透核心素养是我们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  在
期刊
《椭圆》一课是苏教版选修2-1第二章圆锥曲线第2节的内容,属于解析几何的范畴,本章主要研究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三种曲线的方程和几何性质,而《椭圆》作为学生学习的第一种圆锥曲线,研究方法对学习后面的内容有示范和引导作用,同时,在学习椭圆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与圆,  具有了一定的解析几何的研究思想和研究方法,因此,在学习椭圆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形成相对系统的研
期刊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指出:“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义务教育阶段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期,数学课程作为初中阶段的核心课程之一,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了若干核心素养,包括运算能力、推理能力、空间观念、数据分析观
期刊
学生进入高三后,各种考试、模拟练习卷如家常便饭,试卷讲评课也成了高三数学教学的重要课型,那么如何提高讲评课的效率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认为试卷讲评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给学生讲清标准答案,而是要让学生通过这份试卷找到自己在本阶段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为下阶段的学习指明方向.而讲评课往往只有1-3个课时,确定哪些题目需要讲评,哪些题目不需要就成了提高讲评课效率的关键.  讲评的最佳时间是完成
期刊
分层走班教学,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基础以及学习能力,结合任课教师的意见,自主选择不同层次的教学班,学生分别去相应层次班级上课,原有的行政班保持不变.这是一种流动性的学习模式,是一种活动式的、大范围的分层,分层教学的特点是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组织教学内容,确定与学生基础相适应的教学目标,从而既降低了学困生的学习难度,又满足了学优生扩大知识面的需求.分层教学以个性发展为本,尊重学生自主选择
期刊
高考全国卷中解析几何解答题是每年必考的内容,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中有关定点定值问题频频出现,对学生而言,期望的是:这类试题如何求解的?是否有方法可依?对教师而言,关注的是:这类试题是怎样命制的?是否有规律可循?现对2017年高考全国I卷理第20题进行分析探究,希望能对一线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  2 试题解析  本题条件简单清晰,表述言简意赅,具有“低起点、宽入口、多层次、好区分”的特点,本题考
期刊
条件是题目的重要组成要件,如何挖掘条件,充分审视条件,使之转化为有利于结论的信息,是数学解题活动中较为稳定的思维规律,数学命题的条件有些具有隐含性,寓于语言中,存在于性质之内,隐藏在数与式中,潜伏在图形里,我们需要把这些条件挖掘出來,使之转化为熟悉的问题,下面笔者就如何挖掘一类隐藏的直线与圆的问题与读者同仁交流探讨.  1 挖掘隐藏的直线  策略2 从数的角度分析条件  已知的等量关系或者不等关系
期刊
我们知道,数学的学习活动是围绕问题展开的,探究性活动始发于问题,推进于问题,发展于问题,能力的提高、方法的提炼、思想的升华,都有赖于问题,如何进行好每一堂例题习题教学课,成了当务之急,成了重中之重,下面谈谈笔者在例题教学中的三个做法,打趣称之为例题教学的“三驾马车”.  1 一题多变 深入题后  人类认识数学对象、问题的过程,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是从认识最简单的问题开始,由浅入深逐步发展到对问题之
期刊
1问题提出  学生在数学解题活动中,时常存在这样的困惑:数学题的解法太多,而我却一种也没有想出来;或同类题太多,而我却不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我的数学水平真的很差,等等,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呢?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相当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不注重独立思考能力和自我整合知识的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出现上述情况就不足为奇了。而要摆脱这一困境,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教师本身就要勤于思考,努
期刊
福建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是我省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着力建设的“互联网+教育”的框架总成,深入开展全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与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推进“校校通”、“班班通”基础建设,实现宽带网络、“班班通”设备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打造现阶段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智慧校园,提升教育效益,意义深远,作用巨大.  福建省教育资源服务平台主要是集资讯、资源、应用、空间建设、智慧教学[1]等内容,以半开放方式,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