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世民,绝不会投资银行

来源 :钱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n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世民,SMG投资管理公司创始人、主席。虽年近古稀,但他的思维依然活跃、眼神依旧犀利,恍然问似乎还可以感受到他曾为“雇佣兵”的经历。也许你对他的名字颇感陌生,但提及他曾经服务过的“公司”,你一定不会感到陌生:法国外籍兵团、和记黄埔集团、德意志银行。在香港业界,提“前和黄大班”便是在说马世民了。大班,旧时是用在对外国公司、洋行的经理的称呼上,据说和黄以前就是一家洋行,而马世民今天仍是和黄的独立非执行董事,因此被称作“大班”。
  1997年,他创办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投资公司Simon Murray&Company,今天SMG在香港、上海、东京、新加坡、伦敦、开曼群岛和英属维尔京群岛都开有办事处。业务涉及直接投资、基金管理、投资咨询,并直接参与多家亚太区上市及非上市公司。《明报》曾经撰文称赞说:在马世民身上,能找到10万个“不可思议”——没有上过大学,却当上富豪猛将;没有学过弹琴,手指在琴键上奔放自如;没有纸和笔记录,40多年后才出书道尽年少时的雇佣兵生活;没有长期训练,徒步走至南极……因为“没有”,反令他能冲出藩篱,动力源自要“活在当下”。
  最近几周,全球经济数据似已出现改善,复苏春芽萌动。美国消费者信心回到去年雷曼兄弟破产之前,采购经理人指数、全球股市明显上扬,市场认为景气复苏已初现。面对眼前看似“利好”的讯号,身经百战的马世民又有些什么精辟见解呢?他又怎样看待经济发展和市场机会呢?
  
  复苏言之尚早
  
  全球春芽处处,是否意味着经济开始复苏呢?对此,马世民持保留态度,他表示这场风暴令全球经济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现在看似已经回稳,但实际上市场仍然互不信任:信贷收缩、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问题至今尚未得到解决、经济活动陷停顿,最可悲的是没有人告诉我们任何方向。被问及过往全球以美国马首是瞻,经历此番金融危机考验,未来是否还能继续指引全球金融时,马世民只是向记者分享了阿根廷的故事。
  他说:“阿根廷曾富裕过,但后来通胀愈来愈重,曾经超过1000%!政府不停印纸、发债,导致国债暴跌,结果没有多久便宣布破产,阿根廷的故事也许能给予我们一些启发。”
  言语间,马世民似乎认为美国自己也身陷险境,要靠她拯救全世界看来“危危乎”呢!而且。失业率高企、信用卡借贷等因素仍可能窒碍复苏。马世民认为:“经济复苏可以伴随轻微的通胀,这是个非常理想的状态,但是一旦通胀失控,经济复苏未来最大的敌人肯定是它。假设石油价格重上80美元,那么对于欧美的消费者来说,意味着将更加谨慎地花钱,而同时,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在收缩当中,失业状况也在恶化。想想看,如果失业率持续高企不下,人们没有能力偿还拖欠的信用卡债项,那些坏账如计时炸弹一样!只有消费信心恢复,经济才能真正的复苏。我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有很多公司破产,因此,现在就说经济已经复苏实在言之尚早。”
  尽管近期不断有种种数据反映着复苏的迹象,但马世民更劝告投资者要小心这些表面上“乐观”的讯号。
  
  短炒回报风险甚高
  
  虽然面对动荡的投资环境以及不见尽头的经济困局,但马世民认为人们总能找到赚钱机会,“无论经济如何不济,但人们总能从反复无常的市况中寻找到所谓机会!你看看,最近的股票市场已经与经济好坏扯不上任何关系:经济不好,股市却不断上升,很多股票的价值甚至可以在一日之间惊人地上涨30%或更高。有些人可以借此机会赚到盆满钵满,当然有些人却赔了本,但这样的投资实在太高风险了!”
  记者问到马世民对中国目前及未来经济的预测,他表示中国领袖甚具慧眼,而所推出的4万亿元刺激经济方案亦是及时与具针对性,他说:“相较其他国家,中国没有次按的问题,而且有大量的银行储备,中国政府更加清楚自身的问题,针对失业的问题而大力推行基建项目,针对出口疲弱而大力刺激本土消费,而内需的潜力更是强劲。”他还提到:无论这些措施是否奏效,起码是对症下药的,“我也相信最快走出经济困局的一定非中国莫属!”
  记者乘势追问中国何时可以真正复苏,马世民幽了一默,道:“如果我知道的话,我一定是全世界最有钱的人了!”
  既然马世民高度评价本土市场,记者便请他点评七大行业,包括:电讯业、科技、石油、出口、旅游,基建与银行的投资价值。
  ●电讯:受惠于国内庞大的人口,电讯是中国未来非常亮丽的行业,但投资者需要注意政策对国内电讯业的影响。
  ●科技:属高风险行业,目前发展势头强劲,但需要面对外国(美国及日本)的竞争,因此要超越外国尚需要一段颇长时间。
  ●石油:是发展强劲的行业,不过受政府严格监管,太受制于国策。
  ●出口(港口):与国内出口经济密不可分,目前国内出口减少,现状可谓非常严峻。
  ●旅游业(酒店,航空):表面上看来很突出,但由于本身过于资本密集,兴建酒店的成本以及维修费用高昂,普遍要等25年才有收成,因此不如想象中好。假如遇上疾病。没有人旅游,酒店收入更会大减;而航空业又受制于油价的高低升降。
  ●基建:兴建成本高昂,而且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看到成果。
  ●银行:长远而言具吸引力,但由于目前所有中资银行都由政府监管,其主要的借贷业务受政府限制,不够灵活。
   绝不投资银行
  
  金融海啸前,马世民力抗诱惑,没有买过Accumulator(编注:主要在香港高端市场销售的结构性金融产品,名为“累积宝”,这种期权可以和外汇或者股票挂钩,通常合约为期约一年,最低投资额为100万美元,投资人在牛市时可以以折扣价买股票或者外汇赚钱,但在熊市也必须按协议价格买入,因此风险极高。市场下跌后因损失惨重被谐音谑称为I kill you later(我迟点再杀死你)、没有把财富交给投行管理,但他此时对“银行”仍有戒心。
  “银行造按揭,回报稳定吗?不能确定。”他指出,银行的借贷经常多于存款,比率更愈来愈高,造百分之一百的按揭不够,还把按揭转售,“以前做按揭。贷款人有何问题,可与银行商量,例如延长供款期,减低负担,不至断供;但现在,贷款人走去问银行‘谁持有我的按揭?’银行说:‘不知道,已出售了。’贷款人怎么办?只能是抛下门匙,跟银行讲‘Welcome to ourhome,Bye~’。
  根据目前数据显示。美国银行业仍然是美国金融危机的重灾区,目前局势依然十分严峻。马世民一再强调金融海啸的罪魁祸首就是银行,因此,他对银行甚有微言。他说:“现在欧美的银行都由政府管理,在政府管理下,银行无可避免受太大的限制。假如这种现状一天不改变,我一天都不会投资银行!”
  与对银行的态度不同,马世民计划投资楼市。他扬言假如美国通胀加深以及美国政府继续大印银纸的话,便会购入楼房作投资保值;但假如失业率持续高企不下,他认为最好还是保留现金。
  至于股市?他说:“现在认为股票市场过于波动,要赚钱的话必须靠波幅。同时要不断进进出出才行,这样的短线投资过于高风险,不是人人都承受得起。”
其他文献
这是我们第一次见面,梁洪昀温暖儒雅的笑容,沉稳谦和的眼神,使我在他的身上读到了自信和坚定。在接下来短短的40分钟里,他很健谈。他的思路清晰,见解独到。于是我又从他的语言里读到了睿智。  梁洪昀是目前正在募集的建信沪深300指数基金的拟任基金经理,该基金是建信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首只指数型基金产品。  “沪深300指数基金未来会与美国标普500指数基金有些相像。”梁洪昀如是看待沪深300指数的未来,并
期刊
中国人是勤劳的,他们辛勤的工作赚钱,小心的消费,按部就班地存款。为什么很多中国不敢消费?这并不是说人们骨子里的节俭。而是反映了中国居民历来缺乏一个好的社会保障体制。人们总是存在一种内在的不安全感。当人们一直被老无所养,民无所居和看不起病的问题困扰时,存款养老,以备不时之需就成为必然。应对经济危机,经济学家针对高储蓄率提出了拉动内需策略。但是要想真正释放存款购买力,首先就要为居民提供一个完善的社会保
期刊
个人理“私财”,政府理“公财”。个体家庭在拨打自己小算盘的时候,不能忽视国家财政那笔大账。新中国六十年的财税体制变迁,不仅反映国民收支的增减与分配,也折射中国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型进程。从“皇粮国税”到公共财政,新中国财政在六十年里走过了西方国家几百年的历程。而此轮全球金融危机又将财税体制的进一步改革推到风口浪尖。    新中国财政体制建立之初是照搬前苏联老大哥的模式。在计划经济时代,国家计划是资源配
期刊
新中国六十年的历史也是一部对外开放的历史,从东西方两大阵营对峙的冷战状态到中美关系坚冰的打破,再到中国全面对外开放乃至成为经济全球化中最主要的力量。在一路坎坷中,中国融入了世界,而今,中国正在凭借自身实力的崛起逐渐地改变世界格局,这一趋势也将延续到未来的60年。下面,我们遴选出60年来对外开放历程中的八大关键词,从中可以管窥这一巨大转变的全貌,抓住未来的趋势与方向。    1 WTO    伴着“
期刊
金融、货币、外汇市场,美元走势……今天的人们对这些词语已经不再陌生,金融市场和人们距离越来越近。即便不是金融专业出身,你也可以从每天的新闻中了解全球市场的最新变动和专家们的实时分析。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60年中,国内金融市场经历了巨大的变革,从苏醒到成长,从封闭到开放,从阳春白雪到全民投资潮流。对于谭雅玲来说,如果没有当年的裁军和工作分配,金融将是一块儿陌生的领域。如今的她不仅仅是一位外汇专家,更
期刊
近期的一系列政策表明政府已经开始真正着手解决内需不足问题,政策的结构性优化调整初现。  2009年8月13日,财政部表示:汽车、家电“以旧换新”政策执行期间,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资金至少在75亿元以上。中央财政2009年追加70亿元预算补贴此活动,其中汽车“以旧换新”50亿元,家电“以旧换新”20亿元,另有5亿元的家电“以旧换新”费用由地方承担。虽然通过补贴来刺激消费不是长久之策,但是至少可以表明政
期刊
“货币战争”、“神秘的货币”,不知什么时候,货币被涂上了一层魔幻的色彩。想想也是:30年前人人羡慕的“万元户”现在成了谁都瞧不起的“穷光蛋”。美国欠中国那么多钱,可我们还要继续借钱给它……种种匪夷所思的现象不都是货币魔杖操纵的吗?  在改革开放之前,银行是财政的附庸,没有相对独立的中央银行和货币政策,货币的魔力还发挥不出来。但自从计划经济体制被打破,货币也如出笼的猛虎,狂飙的货币化进程令人瞠目结舌
期刊
从2009年初开始,央行的货币政策再次进入中性观察期。判断的依据如下:一是,在金融危机仍未全面退去的背景下,国内经济增长仍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仍名义上保持着适度宽松的状态,但实际上央行货币政策在2008年第四季度之后并没有采用扩张性政策。二是,央行的利率工具和存款准备金率再次缺席8个多月。虽然存款准备金率处在不低的水平,央行要刺激经济增长完全可以调低存款准备金率,但实际上央行并
期刊
中国人应该怎样对待消费与储蓄、资产和负债、工作与生活,这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幸福,也对塑造一个健康的社会财富文化很有意义。    五六十年代:无财可理的日子    以改革开放作为分水岭,建国后前30年里,就连“财富”这个词都少有人提及。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们还处在为吃饱穿暖而奋斗的阶段,但与此同时,最高的自我实现需求也能获得一定的满足。  尽管无财可理,连温饱都解决不了,大家仍旧安贫乐道,以火般的
期刊
仅仅一年之前,全球经济还被深度的金融恐慌所包围着,按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eral Reserve)主席贝南克(Ben Bernanke)的话说,当时的严重程度可能造成像大萧条一样严重的灾难。雷曼兄弟的崩溃标志着我们这辈子见过的最严重的一场金融危机的开始,让人不禁把它和1929年的大崩盘和其他导致了大萧条的事件相提并论。  如今,经济还远未达到强劲的地步,失业率依然居高不下,金融体系仍有很大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