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认识的4位百岁将军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qyc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军乃军中之英才,而百岁将军更属凤毛麟角。我有幸认识4位百岁将军,他们的戎马生涯和事业成就,就是一部历史、一座丰碑。我从他们身上感到一种激动、一种鼓舞。
  
  吕正操:人生难得老来忙
  
  1955年我军首次授衔时,共有57位上将。迄今为止,上将年逾百岁者,唯吕正操1人。将军现在行走略有不便,但精神尚好。出于仰慕之心,我曾3次拜访吕将军。这不仅因为他是开国上将,而且因为他在抗日战争时期曾经担任过冀中军区司令,而且我的故乡河北省无极县当时就属于冀中军区。因此,我从小就知道这位冀中百姓心目中的传奇人物,就知道这位今日本侵略者胆战心惊的吕司令。
  吕将军平易近人,非常健谈。在3次拜访中,他向我讲述了自己在东北军时跟张学良当副官和秘书的亲身经历,讲述了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发动“西安事变”的英雄壮举,讲述了冀中人民英勇抗日的光辉业绩,讲述了他受邓小平同志委托到美国会见张学良的有关情况……他谈论的话题很广、内容很深。
  拜访吕将军时,有一个细节引起了我的注意和兴趣,就是我每次去,都看到他在茶几上摆放着一部《新华字典》。他不但坚持读书看报,而且经常查阅字典,这种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真是令人十分感动。吕将军喜欢这样两句诗:“最喜夕阳无限好,人生难得老来忙。”他还说:“人,不在于活多久,而在于多做事。”
  
  孙毅:吃亏是福 吃苦是福
  
  孙老因为是我们总参的老首长,所以在这4位百岁将军中,我与他接触时间最长,拜访次数最多,受到的教益也最大。孙老既有武将之威,又有儒将之雅,他博学多识,情趣高雅。毛主席亲切地称他“孙行者”,朱总司令呼他“孙胡子”。孙老生前经常以“竹”和“莲”自喻,一生嗜竹爱莲。他把这两种植物的品格视作自己人生路上的两块基石,学习竹子挺拔自直、虚心有节和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精神风貌。
  孙老向我说得最多的两句话是“吃亏是福,吃苦是福”。1955年授衔时,孙老给组织写信请求“宁低勿高”。孙毅被授予中将军衔。担任总参顾问后,他连续3次“上书”请辞。他还是全国政协常委中第一个主动请辞的中共党员委员。孙老德高望重、淡泊名利,他是总参历史上第一位百岁将军。孙老最喜欢的一副对联是:“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外云卷云舒。”
  
  吴西:老骥伏枥志不移
  
  吴西于1900年生于广西,2005年逝世于北京,享年105岁,是我军年事最高的一位将军。早在1930年2月,吴老就参加了邓小平领导的广西龙州起义,在战争年代他南征北战,功勋卓著,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从陆军调到海军院校和机关担任重要领导工作。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2001年7月,我与一位战友去拜访吴将军,那一年他已101岁,在客厅里竟还给我们让座、拿靠垫,告别时又坚持把我们送到门口,令我非常惊讶和感动。我向吴老的夫人和他家的保姆探问将军健康长寿的原因,她俩说了三条:一是基本吃素,二是坚持走路,三是经常写字。吴老一生酷爱运动,打球、钓鱼、跳舞、打太极拳是他的最爱,也是他长寿的秘诀。
  在吴老会客室的墙上,悬挂着他亲笔用草书写的条幅:“老骥伏枥志不移,千秋大业梦难离。鞠躬尽瘁长眠止,不做糊涂醉汉迷。”这首《老年志》,是吴老革命志向和人生态度的生动写照。
  
  陈锐霆:找点事做 忙比闲好
  
  陈锐霆年轻时曾在国民党炮兵部队服役10余年,一直当到团长。他于1937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蒋介石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后,他率领一个团于安徽宿县起义,归建新四军。解放战争时,陈锐霆被任命为华东野战军特种兵纵队司令员,并于1948年8月到西柏坡向党中央汇报,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的亲切接见。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军委原炮兵参谋长、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离休前任军委炮兵顾问。
  1998年,我初次见到陈将军时,看到他身材魁梧,形貌俊伟,精神抖擞,谈笑风生,毫无老态龙钟之貌,很难想象他是90多岁的高龄老人。后来,张震副主席来看他,我和总参原兵种部其他领导同志一起赶去陪同,只见两位老战友紧握双手,忆往事,叙友谊,无话不谈,亲密无间,此情此景,令人十分感动。现在,在陈老的客厅里,还悬挂着张震写给他的百岁祝寿诗。
  陈老晚年生活丰富多彩,唱京剧、下围棋、练拳术、写书法。他作四言自律诗一首,表达自己的养生之道和生活态度:“自寻乐趣,不找烦恼。找点事做,忙比闲好。坚持锻炼,动能抗老。对党无愧,检点怀抱。死后献尸,医学解剖。”陈老现在身板硬朗、精神矍铄。我衷心祝愿老首长再创健康长寿新奇迹!
  (摘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其他文献
父亲的手掌有斑斑的老茧,他是一个机修工人,长年累月与冰冷的机器打交道,那掌心也变得如机器般冰硬。  在我的眼中,那是一双丝毫不值得炫耀的手掌。每逢父亲来学校,看到他佝偻的背,粗糙的手,我甚至愧于向人介绍他就是我的父亲。  大学毕业后,自恃大学生。我不愿去做活苦工资低的工作,拿着简历和文凭,我跑遍所有的人才市场,竟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工作。父亲没说什么,只是暗暗叹息。  不久,父亲下岗了,母亲又没有工
期刊
看着母亲渐渐地老去,我们做儿女的实在有些放心不下。每次往家里打电话没人接或者每次回家看望母亲,只要家里没有了她老人家的身影,我们的心里总是砰砰直跳,总担心她在外边有个什么三长两短。  这些担心并非多余,母亲70多岁了,虽然看上去身板还算硬朗,但人上了岁数,记性便大不如前了。加上现在城市变化可谓日新月异,过去的老街早已在我们的记忆深处悄悄淡去,老人家在外面也已经迷路过多次,这怎么能让我们放心得下。 
期刊
俗话说:“树老根多,人老话多”。老伴是倔性子,我是急脾气,拌嘴斗气在所难免。特别是两人退休以后,没少打“内战”。  我家老头不逛街、不搓麻将,就爱读书爬格子,孜孜不倦,乐此不疲。我呢,忙完家务就想唠嗑,东家长西家短地抖落一番,弄得他没心思看书,时常向我发火:“你真像快火炖豆腐——一个劲儿叽咕,烦不烦哪!”我也不示弱,专拣疙瘩话顶他:“哟,你让我跟哑巴对面——没一句话?”两人较上劲,互不理睬了。过了
期刊
去年腊月里,我把母亲接过来住。刚进家门,老婆正提着新买的羽绒服说去邮局,我便让她一个人去,自己进屋安顿母亲。没几天,老婆含冤愤愤的样子,对我说:“你妈管得太宽了。”我说:“不会吧,老婆这么贤惠,唯一的缺点就是没有缺点,能说你啥?”老婆嘟起嘴,说:“你妈说家里化妆品到处都是,没用完的就准备扔,说我浪费,可质量那么差,不用当然扔掉啦!”次日早上,乘老婆在卫生间洗漱之机,母亲悄悄把我叫到她的房间,一本正
期刊
吾兄钟异的千金子荫与本淳、钱煦伉丽之子武军喜结秦晋,于是我们便多了周家这门好亲戚。也既因着这层关系,又因着本淳和钱煦两夫妻喜到第二故乡贵州旧地重游,我便多了与他们交流、沟通的机会。  2002年,本淳仙逝,两年以后,钱煦也随其西归。两次噩耗都令我惊愕、悲痛和茫然,直至今日,我脑海中还时常会闪现他们的音容笑貌。除了深深的缅怀之情,我还对二位老人有着深深的惋惜之意。我常试问,这样的好人,这样的学者怎么
期刊
去年年底,婆婆突发脑溢血去世。办完丧事,我和小姑要回各自家,公公默默地把我们送出门。我们都劝他别送太远,回家好好休息。“家里冷清呀!”公公叹息着,眼圈又红了。望着公公伤感的样子,我们都不知用什么话安慰他,只好由着他把我们送到公交车站。  回家以后,公公静静站在寒风中孤独目送我们的身影总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我常想,公公才62岁,身体还很硬朗,应当找位知冷知热的老伴来陪伴他走过长长的晚年岁月。我的想法
期刊
美国科学家斯基尼博士不久前对老年人的生活提出了12条有益的建议:  1、不要在别人面前多谈自己所患的疾病或自己的往事,也不要把自己的老一套强加给年轻人,这样可避免烦恼或少生气。  2、不要对自己的记忆力过分自信。最好随身带上纸笔或小录音机。尤其在床边,也应当放上这些东西,一旦记起什么事或有什么新想法时,可随时记录下来。  3、即使您一点不瘸,最好还是用一根手杖,增加身体的平衡,减少摔倒的可能。  
期刊
我出世之后,因为母亲得了一种严重的风湿病,就把我抛给祖父祖母,自己回娘家长期服药治疗了。我是在祖母的床上、膝上长大的,我还记得夜晚祖母嚼着饭一口一口喂我的情景。  天一黑,祖母的小房间无数的“轰炸机”嗡嗡直叫,像个蜂窝。在我印象里,我们村里没有一家挂过蚊帐,我也没有见过蚊帐,直到后来在别的地方见到过这个东西。祖母为了我不被蚊子叮咬,晚饭后就去外面抱一大捆木叶来薰,让浓烟把蚊子薰跑。烟子一起,蚊子就
期刊
湖北省郧西县有位110岁的老太太,尽管高龄,但身体仍然康健,可此县却未听说有110岁的老头子健在。医学家认为,男性在生理、遗传上与女性相比,存在着先天不足,男性对外界环境的刺激如病毒、细菌的抵抗力可能弱于女性。于是,出生时,男性比女性微多,而到中年以后,这种情况就慢慢颠倒过来,在长寿者和高龄人群中,女性总多于男性。  社会学家认为,男性特别是中年男性,心身压力大,他们在单位是骨干,在家里又是上有老
期刊
我的老伴退休前是某局中层干部,还是市级劳模,但晚年患上了老年痴呆症,至今已5年多了。我既是她的随身护理员,又是她的贴心保姆,先是给她买药,后来又四处为她找药,催促她吃药,现在是使出浑身解数、千方百计哄她吃药;其中的“折磨”一言难尽。  老伴一生善良,是有名的贤妻良母,对邻居也是谦让有加,和睦共处。可自她得病后,变得疑心重、又喜欢报复了。我家住二楼,一天早晨她下楼时被自家门口外的一根猪腿骨绊了一个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