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档案工作也不例外,近些年它正逐步地脱掉神秘而又遥远的外衣,热情地迈入广大群众的日常生活。
我们可以看一下自己或周围人的经历:求职或晋职称时学历尤其重要,如果学历证件意外丢失,那么学籍档案就会派上大用场;有了工作还要考虑工龄,这是企事业单位的招工档案就成了认定工龄的有力佐证;进入婚姻殿堂后,婚姻登记档案会为你解决一些民事纠纷和生育问题;工作时出现的工伤赔偿、劳保问题要靠劳动部门的文件解决;如果你有房有地,那么政府的房屋拆迁及征地文件无疑是你的护身符……可见,档案是可以为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
此外,档案作为文化的载体同样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这方面美国人显然走在了前面,休息日美国人可能对孩子说:“走,到档案馆去看国家的宝贝。”什么是宝贝?用羽毛笔写在羊皮纸上的“自由宣言”,即《独立宣言》、《美国宪法》、《人权宣言》。国家档案馆每年仅接待参观者达百万之众。这个数字足以验证了一个观点:历史是人类的戏剧,它不是少数人上演的;档案是历史的记录,它应当为多数人服务。其实我们国家并不缺少这类宝贝资源。从甲骨上的天象、到钟鼎上的诰文、再到蔡侯纸上农桑、又到锦帛上的辞赋、甚至家族传承的族谱、家谱哪一项不是我们的骄傲?样样都能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
由此可见,档案的公众化特征日益突出。而档案在公共领域的科学应用问题也尤显突出。
作为一个法治国家,任何工作都要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档案工作也不例外。我国档案法规还是比较完备的。中国档案法体系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为核心,由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规定的若干有关档案工作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所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的统一体,分为档案法律、档案行政法规、地方性档案法规和档案规章4个层次。其中包括:档案法律1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等6部档案行政法规(含现行有效的中央制定发布的规范性文件),《档案馆工作通则》等95部国务院部门档案规章(含联合发布的规范性文件)。此外还有地方性档案法规和地方政府档案规章。我国档案事业管理体制也十分健全。我国是集中式档案事业管理体制,有利于各级人民政府对档案事业的领导。我国始终坚持党政档案工作统一管理的基本原则,重视党对档案事业的领导,重视政府部门对档案事业建设与发展的支持。完备的法律与严格的管理使我国的档案工作井然有序、成绩颇丰,保密工作之到位更是国外许多国家做不到的,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极大贡献。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将档案管理纳入法律和行业法规的却为数不多,国内外的档案执行实践显示,将档案纳入相关法律体系,不但有利于《档案法》的贯彻实施,也是促建法律体系完整系统和全面落实的主要方面。从适应当今社会发展考虑,档案在公共领域的应用更需要完备的法律法规作为依据。
我国档案教育体系规模也相当可观。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我国档案教育进入了一个大规模,实质性发展的阶段。发展至今,我国已基本形成一个多层次、多渠道的较为合理的全国档案教育网络体系。我国档案教育体系包括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在职教育和社会教育四个部分。我国还有专门的档案教育学校以及专门的档案报刊。这种多层次、多系列的复合结构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优秀档案工作者,有利于档案事业的长远发展。而从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来看,仅仅培养大批专业人才显然是不够的,档案工作的财富更大的是应用,那就需要我们更广大的公民加强档案意识,充分的利用我国富裕的档案资源。同样是关于档案的教育,法国的独到之处是将教育对象换成了孩子,法国国家档案馆中设有中学时教育处,定期让学生去档案馆接受法法国史的教育,这些孩子不仅有了国家意识也有了对档案的认识,可谓是做到了“从娃娃抓起”。这样的教育经历会很可能使人们养成到档案馆查阅自己感兴趣的资料的习惯,从而也就加大了档案的利用率。美国人的档案意识更有新意,既不同于我国的档案教育体系又不同于德国的“娃娃教育”,而是体现在捐赠意识上,大多数美国人会把档案捐给档案馆当做自己的荣幸。
众所周知,我国档案再利用率上明显不及欧美国家。很大的原因是解密处理,在美国只要做解密处理送档案馆的档案经整理编目即可开放。对此我们不能完全效仿,要看到利用率高的同时也对国家安全造成了威胁,将档案材料用于非法活动的时间也常有发生。如何根据我国国情制定出合理的档案开放渠道值得我们深思。我国档案查阅中收费较为严重也影响到了档案的广泛使用。在一个调查中显示,咨询费约10-30元/次,调卷费2-10元/卷,复印费、证明费、摘抄费等等。而在英法等国除个别机密材料不公开,年满16岁,出示证件即可免费查阅。另外,我国节假日开馆的档案馆很少也是一种不方便因素。抛开这些规章制度我们是否也可以借鉴一些英国的“主动出击”办法?从2003年起,英国开展了“档案意识提升运动”,分别进行过“爱与恨”、“沿途寻根”、“开始”、“森林与邻居”、“解放与自由”等主题活动,每年全国各地围绕一个主题大概要举行500场左右的活动,除了公共档案馆和私人档案馆外,博物馆、图书馆、社区团体、家族历史社团、剧院和舞蹈团等其他文化艺术团体也积极地参与进来、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有展览、讲座、烹饪、扮演、动手制作、游历老街、学生竞赛等,融趣味、休闲、探古和教育于一体,很受大众欢迎,从而也一改大众对档案馆和档案的传统印象,让社会公众可以最轻松自由的方式接触档案和档案馆,从而打通档案应用的渠道。
加强档案的应用还应体现在应用领域的多样化上。大家一定还记得连战先生和宋楚瑜先生曾先后访问过祖国大陆,当时二人都收到过一份使他们激动不已的礼物,连战先生在北京大学接受的该校赠送的其母亲赵兰坤女士70年前在燕京大学学习的学籍档案和照片档案复印件;宋楚瑜先生則受到的曾祖父照片和1947年的全家福照片,还有一张他七岁读书时学校的学生一览表。这些珍贵的礼物用金钱是无法买来的,所表达的故土深情更是一般礼物不可比的,然而它们都来自档案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同样可以送出这样的礼物:从档案馆中找出我们自己的毕业证书、结婚登记表、或者是与自己有关的档案,装裱一番,在孩子上大学时送给自己的子女、在结婚纪念日那天送给自己的爱人,这难道不是一件很有意义的礼物吗?
档案工作的良好形象同样很重要。要保证档案在公共领域的长远健康流通,威信很重要。除保证档案本身的权威性、真实性外,还需加强应用过程中的监管,宝贵的财富是否用到了合法的地方、是否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同样不容忽视。此外宣传也必不可少。我国目前的档案宣传中经常忽视一些宣传层面,宣传手段过于单一。比如大多数档案机构虽开通了自己的网站,但是他们在网络上的资源却很有限,大多数介绍国家关于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往往是死水一潭的静止网页和个体信息孤岛,并没有形成一个相关的系统。其实,对档案的宣传角度完全可以定位与档案本身,媒体记者的关注、现代网络技术的加工均可有效地为其打开知名度,使之成为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独立个体,而不是作为其他宣传的附属品,从而达到为公众服务的功效。
我们可以看一下自己或周围人的经历:求职或晋职称时学历尤其重要,如果学历证件意外丢失,那么学籍档案就会派上大用场;有了工作还要考虑工龄,这是企事业单位的招工档案就成了认定工龄的有力佐证;进入婚姻殿堂后,婚姻登记档案会为你解决一些民事纠纷和生育问题;工作时出现的工伤赔偿、劳保问题要靠劳动部门的文件解决;如果你有房有地,那么政府的房屋拆迁及征地文件无疑是你的护身符……可见,档案是可以为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
此外,档案作为文化的载体同样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这方面美国人显然走在了前面,休息日美国人可能对孩子说:“走,到档案馆去看国家的宝贝。”什么是宝贝?用羽毛笔写在羊皮纸上的“自由宣言”,即《独立宣言》、《美国宪法》、《人权宣言》。国家档案馆每年仅接待参观者达百万之众。这个数字足以验证了一个观点:历史是人类的戏剧,它不是少数人上演的;档案是历史的记录,它应当为多数人服务。其实我们国家并不缺少这类宝贝资源。从甲骨上的天象、到钟鼎上的诰文、再到蔡侯纸上农桑、又到锦帛上的辞赋、甚至家族传承的族谱、家谱哪一项不是我们的骄傲?样样都能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
由此可见,档案的公众化特征日益突出。而档案在公共领域的科学应用问题也尤显突出。
作为一个法治国家,任何工作都要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档案工作也不例外。我国档案法规还是比较完备的。中国档案法体系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为核心,由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规定的若干有关档案工作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所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的统一体,分为档案法律、档案行政法规、地方性档案法规和档案规章4个层次。其中包括:档案法律1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等6部档案行政法规(含现行有效的中央制定发布的规范性文件),《档案馆工作通则》等95部国务院部门档案规章(含联合发布的规范性文件)。此外还有地方性档案法规和地方政府档案规章。我国档案事业管理体制也十分健全。我国是集中式档案事业管理体制,有利于各级人民政府对档案事业的领导。我国始终坚持党政档案工作统一管理的基本原则,重视党对档案事业的领导,重视政府部门对档案事业建设与发展的支持。完备的法律与严格的管理使我国的档案工作井然有序、成绩颇丰,保密工作之到位更是国外许多国家做不到的,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极大贡献。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将档案管理纳入法律和行业法规的却为数不多,国内外的档案执行实践显示,将档案纳入相关法律体系,不但有利于《档案法》的贯彻实施,也是促建法律体系完整系统和全面落实的主要方面。从适应当今社会发展考虑,档案在公共领域的应用更需要完备的法律法规作为依据。
我国档案教育体系规模也相当可观。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我国档案教育进入了一个大规模,实质性发展的阶段。发展至今,我国已基本形成一个多层次、多渠道的较为合理的全国档案教育网络体系。我国档案教育体系包括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在职教育和社会教育四个部分。我国还有专门的档案教育学校以及专门的档案报刊。这种多层次、多系列的复合结构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优秀档案工作者,有利于档案事业的长远发展。而从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来看,仅仅培养大批专业人才显然是不够的,档案工作的财富更大的是应用,那就需要我们更广大的公民加强档案意识,充分的利用我国富裕的档案资源。同样是关于档案的教育,法国的独到之处是将教育对象换成了孩子,法国国家档案馆中设有中学时教育处,定期让学生去档案馆接受法法国史的教育,这些孩子不仅有了国家意识也有了对档案的认识,可谓是做到了“从娃娃抓起”。这样的教育经历会很可能使人们养成到档案馆查阅自己感兴趣的资料的习惯,从而也就加大了档案的利用率。美国人的档案意识更有新意,既不同于我国的档案教育体系又不同于德国的“娃娃教育”,而是体现在捐赠意识上,大多数美国人会把档案捐给档案馆当做自己的荣幸。
众所周知,我国档案再利用率上明显不及欧美国家。很大的原因是解密处理,在美国只要做解密处理送档案馆的档案经整理编目即可开放。对此我们不能完全效仿,要看到利用率高的同时也对国家安全造成了威胁,将档案材料用于非法活动的时间也常有发生。如何根据我国国情制定出合理的档案开放渠道值得我们深思。我国档案查阅中收费较为严重也影响到了档案的广泛使用。在一个调查中显示,咨询费约10-30元/次,调卷费2-10元/卷,复印费、证明费、摘抄费等等。而在英法等国除个别机密材料不公开,年满16岁,出示证件即可免费查阅。另外,我国节假日开馆的档案馆很少也是一种不方便因素。抛开这些规章制度我们是否也可以借鉴一些英国的“主动出击”办法?从2003年起,英国开展了“档案意识提升运动”,分别进行过“爱与恨”、“沿途寻根”、“开始”、“森林与邻居”、“解放与自由”等主题活动,每年全国各地围绕一个主题大概要举行500场左右的活动,除了公共档案馆和私人档案馆外,博物馆、图书馆、社区团体、家族历史社团、剧院和舞蹈团等其他文化艺术团体也积极地参与进来、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有展览、讲座、烹饪、扮演、动手制作、游历老街、学生竞赛等,融趣味、休闲、探古和教育于一体,很受大众欢迎,从而也一改大众对档案馆和档案的传统印象,让社会公众可以最轻松自由的方式接触档案和档案馆,从而打通档案应用的渠道。
加强档案的应用还应体现在应用领域的多样化上。大家一定还记得连战先生和宋楚瑜先生曾先后访问过祖国大陆,当时二人都收到过一份使他们激动不已的礼物,连战先生在北京大学接受的该校赠送的其母亲赵兰坤女士70年前在燕京大学学习的学籍档案和照片档案复印件;宋楚瑜先生則受到的曾祖父照片和1947年的全家福照片,还有一张他七岁读书时学校的学生一览表。这些珍贵的礼物用金钱是无法买来的,所表达的故土深情更是一般礼物不可比的,然而它们都来自档案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同样可以送出这样的礼物:从档案馆中找出我们自己的毕业证书、结婚登记表、或者是与自己有关的档案,装裱一番,在孩子上大学时送给自己的子女、在结婚纪念日那天送给自己的爱人,这难道不是一件很有意义的礼物吗?
档案工作的良好形象同样很重要。要保证档案在公共领域的长远健康流通,威信很重要。除保证档案本身的权威性、真实性外,还需加强应用过程中的监管,宝贵的财富是否用到了合法的地方、是否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同样不容忽视。此外宣传也必不可少。我国目前的档案宣传中经常忽视一些宣传层面,宣传手段过于单一。比如大多数档案机构虽开通了自己的网站,但是他们在网络上的资源却很有限,大多数介绍国家关于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往往是死水一潭的静止网页和个体信息孤岛,并没有形成一个相关的系统。其实,对档案的宣传角度完全可以定位与档案本身,媒体记者的关注、现代网络技术的加工均可有效地为其打开知名度,使之成为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独立个体,而不是作为其他宣传的附属品,从而达到为公众服务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