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以来,很多老师都能够积极投身到新课改之中,学习新课改,实践新课改,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教学效果。《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然而,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视导中,发现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还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影响了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改革,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
1 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说一套做一套。嘴上说更新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但实际上,仍然穿新鞋走老路,课堂仍以灌输为主,搞题海战术,导致学生厌学情绪严重。
问题二:自主、合作学习只流于形式。在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欠缺,很多时候学生的探究学习只停留在表面,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合作交流也同样如此。
2 对策
2.1 更新教育观念。教育观念的变革提供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契机及不竭的动力。正确、先进的教育观念是时代精神的体现,在深化教育改革中发挥着导向、调控的作用,而保守、落后的教育观念却严重阻碍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
人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其原因可能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关键是要承认差异,注重差异,客观对待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不是均衡发展,也不是让每个学生发展到同一水平)。在信息社会里,教师不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播者,而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学生的亲密伙伴。呵护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
传统的教育更多的体现为师道尊严,教师是管理者、甚至是长者,没有把学生看成是有思想、有各方面的需求,有个性、有独立人格的人。传统的教育习惯设计好一个模式,让每个学生去适应,而很少注重让教育去适应每个受教育者,怎样按学生的需求、个性特点促使其得到发展。
没有教育观念的转变,素质教育就无法进行,而只有观念上的转变,行为转变跟不上去,素质教育就不能落到实处。有正确的观念才会有正确的行为,没有观念的转变就没有行为的转变,行为依靠观念做指导。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教师只有对学生心理行为的正确理解,并能得出正确的评估,才能有正确的教育行为。
2.2 提高教师素质。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数学知识更具有广泛的应用性,现行小学数学教材更是渗透了现代教学的内容和思想,在教学要求上也更趋向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数学技能。小学数学教师要搞好素质教育,除在教学思想观念上有一个大的转变外,在自身的科学文化和业务素质上也要随之不断更新。我们不妨从以下方面入手:
2.2.1 丰富自身的学科文化底蕴,切实加强本学科专业知识的巩固与提高。一方面, 对于数学的基本概念、公式的运用及应用题等方面,教师先要建立一个牢固扎实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对于要为学生建立一个怎样的学科知识结构应也应先从整体上先有一个把握,即尽管教的只是一个年级,但不能只了解本年级的学科知识体系,而应该先从整体上对各阶段的知识都要把握,对于本学科所要教学的概念、公式、方法、公理等应有一个清晰明了的概念,做到心中有数,即密切“知其然与知其所以然之间的联系。”
2.2.2 学习相关的教育理论思想,掌握现代教育必备的知识和能力。教师职业的独特性突出表现在具有其他受过同等学历训练的人所不具备的丰富的教育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上。就小学生而言,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形象思维的发展特点决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数学学科知识以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方式呈现出来。这也就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与课堂教学有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涉及儿童发展、课堂互动、个体差异、学习过程、教学评价、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计划与目标等多个维度。教师对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的掌握与运用直接关系到自身能否灵活而有效地对教育教学过程实施调控。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教与学的理论、教学方法与策略、师生互动以及学生评价方面的科学认识也直接影响着教师在课堂中能否淋漓尽致地展现自身的个人魅力和学科素养。
2.3 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多种方法的交叉使用和互相配合。传统的教学往往采用固定的教学方法,形成一套模式。现代教学论有了较大的改变。由于教学方法日益增多,对教学方法的本质研究日益深入,教育家越来越认识到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没有一种万能的教学方法。如美国教学法工作者富兰克尔说,“不存在任何情况下,对任何学生都行之有效的唯一的‘最佳方法’”。把某种教学方法绝对化,也不符合唯物辩证法关于具体事物具体分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这一原则。因此现代教学论趋向于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和学生选用不同的方法,并把几种教学方法配合起来使用。
我们对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研究有些是符合现代教学论观点的。如有些同志提出“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强调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有经验的教师即使教同一年级不同的班,教法也不完全相同。但是也有的同志与上述原则相反,想搞一个普遍适用的教学方法,也有的同志想推广某一个教学方法或某一个课堂教学结构于各个年级,使每一节课都按照同样的模式进行教学,这种做法不符合唯物辩证法,还容易束缚教师的手脚,限制教师的创造性,因而不利于更好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1 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说一套做一套。嘴上说更新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但实际上,仍然穿新鞋走老路,课堂仍以灌输为主,搞题海战术,导致学生厌学情绪严重。
问题二:自主、合作学习只流于形式。在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欠缺,很多时候学生的探究学习只停留在表面,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合作交流也同样如此。
2 对策
2.1 更新教育观念。教育观念的变革提供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契机及不竭的动力。正确、先进的教育观念是时代精神的体现,在深化教育改革中发挥着导向、调控的作用,而保守、落后的教育观念却严重阻碍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
人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其原因可能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关键是要承认差异,注重差异,客观对待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不是均衡发展,也不是让每个学生发展到同一水平)。在信息社会里,教师不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播者,而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学生的亲密伙伴。呵护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
传统的教育更多的体现为师道尊严,教师是管理者、甚至是长者,没有把学生看成是有思想、有各方面的需求,有个性、有独立人格的人。传统的教育习惯设计好一个模式,让每个学生去适应,而很少注重让教育去适应每个受教育者,怎样按学生的需求、个性特点促使其得到发展。
没有教育观念的转变,素质教育就无法进行,而只有观念上的转变,行为转变跟不上去,素质教育就不能落到实处。有正确的观念才会有正确的行为,没有观念的转变就没有行为的转变,行为依靠观念做指导。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教师只有对学生心理行为的正确理解,并能得出正确的评估,才能有正确的教育行为。
2.2 提高教师素质。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数学知识更具有广泛的应用性,现行小学数学教材更是渗透了现代教学的内容和思想,在教学要求上也更趋向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数学技能。小学数学教师要搞好素质教育,除在教学思想观念上有一个大的转变外,在自身的科学文化和业务素质上也要随之不断更新。我们不妨从以下方面入手:
2.2.1 丰富自身的学科文化底蕴,切实加强本学科专业知识的巩固与提高。一方面, 对于数学的基本概念、公式的运用及应用题等方面,教师先要建立一个牢固扎实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对于要为学生建立一个怎样的学科知识结构应也应先从整体上先有一个把握,即尽管教的只是一个年级,但不能只了解本年级的学科知识体系,而应该先从整体上对各阶段的知识都要把握,对于本学科所要教学的概念、公式、方法、公理等应有一个清晰明了的概念,做到心中有数,即密切“知其然与知其所以然之间的联系。”
2.2.2 学习相关的教育理论思想,掌握现代教育必备的知识和能力。教师职业的独特性突出表现在具有其他受过同等学历训练的人所不具备的丰富的教育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上。就小学生而言,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形象思维的发展特点决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数学学科知识以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方式呈现出来。这也就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与课堂教学有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涉及儿童发展、课堂互动、个体差异、学习过程、教学评价、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计划与目标等多个维度。教师对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的掌握与运用直接关系到自身能否灵活而有效地对教育教学过程实施调控。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教与学的理论、教学方法与策略、师生互动以及学生评价方面的科学认识也直接影响着教师在课堂中能否淋漓尽致地展现自身的个人魅力和学科素养。
2.3 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多种方法的交叉使用和互相配合。传统的教学往往采用固定的教学方法,形成一套模式。现代教学论有了较大的改变。由于教学方法日益增多,对教学方法的本质研究日益深入,教育家越来越认识到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没有一种万能的教学方法。如美国教学法工作者富兰克尔说,“不存在任何情况下,对任何学生都行之有效的唯一的‘最佳方法’”。把某种教学方法绝对化,也不符合唯物辩证法关于具体事物具体分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这一原则。因此现代教学论趋向于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和学生选用不同的方法,并把几种教学方法配合起来使用。
我们对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研究有些是符合现代教学论观点的。如有些同志提出“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强调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有经验的教师即使教同一年级不同的班,教法也不完全相同。但是也有的同志与上述原则相反,想搞一个普遍适用的教学方法,也有的同志想推广某一个教学方法或某一个课堂教学结构于各个年级,使每一节课都按照同样的模式进行教学,这种做法不符合唯物辩证法,还容易束缚教师的手脚,限制教师的创造性,因而不利于更好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