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来源 :启迪·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el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近些年来显得愈发重要,而如何开展,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开展,怎样才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就成为当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所面临的首要问题。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模式;道德与法治;初中教学
  引言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开展对于帮助中学生建立其初步的正确三观导向,形成良好的品德修养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围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探讨互动式教学模式在课堂中的具体应用,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建议。
  一、问题交流
  课堂当中最好的互动方式就是通过问题交流的方式来实现互动。而问题交流中,教师要提前对于课堂问题进行设计,要让问题围绕教材本身,且具有一定的价值。如在关于法治教育活动的开展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常识性问题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如“保护国旗的行为属于法律范畴吗?”、“见义勇为是义务吗?”诸如此类的问题,学生在思考与回答的过程中,实际上就形成与教师之间的问题交流,而简单的问题设计,促使学生尝试开始运用法治思维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问题交流的另一个表现形式,就是对于学生的行为引导,道德与法治教育不仅是理论教育,还要形成一定的实践意义,让学生能够将理论付诸实践,学会运用法治思维保护自己,道德思维约束自己才是教学的关键。教师可以通过现实生活举例,来强化通过问题交流对于学生的行为引导,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意义。如针对身边的不道德行为,教师可以与同学在教室中进行“场景还原”,提出问题:“这种行为符合道德规范吗?你会怎么做?你应该如何规劝他人?”
  二、情感互动
  互动式教学模式并不单指课堂中教学上的互动,而是建立在情感、课堂和生活实际中,形成的多元化的、综合性的教学模式。基于情感层面,情感互动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互动交流的主要内容是课堂教学对应的教材内容。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者,一言一行都会引起学生的注意,而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每一个想法和行为也同样会引起教师的注意,如果没有良性的情感互动,那么师生之间的实际距离就会被无限延长,促使教师无法真正了解学生内心的实际情况,进而导致无法形成针对性的教学方式,来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情感互动可以借助教材本身来引出,以部编版初中教材为例,在开展“师生情谊”这一单元中“走近教师”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主动通过自我经历的分享,满足学生对于教师的好奇,引导学生提问,积极回答学生的各种问题,将自身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角度,通过自身生活经历的分享有引发学生的好奇,形成情感上的互动。师生距离因为情感互动而被拉近,也因为情感互动,促使教学质量有了进一步的提升空间[1]。
  三、学生互动
  互动式教学模式不仅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还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同龄人之间的互动,一方面能够增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促使学生之间生成优异,另一方面,则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强化学生的合作能力,实现先进带后进,学生共同进步的教学目标。
  具体到实际中,首先是分组互动本身,教师要对于分组的人数和人员进行一定的搭配。分组的人数不宜过多,要确保在小组交流中,每一个人都能够参与其中,如果人数过多,就会导致部分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被忽略,久而久之丧失了学习兴趣和动力[2]。一般小组人数以5人左右为基准。其次是分组互动的内容,分组互动的内容要与教材和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能够在互动中“有想法”、“有话说”,如“网上交友新时空”这一内容的学习,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如何看待网络交友?”“请分析网络交友中的利与弊”等,学生本身都接触网络,有一定的发言权和想法,能够积极互动起来。最后是对于互动结果的引导。教师要控制整体局面,在互动达到一个程度后,邀请不同小组分享互动成果,将其与教材相结合,针对教材内容进行一定的补充,并且可以通过教学评价,鼓励学生,通过语言激励,让学生感受到互动魅力,在互动教学模式的引导下,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当中,与此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积极正面的认识到自己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而通过改进学习,实现对于自身学习能力的提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对于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意义及有效性详细进行的阐述,然而结合具体的教材内容和实际学情,如何开展互动式教学模式,如何优化互动式教学模式仍然是在具体实践中需要摸索和总结的问题,只有建立在学情上,形成更具个性化的教學行为,才能够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马金梅.《道德与法治》课中的互动式教学模式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8(48):115-115.
  [2] 邓荣娟.互动式教学,让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更高效[J].情感读本,2018(06):12-13.
  [3]游丽金.初中道德与法治多元化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0,6(10):57-58.
  [4]刘贵敏.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思维教学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19):65.
  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凤鸣初级中学 王曾
其他文献
摘要:伴随着素质教育理念不断向前推进,教师们开始除了注重课堂教学效率以外,还将学生能力的培养放到了首要位置上,并提出了很多种教学策略。解题能力是学生必备的一种基本技能,也是促进学生不断提升的一种基本技能,小学数学教师十分注重解题能力的培养,希望学生解题能力提升的基础上学习效率和数学思维得到发展。在本篇文章中,笔者将概述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解题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教学措施
期刊
当代诗人沈浩波先生是一位高产的现代诗诗人,也是一位成功的出版商,成就了不少作家。我关注了他的微博,他的诗,常常像火车一样的开过来,一天甚至多达数首。他主办的磨铁出版社,单是旗下南派三叔的《盗墓笔记》销售就过千万册,开发的相关产品市值早就过亿。沈浩波先生的诗都来源于生活,特别擅长细节刻画,在大白话的细节描写中,人性的本质跃然纸上。在2018年的教师节,沈浩波先生写过一首跟我们教师有关的诗,我读后久久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小学数学教学作为小学教学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要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教师更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选择教学策略,进而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小学这个阶段的学生来说,成长环境、生理和心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好奇心也特别强烈。因此,教师更要不断转变教学观念,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教学,利用分层教学的策略来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期刊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行,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时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和数学思维的培养,用新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知识探究。  一、优化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良好的导入环节,能够让学生集中精力,快速地进入到知识探究中。在设计导入环节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利用丰富有趣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探究知识的积极性
期刊
摘要:初中生的可塑性很强,只要加以有效引导,学生就能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教师要抓好初中这一关键时期,积极改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方法,尽可能淡化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说教意味,避免引起学生心理上的反感,而是通过生动鲜活的生活事例向学生渗透道德思想,给予学生有效的人生引导,促使初中生的道德素养得以全面发展和提高。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德育;功能;发挥  “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目标告诉我们,
期刊
摘要:从现阶段的发展来看,传统电力工程在环保管理方面存在许多缺点,已不能满足目前的要求。为此,必须制定出一套更有效的管理办法,使项目达到预期目标,进而促使整个产业快速发展。  关键词:电力环保;项目管理;问题;对策分析  引言  经济进步,对电的用量需求增加,难免给电力行业带来很大的压力。在这一背景下,电力行业不免会暴露出一些问题,其中电力资源消耗大的是主要的阻碍行业发展的因素。此外,电力工业的发
期刊
【摘 要】 过去的应试教育思想已经严重影响到数学学科的创新发展,要在当前收获更为理想的教学质量,给学生提供一个精彩纷呈的课堂,就要恰当引入学教具,运用丰富有趣的方法进行知识呈现,帮助学生透彻分析和掌握数学知识,突破认知层面上的难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参与积极性与课堂活跃度。小学数学教师在引入学教具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学习特征的分析,掌握教学主题,以便精心设计实践操作活动,体现出学教具的相应功能,发展
期刊
摘要: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影响到学生文化知识的学习,而且还关系到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学生管理工作是高职院校的一项艰巨的工作任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通过把人性化内容和制度化内容整合在一起,在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减负的同时对学生成长来说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对学生管理工作中人性化和制度化的相关内容进行整合,旨在探寻到更好的管理工作方法,有效的促进高职院校管理工作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期刊
摘要:小学美术是学生美术素养的启蒙阶段,也是打造美术基础的重要过程。但是,由于小学生心理认知不完善、知识经驗不足等原因,对美术的理解不透彻。并且,随着快餐式动画的不断冲击,加上应试教育的作用下,学生对美术的学习没有足够的乐趣,丧失了美术学习的动力,学生美术素养和教学质量难以提升。所以,如何更好的增强小学美术教学的趣味性,是小学美术教学当前所关注的重点。  关键词:小学美术;趣味教学;构建方式  美
期刊
摘要:汉语中的音译词越来越多,并且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这一方面的研究不在少数,但多数集中在翻译方面,翻译时由于民族文化的差异,他族语和本族语并不都是一一对应的,所以人们便想到了音译。为了更好地交流和相互理解,我们就有必要了解音译词的文化内涵及特点。本文就音译词的界定与分类、音译词的文化内涵以及音译词所体现的汉民族文化心理做了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音译词;汉民族心理;中国文化  一、音译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