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比较内镜下治疗结肠息肉的方式与传统手术方法相比的优势,探讨内镜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8月到2013年8月间来我院就诊的结肠息肉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实验组30例患者全部采用内镜下的高频电凝刀切除结肠息肉,对照组30例患者全部采用传统的手术方式切除结肠息肉,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等情况。结果:实验组的30例患者与对照组的30例患者相比,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都明显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内镜下的高频电凝刀治疗结肠息肉的方式与传统手术方式相比,手术时間短,患者恢复快,且并发症的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关键词】 内镜下治疗 ; 结肠息肉;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574.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1-0101-01
结肠息肉在临床上很常见,患者可有腹痛、腹泻、便秘等不适,是下消化道常见出血原因之一,严重时可发生癌变,故息肉一旦发现,应尽可能摘除[1]。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近年来结肠息肉的检出率也有明显上升,传统手术方式摘除结肠息肉,耗时较长且病灶往往不能一次性清除,需进行二次手术。本文笔者对我院收治的60例结肠息肉患者进行对照研究发现,采用内镜下的高频电凝刀治疗结肠息肉的方式相较于传统手术方式,可以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患者恢复较快,同时降低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现将过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8月到2013年8月间来我院就诊的结肠息肉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实验组30例患者全部采用内镜下的高频电凝刀切除结肠息肉,其中有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1例,患者年龄在22-67岁,平均为44±3.1岁;对照组30例全部采用传统的手术方式,,其中有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患者年龄在24-66岁,平均为43±2.9岁。两组患者均为近期检出结肠息肉,且为首次手术治疗,两组患者在性别比例,年龄分布及患病情况上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5),结果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及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所有患者均为经过结肠镜检查并诊断为结肠息肉的患者,所有患者均为良性息肉无恶变发生。
排除标准:排除不能确定为良性结肠息肉的患者。
1.3 手术方式及研究方法
术前准备:对两组患者术前均行常规探视,安抚患者情绪,了解患者的既往史,避免使用过敏药物。对患者进行术前常规灌肠准备,清洁肠道。对患者的术中护理技术后恢复护理均无差异。1、对实验组患者实施内镜下结合高频电凝刀的结肠息肉切除术,在内镜视野下充分暴露息肉后采用高频电凝刀切除息肉,患者采用侧卧位,更利于手术进行,对于切除后较难止血的息肉,应送病理检查,对于术中肠道的小出血点,可采用电凝止血。切除息肉后充分观察是否有出血或残端过长,如有则电凝波止血和切除过长的残端,息肉送病理检查[1]。2、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传统的结肠息肉切除术,视情况选择肠壁或肠断切除术。两组患者均全部切除肠息肉,且无出血、穿孔的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后并发症等情况,作为判断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数理统计软件SPSS18.0对数据进行整理与统计分析,进行卡方检验,P<0.05显著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实验w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7.2±2.1天,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3.5±2.3天,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果具有可比性;实验组患者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照组患者有3例发生并发症的情况,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果具有可比性。
3 讨论
结肠息肉临床上可引起出血、腹痛、腹泻等症状,而且容易癌变,故及时切除息肉对预防癌变的发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3]。结肠息肉按病理特征分为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绒毛状腺瘤、管状腺瘤和混合型腺瘤等,其中腺瘤的临床发病率最高[4]。腺瘤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上升。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内镜下结合高频电凝刀治疗结肠息肉,创伤小,患者恢复快,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洪光,刘铁军,陈超. 内镜下治疗结肠息肉102例临床分析[J]. 求医问药,2012,10(9):263.
[2] 李凯,周明欢.内镜下消化道亚蒂及有蒂息肉尼龙圈套扎治疗体会[J].中国内镜杂志,2002,8(2):87-88.
[4]李伟,徐明丽,宋建斌,赵凤华,等. 内镜下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分析 [J]. 中国医学创新,2013,10(8):102-103.
【关键词】 内镜下治疗 ; 结肠息肉;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574.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1-0101-01
结肠息肉在临床上很常见,患者可有腹痛、腹泻、便秘等不适,是下消化道常见出血原因之一,严重时可发生癌变,故息肉一旦发现,应尽可能摘除[1]。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近年来结肠息肉的检出率也有明显上升,传统手术方式摘除结肠息肉,耗时较长且病灶往往不能一次性清除,需进行二次手术。本文笔者对我院收治的60例结肠息肉患者进行对照研究发现,采用内镜下的高频电凝刀治疗结肠息肉的方式相较于传统手术方式,可以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患者恢复较快,同时降低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现将过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8月到2013年8月间来我院就诊的结肠息肉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实验组30例患者全部采用内镜下的高频电凝刀切除结肠息肉,其中有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1例,患者年龄在22-67岁,平均为44±3.1岁;对照组30例全部采用传统的手术方式,,其中有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患者年龄在24-66岁,平均为43±2.9岁。两组患者均为近期检出结肠息肉,且为首次手术治疗,两组患者在性别比例,年龄分布及患病情况上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5),结果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及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所有患者均为经过结肠镜检查并诊断为结肠息肉的患者,所有患者均为良性息肉无恶变发生。
排除标准:排除不能确定为良性结肠息肉的患者。
1.3 手术方式及研究方法
术前准备:对两组患者术前均行常规探视,安抚患者情绪,了解患者的既往史,避免使用过敏药物。对患者进行术前常规灌肠准备,清洁肠道。对患者的术中护理技术后恢复护理均无差异。1、对实验组患者实施内镜下结合高频电凝刀的结肠息肉切除术,在内镜视野下充分暴露息肉后采用高频电凝刀切除息肉,患者采用侧卧位,更利于手术进行,对于切除后较难止血的息肉,应送病理检查,对于术中肠道的小出血点,可采用电凝止血。切除息肉后充分观察是否有出血或残端过长,如有则电凝波止血和切除过长的残端,息肉送病理检查[1]。2、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传统的结肠息肉切除术,视情况选择肠壁或肠断切除术。两组患者均全部切除肠息肉,且无出血、穿孔的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后并发症等情况,作为判断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数理统计软件SPSS18.0对数据进行整理与统计分析,进行卡方检验,P<0.05显著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实验w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7.2±2.1天,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3.5±2.3天,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果具有可比性;实验组患者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照组患者有3例发生并发症的情况,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果具有可比性。
3 讨论
结肠息肉临床上可引起出血、腹痛、腹泻等症状,而且容易癌变,故及时切除息肉对预防癌变的发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3]。结肠息肉按病理特征分为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绒毛状腺瘤、管状腺瘤和混合型腺瘤等,其中腺瘤的临床发病率最高[4]。腺瘤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上升。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内镜下结合高频电凝刀治疗结肠息肉,创伤小,患者恢复快,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洪光,刘铁军,陈超. 内镜下治疗结肠息肉102例临床分析[J]. 求医问药,2012,10(9):263.
[2] 李凯,周明欢.内镜下消化道亚蒂及有蒂息肉尼龙圈套扎治疗体会[J].中国内镜杂志,2002,8(2):87-88.
[4]李伟,徐明丽,宋建斌,赵凤华,等. 内镜下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分析 [J]. 中国医学创新,2013,10(8):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