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术研究为推力 全面提高文科人才培养质量

来源 :中国大学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huai53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充分发挥学术研究对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
  
  学科与专业是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基本单位。通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我校确定以学科建设促进专业和精品课程建设,以专业建设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将学校文科学术研究的优势转化为教学资源的优势,奠定了创新人才培养的坚实基础。
  (1)依托文科学术研究优势,建设高水平文科专业。强势学科决定着学校人才培养特色,是形成优势专业的重要条件。我校文科依托2个国家重点学科和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8个江苏省重点学科和相应的博士点、硕士点的师资、科研实力和学术资源,先后建设了汉语言文学、新闻学、动画、法学等4个国家特色专业,另外,以特色和品牌专业为依托,我校建有2个文科国家创新人才培养试验区和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由于国家特色专业在我校不仅学科实力强,而且师资力量优势明显,其学术研究与教学水平形成良性互动,科研促进教学氛围十分浓厚。
  (2)依托高水平学科交叉和新兴学科发展,建设新专业。综合、宽广的学科结构是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特征,学科的交叉、融合和渗透是促进形成新专业的沃土。我校汉语言文学、英语、教育学、心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法学等传统学科优势明显。近年来,对外汉语、新闻学、工商管理、金融学等专业蓬勃发展,学校相应调整、改造原有本科专业,陆续增加了10多个文科类新专业,形成了多学科交叉渗透、多专业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高水平学科交叉融合,为高起点、高质量培养本科创新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3)依托学科建设,以名师和优秀教学团队为主力建设精品课程。我校依托学术研究优势,组建教学团队,承担课程建设任务。团队教师在开展科学研究的同时,承担专业领域课程教学,指导学生毕业论文和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以学科为平台开展科学研究和课程教学,实现研究成果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我校现有3名文科国家级教学名师,有2个文科国家级教学团队,4名江苏省教学名师。这些名师和教学团队在组织和实施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以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为抓手,将课程基础理论中的知识点和学科发展的前沿有机地结合起来,建设国家级、省级和校级精品课程,其中文科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文科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江苏省精品课程11门。精品课程的建设极大地提升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4)依托学科优势,结合学院特色,探索多样化的学术研究促进本科人才培养的模式。作为拥有我校传统优势学科的文学院,在以科研促进教学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该院现有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博士后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和江苏省重点学科3个。近十年来先后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82项。该院利用强有力的学术研究做支撑,先后成功申报“中国语言文学”为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学科点、“中文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为培养中文人才提供了很好的支撑平台。法学院依托强有力的学科优势,在本科教学中特别是在法学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夏锦文教授主持的“法学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龚廷泰教授主持的“地方高校法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获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法学院还利用本院学术研究的优势,成功申报“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为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
  
  二、大力推进研究性教学,将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融为一体
  
  近几年来,学校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素质,培养创新人才”为重点,通过倡导教授、名师上讲台,让学术研究做得好的教师为学生授课,不断探索多种教学模式。通过多年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学校总结提炼出把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有机融合在一起的模式——研究性教学。研究性教学模式区别于单向性、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即教师以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识积累为基础,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能力,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研讨中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和锻炼思维。
  (1)以研究性教学为纽带,提高教学水平。科研是实施研究性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我校坚持教学和科研相互结合,要求以教学为主的教师将部分时间投入到科学研究工作中,同时要求以科研为主的教师积极承担专业课程教学、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和课外学术活动。高水平的科学研究促使教师始终处于科学技术研究的前沿,将科研的经历和创新的思维传授给学生,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从而带动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激发教师开展研究性教学的热情,2006年学校召开了全校推进研究性教学工作大会,制定了《南京师范大学推进研究性教学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每年立项建设博雅教育课程、研究性教学示范课程、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等,并引进了师生互相交流、学生自主学习的毕博教学平台;在教学质量评价、教改项目遴选、教学成果评选以及学生评教等教学建设与教学管理的各个层面,积极体现研究性教学和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更有效地促进了研究性教学的深入推进。
  (2)以优质课程为媒介,更新教学内容。科研成果是促进教学内容现代化的重要方面。我校要求教师利用科研成果更新教学内容,倡导科研成果进入课堂、进入教材、进入学生头脑,鼓励教师将最新科研成果融入教材,化为课程,开设反映学术前沿的选修课。支持教师结合承担的科研课题,指导本科生的毕业论文,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最新的前沿科学知识。据统计,70%左右的科研成果内容被教师用作课堂教学素材,许多优秀学术著作直接作为教材、教学参考书或文献使用,成为新的课堂教学内容。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精品课程主持人马景仑教授在讲授“古代汉语”时,结合他本人主持的国家精品课程“古代汉语”,采用让学生上台讲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我阅读、自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海归人才、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主持人陈真教授在讲授“西方哲学智慧”课程前,结合他本人主持的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当代西方哲学问题”,让学生独立阅读材料,带着问题听课,主动接受知识,解决在独立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3)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创新教学方法。学校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共同探索科学知识,开展研究性教学。广大教师从创设问题情境出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热情,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体验知识的发生过程,还原原有的科学思维活动,通过师生互动、双向交流的形式,鼓励质疑批判和发表独立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不少课程积极采用讲授与自学相结合、集体讨论与独立思考相结合的启发式、研讨式教学方法。如经管文科课程大量运用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的研讨式、案例式教学方法。同时,教师还指导 学生课外学习和阅读发表的相关论文和科研项目材料,加深学生对课程教学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使更多的学生得到及时的指导,参与教师的学术研究,学校建立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各具特色的本科生导师制,强化导师对学生的指导、引导、传导、辅导、开导、疏导。如强化培养学院建立专业导师聘任制,每三名同学配备一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担任专业导师,指导学生制订个性化培养方案,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专业成长,密切师生间的联系,在学校产生了良好的反响。
  (4)以资源共享为手段,改善教学条件。学校一方面鼓励学院和科研人员将科研课题的相关经费用于本科教学,另一方面鼓励和支持学科带头人等高层次人才为本科生开设讲座和作学术报告,要求教授、副教授给本科生讲授专业主干课、专业基础课和公共基础课程,倡导教师投身本科教学,使学生了解专业前沿知识,提高学习兴趣。为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教师的学术研究,学校充分利用成功申报的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中文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和法学实验室、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美术与艺术设计实验教学中心3个文科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给学生提供更多机会,引导学生自主开展学术研究,把所学知识与学术研究结合起来,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5)以科研项目为载体,提供创新机遇。教师科研项目的大量增加,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为学生的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学生研究计划、开放实验研究、竞赛选题等提供了大量的研究课题和研究内容,增加了学生实践研究的机会,增强了实践研究的能力。近年来,学生毕业论文的题目源于学校在研科研项目的比例不断增大,一批学生承担的科研项目和课外学术项目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学生参与科研实践,不仅在实践中深化了课程知识,而且增强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创新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通过把学术研究优势转化为优质的教学资源、以研究性教学为纽带,带动师生共同参加学术研究,并通过并组织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文科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显著提高。
  (1)文科学生学术研究取得可喜成绩。学生在参与教师学术研究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学术水平,每年有多篇本科生毕业论文获省级优秀毕业论文奖,选送论文获奖率达80%以上,其中文科学生获奖率占校全部获奖论文之首。近几年来,国家文科基地学生发表学术论文35篇,“视听艺术与写作”课的学生作业陆续在《中国艺术教育》(2006年第2、4期)上发表后,受到了美学家、作家、艺术家的好评。国家文科基地学生还出版个人作品集1部,小说集2部。学生作品已结集为《我与世界的裂缝》等4部著作出版,引起学界较大反响。强化培养学院2005级有位学生发表论文10篇,其中4篇发表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
  (2)文科学生参加各种竞赛成绩显著。学校、老师在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同时,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竞赛活动,并取得好成绩。强化培养学院、文学院、商学院等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和全国大中专学校辩论赛中,连续数年获得特等奖、一等奖。在全国高校大学生“挑战杯”中,我校学子连续多次获得高级别奖项。如由教育科学学院缪建东教授指导、殷飞等同学完成的项目《城市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干预研究》获第九届全国“挑战杯”一等奖;由法学院刘旺洪教授指导、陈志明等同学完成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受教育权保障研究——来自苏南地区的调研报告》获第十届全国“挑战杯”一等奖。2009年由黄进研究员指导、新闻传播学院顾若君等同学完成的《走进“傻根”们的心世界——关于江苏省苏南、苏北新生代农村进城务工青年价值观研究》一举获得特等奖,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2204期曾专题介绍该课题的调研成果,受到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
  南京师范大学在文科学术研究和文科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些成效。我们将继续探讨文科学术研究的管理模式和评价机制,按照文科人才培养的规律,进一步探索文科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机制,为我国文科教育事业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其他文献
摘要:根据我国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本文探讨了对我国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构建了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了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人才培养应“依托学科背景走交叉学科之路”的设想,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综合性;音乐;专业;培养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音乐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音乐专业设置,由独立设置艺术学院、师范类音乐系扩展到综合性大学艺术学院
期刊
摘要:本文深入分析了差异发展教学的必要性和目前对差异发展教学的主要理解误区以及相应的对策,并详细介绍了南京大学控制与系统工程系在差异发展教学研究方面的案例。以实践证明了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中差异发展教学的可行性争良好的教学效果,积累了相关专业差异发展教学的改革经验。  关键词:自动化专业;差异发展教学;误区与对策;实践案例    目前,随着我国科技进步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转型,对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需求逐
期刊
摘要:以ACM/ICPC竞赛活动为有效载体,通过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将ACM/ICPC竞赛与c语言和数据结构课程体系建设有机结合、建立健全ACM/ICPC竞赛的科学运行机制、切实加强学生训练基地建设,积极探索培养创新人才的新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ACM/ICPC;载体;课程体系;运行机制;模式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大学毕业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形势下,
期刊
摘要:丽水学院以“地方性、师范性、民族性”为办学特色定位,经过几年的努力,在学科专业优势与特色建设上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受学校原有办学基础与办学条件、区域产业经济特征、建设时间等的限制,在学科专业建设中还存在整体实力、社会适应性、优势特色不够强的问题。要进一步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和优势特色培育,必须贴近需求,优化结构,增强学科专业的社会适应性和针对性:突出亮点,丰富内涵,在学科专业建设上强化学校办
期刊
摘要: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实践教学体系,坚持校外实习教学,创新毕业环节教学管理机制,加强教学质量管理,培养高素质经济管理人才。  关键词:吉林化工学院;培养经济管理人才;实践教学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地方高校肩负着为地方经济培养人才的任务。吉林化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坚持依托石油化学工业,立足吉林,面向全国,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坚持实践教学改革,重视教
期刊
摘要:本文讨论了在修订《常微分方程》(第三版)和编写《常微分方程学习辅导与习题解答》过程中,探索基础数学教材中如何与时俱进;在保留原有优点基础上不断提高开放性、现代性和应用性,特别是在信息化进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等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基础数学教材;常微分方程;信息技术    中山大学数学系王高雄、周之铭、朱思铭、王寿松编写的《常微分方程》从1978年第一版、1983年第二版出版以来经历了中国改革
期刊
摘要:本研究发现,不同年级大学生的观点存在较多差异,大学生多从外因如何减少作弊的现象考虑,学校的学风考风影响学生作弊行为,学生对成绩的重视程度影响作弊行为的选择.文章提出应抓好新生入学教育,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深化考试改革,减少考试附加值等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考试作弊;影响因素    目前大学生作弊现象日益普遍,作弊不再是个别现象。学生往往由于无力反抗便开始认同、接受作弊现象,并踏入作
期刊
摘要:本文在对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的主要特征进行认识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人才培养体系要素,从华中农业大学创建研究型大学的实践出发,总结了构建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的几点做法与经验,为同类高校提供参考。  关键词: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培养体系    培养体系是目前高等教育中使用较多但又没有明确的界定。根据有关学者研究,可界定为“为实现培养目标所实施的培养过程中,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要素”
期刊
摘要:本文以武汉工程大学为例,分析了应用型人才及其培养体系的内涵,重点介绍了案例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实施过程,并对实施效果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划转院校;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体系    行业划转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改革后形成的一个特殊群体,指原属中央行业部门主办,后被划转为地方管理为主的高校。这类院校大多属于一般本科院校,根据高等教育分类,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如何
期刊
摘要:哈尔滨工业大学应用表面化学类课程基于课程内容的有机联系和教师科研方向的关联性,形成跨院的理工结合课程组,共同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构建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应用表面化学”精品课程平台建设模式。在理工结合课程组建设中,着重突出青年教师的培养,保证教师队伍的梯队发展和先进性;按授课对象,建立理、工分类课堂教学内容体系和共用实验平台;通过优秀教学资源共享进一步提升应用表面化学课程的建设水平。  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