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来说,新课程对教师的指导思想就是要使教学回归生活。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将学生的生活实际融入教学内容之中,并以此作为教学的基础。在多年的教学探索和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地体会到,要想让学生对思想品德教学感兴趣,真正地将这门课程学好、学透,教师就必须将教学融入生活中,将生活与教学紧密地联系起来。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还是与所学内容相关的拓展和延伸,都要努力实现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的氛围中进行思想品德学习,在生活中对思想品德知识产生更为深刻的体验,最终达到促使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内化道德情感的目的,使我们的教学目标能够有效地完成。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
对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来说,新课程对教师的指导思想就是要使教学回归生活,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将学生的生活实际融入教学内容之中,并以此作为教学的基础。在多年的教学探索和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地体会到,要想让学生对思想品德教学感兴趣,真正地将这门课程学好、学透,教师就必须将教学融入生活中来,将生活与教学紧密地联系起来,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还是与所学内容相关的拓展和延伸,都要努力实现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的氛围中进行思想品德学习,在生活中对思想品德知识产生更为深刻的体验,最终达到促使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内化道德情感的目的,使我们的教学目标能够有效地完成。
一、 对教学内容进行生活化改革
思想品德教学的根源是实际生活,而不是教材,因此,我们要跳出教材的制约,走入学生的生活世界,将他们的直接经验和感知体验融合到一起,多方合力,共同促进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开展。新课标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要想达到这一点,我们就必须将教学内容充实起来,选取有代表性的生活事件,将教学的空间进行更为广泛的拓展。教师要努力避免以往那种纯粹的说教式教学法,切勿让所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互脱离。
如进行《成长的根据地》这一课的学习时,笔者在课前先搜集了班级中一名学生的三张照片,分别为婴儿时期的照片、幼儿园时的照片以及上小学时的照片,并将这三张照片应用到多媒体课件中来,还要求学生在上课时将自己小时候的一些玩具或具有纪念意义的物品带到教室中来,讲一讲这些物品为什么能够保留这么长时间,在这些物品上发生过哪些小故事。上课时,笔者在课堂教学之初就利用那三张照片进行课堂导入,在悠扬的音乐的衬托下,照片有了更为深刻的象征意义,对于“成长”,每个学生的心中都有了独特的感受。鲜活的现实很快就与教科书上的知识融为一体,本课的主题就在照片的辅助下被顺利引出。
在学完教科书上的知识后,笔者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介绍自己拿到教室中的物品,并将与物品相关的故事讲给小伙伴听。让笔者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一位学生拿了一个大袋子,里面装了十多双手套,大大小小,颜色不一,最小的是一两岁时候戴的,最大的现在还能戴。据该名学生讲,这些手套都是自己的妈妈亲手织出来的,每年冬天妈妈都会为他织一副新手套,戴小了的妈妈也没有舍得送人或丢掉,都留下来作为他成长的见证。妈妈对他的疼爱让他很感动,同时也打动了其他同学的心。从这则故事中,学生体会到了家长的苦心,也明白了养育子女要付出很多的辛苦,他们对家长的爱更为浓烈。
本课的教学设计方案就是要在教材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之间建立一座通道,使二者实现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因此,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能够使学生的情绪受到很大的感染,他们的情感也会得到激发,在拨动学生心弦的同时为他们带来了不一样的学习体验。
二、 对教学方式进行生活化改革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要从学生自身的需求做起,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来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使学生获得更为成熟的社会性发展。在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
1. 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学生与文本对话最好的方式就是进行角色扮演。很多人认为思想品德教学不像语文学习那样能够编排成课本剧,其实不然,思想品德教材中的很多内容都是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和生活意义,将教材中的情境经过编排、表演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就能有效地唤起学生的已有经验,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与辨析能力。
如进行《家庭剧场》的学习时,笔者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角色扮演,自己编排课本剧,在教室里进行表演。学生所选取的故事都很有代表性,有的还是发生在本班学生自己身上的故事,他们表演起来也比较投入,对学生的触动非常大。在对话中,学生积累了更多的生活经验,同时,当他们在课下与父母之间产生了矛盾时,就会有更多解决矛盾的技巧,也对生活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感悟。
2. 對生活中的事件进行再现
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要经历很多的事,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他们对这些事件进行观察和探究,总结生活经验,最终对自身的价值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判断。如果我们能够指导学生再现这些生活故事或是事件的某些片断,就能够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中接受与行为思想有关的信息。
如进行《我们的智慧》的教学时,笔者就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经验与文本范例进行分组讨论,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场景的设置与分工,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一些。并适时地对学生进行价值的引导,我们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如:谁曾经有过类似的体验?你是怎样看待这些问题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倾听,综合所得因素得出最终的评价,以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通过换位思考体会他人的情感。要想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成熟的思想品德,教师不可急于求成,而是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综合考虑这个过程中的复杂性,循序渐进地推行自己的教育规划。我们要立足课堂,与学生一起模拟生活,实现思想品德的“来源生活,回归生活”,使教学的时空得到有效的拓展。
三、 对教学进行生活化的拓展和延伸
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设置时,教师要努力将课堂教学拓展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将学习、家庭、社会中的教育资源进行合理整合,让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生活经验,实现自我教育。
如进行《保护环境》的学习时,笔者就带领学生对本地的一条河流进行调查,发现环境污染的现象极其严重:河水是暗黑色的,漂浮着很多的塑料袋和垃圾,附近的居民都不断地往河沿上倾倒垃圾,导致河水散发着刺鼻的味道。笔者和学生一起找到了导致污染的各种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整改方案,在课外活动的时间带领学生去河道捡垃圾、写标语,并向附近的居民宣传保护环境的意义。在我们的努力下,几天之后,河水变得清澈了,学生也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总之,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我们要以学生的生活为教学的主线,以学生丰富多彩的实际生活为内容,以密切联系学生现实生活的活动为载体,以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为教学空间,让生活走近学生,让学生走近生活,让思想品德教育融入生活,用现实生活教育学生,以达到我们所期望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
对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来说,新课程对教师的指导思想就是要使教学回归生活,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将学生的生活实际融入教学内容之中,并以此作为教学的基础。在多年的教学探索和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地体会到,要想让学生对思想品德教学感兴趣,真正地将这门课程学好、学透,教师就必须将教学融入生活中来,将生活与教学紧密地联系起来,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还是与所学内容相关的拓展和延伸,都要努力实现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的氛围中进行思想品德学习,在生活中对思想品德知识产生更为深刻的体验,最终达到促使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内化道德情感的目的,使我们的教学目标能够有效地完成。
一、 对教学内容进行生活化改革
思想品德教学的根源是实际生活,而不是教材,因此,我们要跳出教材的制约,走入学生的生活世界,将他们的直接经验和感知体验融合到一起,多方合力,共同促进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开展。新课标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要想达到这一点,我们就必须将教学内容充实起来,选取有代表性的生活事件,将教学的空间进行更为广泛的拓展。教师要努力避免以往那种纯粹的说教式教学法,切勿让所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互脱离。
如进行《成长的根据地》这一课的学习时,笔者在课前先搜集了班级中一名学生的三张照片,分别为婴儿时期的照片、幼儿园时的照片以及上小学时的照片,并将这三张照片应用到多媒体课件中来,还要求学生在上课时将自己小时候的一些玩具或具有纪念意义的物品带到教室中来,讲一讲这些物品为什么能够保留这么长时间,在这些物品上发生过哪些小故事。上课时,笔者在课堂教学之初就利用那三张照片进行课堂导入,在悠扬的音乐的衬托下,照片有了更为深刻的象征意义,对于“成长”,每个学生的心中都有了独特的感受。鲜活的现实很快就与教科书上的知识融为一体,本课的主题就在照片的辅助下被顺利引出。
在学完教科书上的知识后,笔者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介绍自己拿到教室中的物品,并将与物品相关的故事讲给小伙伴听。让笔者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一位学生拿了一个大袋子,里面装了十多双手套,大大小小,颜色不一,最小的是一两岁时候戴的,最大的现在还能戴。据该名学生讲,这些手套都是自己的妈妈亲手织出来的,每年冬天妈妈都会为他织一副新手套,戴小了的妈妈也没有舍得送人或丢掉,都留下来作为他成长的见证。妈妈对他的疼爱让他很感动,同时也打动了其他同学的心。从这则故事中,学生体会到了家长的苦心,也明白了养育子女要付出很多的辛苦,他们对家长的爱更为浓烈。
本课的教学设计方案就是要在教材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之间建立一座通道,使二者实现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因此,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能够使学生的情绪受到很大的感染,他们的情感也会得到激发,在拨动学生心弦的同时为他们带来了不一样的学习体验。
二、 对教学方式进行生活化改革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要从学生自身的需求做起,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来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使学生获得更为成熟的社会性发展。在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
1. 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学生与文本对话最好的方式就是进行角色扮演。很多人认为思想品德教学不像语文学习那样能够编排成课本剧,其实不然,思想品德教材中的很多内容都是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和生活意义,将教材中的情境经过编排、表演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就能有效地唤起学生的已有经验,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与辨析能力。
如进行《家庭剧场》的学习时,笔者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角色扮演,自己编排课本剧,在教室里进行表演。学生所选取的故事都很有代表性,有的还是发生在本班学生自己身上的故事,他们表演起来也比较投入,对学生的触动非常大。在对话中,学生积累了更多的生活经验,同时,当他们在课下与父母之间产生了矛盾时,就会有更多解决矛盾的技巧,也对生活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感悟。
2. 對生活中的事件进行再现
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要经历很多的事,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他们对这些事件进行观察和探究,总结生活经验,最终对自身的价值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判断。如果我们能够指导学生再现这些生活故事或是事件的某些片断,就能够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中接受与行为思想有关的信息。
如进行《我们的智慧》的教学时,笔者就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经验与文本范例进行分组讨论,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场景的设置与分工,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一些。并适时地对学生进行价值的引导,我们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如:谁曾经有过类似的体验?你是怎样看待这些问题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倾听,综合所得因素得出最终的评价,以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通过换位思考体会他人的情感。要想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成熟的思想品德,教师不可急于求成,而是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综合考虑这个过程中的复杂性,循序渐进地推行自己的教育规划。我们要立足课堂,与学生一起模拟生活,实现思想品德的“来源生活,回归生活”,使教学的时空得到有效的拓展。
三、 对教学进行生活化的拓展和延伸
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设置时,教师要努力将课堂教学拓展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将学习、家庭、社会中的教育资源进行合理整合,让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生活经验,实现自我教育。
如进行《保护环境》的学习时,笔者就带领学生对本地的一条河流进行调查,发现环境污染的现象极其严重:河水是暗黑色的,漂浮着很多的塑料袋和垃圾,附近的居民都不断地往河沿上倾倒垃圾,导致河水散发着刺鼻的味道。笔者和学生一起找到了导致污染的各种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整改方案,在课外活动的时间带领学生去河道捡垃圾、写标语,并向附近的居民宣传保护环境的意义。在我们的努力下,几天之后,河水变得清澈了,学生也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总之,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我们要以学生的生活为教学的主线,以学生丰富多彩的实际生活为内容,以密切联系学生现实生活的活动为载体,以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为教学空间,让生活走近学生,让学生走近生活,让思想品德教育融入生活,用现实生活教育学生,以达到我们所期望的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