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的思想道德是表现在生活中的,因此,道德教育的开展也要与生活中的具体事例结合起来。那些纯粹的道德说教以及道德戒律的灌输犹如空中楼阁一般,没有任何根基,也难以收到应有的效果。小学生思想纯净,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正处于萌芽状态,在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将所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无论是道德规范的学习,还是生活常识的讲述,或者是社会知识的体验,都要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使思想品德教育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规范学生行为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
人的思想道德是表现在生活中的,因此,道德教育的开展也要与生活中的具体事例结合起来,那些纯粹的道德说教以及道德戒律的灌输犹如空中楼阁一般,没有任何根基,也难以收到应有的效果。小学生的思想纯净,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正处于萌芽状态,在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将所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无论是道德规范的学习,还是生活常识的讲述,或者是社会知识的体验,都要从学生的生活中来,使思想品德教育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规范学生行为的作用。
一、 生活化的教学导入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要想更好地激发他们对于学习的积极性,最为重要的是为他们提供能够激发其兴趣的学习材料。因此,在小学思想品德的导入阶段,我们要采取丰富有趣的导入方式和内容,使学生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到所学内容中来。有了兴趣,学生的求知欲就会随之变得极为浓厚和强烈,教师要把握住这一契机,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将学生的兴趣引导到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上来,使学生能够自觉进入知识的学习。
如进行“我的家人与我的伙伴”的学习时,笔者在课堂导入阶段让学生先做一个自我介绍,并介绍一下自己的家庭成员,说说每个人都有什么兴趣爱好。在学生做自我介绍时,教师要注意一下他们对于自己名字的说法,因为每个孩子都是家庭里的珍宝,孩子身上承载着家长的美好祝福与心愿,一般这些心愿都会在孩子的名字上有所体现。教师要提醒学生说说自己的名字,这样做不仅能够让其他同学记住他,还能使学生对于父母之爱有一个更为深入的理解。在学生讲完后笔者进行总结:“听了大家说自己名字的典故,老师觉得很感动,原来每个人的名字背后都有着深刻的含义。我们的名字表达了父母对我们的期望,那么,通过自己的名字,你对父母又有了什么样的理解呢?我们应该怎样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感谢和爱呢?”这样就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课程的学习。由此可见,利用学生熟悉的家庭介绍进行本课的导入,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深化他们的理解。
二、 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小学生的思维形式多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他们很难接受那种纯粹的理论教育,因此,教师要将思想品德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挖掘生活实例中所蕴含的“情”,并以“情”通“理”,以“情”和“理”为基础,使学生的“知”与“行”能够得到统一的、全面的发展。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对“情”进行挖掘,又该如何将“理”渗透其中呢?这就需要我们将教材中素材和范例融入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来,并努力搜索与所学内容相关的现代社会信息,将其进行整理加工后以生活信息的形式融入学生的生活中来,通过思想品德教学对这些内容进行转化,使思想品德教学能够轻松实现与学生实际生活的接轨,这样我们的教学材料和教学内容就会更具吸引力,学生的学习劲头也会更為高涨。
如学完“走进大自然”这一单元后,学生对大自然的美有了更为充分的了解,他们更爱大自然,对大自然有了更为深厚的感情。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一契机,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在校园中,我们要引导学生爱护草坪、花坛,学校里的一草一木都是有生命的,都是学校的公共财物,不能对其进行破坏,也不能乱丢垃圾,破坏校园环境。教师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了解一些破坏环境的行为,明白我们当前的居住环境不容乐观,正在遭受着逐步的恶化。这样学生在了解大自然的需求的同时就会在自己的头脑中牢固树立一种保护自然的意识,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 开展教育实践活动
我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与行为规范。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另一方面还要在课外为学生组织一些与所学内容相关的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灵活性。
如进行“我的角色与责任”的学习时,我们就可以在班级内为学生安排为期一周的值日活动,让学生承担自己的班级责任,认清自己在班级管理中所扮演的角色,主动去完成自己的任务,如整理图书、打扫卫生、擦黑板等等。这样做不仅能够使学生对自己的责任和能力有一个新的认识,还能充分发挥他们在班集体中的积极作用。此外,我们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劳动,在体会到社会劳动的艰辛之后,学生就能逐渐地学会尊重他人,明白要如何去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也明白了劳动的意义所在。
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在生活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也能帮助他们学会如何解决问题,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方面,社会实践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四、 以评价体现生活化教育
思想品德教学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我们要将多个方面综合起来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分别为态度、能力、结果。这样的评价能够促使学生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竞赛或活动的方式进行,采取定性评价法,鼓励学生自评、互评,这样做的根本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对思想品德学习产生足够的兴趣,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
我们的教材后面都有一个知识总结的模块,教师可以将这一部分利用起来,引导学生对本单元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评价。如结束了“我和规则交朋友”的学习后,我们就可以让学生结合班级公约、小学生行为准则来一个“自我评价”,每个人都要将自己的评价写在一张小纸条上,并注上自己的名字。写完后收上来再由教师打乱,无顺序地分发给各个学生,让学生在纸条的背面写上自己对于其他同学的评价,本次评价不用签名。再次收上来后,按照名字将纸条发给相应的学生。这样做能帮助小学生更为理性地认识自我,加强对自我行为的规范。
在小学阶段,思想品德的学习是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一个重要课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思想品德知识,明确日常规范要求,并帮助学生有效地运用道德思维,形成具有自我特色的思维方法,使小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正确地接人待物,并对他们的行为进行规范,让学生明白应该怎样做人,怎样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具体的生活中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
人的思想道德是表现在生活中的,因此,道德教育的开展也要与生活中的具体事例结合起来,那些纯粹的道德说教以及道德戒律的灌输犹如空中楼阁一般,没有任何根基,也难以收到应有的效果。小学生的思想纯净,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正处于萌芽状态,在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将所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无论是道德规范的学习,还是生活常识的讲述,或者是社会知识的体验,都要从学生的生活中来,使思想品德教育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规范学生行为的作用。
一、 生活化的教学导入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要想更好地激发他们对于学习的积极性,最为重要的是为他们提供能够激发其兴趣的学习材料。因此,在小学思想品德的导入阶段,我们要采取丰富有趣的导入方式和内容,使学生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到所学内容中来。有了兴趣,学生的求知欲就会随之变得极为浓厚和强烈,教师要把握住这一契机,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将学生的兴趣引导到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上来,使学生能够自觉进入知识的学习。
如进行“我的家人与我的伙伴”的学习时,笔者在课堂导入阶段让学生先做一个自我介绍,并介绍一下自己的家庭成员,说说每个人都有什么兴趣爱好。在学生做自我介绍时,教师要注意一下他们对于自己名字的说法,因为每个孩子都是家庭里的珍宝,孩子身上承载着家长的美好祝福与心愿,一般这些心愿都会在孩子的名字上有所体现。教师要提醒学生说说自己的名字,这样做不仅能够让其他同学记住他,还能使学生对于父母之爱有一个更为深入的理解。在学生讲完后笔者进行总结:“听了大家说自己名字的典故,老师觉得很感动,原来每个人的名字背后都有着深刻的含义。我们的名字表达了父母对我们的期望,那么,通过自己的名字,你对父母又有了什么样的理解呢?我们应该怎样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感谢和爱呢?”这样就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课程的学习。由此可见,利用学生熟悉的家庭介绍进行本课的导入,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深化他们的理解。
二、 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小学生的思维形式多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他们很难接受那种纯粹的理论教育,因此,教师要将思想品德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挖掘生活实例中所蕴含的“情”,并以“情”通“理”,以“情”和“理”为基础,使学生的“知”与“行”能够得到统一的、全面的发展。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对“情”进行挖掘,又该如何将“理”渗透其中呢?这就需要我们将教材中素材和范例融入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来,并努力搜索与所学内容相关的现代社会信息,将其进行整理加工后以生活信息的形式融入学生的生活中来,通过思想品德教学对这些内容进行转化,使思想品德教学能够轻松实现与学生实际生活的接轨,这样我们的教学材料和教学内容就会更具吸引力,学生的学习劲头也会更為高涨。
如学完“走进大自然”这一单元后,学生对大自然的美有了更为充分的了解,他们更爱大自然,对大自然有了更为深厚的感情。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一契机,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在校园中,我们要引导学生爱护草坪、花坛,学校里的一草一木都是有生命的,都是学校的公共财物,不能对其进行破坏,也不能乱丢垃圾,破坏校园环境。教师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了解一些破坏环境的行为,明白我们当前的居住环境不容乐观,正在遭受着逐步的恶化。这样学生在了解大自然的需求的同时就会在自己的头脑中牢固树立一种保护自然的意识,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 开展教育实践活动
我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与行为规范。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另一方面还要在课外为学生组织一些与所学内容相关的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灵活性。
如进行“我的角色与责任”的学习时,我们就可以在班级内为学生安排为期一周的值日活动,让学生承担自己的班级责任,认清自己在班级管理中所扮演的角色,主动去完成自己的任务,如整理图书、打扫卫生、擦黑板等等。这样做不仅能够使学生对自己的责任和能力有一个新的认识,还能充分发挥他们在班集体中的积极作用。此外,我们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劳动,在体会到社会劳动的艰辛之后,学生就能逐渐地学会尊重他人,明白要如何去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也明白了劳动的意义所在。
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在生活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也能帮助他们学会如何解决问题,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方面,社会实践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四、 以评价体现生活化教育
思想品德教学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我们要将多个方面综合起来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分别为态度、能力、结果。这样的评价能够促使学生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竞赛或活动的方式进行,采取定性评价法,鼓励学生自评、互评,这样做的根本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对思想品德学习产生足够的兴趣,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
我们的教材后面都有一个知识总结的模块,教师可以将这一部分利用起来,引导学生对本单元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评价。如结束了“我和规则交朋友”的学习后,我们就可以让学生结合班级公约、小学生行为准则来一个“自我评价”,每个人都要将自己的评价写在一张小纸条上,并注上自己的名字。写完后收上来再由教师打乱,无顺序地分发给各个学生,让学生在纸条的背面写上自己对于其他同学的评价,本次评价不用签名。再次收上来后,按照名字将纸条发给相应的学生。这样做能帮助小学生更为理性地认识自我,加强对自我行为的规范。
在小学阶段,思想品德的学习是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一个重要课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思想品德知识,明确日常规范要求,并帮助学生有效地运用道德思维,形成具有自我特色的思维方法,使小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正确地接人待物,并对他们的行为进行规范,让学生明白应该怎样做人,怎样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具体的生活中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