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病:不和陌生人说话

来源 :恋爱婚姻家庭·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obyuan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24岁的小琪,是设计专业的大学生。眼看就要毕业了,她的忧虑却越来越重:她害怕见到陌生人,每到人多的地方,不仅紧张得说不出话来,甚至有晕倒的感觉。为此,她几次求职均受挫败,一直打不开交际圈,更不知道毕业后该如何踏入社会……
  
   有照为证:她躲在爸爸背后
  
  小琪面对心理专家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其实我很怕,有一种想找个地方钻下去的感觉。”这无疑给心理学家出了一道难题:怕见生人的小琪,连正眼都不敢看一下,接下来怎么与她进一步沟通呢?
  “我想问一下,你只是在找工作时怕见生人,还是在任何场合遇见任何一个陌生人都害怕?”专家的第一问,就让小琪打开了话匣子。她说起过年的故事:在那段时间,总有很多人会带着一些礼物来看父母,家里很热闹。遇到这样的情况,因为客人们总会事先打电话过来,小琪就跟父母讲,我出去一会儿,然后,她就在外面独自溜达。到了估计客人会走时,小琪再打电话回家,问客人走了没有,她要等客人走了以后才回去。今年过年,他父亲有一个特别好的朋友,对小琪也是特别照顾的长辈来了,当时小琪没带手机,也没跟家里确认是否有客人在,回去就正好看见他们要下楼了。小琪赶紧以百米冲刺一样的速度,一溜烟跑了,等到客人走了才回家。小琪现在说这事情的时候,还紧张得手心都出汗。在她记忆中,很小就开始怕见陌生人。有一次,小琪跟着爸爸一起去当地的一个风景区玩,当时,有一个阿姨看着她特别可爱,想给她拍点照片,她就躲在爸爸后面不敢出来。结果,就留下一张特别有意思的照片。那上面只有她父亲拖着女儿的小手放在胸前,整个人躲在后面,给小琪留下的印象非常深。
  由这张照片的启发,专家进一步询问她小时候与爸爸妈妈的关系。小琪说,我只跟父亲比较亲近,跟母亲非常疏远。她没有给我任何作为母亲的关怀。她说母亲对她的伤害比较大。小时候,她的脚崴了,当时肿得老高,她就嚎啕大哭,妈妈却仍然在那里做她的饭,根本不理,连看都没看一眼。小琪觉得,虽然和妈妈一直生活在一起,但好像没有感情上的融合。她说,我看着她(母亲)就有厌恶的感觉。比如我在玩电脑,我妈突然在我后面站着,我就会非常厌恶。从小到大,小琪与她母亲的关系一直如此。前段时间,她还问过母亲,说我是不是你亲生的。因为那天正好是小琪在厨房里做饭,不小心手指给刀切了一个口子,当时就流很多血,妈妈也看见了,结果只淡淡问一句你怎么了,再没第二句话。所以,这使得内心一腔愤怒的小琪,逼出一句是不是妈妈亲生的话来。那么,小琪妈妈是不是只对她一个人这样感情冷淡,还是对爸爸或者其他兄弟姐妹都一样呢?小琪说是一样的。可以说,小琪怕见陌生人的原因,与她小时候与父母的关系,特别是与母亲的关系很大。但是否还有别的因素呢?
  
   一个耻辱:她一直埋在心里
  
  上小学时,有一次学校组织班会,老师带学生去温江游玩。当时的小琪还是班干部,所以,老师把作为活动经费的200元钱,让小琪带在身边。但是,这200元钱,不知道为什么就在游玩中丢掉了。小琪记得刚去上了个厕所,不一会就发现钱没有了。这对小琪来说,当然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事。同学们凑起来的200元钱,我怎么能丢掉呢?可当时没有任何证人、任何证据说那钱是怎么掉了。因此,小琪就受到了从未有过的羞辱。有人指着她的鼻子说,是你中饱私囊了,是你把那个钱自己用了。就在这时候,小琪的班主任过来了,她也不说什么,当着所有同学的面,把小琪的书包拿起来,全部翻倒出来,书掉了一地。小琪当时惊愕到不知道说什么,脑袋“嗡”地一下炸了。她非常生气,但一句话说不出来,回家嚎啕大哭了一场。
  就是这样一件让小琪受到莫大耻辱的事情,她从没跟任何人讲。父母也没讲,最好的朋友也没讲。直到现在一直埋在心里。
  专家分析,这件事与她后来怕见陌生人可能是最早、也最直接的显性来源,而与妈妈的关系则是隐性来源。先看小琪妈妈,她和每个人的距离都很远,甚至与自己亲生的孩子都很冷落。但不是说妈妈不喜欢她,而是妈妈缺少这方面的能力,她不知道一个母亲应该怎么表达对孩子的关爱。比如拥抱、抚摸。小琪就不满意了。所以,她现在与陌生人的距离感,很难说不是一种遗传。一种从妈妈身上慢慢潜入到自己身上的东西。她不喜欢妈妈,却使她的行为变得更像她妈妈,在人际关系上有很强的距离感。
  小琪也说,她有个亲戚,当时在学校任人事处处长。这关系应该算很近了,但她大学四年,总共跟他讲的话不到十句。她看着他心里就害怕得不行,觉得他一脸凶神恶煞,有种在官场上呼风唤雨的感觉,特别怕他。专家分析说,这种害怕,假设用另一个词来替代的话,是不是一种崇拜呢?你想,因为他会呼风唤雨,他能力很强,他事业有成,而恰恰又是你们学校的领导,如果你把这种害怕变成崇拜或者敬畏,是否能接受?小琪表示不能接受。那就说明小琪害怕陌生人,从深层来说,是她对权力的一种否定。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最需要的就是对过去认为的权威的一种否定,就叫蔑视权威吧。而这样的心境处理得好,这个孩子就正常成长起来了,但处理不好,她的逃避,会影响到她今后的人际关系。因为有一种无形的力量,促使她与权威的东西保持距离,不想招惹他们,也不让他们靠近自己,这就形成了心理自闭。再看丢了200元钱的事,她对权威的害怕,可能就来源于此。因为她本来敬仰的一个老师,竟然为找出200元钱的下落,就可以藐视她或不尊重她的权利,把她的东西当众扔出来,这对一个内心很要强的孩子是多大的伤害。往往是这样,一个否定权威,或者对权威有反感的人,他(她)是渴望权威的。他(她)是希望能够掌控一切的。小琪内心也是一个很要强的人,只是她一直没机会展现自己,所以,自从那个耻辱发生后,她就一天天把自己的内心掩藏起来,在家里、在学校,她总习惯与自己熟悉的人交往,直到参加毕业生招聘会时,才猛然发现自己已经失去了与陌生人交流的能力,从而导致她在求职道路上一次又一次经历挫败。
  在朋友介绍下,小琪从四川到北京才三天,得到一个专业对口的机遇。她鼓起勇气去那里应聘产品包装设计师。在交谈过程中,她主动从凳子上站起来,到那个权威人士的身边,有好几次两人的手靠得很近,这当然是无意识做的。那里的招聘人员对她评价说,准备不是很充分,带来的作品看起来不是很方便。她作品的颜色倾向于比较压抑。这个评价,只说小琪专业上的问题,而并没有说她害怕陌生人,或者感觉到她紧张。这就看出,小琪每次找工作失去求职机会,真正的原因并不是她说的害怕陌生人。
  专家认为,通过小琪的这次求职经历,可以看出是她夸大了自己内心的恐惧感的体验。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在求职时,都在不同程度上有害怕被挫败的心理。但我们不能夸大它,甚至觉得这是必然的。因为在人的认知过程中,会有一个惯性。比如我们小时候认为,什么事情是怎么发生的,我们就习惯地采取相似的一种认识。比如小时候,老师冤枉了你,或者不信任你,看起来这是一个个别事件,但由于你有了这个习惯性认知,认为你小时候就是这样的,你不讨人喜欢,连妈妈都不愿意搭理你,不关心你,你身边的人也不怎么信任你,所以你也回避他们。这样,你就缺乏了一个与人亲近的经验。以后,你也就会习惯地认知你的所有不顺,都是因此造成的。
  专家支招:小琪应当主动迈出这一步,从习惯性的认知模式里跳出来,自己做什么事,要大胆争取让别人来肯定自己,把好钢用到刀刃上,把精力用在需要突破的问题上,而不是去解决早年遗留的那些东西,小琪就会变得很轻松。把每一次求职经历,当作一种新的体验,一种更积极的经验,相信她一定会取得成功。
其他文献
情绪不稳定,到底多可怕?从手握方向盘的“路怒症”,到辅导孩子作业时的鸡飞狗跳,情绪失控往往就在刹那间。“冲动是魔鬼”,即便只是瞬间的失控,也可能导致悲剧的发生……   2018年10月,重庆的一辆公交车上,一名女乘客因错过下车地点与驾驶员发生激烈争吵,致使车辆失控坠入江中。   2021年2月20日,某航空公司的航班上,机长与乘务长因琐事在万米高空挥拳相向,激烈斗殴,当事人双双遭到终身禁飞的处
期刊
每年的五一節前后是春茶上市的旺季,不少市面上的茶叶价格开始疯涨,“一饼茶叶可以买一辆宝马”的话题曾登上微博热搜引发热议。有的商家大肆鼓吹“山头茶”“特效茶”,称其营养价值高,甚至有治病功效。   茶越名贵对健康越有利?对此,专家解释,仅从保健的角度看,这种说法是欠妥的。一般而言,名贵的茶多为嫩芽,颜色翠绿,茶水颜色略淡,口味比较清甜。俗话说,“粗茶淡饭益寿延年”,粗茶大多是“夏茶”,茶树在炎热的
期刊
蟹宜独食,不宜配伍   虽然不知道谁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根据文献记载,中国人吃螃蟹不迟于周代。“谓四时所为膳食,若荆州之鱼鱃,青州之蟹胥,虽非常物,进之孝也。”《周礼·庖人》中提到的“蟹胥”,据说就是一种螃蟹酱。   在魏晋以前,螃蟹只是很小众的食物。在春秋时甚至闹过“蟹灾”,一大波一大波的螃蟹横行田间,无人问津,听着就让人气愤,怒其不吃。但是春秋之后,再无“蟹灾”的记载。为什么呢?  
期刊
人们喜欢称陈赓为“乐天派将军”,他乐观、开朗,经常开玩笑和“恶作剧”,在血雨腥风的年代里,这成为同事和战友们的精神安慰剂。而陈赓令人津津乐道的两段婚姻,都是在革命岁月中结成的战斗友谊,他们因革命而相爱——王根英为革命付出了一切,并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傅涯一生不负陈赓所托,将陈赓身后之事安排得井井有条。陈赓的两段革命婚姻,堪称是美满婚姻的典范。   外表粗獷的陈赓内心其实很细腻,对妻子儿女,他总
期刊
很多老年人把炒股当作晚年生活的重要部分,他们炒股的热情完全不输年轻人。但是在波涛汹涌的股市中,老年人还是要以身体健康为重。   老人炒股炒出的悲剧   一天,一位年近七十的老人突然晕倒在炒股的电脑前,幸好老伴及时发现并向120求救,老人才得以脱离生命危险。而60多岁的刘大爷则是在退休后把自己毕生的积蓄全部投入了股市炒股,没想到股市震荡下行让他一下子亏了10多万元,由于受不了亏钱的精神刺激,他不
期刊
高士其出生在福建福州一個知识分子家庭,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1925年,他考入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后转入芝加哥大学医学研究院,专研细菌病毒学。   1930年,高士其由美归国。后来,他通过陶行知介绍,与戴伯韬、董纯才等一起,开始了编写“儿童科学丛书”的工作。在这个时段中,高士其完成了他的代表作《菌儿自传》。这篇作品,通过细(病)菌自述的方式,讲解它们的由来,在漫长时间里生存的情景,以及人类发现它们并
期刊
雄师渡長江   大江南北风云逐,雄师百万气吞吴。   樯橹断流天堑塞,红旗蔽日金陵覆。   挥戈东进临沧海,席卷南国下巴蜀。   地覆天翻乾坤转,神州五亿作新主。   张爱萍是军内外公认的“将军诗人”,他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摄影和书法作品,这些作品艺术地记录了党史、军史重要事件及重大活动,一如他的人品,扶正祛邪、激浊扬清。   1949年3月,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率渡江战役总
期刊
毕业之后,我被市直一个职能部门临时录用到他们新组建的临时办公室工作,这个临时设置的机构共有四个人,除了我是惟一的临时录用人员之外,其他的都是从各个单位抽调过来的。  这个临时办公室就设在市政府大楼的这个职能部门内,听新组建来的同事平常的议论,我知道了这个机构最多维持两三个月就会被撤销。  当初他们选择我的原因主要就是看中了我所学的计算机专业,所以接到上班通知之后,我很快就调整好心情,适应了这第一份
期刊
91岁的安徽人吕其明成了“当代偶像”——人民大会堂前,白发苍苍的他挺直了腰杆儿,伴着自己创作的《红旗颂》交响乐,迈着坚定的步伐走了进去。这一天,是2021年6月29日,他获得中国首次颁授的“七一勋章”。   对于“红旗”,吕其明的感受绝非常人能比——他就是在红旗下长大的一代人。吕其明在创作《红旗颂》。   10岁参加新四军   1930年5月,吕其明出生在安徽无为县一个进步知识分子家庭。他的
期刊
15世纪,在纽伦堡附近的一个小村子里住着一户人家,家里有18个孩子。光是为了糊口,一家之主、当金匠的父亲丢勒,几乎每天都要干上18个小时———或者在他的作坊,或者替他的邻居打零工。  尽管家境如此困苦,但丢勒家年长的两兄弟都梦想当艺术家。不过他们很清楚,父亲在经济上绝无能力把他们中的任何一人送到纽伦堡的艺术学院去学习。  经过夜晚床头无数次的私议之后,他们最后议定掷硬币———输者要到附近的矿井下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