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需要多少钱

来源 :世纪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kl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12月12日至13日,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此次会议明确了今后推进城镇化所需完成的6项主要任务,同时会议还讨论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据悉,有关部门将根据会议讨论情况作出修改。
  城镇化发展方向确定后,所需要的钱从哪儿来?这个问题已成为城镇化过程中绕不过去的坎儿。据报道,国家开发银行预计未来3年我国城镇化投融资资金需求量将达25万亿元。
  事实上,这并不是第一次测算城镇化成本。自2006年以来,不算国家开发银行此次预计,一共有包括中科院、原建设部、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社科院等六家机构测算过城镇化成本,农民工市民化的人均成本从2万元到13万元不等。
  那么,城镇化的成本从何而来?除了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之外,目前绝大多数的研究都是关注“农民工市民化”的成本,意即目前不享受或者较少享受城市公共服务的农民工,享受和城市居民一样的公共服务所需要支付的成本。据金三林和许召元在《农民工市民化的成本测算》中的测算,这些成本大致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1.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成本;2.医疗保障成本;3.养老保险成本;4.民政部门的其他社会保障支出;5.社会管理费用;6.保障性住房支出。
  如果以每个农民工市民化的成本再乘上目前的农民工数量,这当然是一笔巨额支出。国家统计局于2013年5月27日发布的《2012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农民工总数达到两亿六千万。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这么大的支出并不是立即需要支付,而是未来几十年内的成本。
  就像金三林和许召元所指出的:农民工市民化成本的支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不需要一次性投入,而是伴随着农民工市民化的过程。短期来看,义务教育和保障性住房是主要支出;长期来看,养老保险补贴是主要支出。其中,义务教育和保障性住房的支出,占总成本的1/3左右,养老保险补贴约占总成本的40%—50%,但养老保险补贴受养老金支出政策的影响很大。如果把这几十万亿的巨额成本分摊到未来七十年,那么这个数字就不会显得特别大。
  更为重要的是,城镇化并不只是成本巨大的农民工市民化,还会产生巨额收益:
  首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口涌入,会带来巨额现金流,改善当下城市的财政支出结构。在中国绝大多数城市,老龄化是一个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而现收现付的养老金体系,急切需要更多的年轻人为目前的城市老人支付养老金。
  以上海为例,2011年户籍人口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量达到331万,占户籍人口的23.4%。25到44岁年的轻劳动人口比例为26.9%。老龄化和少子化给这个城市的养老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虽然上海的人均GDP在全国名列第二,但上海的退休金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上海的养老金都存在着近百亿的资金缺口。这个情况在2012年得到了改变,原因是上海加大了对非户籍人口的社保征缴力度。近百万年轻劳动力缴纳社保为这个城市提供了巨额的现金流。事实上,这现象并非仅在上海一地,各大城市或多或少都存在。
  其次,农民工市民化会给整个经济带来活力。城镇化之所以重要并不在于修路造桥会带来GDP,而是因为人的集聚而产生的专业化和社会分工会让生活更美好。因为人口的集聚,城市公用设施的使用成本就会大规模降低,同时,还会产生新的就业机会。在农业社会中,人更多的是依赖自给自足。但是,在城市中,这都需要通过社会分工和合作才能实现分工和合作,这就提高了生产效率,从而能够给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也正是如此,在政府眼中,是把城市化看成挑战,但是在很多商家眼中,这却是巨大的商机。
  麦肯锡的一个报告指出,自2010年到2030年间,中国城镇人口将从6.3亿人增加到9.9亿人,占全球新增城镇人口的1/4。人口规模超过500万的城市,从14个增加到32个,占全球50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40%。从2005年至2025年,人口迁徙将占到城镇人口增长的70%。到2025年,现有移民(1.03亿)及未来新移民(2.43亿)占全部城镇人口的比重将达到40%。推动这些迁移人口市民化,将会激发巨大的内需消费需求和人力资本提升。也正是从这个意义而言,城镇化是中国经济的发动机。
  既然城镇化能够带来这么多的收益,为何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总是把城镇化或者说是农民工市民化看成是一个巨大的包袱?在我看来,这可能是由两个因素导致:
  第一,政府包揽了城市化所需要的基础设施的巨额投资,但是由于没有合理的税收机制将这部分收益返还给公众,而是让个体的私人部门获得了全部收益,因此会觉得这是负担。事实上,政府只要设计一个合理的财税体系,那么这种局面就可以得到缓解。
  第二,由于公共服务的惯性思维,政府包揽了公共服务的提供,巨额成本让其不堪重负。有些人全然想不到可以采用市场化的方式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公共服务并不见得只是负担,同时还能吸纳大量的就业人口并为社会创造价值。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所要做的就是改善公共服务的提供机制,让市场发挥作用。在物质贫乏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谁能想到在历经三十年后,会有今天的巨大成就?
  其实,对某一城市或者市区公共服务融资方式的简单描述,需要对负责每项服务的不同实体进行完全识别;需要分析各实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特许和补贴;需要研究每个实体如何为其净支出融资……只有这样,才能找出当地使用者、地方纳税人、国家纳税人、未来纳税人等所承担的公共服务成本比例。既然市场能够在提供物质方面取得巨大成就,那完全可以在公共服务方面也发挥作用。
  有学者建议,目前中国城市财政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增值税、营业税以及土地使用权出让收益。这些税种鼓励城市招商,却不鼓励吸收外来居民。中国应当实施改革,对居民房产和商业房产征收从价的房产税。对居民房产征税,将鼓励城市接纳新的移民,也有助于为城市居民服务筹资。事实上,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地方税种”就是这个思路。如果能够在融资的市场化上再下工夫,那么城镇化的成本根本就不是问题。从这个意义而言,被众多专家所关注的城镇化成本可能是被夸大了。
  责任编辑/乔旭
其他文献
初中思想政治课是教育、启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课程。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依据苏人版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初中思想政治课着力培养学生的伦理道德素质、法纪素质、心理素质、思想素质和政治素质,通俗地说就是让学生“学会做人”。而教师的任务就是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当中学会如何做人。  一、多层面塑造人的品质——初中思想政治课培养目标分析  思想政治课是教师塑
有学者诚恳地指出当前历史新课改的热情虽然高涨,但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缺失却明显了,主要表现在教材内容中不凸显历史人物,课堂上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实质是“人的缺位”。教学中常发现学生可能会把具体的历史知识“还给教师”,但是我们的历史课堂应给学生“带得走”的教育,即人文教育。  一、依据课标确定教学立意  每一堂历史课都有自己的思想灵魂,这就要求教学设计中注重教学立意,既要抓住核心
“快乐课堂”,是教育界深入探讨的课题。初中生正处于少年向青年过渡的时期,在中学音乐课中营造“快乐课堂”是完全有必要的,通过“快乐课堂”的营造,让学生对音乐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使他们成为“乐之者”,让学生乐在“乐”中,从而进入最佳学习境界,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中学音乐课中营造“快乐课堂”的几点尝试。  一、创设“快乐课堂”情境  1.让流
高三历史复习课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历史主干知识,构建历史知识体系,理解历史阶段特征,掌握学科基本技能,熟练地掌握各种题型解题方法,提高历史思维能力等。这些要求决定了高三历史复习课的形式是多样的,实现目标的途径也是多元的。历史试卷讲评课作为复习课的一种重要形式,在高三历史复习教学中具有其他课型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下面笔者仅就高三历史讲评课教学的实践谈一些体会。  一、历史试卷讲评课的重要性  试卷讲评
在高中教学中,政治课承担着基础教学和道德培养等方面的职能,在学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从教学过程和方法培养的角度,浅谈如何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搞好高三政治教学,以抛砖引玉。  一、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通过生活实例多做引导,多创设问题情境,使高三课堂教与学的本质呈现出来,让学生感到惊奇、有趣,不断激发求知欲,不断思考每个问
落后生,一般是指那些在学习、纪律、行为习惯等方面较落后的学生,也称为后进生或学困生。素质教育的首要标志是学校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想使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这就存在一个带有普遍性、长期性的问题,即落后生的转化问题。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落后生的转化问题是所有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必须努力研究的重要课题。  笔者所从教的学校是粤北山区城镇普通中学,在教育管理体制、社会环境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之下,落后生这个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能较熟练地运用读书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阅读能力是语文学习能力诸要素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水平。因此,培养初中生的阅读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此,笔者也略谈己见。    一、通过课前阅读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    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叶圣陶先生指出:“一篇精读教材放在面前,只要想到这是一
很多学生不喜欢上政治课,觉得政治课枯燥无味,这样使得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也没有积极性。政治在中考和高考都占据着一席之地,而且在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中都会用到政治知识。可以说,初中是学生打下政治基础的好时机,政治教师也应该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打好基础。主题式教学模式的引入可以很好地解决当今课堂上的现状,也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政治,喜欢政治。主题式教学,就是融主题、教材、教学方法、场景为一体,以教具、音乐、语言
体育是一门以运动实践为主要内容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一起训练、运动、游戏、竞赛,教学过程就是一个师生同欢乐、共患难的过程,师生关系是否和谐对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将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体育教师应有充分的认识,努力协调好师生关系,积极营造和谐的氛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一、初中体育课堂师生关系的现状分析  在目前初中的体育课堂中,存在着一些不民主、
一、从教材一幅图片说起“北伐”的那些事儿  高中历史教材中大量历史图片能帮助学生提高认知能力,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历史情境,提高教学有效性,但个别图片因为注解过于简单,超出学生理解能力的范围,给历史教学增加了难度。在教学《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中,笔者按照人物教学任务要求学生归纳概括孙中山一生的主要历史活动和功绩,并突出强调孙中山并未直接领导北伐,因为北伐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