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悟诗情,解读意象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vian4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结合教学实例,从趣味诵读、巧用绘画、借助故事三方面探讨了低年级古诗文启蒙教学的有效策略,以期能帮助学生增强语感、积累语言,逐步提高文学修养。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古诗词教学 启蒙教学
  自古以来,中国都是一个诗的国度,无数辉煌的诗篇都是培養人文精神、道德修养的精神沃土,正如培根所说:“读史书使人明智,读诗书使人灵秀。” 低年级学生由于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古诗文教学的目的不在于完全理解内容的深度,而在于增强语感,积累语言,逐步提高文学修养。因此,更需要教师能够用心探索,以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在对古诗词的鉴赏中染其色、闻其香、尝其味。下面,笔者就结合教学实例,从如下几方面对低年级古诗文启蒙教学略谈浅见。
  一、趣味诵读,培养语感
  古诗文短小精悍,字数、句数整齐均衡,讲究韵律和节奏,诵读起来朗朗上口,趣味盎然,很受学生喜爱。在小学阶段,学生由于年龄原因对相隔年代较为久远的古诗词理解起来存在不可避免的难度,教师应注重学生对古诗词朗读兴趣的培养,在读中培养语感,感受古诗词的音韵美,在读中整体感知,以“读”引领学生真正进入古诗词所描述的意境,这就是朗读的魅力。
  例如,李绅所作的《锄禾》一诗,“午”“土”“苦”押韵,整首诗读起来节奏明快、简洁优美,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反复诵读。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课件,将诗与图对照,体会“日当午”的炙热,“锄禾”的辛苦,知道粮食来之不易,从而读懂诗句的意思。结合插图,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心里有什么想法,初步养成爱惜粮食、尊重劳动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教会学生如何正确朗读五言绝句,学会在朗读时前两个字生稍作停顿的习惯。教师示范朗读,学生指读、齐读,以多种形式朗读古诗,培养学生的语感,体会古诗词的韵律美。
  古诗读好了很美。多种形式的趣味诵读,可以激起学生反复朗读、背诵古诗词的兴趣,体会古诗词中的思想感情,从而做到有感情的去朗读古诗,在全身心的投入中引起情感共鸣,在情境中产生真实感和亲切感。
  二、巧用绘画,体会意境
  一首诗就是一幅优美的画,古诗的特点就是诗画合一。因此,根据诗的内容去绘画,是古诗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和理解古诗的重要手段之一。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让他们用稚嫩的画笔再现诗中的意境,不仅可以增强他们对诗的理解,也在涂抹上他们喜欢的颜色的过程中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
  例如,骆宾王所作的《鹅》,这首千古流传的诗歌,以清新欢快的语言将“鹅”描绘的自然、真切、传神。在课本上,图画背景是一只雪白的鹅浮在一个长满绿树的小池塘里有节奏地划动着它红色的脚掌。艳丽的白、绿、红三色相映,煞是好看。引导学生拿起画笔也来画一画,涂抹上自己喜欢的颜色。观其色,品其味,甚至还有的小朋友用他稚嫩的画笔在画中加上了初升的太阳、绿色的荷叶和调皮的小鱼,色彩艳丽,其趣无穷,学生也由初始的美感逐渐上升到喜爱,最终理解这首咏物诗,在不知不觉中去关注和诵读,提高了对古诗的领悟力。
  在学习古诗时,借助绘画策略,可以留给学生直观形象的记忆,从色彩中产生美感,爱由心生,进而到关注,不断诵读,体会其意境,其乐无穷,层层递进,便于低年级学生诵读、理解和记忆。这不仅能让学生读的有趣、读得动情,也能让古诗教学更显魅力。
  三、借助故事,理解内容
  一首古诗一个故事。听故事是小学生最感兴趣的,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故事性教学方法,将每首古诗词变成一个个小故事,让学生在记住这些故事的同时,增加对古诗词诵读的兴趣。同时,也能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故事情境中去理解古诗词背后的历史状况和创作背景,更好的去体会诗词的意境,在读中理解、感情和体验。
  例如,曹植的《七步诗》,反映着三国时期曹魏统治集团深深的内部矛盾,学生是很难一下子去理解豆子、豆萁背后真正的所指。为此,我用故事的形式改写了这首《七步诗》,从曹操父子三人的故事开始,到曹丕做皇帝,再到迫害曹植,必须在七步路的时间内做出一首诗,曹植未满七步即成诗,即这首《七步诗》。在听的过程中,学生听的津津有味,也能感受到曹植的才华出众,感受到曹植面对政局满腔的悲愤与无奈。由此,学生理解了为什么会发生手足相残,再让学生共同诵读和品味,学生自然能理解豆子暗指曹植,而豆萁暗指掌权的曹丕,诗人巧妙的以“箕豆相煎”象征了曹丕对自己的手足相残,也写出了当时尖锐的内部矛盾,比喻十分贴切。在理解诗歌内涵的基础上,学生也才能在品读中正确理解作品,点燃诗心,知人论事。
  运用故事,再现情景,增强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给人以情的感染和熏陶,感受作者此时的情感,以此来点燃学生的诗心,那么学生的印象无疑是深刻的,也更能引起心灵的共鸣。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绚丽多姿。脍炙人口的古诗是我国语言中的珍宝,艺海的奇葩,是民族文化精华的积淀和展示。作为炎黄子孙,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民族文化是我们共同的职责。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们教师应用心探索,以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之成为教改课堂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成竹.探索低年级古诗文的朗读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2015(3)
  【2】张静.绘画,让古诗教学更有魅力【J】.陕西教育,2012(7)
其他文献
【摘 要】  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实施,语用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本文以《颐和园》教学为例,从行文结构、典型段落、适时语境三个维度来聚焦文本中的“言语形式”;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挖掘、提炼文本内容蕴含的核心语用价值,找准语言文字运用的切入点、训练点,践行“语用”之路,突显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凸显语用”的特点。  【关键词】  言语形式 言语实践 阅读教学
期刊
状物作文,首先要描写物的外形特点。我们描写花儿,首先要仔细描写外形特点。  一般来说,描写花儿的外形,应该具体地描写花儿的形状、颜色,气味三个方面,要写清楚花儿的大小,厚薄、形态等;写花儿的颜色,要描写花儿的颜色的浓淡,色彩的种类等等;写花儿的气味,要写出味道的独特来。  A.茎:粗细、高矮、色彩  B.叶:形状、色彩、变化  C.花:形状、姿态、颜色、香味(花的描写是重点)  D.精神  1.细
期刊
写作是用文字语言表达自己对于生活的感悟,表达自己内心情感以达到与人沟通目的的方式。因此,语文作文写作不仅是初中学生语言能力考核的重要项目,同时作文写作也是表情达意、培养学生思考能力、逻辑能力的主要手段,是学生必备的语文技能之一。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提高语言能力是初中学生的必要功课。  一、写作主体要以学生为主  写作的实质是作者表情达意、与外界沟通的渠道,然而在传统的教学过程当中写作总是不自觉地变
期刊
【摘 要】  梭罗的伟大尽体现于《瓦尔登湖》这部充满反思和内蕴深刻的伟大作品之中。《瓦尔登湖》中蕴含着深刻的生态思想,是梭罗对于当时的工业文明的反思的产物。他提倡简单的生活方式,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将物质生活简单化,强调人的精神生活的重要性。他的生态思想在生态危机四伏的当下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梭罗 瓦尔登湖 生态  亨利·大卫·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18
期刊
在应试作文中,决定得分的最大因素莫过于是否切合题意并紧扣中心。特别是在高考作文里,学生因扣题不紧造成的分数损失,远比语言表达或结构失误造成的损失惨重。因此,在写作中做到切合题意并突出中心是得分的关键,而要突出中心,主要在于点题扣题。  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说:“高考作文,要多一点‘二锅头’,少一点‘碧螺春’!” 就是说,高考作文必须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以让阅卷老师在瞬间被它吸引,被它
期刊
班级教室是几十个学生集体学习的场所,如何充分发挥现代教育制度下班集体的教育功能,受到美日等教育发达国家中小学的高度重视,其中包括提倡小组讨论写作。美国学者认为,小组讨论对写作的作用不仅在于思维在谈话中有直接的参与,而且为观点孕育提供了良机,意识的扩展促使写作胚胎逐渐成长壮大,让学生在讨论中形成和发展观点。因此,对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都是有帮助的。  小组讨论对写作有这样的作用,正好能弥补高中学生议论
期刊
课改进行到今天,语文课堂经历了沉寂而喧嚣,继而沉淀的巨变,沉淀之中的宁静正是由“语用”这一理念带来的。  何为“语用”?课标2011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语用”是小学语文课程工具性的最根本的体现,是在学习语言文字基础上的学以致用,具体到课堂教学则是在关注“写什么
期刊
【摘 要】  学生的写作,大多是取材于自己熟悉的生活经历,生活中的题材他们经常会重复使用,缺乏新意,雷同现象颇多。出现这样的情况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怕写作。而概念图的出现,恰如其分地使作文教学走入了“老师易教,学生爱学”的状态。  【关键词】  小学 作文教学 概念图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创新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为此,作文一
期刊
【摘 要】  应该注重在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新版《道德与法治》教材更为关注学生的价值引领,以学生的生活为出发点,重视在活动中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教学中应联系生活,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关注需要,精心设问,鼓励学生在体验中反思;直面问题,设计活动,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提升。通过创设有效的体验活动,使学生的道德在多层面的体验活动中无痕地内化,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更长
期刊
抒真情,写实感,是中考作文的一个基本要求。今年来,中考命题者更是一再强调作文的这一要点。遗憾的是,我们很难看到发自肺腑的真情之作。  原因何在?  1.缺乏感悟生活的能力  固守在自己的世界里,游戏、网聊,已成为学生业余生活的主要内容,他们很少去关心身边人、身边事,再加上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以为一切都理所当然,渐渐地对身边的人事缺乏触感,慢慢地与周围“绝缘”了!  2.感情淡漠  唯我独尊,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