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prion的中译名,兼论“朊”字

来源 :中国科技术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t66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能给prion这一外文术语确切的中文译名,学术界多年来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在2008年4月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组织的生物学三个分支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的协调会议上,prion的定名仍然是一个热点,观点分歧较大。笔者作为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委员,在此再次阐述我们的观点,同时,对“朊”字进行申辩。
  
  一 prion的定名
  
  2008年4月,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组织的协调会议上,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对prion一词的定名分别是“朊病毒”“蛋白感染子”和“普里昂”。
  细胞生物学支持定名为“蛋白感染子”,依据是:忠实于英文缩写prion的原始词组proteinaceous infectious particle。遗传学支持定名“普里昂”,理由是:为了避免错误译名可能引起的概念不清,故主张音译。
  缩写的prion不能还原为proteinaceous infectious particle,因为这一英文词组的组合中少了词尾的“on”。如果将prion简单地视为proteinaceous virion的组合词,也许更合适。[1]若是这样,译名应为蛋白质毒粒,简称朊毒粒。再者将一个英文缩写还原成为全词组是不合适的。之所以用缩写是为了方便,对外文缩写的中文定名不应该直译于原始的外文词组。再次,在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中,对与基因和核酸有关的因子命名时,才用“子”,并以此和其他类型的因子相区分。
  “普里昂”这样音译显然是“词不达意”。如果其他的外文也都以此为例,跟着音译,则中文术语将损失汉字表意的优势。当然,也有一些术语是音译的,但只有在音译的同时赋予意义是最理想的,如gene译为基因,可是这样成功的例子少而又少。
  将prion定名为“朊病毒”更为合适,因为它简明,既表明了其蛋白质本质,与proteinaceous是相当的,又反映了其感染的特性,与virion相当。然而,传统的观念是,病毒一定需要含有核酸,因此,“朊病毒”也受人置疑;再者“朊”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广泛使用了,这也成了否定“朊病毒”的理由。可是,对prion的认识是有一个过程的。初期发现,引起疯牛病的因子,可以自身“复制”,犹如病毒,然而,其本质又是没有核酸的、纯净的蛋白质。为此,将prion定名为“朊病毒”是非常贴切的。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了越来越多的蛋白质,甚至溶菌酶和胰岛素这样最常见的分子也具有prion的特性,都可以像引起疯牛病的因子一样自身“复制”。只是这样的“复制”不是合成出新的蛋白质,而是构象发生“病变”。如果说,经典的病毒是利用了寄主中的各种“资源”,以其持有的核酸为模板进行自身“复制”,并合成蛋白质,那么,朊病毒则是以其持有的、异常的立体结构为模板,以机体中类似的蛋白质作“资源”进行自身“复制”,即将 “非我”类型立体结构的“自我”分子转变为“自我”的立体结构,甚至可以将“非我”分子的立体结构改造为“似我”的立体结构,最终都成为β片层缠绕而成的β样纤维束。这样的终极产物,既对热等物理因素稳定,又对常见化学试剂稳定,更有甚者,还对作为生物催化剂的蛋白酶稳定。[2]这样,“顽固不化”的产物,在哪里出现,就在哪里产生“病害”,其危害性不亚于HIV。就这点而言,这样的以蛋白质(朊)为本质,又可以引发一大类疾病的毒性因子,被称为“朊病毒”又有什么不妥呢!
  在学科发展过程中,很多概念都是在演化的,尽管术语已经确定,但是其含义仍可不断地拓展。以生物化学中的“核酸”为例。最初,因其是发现DNA于细胞核中的酸性物质,而得名。目前,却发现它们不限于细胞核,也存在于细胞质中,甚至在线粒体中也有。可是,并没有因为它们在细胞核外也有,而将它们更名为其他××酸。同理,“病毒”的含义也可拓展为:可以没有核酸,但通过相似方式复制自我而致病的因子。
  
  二 对“朊”字的申辩
  
  “朊”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广泛使用了,这也成了否定“朊病毒”的理由。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朊”字进行申辩。
  首先,“朊”字在两本有一定影响的字典上都能查到[3-4]。在康熙字典上,此字,一是与“管”同音,意为“胃脯”,此释义在《汉书•货殖传》中已有。二是,通作“”。三是,与“阮”同音,其义为“人阴异呼”。在新华字典中,也有此字,与“阮”同音,ruǎn,为蛋白质。由此可知,“朊”字古已有之,只是在近代的生物化学中被赋予了新含义。
  蛋白质的研究源于对鸡蛋中蛋白(egg white)部分的研究。为此,早年与其对应的德文是“eiweisskoeper”,意为“蛋白体”。在20世纪初,生物化学家根据希腊文中“Προτο”创造了“protein”一词,并广泛使用。就希腊文中的含义,并没有“蛋白”或“蛋白体”的意义,其释义是最原始的,指一大类生物体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在protein一词问世时,已经知晓蛋白质并非都在鸡蛋的“蛋白”中,创造并统一使用protein,就是为了避免与最初研究蛋白混淆。然而,中国的生物化学前辈为何不以含义“最原始物质”来定名protein,而仍将这类物质称为蛋白质,吾辈不得而知。此外,机体中诸多的器官均是以“月”为其偏旁,而“元”又有原始、基础的含义。因此,“朊”的构字中,似乎含有机体中最原始、最基础物质的含义。而“朊”又是汉字中早就有的。因此,“朊”作为英文protein的译名是非常确切的。据说,在20世纪50年代,对protein的译名曾有过南北两派之争,一是沿用惯用的“蛋白质”,另是主张用“朊”。最后,决定仍用“蛋白质”,而不是“朊”。事实上,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中,“朊”字基本上不用了,但是,在1980年版本的新华字典中还收录了此字。
  prion一词传入中国,在为其定名时,又有人想到了“朊”字。因其简明,用于“朊病毒”的定名,非常合适。因“朊”长久未用,一旦被用即遭非议,与其关联的“朊病毒”也立时遭到“株连”。
  与蛋白质相关的同类物质,还有“肽”“胜”。其中,“肽”是目前最常用的,在新华字典中是有的,但在康熙字典中,并没有找到。如果确实如此,则“肽”字是在近期的某一时候新造的。目前在生物化学中“胜”却已经不用了,全被“肽”字替代。后造的“肽”可以不加置疑地使用,而早已存在,望字即能解义的“朊”字,却遭冷落,乃至非议,这确实令人费解。
  在名词审定中,曾一再强调,在泛指广义蛋白质时,其中的“质”不能省略。可是,笔者审稿时,却发现在文章中应该使用“蛋白质”之处,往往被口语中的“蛋白”所代替。如果“朊”能得到正名并使用,也许可以避免这种事情发生。
  
  参 考 文 献
  [1]王克夷.Prion的定名和定义.中国科技术语,2007,9(4): 31-32.
  [2]王克夷.蛋白质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327-329.
  [3]康熙字典(未集下,二,同文书局原版). 北京:中华书局,1958.
  [4]新华字典.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390.
  
  王克夷: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与
  细胞生物学研究所,200031
其他文献
自2003年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来,报刊上关于“以人为本”的由来说法甚多。这里稍作考辨。  1.中国的“以人为本”。不少人认为,“以人为本”提法源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其实,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就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管子霸言》:“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见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版本《管子》,1936年版,第2册第8页)管仲所说的以人为本
期刊
在《中国科技术语》2008年第6期,访问台湾陈泰然教授的《规范科技名词是一项扎根性的工作》[1]这篇报道中,提到陈教授认为clockwise译“顺时针”不对,clock指的是“钟”而不是“针”。于是他把台湾小学、中学教材中涉及的术语都改成“顺时钟”了。文中“编者注”注明大陆译为“顺时针”。  笔者认为,“顺时针”指的是“按照时针转动的方向”,似比“顺时钟”更胜一筹。如文献[2]:“clockwi
期刊
天体测量    术 (1)shu (2) calendar   (1)计算天体运动的方法。《后汉书律历志》:“《四分》之术,始颇施行。”(2)清乾隆以后,为避弘历讳,将“历”均改称“术”。  度 degree   中国古代以一周天为365又1/4度。《周髀算经》:“三百六十五尺四分尺之一,以应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  古度 (1)ancient degree(2)pre-ancient d
期刊
经过两年时间的多次修改,新版国标 GB/T 6425—2008《热分析术语》已于2008年8月由中国标准出版社正式出版。现将该项标准的要点与主要创新点概述如下。    新版国标主要变化和尚需说明之处(要点):    1.热分析总定义  新版国标将热分析定义为“在程序控温(和一定气氛)下,测量物质的某种物理性质与温度或时间关系的一类技术。”与原国标GB/T 6425—1986 的定义“在程序温度下,
期刊
摘 要:针对译名混乱一直是学术界普遍关注和长期争论的问题,回顾了西方和国内学者对translationese的研究状况,通过概念对比的方式对translationese的三个通用汉语译名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规范translationese的汉语译名提出了看法。  关键词:译名,翻译症,翻译腔,翻译体    一 引言    《上海翻译》2006年第4期曾刊载王宏的文章《Translatio
期刊
2009年2月10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召开2009年度常委会会议。全国科技名词委主任路甬祥,副主任刘成军、程津培、杜祥琬、武寅、孙寿山、刘青,常委寿晓松、李济生、王永炎、张礼和、陈运泰、陆汝钤、张焕乔、贺化、张先恩、沈爱民、张晓林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潘书祥、杨鲁、高中琪、祖广安、刘洪海、冯文礼、陈红等近30人出席了此次会议。程津培副主任主持会议。  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全国科技名词委副主任刘青
期刊
摘 要:《新编大学英译汉教程》是目前中国高校英语专业采用比较多的一本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然而该教材在科技英语翻译部分所举的例子中存在一处明显的翻译理解错误。  关键词:翻译教材,术语,理解错误  Abstract:In A New Coursebook o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a popular textbook for English
期刊
教育部国家语言监测与研究中心  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华中师范大学  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中国中文信息学会  《中国科技术语》杂志社 联合发布    2008年,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一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研制的“神七”于2008年9月25日成功发射。航天员翟志刚身着特制的“飞天”航天服首次进行出舱活动, 成为中国“太空行走”第一人;“京沪高铁”的建设,杭州世界第一“跨海大桥”的落成,北
期刊
“载人飞船”不同于“航天飞机”    载人飞船(manned spacecraft)是一种可供一次性使用的往返飞行于地球与太空之间的载人航天器。俄罗斯的联盟系列飞船、美国的阿波罗号均属载人飞船。航天飞机(space shuttle)指往返于地面和近地轨道之间的可重复使用的太空飞行器。美国的哥伦比亚号、发现号和奋进号等都是航天飞机。航天飞机技术先进,载荷量大,但成本和维修费用远高于载人飞船,而且安全
期刊
《中国科技术语》在2007年第4期和2008年第1期展开的关于prion定名的讨论,体现了学术界的百家争鸣,目的是促进科学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很好。在讨论中,笔者写了一篇题为《“朊病毒”比其他译名好》的短文。文末也指出:其他译名也不是没有道理的。现在,阅读了贵刊登载的一系列讨论文章后,笔者归纳得到下列看法,并建议不要再争论了。  1.prion的全译名——感染性蛋白因子、蛋白感染子等不可取,因“不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