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论述进入老龄化阶段,老干部工作部门图书馆作为一个社会教育机构所应承担的责任。通过对离退休人员身心特点和心理需求的分析,阐述了图书馆为退休人员服务的重要性,并就如何为离退休人员服务提出具体建议和对策,开拓图书馆工作新的服务领域。
关键词:老干部部门图书馆;老龄化;读者服务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当今中国较为突出的一个结构性社会问题。其对中国的社会、经济与文化等诸方面的影响也愈益凸显。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目前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达到了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为8.87%,预计到2040年,中国的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
其中,具有丰富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的离退休干部本身就是一座“图书馆”。如何让这座“图书馆”的宝藏更加丰厚,为社会增添更多的正能量,就需要全社会积极应对老龄化的到来,实现图书馆人本服务的价值重塑,努力拓展离退休人员的文化生存空间。
一、图书馆加强离退休人员阅读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在老龄化的社会环境下,做好离退休人员读者的阅读服务工作是社会和时代赋予图书馆的崇高使命,老干部部门图书馆应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引导和服务老年人读书、用书。
(二)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结合离退休人员“两项待遇”保障,做好他们的阅读服务工作,满足他们“求智、求知、求乐”的阅读需求,十分值得老干部工作部门关注和研究。
(三)离退休人员从工作岗位退下后,需要延续对社会事务参与的积极性,需要有发挥余热的空间。图书馆作为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可以使离退休人员的生活更加充实、精神愉悦。
二、离退休人员的身心特点和心理需求
(1)离退休人员的身心特点
1.老年人的生理变化
人们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身体各个生理器官会出现普遍的退化现象,例如视力、听觉、动作、行为等等。这种对周围环境的变化反应相对迟缓或者模糊的特征,会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起居,同时,在阅读过程中也会体现出来,这就需要我们从这些细节入手,更细心、深层次地从根本去解决老年人的不便。
2.老年人记忆力的变化
人的记忆力也同样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出现一定程度上下降的问题,记忆力的下降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不便,记忆力的下降在无形中给老人的安全带来了隐患。
3.老年人智力的变化
老年人经历一生沉淀,阅历丰富,分析和判断能力和中青年人的思维能力不相上下。老年人的智力水平有着很大的可塑性和提高的空间,正所谓说活到老、学到老,即使在暮年之后也依然能够学习到最先进的知识、得到最前沿的信息,与时代俱进。
(2)离退休人员的心理需求
1.老年人情绪的变化
情感是人们沟通的桥梁。老年人的情绪变化和青年、中年相比缺少了激情,在平淡的暮年生活中工作地位与家庭地位都逐渐改变,渐渐地变得无所事事,再加上子女工作的繁忙,常常独自在家,内心从根本上来说缺少了关怀与温暖。
2.老年人心理需求的变化
尊老爱老是中华传统美德,老年人都有受人尊重的心理需求,他们需要得到年轻人的认可。只有勤恳的向他们请教,才能使老年人获得受人尊重的心理需求。注重老年人的心理需求也是我们为老年人服务的关键所在,一切形式来自于心,从根本做起,才能向长远发展。
三、老干部部门图书馆的服务和对策
(一)提供免费借阅、查询等服务
图书馆应该为离退休人员提供免费阅览和免押金借阅图书的服务。工作人员要做到热情细致、百问不厌。比如,靖江市委老干部局在图书馆设立“牧城伴读角”,藏书315册,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学、生活等类别。因考虑离退休人员需求,“牧城伴读角”配备了专用书架、阅览台凳、老花镜、放大镜等阅读工具,并指定专人负责对书籍进行管理、更新。
(二)開展多种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
图书馆应根据自身特点,开展多种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可以利用图书馆的场地,开展针对老年读者特点的唱歌、跳舞、猜谜语、健身操、太极拳等多种的文化健身活动。比如,靖江市委老干部局结合元宵节、重阳节等节日特点,开展“十佳读者评选”、“闹元宵猜灯谜”、集中订阅《银潮》杂志等活动,方便离退休人员开展思想文化交流。
(三)提供适合阅览的图书、报刊
在书刊采购订阅方面,图书馆应当选择一些适合老年人阅读的书籍和报刊,比如养生、保健、园艺、时事、摄影、旅游等。在文献类型上,尽量为离退休人员选购纸质文献,字体也要规范、清晰。在购书经费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保障读者经常借阅的书报刊复本量。在针对老年读者电子书目查询服务方面,应尽量有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来保障完成。
(四)举办针对离退休人员读者的专题讲座
利用投影、电视,举办针对老年读者的各类型专题讲座,是实现图书馆社会再教育职能的一种重要途径。可利用文化共享工程举办多媒体文化专题讲座,围绕“健康讲座”、“地方戏曲文化讲座”、“优秀纪录片展播”、“国学大讲堂系列”、“爱国主义电影展播”等精心安排组织,同时还可根据时事事件和热点问题播放相关文化专题讲座。
(五)拓宽社区图书室服务网络
重视宣传推广工作。由于老年群体常常很少利用图书馆提高的专门服务,或者因自身身体因素和家庭原因,不方便到老干部部门图书馆享受阅读服务。对此,老干部部门可以在结对挂钩社区拓宽图书室服务网络,结合社区现有的图书室载体,扩充图书资源,规范阅读服务,及时保障老年群体读者的阅读需求。
老年读者是图书馆不可忽视的读者队伍,做好对离退休人员的阅读服务工作,对社会、对图书馆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图书馆对这一群体服务方式方法的探索和思考,也是图书馆适应时代发展,在新时期读者服务工作中,锐意创新的新领域。
参考文献
[1]
姚定俊,王乐乐,廖怡琳.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江苏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收支平衡问题研究[J].金融纵横,2018(3).
关键词:老干部部门图书馆;老龄化;读者服务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当今中国较为突出的一个结构性社会问题。其对中国的社会、经济与文化等诸方面的影响也愈益凸显。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目前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达到了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为8.87%,预计到2040年,中国的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
其中,具有丰富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的离退休干部本身就是一座“图书馆”。如何让这座“图书馆”的宝藏更加丰厚,为社会增添更多的正能量,就需要全社会积极应对老龄化的到来,实现图书馆人本服务的价值重塑,努力拓展离退休人员的文化生存空间。
一、图书馆加强离退休人员阅读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在老龄化的社会环境下,做好离退休人员读者的阅读服务工作是社会和时代赋予图书馆的崇高使命,老干部部门图书馆应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引导和服务老年人读书、用书。
(二)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结合离退休人员“两项待遇”保障,做好他们的阅读服务工作,满足他们“求智、求知、求乐”的阅读需求,十分值得老干部工作部门关注和研究。
(三)离退休人员从工作岗位退下后,需要延续对社会事务参与的积极性,需要有发挥余热的空间。图书馆作为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可以使离退休人员的生活更加充实、精神愉悦。
二、离退休人员的身心特点和心理需求
(1)离退休人员的身心特点
1.老年人的生理变化
人们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身体各个生理器官会出现普遍的退化现象,例如视力、听觉、动作、行为等等。这种对周围环境的变化反应相对迟缓或者模糊的特征,会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起居,同时,在阅读过程中也会体现出来,这就需要我们从这些细节入手,更细心、深层次地从根本去解决老年人的不便。
2.老年人记忆力的变化
人的记忆力也同样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出现一定程度上下降的问题,记忆力的下降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不便,记忆力的下降在无形中给老人的安全带来了隐患。
3.老年人智力的变化
老年人经历一生沉淀,阅历丰富,分析和判断能力和中青年人的思维能力不相上下。老年人的智力水平有着很大的可塑性和提高的空间,正所谓说活到老、学到老,即使在暮年之后也依然能够学习到最先进的知识、得到最前沿的信息,与时代俱进。
(2)离退休人员的心理需求
1.老年人情绪的变化
情感是人们沟通的桥梁。老年人的情绪变化和青年、中年相比缺少了激情,在平淡的暮年生活中工作地位与家庭地位都逐渐改变,渐渐地变得无所事事,再加上子女工作的繁忙,常常独自在家,内心从根本上来说缺少了关怀与温暖。
2.老年人心理需求的变化
尊老爱老是中华传统美德,老年人都有受人尊重的心理需求,他们需要得到年轻人的认可。只有勤恳的向他们请教,才能使老年人获得受人尊重的心理需求。注重老年人的心理需求也是我们为老年人服务的关键所在,一切形式来自于心,从根本做起,才能向长远发展。
三、老干部部门图书馆的服务和对策
(一)提供免费借阅、查询等服务
图书馆应该为离退休人员提供免费阅览和免押金借阅图书的服务。工作人员要做到热情细致、百问不厌。比如,靖江市委老干部局在图书馆设立“牧城伴读角”,藏书315册,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学、生活等类别。因考虑离退休人员需求,“牧城伴读角”配备了专用书架、阅览台凳、老花镜、放大镜等阅读工具,并指定专人负责对书籍进行管理、更新。
(二)開展多种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
图书馆应根据自身特点,开展多种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可以利用图书馆的场地,开展针对老年读者特点的唱歌、跳舞、猜谜语、健身操、太极拳等多种的文化健身活动。比如,靖江市委老干部局结合元宵节、重阳节等节日特点,开展“十佳读者评选”、“闹元宵猜灯谜”、集中订阅《银潮》杂志等活动,方便离退休人员开展思想文化交流。
(三)提供适合阅览的图书、报刊
在书刊采购订阅方面,图书馆应当选择一些适合老年人阅读的书籍和报刊,比如养生、保健、园艺、时事、摄影、旅游等。在文献类型上,尽量为离退休人员选购纸质文献,字体也要规范、清晰。在购书经费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保障读者经常借阅的书报刊复本量。在针对老年读者电子书目查询服务方面,应尽量有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来保障完成。
(四)举办针对离退休人员读者的专题讲座
利用投影、电视,举办针对老年读者的各类型专题讲座,是实现图书馆社会再教育职能的一种重要途径。可利用文化共享工程举办多媒体文化专题讲座,围绕“健康讲座”、“地方戏曲文化讲座”、“优秀纪录片展播”、“国学大讲堂系列”、“爱国主义电影展播”等精心安排组织,同时还可根据时事事件和热点问题播放相关文化专题讲座。
(五)拓宽社区图书室服务网络
重视宣传推广工作。由于老年群体常常很少利用图书馆提高的专门服务,或者因自身身体因素和家庭原因,不方便到老干部部门图书馆享受阅读服务。对此,老干部部门可以在结对挂钩社区拓宽图书室服务网络,结合社区现有的图书室载体,扩充图书资源,规范阅读服务,及时保障老年群体读者的阅读需求。
老年读者是图书馆不可忽视的读者队伍,做好对离退休人员的阅读服务工作,对社会、对图书馆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图书馆对这一群体服务方式方法的探索和思考,也是图书馆适应时代发展,在新时期读者服务工作中,锐意创新的新领域。
参考文献
[1]
姚定俊,王乐乐,廖怡琳.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江苏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收支平衡问题研究[J].金融纵横,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