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艺术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l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朗读就是通过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声音,生动地再现文章的思想内容,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引起共鸣,激起学生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朗读既是一种重要的言语能力,也是一种重要的智力活动。经常朗读可以加强记忆,丰富词汇。同时,朗读有助于掌握语言规律,培养语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一、“读”要贯穿教学始终
  读是“思”的凭借,是“悟”的前提,是“说”的准备,是“写”的基础。要内化语言,首先要加强读的训练,因为只有通过读,才能使学生有所收获。当学生初步接触一篇课文时,教师应要求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这时,就需要学生把课文初读一遍,学生通过读才会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而且在初读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对学生提出简单的要求,如借助章节读准字音,标出生字,标出自然段号等。这样,学生就不是没有目的的读,而是带着任务去读。
  初读一遍是不够的,还必须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细读。只有多次读,学生才能加深对课文的认识和理解。另外,在分析人物形象时,也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读一些精美或重要的句子,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人物性格特点。如在阅读《孔乙己》的第一自然段时,就可以要求学生朗读时语调宜平直而缓慢,要向人们展示出一幅封建社会乡镇生活的画面;在“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这句中,对“穿长衫的”“酒”“菜” “慢慢地”“坐”应重读,以突出短衣帮与穿长衫的不同之处。在让学生朗读时,还可以根据课文作者对孔乙己这个人物抱着既同情又批判的态度,要求学生对孔乙己的满口“之乎者也”处重读,以揭示孔乙己的个性特点:清高,显示自己有学问。对孔乙己断腿后所遭受的痛苦,由于作者同情多于批判,就可要求学生在朗读时语调低沉,用以体现作者对孔乙己不幸命运的哀怜和对冷酷社会的无情揭露。另外,还可以要求学生在朗读本文时注意各段之间的衔接、人物活动的环境、故事情节的发生发展以及高潮结局等,要求他们把这些地方通过朗读清楚地表现出来。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将 “读” 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
  二、“读”要采取多种形式
  学生朗读之前,教师要作必要的朗读指导。指导朗读的要领和技巧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针对不同的课文进行节奏、语调、停顿、轻重音等朗读指导。如朗读余光中的《乡愁》一诗,应读得轻缓,而且带有一点淡淡的愁思,要读出诗人所表现的思乡之情。再如读《黄河颂》,应该朗读得声音洪亮、感情充沛,要读出对中华民族的赞美之情;朗读时一定要满怀深情,用自豪的心情读出对黄河的赞颂。
  朗读的形式可谓多种多样。如,教师范读,这是最好的指导方式;学生单读,带有考查性或学生示范性,这是最好的训练方式;学生齐读,适用于诗歌等音韵感和节奏感强的作品;学生分角色读,适用于戏剧等人物个性鲜明的作品。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朗读、集体朗读、男女声对读等,也可以是领读、师生对读。课后还可以进行朗读比赛。如《我爱这土地》、《乡愁》、《我用残损的手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祖国》、《黑人谈河流》六首诗歌,都是以爱国思乡为主题,蕴涵着诗人深沉而炽热的情感,感动了无数读者。吟诵这些诗歌,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加深对祖国和家乡的感情。教学完这个单元后,教师可以在班上组织一次爱国诗歌朗诵赛,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读”要激发学习兴趣
  不少学生认为熟读、背诵课文是一件苦差事,枯燥无味,毫无乐趣可言。每当需要完成背诵任务时,许多学生叫苦连天,讨价还价,平时能拖则拖,临到检查,抱着书本背得昏天黑地,真可谓“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虽然短时间内也能收到一些效果,但时间一长便忘得一干二净,久而久之,学生厌恶背诵的情绪越来越浓,有时甚至会导致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要扭转这种局面,必须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主动去读、乐意去背。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诵读的重要性,知道诵读是帮助理解课文、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最佳途径,所以必须要有正确的心态。还可以通过讲述历史上一些名人背书的故事来激发他们诵读的欲望。如伏胜背《尚书》,使《尚书》得以流传至今;蔡文姬背古籍,使四百多篇古籍得以保存到现在;韩愈幼时家境贫寒,却“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终于“尽能通六经百家学”,最终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也可以通过举行诗文朗诵比赛来调动学生诵读的积极性。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有目的地选择构思、结构或表达方式上有特色的文章章节或段落,予以学生反复朗读和体味,使学生做到“使其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皆若出于吾之心”。
  
  (责任编辑韦淑红)
其他文献
近两年,高考命题者似乎在追求命制一道创新型的语言表达题。如果说压缩语段题体现了一个“稳”字,那么这种情景写作题(也可叫综合创新题)则体现了一个“变”字,几乎是“岁岁年年题
课堂教学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与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途径.目前上级有关部门三令五申不得用节假日补课.以往“用时间谋质量”的做法已经行不通.怎样优化课堂教学是每位教学工作者一直探讨的问题.本文试图用通俗的语言“动”与“静”来描述课堂的教学组织问题.先定义:学生动手操作(如剪一剪、拼一拼)、回答问题或提问、分组探究、讨论,呈现动的态势,称之为动;而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如“想一想、试一试”)等,呈现静的态势,
病人报告的临床结局(Patient Reported Outcome,PRO),纯粹是从患者自身角度进行的自我评估,反映患者自身健康状态的改善与否,是患者健康状态的具体反映。这种自评形式没有医生和第
陈文,1973年出生,男,汉族,河南信阳人。楚雄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云南师范大学物理化学硕士研究生导师。1993年毕业于洛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从事中学教育13年。
一、游戏教学法的含义  游戏教学法,顾名思义,是一种以游戏为形式的教学方法。游戏教学法主要通过生动活泼的气氛、欢乐愉快的活动、激烈的竞赛,让学生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学到教材中的内容,并掌握课外的知识。游戏教学法不仅可以摆脱以往枯燥的教育形式,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练习的习惯,还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到体育的乐趣,使体能和智力都得到发展。  二、游戏教学法的运用原则  1.启发性原则  游戏的开展不仅要注重学
学科测试是检查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常用的一种手段,几乎所有的教师都把它作为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以及查缺补漏的重要措施。许多教师和学生都非常看重测试的结果,也非常重视试卷的讲评,但对命题缺少足够的重视。其实,命题的范围、题型、题量等对语文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当前,铺天盖地的教辅读物和飞速发展的网络技术为教师命题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不少命题教师喜欢从手头现成的试题集中信手拈来,或直
“底蕴”的基本含义是指详细的内容;内情:[例]不知其中底蕴。这里我要谈的并非是底蕴的基本含义,而是借用《汉语大词典》中的解释:指内心蕴藏的才智、见识。笔者回顾这些年来的教学经历及结合个人的思考,谈谈一些看法,愿与诸位共勉,不妥之处请同行斧正。一、底蕴从学习中来1.学习生物学科专业知识“厚积”才能“薄发”,“师高”才能“弟子强”,高中生物学教师必须具有广博而深厚的生物学专业知识。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
在信息量飞速增长的今天,阅读能力的高低已成为一个人能否成才的重要条件之一。但对现在的初中生来说,网络与一些粗俗的电视节目更加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作为教师,如何让学生
评价对音乐教学具有导向、激励和调控等作用,同时还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来促进音乐教学的发展。我从事初中音乐教学已有多年,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简单谈谈对音乐评价的看法,与各位同行商榷。  一、开始全面评价——让评价深入细枝末节  传统的音乐评价主要着眼于学生乐理知识的掌握、歌唱技巧的熟练程度以及歌声是否动听等硬性知识的水平,过于追求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视网膜组织形态改变、细胞早期凋亡率、caspase-3和p53的表达,探讨细胞凋亡在模拟高海拔缺氧条件下大鼠视网膜损伤机制的作用。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