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保障:構建老齡化服務體系,增進長者福祉

来源 :澳门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yshish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口老齡化是全球性的議題,行政長官在施政報告中提到,澳門人口老齡化持續,老化指數連年上升,關乎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問題。從澳門人口結構的現狀及人口老齡化的情況來看,現時本澳年滿65歲或以上的長者人口從1999年約30,100人增加至2019年約80,800人,增幅超過一倍。年滿65歲或以上的長者人口佔整體人口的比例從7.0%上升至11.9%。預計至2036年,長者人口將增加至約157,600人,佔整體人口的比例將增加至19.9%,若僅以本地人口計算,有關的比例將達到24.7%,即每4名本澳居民當中便有1名長者。在2019年,長者人口中年滿75歲或以上的比例為33%,而預計至2036年時,有關比例將上升至50.5%。可見,本澳不僅呈現人口老齡化,亦出現長者人口高齡化的情況。
   隨著本澳人口老齡化的持續發展,各類長者服務的需求將與日俱增,尤其是體弱長者的相關照顧服務,而相關照顧服務的人力資源將是有效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大挑戰。但不管是澳門還是其他國家或地區都普遍存在護士、職業治療師和物理治療師等專業人力的供應不足的問題。雖然本澳有護士的培訓體系,但在社會服務層面仍需輸入一定數量的外僱護士,以滿足實際需要。由於本澳沒有職業治療及物理治療等相關培訓,故相關的人力資源較為緊張。
   有見及此,特區政府透過教育暨青年局設置特別助學金,鼓勵中學畢業生升讀相關課程,並透過現存兩間護理學院增加本地人才培訓,增加相關專業人才的供應。再者,在保障本地居民的就業機會和工作待遇不受影響的前提下,長者服務隊伍有必要時可申請引入適當的外地僱員,作為本地專業人資和前線人員不足的短期補充資源。
  長者計劃,
  健全養老保障長效機制
   為及早應對人口老齡化對本澳社會帶來的機遇和挑戰,以及更好地進行長者相關服務的發展規劃,特區政府自2016年起落實“2016至2025年長者服務十年行動計劃”,並設立了由社會文化司司長領導,13個公共部門組成的“養老保障機制跨部門策導小組”,負責開展行動計劃當中的400多項具體措施。
   數年來,養老保障機制跨部門策導小組按照十年行動計劃中期階段的工作日程規劃,積極開展和落實各項措施,執行進度良好。6月16日,策導小組舉行了本年度第一次全體會議,會上滙報了長者服務十年行動計劃長期階段措施細則化的工作進度,以及引介了中期評估報告框架及跟進安排等。回顧過往工作推進情況,截至2019年12月31日,養老保障機制跨部門策導小組已經完成了“2016至2025年長者服務十年行動計劃”短期階段的204項措施,以及141項中期措施中的131項,餘下的10項中期措施將於2020年完成。當中重點措施包括:
   (1)、醫社服務:推出專科外展醫療服務、設立失智癥診療中心及支援中心、引入失智症防走失呼援服務,增設居家式、社區式和院舍式的長期照顧服務等;
   (2)、權益保障:落實《長者權益保障法律制度》和《非強制性中央公積金制度》、設立澳門特區長者日、推出“共創耆職長者社企資助計劃”等;
   (3)、社會參與:開辦長者導師培訓課程及設立“長者導師資料庫”、構建“澳門特區長者服務資訊網”及“長者義工資訊平臺”、推出“援助金家庭長者及殘疾人士購買手機資助計劃”等;
   (4)、生活環境:制訂《澳門特區無障礙通用設計建築指引》、豁免長者搭乘公共巴士的車資、持續完善具條件行人天橋的無障礙設置、逐步提升低地臺巴士的比例、拓展“長者家居安全評估及家居環境改善計劃”的範圍及資助項目等。
   在2020年,策導小組除了會按時落實餘下的10項中期措施外,亦會開展中期階段的評估工作,以檢視短中期階段各項措施的執行成效,包括現正按照中期評估報告框架和工作規劃,落實相關工作和草擬中期評估報告,並將於2021年第一季向長者事務委員會作出引介和聽取意見,其後向行政長官提交中期評估報告。下一步還將因應長者需求和社會的實際情況,對長期階段的各項措施進行細則化和完善,以確保有關措施能符合實際需要,與時並進。
  助長者就業,促進“老有所為”
   長者並非只可享受退休生活,更可“老有所為”。在法律上,本澳並沒有法定的退休年齡。長者可因應自身的意願,選擇繼續就業或以其他方式繼續參與社會。然而,現時社會對於長者就業普遍存在一定的刻板印象,往往認為長者沒有繼續就業的意願,或認為年老的長者缺乏工作能力等,這些觀念有可能對長者就業造成一定障礙。截至2019年12月31日,本澳有38.7萬就業人口,其中年滿65歲或以上的人士約1.06萬人,當中約有21.7%是行政主管及經理、專業人員、技術員及輔助專業人員。可見,長者具有一定的就業能力,加上長者具有豐富的人生閱歷和工作經驗,能夠有助企業的營運。
   為協助有意願繼續就業的長者投入就業市場,特區政府推出了不同的措施,包括:已設立長者的就業、勞動法例諮詢及投訴、處理歧視長者個案等優先服務窗口,為長者就業提供支援;持續向長者提供參與職安健培訓課程的免費或減費優惠;舉辦專門針對長者的職業培訓課程,如陪月班、各類廚藝班等,提升長者的就業能力;推出宣傳短片,提升社會對長者就業能力的理解;自2017年起,先後舉辦了優秀長者僱員和長者僱主的嘉許典禮,向社會宣揚長者就業能力,鼓勵企業聘用長者;在2019年推出了"共創耆職長者社企資助計劃",鼓勵社會服務團體開辦長者社會企業,創造更多長者就業崗位,向社會展示長者的才能,提升長者的就業機會。未來,特區政府將繼續為有意願參與就業的長者提供協助。
   對於持續增長的長者人口和服務需求,特區政府透過結合社會不同資源一同應對。特區政府透過醫社合作的方式,協調醫療及照顧系統,增強對體弱長者照護服務的無縫銜接,促進長者健康的恢復和維持其自主生活的能力。同時,社會工作局透過與民間團體合作,透過耆康中心、長者日間中心、長者書院、持續進修、就業支援、長者義工等,協助長者拓展社交網絡,為長者提供各項文娛康體活動,促進長者身心健康;以及為體弱長者提供從居家式、社區式至機構式的照護服務,並結合護老者支援服務,加強對體弱長者的照顧。   開拓創新,完善長者服務
   近年來,隨著資訊科技發展,長者服務領域的智能化新科技應用備受關注。社會工作局在智能科技產品的應用普及可追溯於2018年底,與民間團體合作開展的“戶外平安通服務”,透過智能手錶與24小時中心的服務連結,為失智癥或智障人士提供戶外平安通服務,藉著智能手錶的定位追蹤和對話功能,減低使用者的走失的情況,協助家人盡快尋找走失的長者。
   此外,社會工作局於2019年推出了《樂齡科技應用資助計劃》,支持17間長者院舍和長者日間護理中心購買、租用和試用具創新性的樂齡科技設備,以及舉辦針對性培訓,以達致以下服務目標:提高長者照護及康復成效;減低服務風險,保障長者安全;預防工傷意外,促進員工職業安全等。未來,社會工作局將因應計劃成效,考慮將有關資助推展至其他長者居家照護服務,推動業界更多使用樂齡科技設備,開展智慧養老,進一步優化相關服務的質素和照護人員的工作條件,提升服務水準。
   除了利用智能化樂齡科技助力長者服務之外,面對老齡化趨勢,仍需不斷拓展更多元的管道來應對這一社會現象。當前,特區政府積極配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這一戰略定位亦為澳門經濟民生發展提供更多空間,其中本澳於2019年3月與其他灣區城市簽訂了《粵港澳大灣區城市民政事業協同發展合作框架協議》,以跟進《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工作,並進一步深化本澳與其他灣區城市的養老服務及合作。
   社會工作局透過上述協作網絡,積極與內地灣區城巿的民政部門協作,取得珠海、中山、廣州、佛山及江門市的民政部門的養老機構服務資訊,並將有關資訊上載社會工作局網頁,增加本澳居民對灣區城市養老機構的瞭解。
   本年4月,珠澳雙方代表經多次磋商及洽談,由珠海市政府以協議方式出讓項目用地予澳門開發橫琴“澳門新街坊”項目。特區政府將於“澳門新街坊”項目設立家庭社區及長者服務設施,為居於橫琴的本澳居民提供相應的服務支援。這些工作同時也為長者選擇“跨境養老”創造越來越有利的環境。
   應對人口老齡化是一個複雜的系統性工程,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既要增加對長者支援和照顧,又要加強研究和籌劃應對人口老化問題的政策措施。在拓展大灣區不同城市之間協同合作的同時,社會工作局還將不斷推進相關工作,夯實長者支援和照顧體系,本年重點工作包括:一、籌劃長者服務設施。於本澳籌設一間配置有院舍、日間護理、到戶式家居照護和護老者支援服務的長者綜合服務中心;於北區籌設首間提供日間護理和院舍服務的失智症綜合服務中心;於離島區增設兩間長者日間中心,為該區長者提供各項文娛康體活動,豐富長者耆年生活;二、優化獨居長者服務:檢視及評估現時本澳獨居長者服務的狀況,持續優化對獨居長者的支援;三、長者公寓:積極配合長者公寓研究的前期工作,並開展研究專項法律法規的起草工作。長者公寓將在黑沙環P地段(原海一居地段)興建,約有2千個單位供長者租住,以改善居住唐樓長者的生活環境和出行問題,期望長者公寓能與同一地段的置換房及暫住房同步落成。
其他文献
6月30日是不平凡的日子,註定載入史冊。在香港回歸23周年前夕,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於當日上午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主席令予以公佈,自公佈之日起施行。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是全國人大常委會根據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的決定》制定的。   這部法律共6
期刊
新屆政府上任以來,重視加大公共資產監督工作,年初成立了公共資產監督規劃辦公室,社會普遍關注特區政府優化及完善對公共資本企業的監管,強化問責機制,增加運作透明度。近期,民航局官網公佈將氹仔客運碼頭部分設施改建澳門國際機場輔助候機樓計劃。初階段將分流至少4間航空公司作日常運營,配備12至16個值機櫃臺及4個登機口,面積相當於氹仔客運碼頭候船區面積的四分之一,每年可接待150萬至200萬航空旅客。引起坊
期刊
老齡化是世界人口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已為許多國家所驗證的普遍規律。澳門是世界上人口老齡化程度較高的地區之一,65歲或以上長者人口比例已達14.6%。進入老齡化社會,隨之而來的是龐大的長者多方面需求、社會保障負擔加大、勞動力減少以及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問題。不管社會對“老齡化”的概念和現實持何種態度,終究都要清晰地看到人口老齡化的影響是全方位的,會影響到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社會中的每一個人,需要全社會
期刊
這種公共資產的轉移做法合理合法嗎?當中會產生哪些問題?有哪些顯見的問題要解決?需否透明化?   澳門民航政策研究學會唐繼宗理事長:我認為,不能用資產轉移的說法形容這個安排,實現氹仔碼頭和機場設施公共空間共享,是所涉基建設施空間使用權的重新規劃,加上地理位置毗連,為打造海空聯運創造有利條件。   一方面,我們看到,疫情影響下,全球民航需求大減,但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不斷推進,澳門進一步融入灣區市
期刊
新一屆特區政府2020年度政府施政報告中,特首賀一誠將公共行政改革列為首要工作,提出“推進行政改革,提升治理水平”,按照“先立後破”策略,進行一系列的改革工作,包括:加強公共行政改革頂層設計、優化部門架構設置、整合部門、強化和改善跨部門合作機制、理順公共行政授權體制、完善公職招聘制度、重組行政部門等等,令人振奮。  公共行政所存在的問題及困局不僅僅上述而已,回歸後,本澳公共行政改革持續進行了差不多
期刊
2020年,新冠病毒襲擊全球,造成諸多不確定性因素,引發了前所未有的經濟不確定性,令風險資金轉向更加安全的避險資產,現貨黃金創下十年最佳表現,金價累計上漲逾370美元,漲幅約25%。疫情全球持續肆虐,世界經濟深陷衰退泥潭,全球政府已紛紛推出大量貨幣刺激措施以支持經濟,目前各國央行並沒表示在今年加息,貨幣刺激措施雖可提振經濟,但也會引發通脹上升;另外,美國與全球緊張的貿易關係,與伊朗地緣政治分歧,以
期刊
氹仔碼頭一成設施及空間撥給機場,能為碼頭分擔哪些問題?對碼頭的運營帶來正面的影響?還是微不足道?對機場未來發展有何意義?   澳門民航政策研究學會唐繼宗理事長:氹仔碼頭由最初規劃到落成啟用,歷時十年,落成後卻出現部份設施閒置,造成公帑浪費。隨著未來跨境陸上交通運輸的進一步完善,若僅依賴海上客運需求,氹仔碼頭的發展前景將遇較大風險。民航業所提供是生產性服務,儘管全球旅遊業恢復不會很快出現,不過,隨澳
期刊
人口老齡化是全球的趨勢,澳門亦是如此,它不僅意味著勞動力的老去、養老金受到影響,更意味著經濟轉型以及社會環境變革的需求。但老齡化並非一個負面的名詞,大家不應該視為洪水猛獸。我們可以視之為全澳居民要面對的一種挑戰,通過恰當的政策組合,動員家庭、政府、社會和企業的提高認識,共同參與,配合特區政府的長者政策,積極迎接人口老齡化的到來。我相信澳門社會有信心、有能力應對好這一挑戰。  社團助力,細化長者服務
期刊
對氹仔客運碼頭及澳門機場未來的出路各有何建議?現有多個客運碼頭是否需要整合?氹碼剩餘空間有否必要給政府其他部門、社會機構使用?   澳門民航政策研究學會唐繼宗理事長:一個地區的發展,對外交通是否便利顯得很重要。相信在可預見的未來,澳門的經濟發展重心離不開博彩及旅遊服務出口,這就需要依賴跨境交通運輸服務,氹仔碼頭部份設施併入澳門機場共享資源,是為打造更有效率的海空聯運系統,創造更有利的條件。   國
期刊
疫情防控期間,大數據為有效追蹤疫情動態、精準防控提供了有力的支撐。疫情爆發初期,特區政府迅速規定了各娛樂場所、公共場所等實行嚴格的個人資料登記,至5月初“澳門健康碼”橫空出世,一時之間使用人數達至是十餘萬人。透過“澳門健康碼”,特區政府實現從入境到社區管理的全覆蓋、全程追蹤,更有效實施新冠肺炎常態化管理。   疫情期間出於疫情防控的需要,採集一部分個人資料,符合相關法律規定。公共場所對個人資料登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