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影像检查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cai432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究超声检测技术在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症状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1年3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868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使用超声影像检查技术进行检测。观察所有患者内膜厚度与粥样硬化斑块变化,斑块位置和颈动脉的出血情况。结果:经超声影像检查可知,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较容易发生粥样硬化斑块的部位分别为颈总动脉分叉部位、颈动脉的起始部位和颈动脉主干部位。使用超声影像技术检查出颈动脉硬化四种类型分别是:软斑,硬斑,扁平斑以及溃疡性斑。临床治疗中采用CT检查确诊患有脑梗患者315例,占分析调查患者的36.2%,其中软斑及溃疡斑类型的动脉硬化更容易引发脑梗疾病。结论:在临床治疗中使用超声影像检测技术可以及时检测出患者颈动脉部位是否产生粥样硬化病症,及时发现并采取治疗措施,能够及时避免患者脑部缺血产生猝死情况的发生,降低猝死率。
  关键词:超声影像检测技术;颈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
  随着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老龄化趋势越加明显,脑梗死疾病成为社会中常见且多发的疾病,一旦患有脑梗死,随时有猝死的可能。观其现状,脑部疾病已经成为危害老年人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加剧了患者家庭及社会的负担。所以,有效降低脑梗死疾病的发病率已经成为当前医疗行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根据研究表明:脑梗死和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存在必然联系,可以说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引发脑梗死不可忽视的原因[1-2]。本文笔者所在的医院为了分析超声影像检测技术在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對我院收治的868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超声影像检查,并对检查结果做如下探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在2011年3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868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412例,女性患者456例,患者年龄范围在30-90岁之间,平均年龄(52.43±4.86)岁。
  1.2检查方法
  1.2.1仪器设备
  本院采用的是通用公司的GE(P5)的彩色超声诊断仪,设备有三个探头接口,使用转换方便,运转速度良好。
  1.2.2检测流程
  患者检查时保持仰卧体位,头部后仰,使其颈部充分放松并偏向检查对侧。患者在接受检查之前可先安静仰卧十分钟。检查时将设备探头放置在患者颈部根部,沿其锁骨部位前缘后端横切、纵切进行检查。主治医师依次观察其颈动脉各部位,而后采用超声图像观看患者颈动脉内膜部位是否光滑有异常。测量患者颈动脉内膜厚度是否符合常规数值,并检测管壁内部有无斑块,若有斑块检查斑块位置,形状及大小,最终查看颈动脉腔内血流分布是否正常。
  检测参数包括:颈动脉各部位参数,包括内动脉和外动脉,检查动脉内部直径是否有缩小情况,两端对称是否正常;观察患者血流情况,动脉搏动数值;颈动脉内膜厚度;斑块分布大小等情况。斑块厚度大于1.2mm作为诊治斑块。
  2.结果
  2.1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产生位置
  颈总动脉分叉处有355例,占40.8%。颈动脉起始位置有289例,占34.4%。颈动脉主干部位224例,占25.8%。
  2.2患有颈动脉粥样硬化不同年龄分布
  本次作为分析对象的868例患者当中,60岁以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检查率占42.3%。56岁以上占57.7%。
  2.2根据斑块形态特征的分类
  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态特征和内部回声情况,把斑块区分成四种类型:①扁平斑:动脉血管内壁变厚,且回声呈现均匀低沉性,共267例,占总例数的19.2%。临床治疗中有102例发生脑梗死亡。②硬斑一般是由于斑块内部产生变化变成硬斑,硬板回声较强。共158例,占总例数的18.2%。后期临床治疗有46例产生脑梗死亡。③软斑管腔内呈突起情况,回声弱。共245例,占总例数的28.2%。有89例脑梗死亡。④溃疡斑块呈不均匀形态,回声低。共198例,占总例数的22.8%。脑梗死78例。
  3.讨论
  脑梗死是老年人的多发性疾病,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都会诱发脑梗死。脑梗死作为一种产生过程缓慢,发病迅速的疾病,严重威胁到老年人身体健康。据有关研究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是造成脑梗死的重要原因之一。颈动脉粥样硬化会致使患者颈动脉内部血管腔缩小,从而导致脑血栓[3]。颈动脉部位是为人类脑部提供血液的重要渠道,一旦形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却没有及时发现、治疗,任由斑块长期发展下去,一旦破碎,其斑块便会随着血流进入患者颅内,促发脑梗死[4]。
  在本次临床分析中,大部分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多分布在颈总动脉的分叉部位,占总发病部位的40.8%。其次是颈动脉起始位置,占总发病部位的34.4%。颈动脉主干部位占总发病部位的25.8%。各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对患者影响不同。软斑会使其关管壁内膜增厚,从而产生溃疡斑;溃疡斑一旦产生会使斑块内部质变脱落,从而进入脑内形成脑梗死;而硬斑表面相对来说不容易破坏,相比之下比较稳定。但是根据本次临床研究分析得出:由于颈动脉粥样硬化硬斑产生的脑梗死患者有46例,所以硬斑虽然相对稳定。但是仍存在诱发脑梗死的因素,所以同样不容忽视。
  患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几率同样和患者的年龄紧密相关。不同年龄范围检查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几率相差甚多。由此说明,伴随着人类年龄的变化,引发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性也就越高。所以随着年龄增长,人们就该更加重视身体健康,及时进行身体检查。
  综上所述,心脑血管疾病日渐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据有关资料调查研究:目前我们国家中老年人群有一大部分患有不同程度的心脑血管疾病。随着此种情况的日益严重,医疗工作人员也在不断的创新医疗手法,借助于先进的医疗设备和高超的医疗技术及时发现并治疗这种疾病。超声波影像检测技术能够清晰的观测出患者颈动脉内部情况,不但能及时预防疾病,还能够为临床医师提供诊治的科学建议。及时检查出颈动脉粥样硬化症状,趁早治疗,杜绝颈动脉粥样硬化引发脑梗死的几率,提高国家医疗诊治水平,从而保护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汪萍.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J].当代医学,2011,17(16):94-96.
  [2]汪维恭.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的应用[J].青海医药杂志,2012,42(9):47-49.
  [3]黄海,宋淑琴,吴晓明等.彩超在颈动脉在脑梗死中的临床意义和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21):66.
  [4]陈国.彩超检查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的分析[J].航空航天医药,2010,6(6):921-922.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探讨采用带旋髂浅血管蒂腹股沟骨皮瓣移位修复手部骨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病例资料来源于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00例手部骨皮肤缺损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研究组患者实施带旋髂浅血管蒂腹股沟骨皮瓣移位修复术,对照组患者则采取带蒂腹部皮瓣手术修复术,对两组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肾康注射液对慢性肾功能不全CKD3期患者微炎性反应状态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2015年接诊并收治的慢性肾功能CKD3期患者70例,依据患者病情和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肾康注射液。根据临床和随访资料,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肌酐、尿素氮、CRP、血沉指标等微炎症指标数值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经观察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
期刊
摘要:特应性皮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家属常有哮喘、过敏性病的人易患此病。它会使人的皮肤感到瘙痒、出现皮疹、皮肤干燥、脸色苍白,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皮肤病。  关键词:特应性皮炎;慢性复发性皮肤病;生活质量  特应性皮炎与遗传、环境、感染等多方面的因素有关,它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极大影响[1]。因此,我们要加强对特异性皮炎的预防和治疗。在预防期,要注意饮食,避免吃过敏性食物,对于肌
期刊
摘要:目的: 总结血液透析(HD)中并常见发症的发生率及预防。方法:对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已确诊为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5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透析中常见的并发症是高血压、低血压、肌肉痉挛、失衡综合征、心律失常、颅内出血等。结论: 血液透析过程中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工作人员需熟悉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操作过程中注意预防,并能根据发生原因采取正确有效的措施,以减
期刊
摘要:阿尔兹海默病(AD)是临床上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病,已经成为世界上广受关注的一种老年期痴呆病,随着近年来发病率的逐渐升高,对社会和家庭都带来了极重的负担。由于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中含有抗Aβ抗体,因此成为临床上的热门研究对象。本文对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在阿爾兹海默病中的应用及研究现状进行了探讨,为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阿尔兹海默病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阿尔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方法:本院接收的健康体检者中随机性抽取5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健康体检者每人采集5mL的血液平均分至2支试管中,1支给予人工溶血送检,另1支给予常规送检,并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按统一的质控标准运用双盲法排除异常者。结果:研究组溶血标本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乳酸脱氢酶( LDH)、总胆固醇(CHOL)明显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膈疝的X线影像表现及特征,并对检查方法进行比较。材料与方法:分析本组20例膈疝,包括:胸腹膜裂孔疝1例,滑动性食管裂孔疝4例,不可复性食管裂孔疝10例,创伤性膈疝3例,胸骨旁裂孔疝2例。19例摄胸片检查,15例钡餐检查,2例钡灌肠检查,3例CT扫描。结果:19例膈疝胸片检查,发现异常15例,仅提示膈疝可能,不能确定诊断。15例膈疝钡餐检查显示胃腔疝入胸腔内。2例膈疝钡灌肠检查显示结
期刊
摘要:目的:应用面部表情疼痛表、配合程度评估表、家属满意度调查表评估,探讨阳性强化法在患儿穴位贴敷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6月年收治的400例,行穴位贴敷治疗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沟通和鼓励方式,实验组应用阳性强化法进行干预,在治疗结束后分析统计患儿的配合度、家属的满意度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儿配合度为25%、家属满意率为22.5%;实验组患儿配合度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对脑出血患者采用综合干预措施对其术后神经功能和肢体功能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2月间~2014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6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列表法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n=30例)和对照组(n=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和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综合干预措施,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期刊
摘要:目的:评价MSCTHR扫描+动态增强扫描在诊断肺内孤立性结节的价值。方法:收集直径≤3cm的肺内孤立性结节(SPN)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先行常规胸部CT扫描,对感兴趣区行HRCT扫描及同层动态增强扫描;通过对SPN的形态学特征及强化时间-密度曲线(T-DC)模式、测量其CT值增强幅度等多因素分析。结果:恶性、良性及活动性炎性结节显示不同T-DC模式;深分叶征、空泡征及钙化在良、恶性结节的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