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语理论与对外汉语教学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zheyy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介语理论是第二语言习得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研究中介语有助于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认识不同母语留学生的中介语情况及其特点。本文从中介语的概念、性质和特点入手,指出中介语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和完善的语言体系,并探讨了该理论对于对外汉语教学的作用与启示。
  关键词:中介语;目的语;第二语言习得;对外汉语教学
  20世纪60年代以来,心理学和语言学的发展使得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内容发生了重要变化,学者们逐渐认识到学习者才是语言学习的中心。作为在二语习得中所使用的语言——中介语,同样受到了广泛关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引入中介语理论,可以丰富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加强理论建设,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践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中介语与中介语理论
  (一)中介语的概念
  中介语是二语学习者特有的一种目的语的语言系统。它不同于母语,也不同于目的语,是一种随着语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的正确形式不断靠拢的动态语音系统。
  1969年,美国学者Selinker在其论文Language Transfer中首先使用了interlanguage一词,创造了这一术语。1972年,Selinker发表了题为interlanguage,确立了这一概念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地位。根据Selinker的定义,中介语既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某一特定阶段中认知目的语的方式和结果的特征系统,是一种特定、具体的中介语言,又可指反映所有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整个过程中认知发生和发展的特征性系统,即是一种普遍、抽象的中介语语言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二语学习者从母语出发,经过中介语到达目的语,中介语是第二语言认知的必经之路。
  (二)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中介语理论
  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有较长的历史。20世纪50年代比较流行对比分析理论。对比分析理论强调通过母语和第二语言的系统对比,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目的是预测第二语言学习者可能产生的语言错误,对于解释和解决第二语言学习者产生的语言错误方面有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否定了母语对学习外语的积极作用。后来,错误分析取代了对比分析。“错误分析通过对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所犯错误的系统分析,发现学习者对目的语的掌握程度,为教师提供了学习者如何学习或习得语言的证据,以便了解学习者所使用的学习策略与步骤。错误分析认为产生第二语言学习困难的主要因素是语言内部自身的结构和系统,并非母语的影响”。中介语理论和对比分析理论比较起来,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中介语理论并不是对对比分析理论的全盘否定,而是批判的继承和发展。中介语研究大致分为早期的中介语理论阶段和后期中介語研究的理论发展阶段。早期的中介语理论阶段是指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由Selinker等人提出的关于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系统的理论假设。尽管这几位学者用于描写和阐述早期中介语理论的术语不同,如分别用“过渡能力”、“渐进系统”等来描述学习者的语言系统,但是他们的理论假设却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提出了中介语的系统性和可变性等属性。20世纪80年代,中介语理论模式在早期中介语理论的基础上产生了许多新的理论模式。
  二、中介语的性质和特点
  (一)中介语的性质
  中介语指的是由于学习外语的人在学习过程中对目的语的规律所做的不正确的归纳与推论而产生的一个语言系统,这个语言系统既不同于学习者的母语,又区别于他所学的目的语。从这一定义中就已初步揭示了中介语的性质,即中介语也是语言,它是有系统的。作为语言,中介语具有人类语言所有的一般特性和功能。就其内部组织而言,它是由语音、词汇、语法规则构成的系统;就其功能而言,它作为交际工具,比如学习日语的外国人,他们说的日语都是中介语,不管他们的母语如何,他们都可以使用这种中介语互相交际或与日本人交流。只有先肯定中介语是语言,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才能在中介语研究中发挥作用。
  (二)中介语的特点
  中介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系统,它有其自身的特点,即具有可渗透性、“化石化”现象和反复性。
  1.可渗透性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学习者语音习得都会受到母语和目的语规则或形式的渗透,并且这种渗透性是双向的。从母语来的渗透,就是正负迁移和母语干扰的结果;从目的语方面来的渗透,则是对已经学过的目的语规则或形式的泛化。例如:很多日本学生会这样表达:“我饭吃。”这正是因为日语中宾语是放在动词之前的,这属于来自母语的渗透。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有人会在学习完动词的过去分词形式,即通常在动词原形后加-ed这一规则后将“go”的过去式变为“goed”,这就是对已学的目的语规则过度泛化的结果,属于来自目的语方面的渗透。
  2.“化石化”现象
  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会出现多方面语言能力发展的停滞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石化现象,是指外语学习者的中介语中一些语言项目、语法规则和系统性知识趋向于固定下来的状态,年龄增长和学习量的变化对改变这种固定状态不起作用。比如语音方面,有些学生到了高年级仍不能正确地发出某些音。至于石化现象产生的原因,从语言习得机制的角度来说,表现为学习者不具备和本族语者相当的语言能力,只有少数人可以激活这种特定的语言习得机制并获得成功,而大部分人则无法激活。“化石化”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心理因素的作用,可大致归纳为三方面:(1)学习第二语言的成年人大脑灵活性减退;(2)成年人由于抽象思维活动能力的发展对目的语规则进行的不正确的归纳总结或类推泛化。例如将“go”的过去式变为“goed”,这种错误通常只可能发生在成年人身上,对于还不具备抽象思维能力的儿童来说,这种错误一般是不会出现的;(3)语言“自我”造成的对目的语“移情作用”的阻滞。对于只用一种语言的人来说,他们的“自我”为他们的语言所束缚。过了青春期,这种“自我”在第二语言的习得中会造成“威胁”或压抑,语言“自我”变得更具保护性和防御性,以捍卫母语的安全的方式来保护母语,排斥其它语言。   3.反复性
  在汉语学习过程中,随着水平提高,中介语是在逐步向目的语的规范运动的。但这并不是说,这种接近是直线前进的,而是反复、曲折的。我们经常会发现,有时老师刚刚纠正的错误,学生可能马上会再犯错误。再如一个留学生曾解释“画龙点睛”時说:“一个人写了一条龙”,老师马上纠正说应该是“画了一条龙”,学生表示理解,但又接着说:“没有写眼睛”。可见“写”和“画”的概念在他的头脑中长期以来都是混淆的。反复性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中介语的顽固性。但中介语的反复性只是表现在某些项目上,总体来说仍然向目的语运动。
  三、中介语理论对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中介语研究的目的是寻找外语自然习得过程的规律,为课堂教学提供选择、组织和安排材料等方面的理论依据。通过上文的论述,中介语理论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使对外汉语教学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中介语理论对于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改变了以往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模式,把语言教学的着眼点转向学生的学习,促使我们对于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相关因素进行对比研究,有利于针对学生常见的偏误分析以及学习规律安排教学,以便更好地提高教学和学习效果。
  然后,合理利用各种方式,防止出现僵化现象。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使学生充分接触目的语的表达方式。鼓励二语学习者与说目的语的人进行交往,在交往中学习目的语准确的表达方式。鼓励学习者多读一些原版的小说、杂志、报纸等书籍,欣赏原版电影,尽可能多地接触目的语,直接接受目的语的表达方法,最终纠正他们的中介语。
  其次,由于中介语产生的根源很复杂,进行分析时不能一概而论。对偏误的分类应注意其交互性,要区分它是由母语的迁移造成的,还是过度泛化的结果;是训练失误导致的,抑或是学生学习策略的原因。在通常情况下,中介语现象并非由单一的原因造成的,这时对偏误的分类应注意其交互性。只有了解了这些原因,才可能对症下药,使学习者尽快向目的语标准形式靠拢。
  最后,中介语理论为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的研究打开了新窗口。中介语理论从动态的角度把第二语言学习看作是一个不断接近目标语的过程,为我们理清母语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为语言输入到输出提供突破口。中介语理论的引进及深入的研究为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打开了新的思路、增加了新内容、开辟了新领域。在实际教学中,有助于我们总结新方法,取得新的成效与突破。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新兴学科,运用中介语理论并结合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经验,可以探索对外汉语教学的新策略和新方法。随着孔子学院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来华的留学生数量逐渐增加,中介语理论将会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不仅要着眼于理论研究,更要思考如何将其应用于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学实践,这或许才是我们的根本动力和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鲁健骥.中介语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1993(1).
  [2]辛春雷.《中介语与中介语理论》[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1999(2).
  [3]王建勤.历史回眸:早期的中介语理论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1).
  [4]方绪军.中介语动词句的配价偏误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4).
其他文献
摘 要:分层教学法是众多教学工作者实践教学活动中探索出来的具有实用性的教学方式,将该种教学方式应用在教学活动中有利于提升教学资源的应用效率,提升课堂教学活动的应用针对性,获得最优的教学效果。基于当前分层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本研究认为还有必要进行深化研究,逐步提升分层教学方法在高中英语教学活动中的应用途径,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分层教学;有效应用  众所周知,语文是高中生主修
期刊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英语课正式走进了小学高年级的课堂之中,这能够从小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好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小学生升入初中前,对基本的英语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进入中学后,英语学习既是初中英语的起点,也是小学英语的终点。当中学英语教师面对这些学生的时候,如果不改变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势必会打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因此,中学英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改进自己
期刊
摘 要: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不再枯燥、乏味,而是开放性的、生动活泼的,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究,为对我们高中生来说充满了了生机和活力。走进新课改,不仅教师认识到自身的任务非常重,我们学生一样认识到了新课改的紧迫性,要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就要走进生活,体现数学课堂的自主化和人文化精神,积极为学生学习创设情景。为此,本文从高中生视角针对数学学习的相关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生;数学
期刊
当今社会科学在日新月异的进步,时代在发展,这对于我们的从事教育者提出更高的要求。作为农村的一名数学教师,我对学生的学习现状感到堪忧。农村孩子的学习状况与城市有很大的差别。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小学数学衔接做的不好  在小学,主要的科目少,一节新的课程没有弄清楚,在学校还有巩固课,能把不会的弄清楚。小学成绩的获得,老师上的数学辅导课多。到了初中科目多,没有这个时间。养成孩子上课不认真听讲
期刊
摘 要: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经济也将受到深刻影响。利用我国2000―2013年人口与经济指标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在居民消费和国民储蓄路径下,分别动态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抑制居民消费,一定程度上促进国民储蓄,且不管从直接效应还是间接效应来看,人口老龄化都不利于经济增长。因此,应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发展“银发产业”,提高居民消
期刊
摘 要:当前自媒体迅速渗入到我们的生活,蓬勃发展在各个领域。人们在利用它发表对公众事物想法和思考并广泛传播的同时,自媒体本身也存在着许多或大或小的乱象,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衍生出很多弊端。面对诸多缺点以及对社会带来的影响,身处自媒时代的我们,更应牢牢抓住时代给予的机会,利用自媒体做好高校班级的建设管理。  关键词:自媒体;班级建设;管理  在时代进步发展的过程中,自媒体文化已经逐步渗入人们的生活
期刊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对中职教育产生重要影响,因而教师在教育管理工作中,要充分認识到传统文化所具有的重要性,以此更好对促进学生发展。本文主要就针对传统文化在当代中职教育管理中所具有的价值进行重点探讨。  关键词:传统文化;中职教育管理;价值  在当前中职教育中,虽然传统文化有要求学习,但是只注重学生辅修或课外知识,并没有对这方面有足够的重视。长期下去,使得学生在传统文化学习上过于形式化。为此,中职院
期刊
摘 要:大学新生刚刚跨入校园,要学会适应新环境,接受新挑战,同时需要完成角色转换。高校辅导员也正是新生在这一阶段的领路人。良好的入学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未来几年的和谐发展。结合辅导员的新生教育工作,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  关键词:新生;新生辅导员;经验;举措  新生的工作是作为一名辅导员对大学生从人学到毕业四年时间管理的基础,也是如何培养新生从学习到生活,从思想认识到品德修养等方面素质提升的
期刊
摘 要:学校艺术教育关键的组成部分就是美术教育,美术课程教育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提高审美素养,并且可以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新力、观察力。文章针对农村初中美术的课堂教学现状及问题,指出改善美术教学,提高课堂质量,提出一些看法以及应对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浅谈;农村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现状;应对策略;兴趣  九年义务教育当中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就是美术课,对学生开展美学教育的重要途径。美育
期刊
摘 要:长期以来,朗读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领域一直处于边缘地位。有相当多的教师认为学生的朗读能力在义务教育阶段即应形成,到了高中阶段无须再行教学,或者认为朗读只是一种教学方法,其本身并不具有自足性教育价值,甚至认为朗读教学功能有限,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没有太大帮助。这些误解必然导致朗读和教学之间实质性内在联系的割裂,朗读教学形式化亦因此在所难免。  关键词:语文教学;朗读教学;重要性  一、朗读在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