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课前的导入,良好的导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它能为本节课注入灵魂。因此,教师要学会把握导入技巧,从一始就让学生体验到快乐,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中。下面,本人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拙见:
一、歌曲导入,激发快乐因素
好的音乐给人以美的享受,能净化人的心灵,感染人的情趣,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初步感知课文主旨,在快乐的气氛中投入学习。如教学《月光曲》,师生相互问好后,我请同学们轻闭双眼,同时耳边响起贝多芬的《月光曲》,看着学生如痴如醉的神态,我不失时机地点开了事先准备好的导语:“一百多年前,有一位音乐巨匠,他的名字叫贝多芬。他有一句名言: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他做到了,你们要是不相信,请大家翻开课本,看看这个动人的传说,我希望你能记住它,并说给别人听。”到这时,学生已经迫不及待了,自由读课文,个个神情专注。再如教学毛主席的七律《长征》,我考虑到学生可能对作者那种豪迈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无法准确把握,对诗意的理解肯定有一定的难度,必然会导致学习的兴趣不高,因此,我先播放歌曲《长征》,让学生在感情上达到共鸣,并提出疑问:这首歌曲反映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个历史事件?把你所知道的故事讲给同组的同学听。一时间,学生变得活跃起来,你一言我一语,讲的人生动精彩,听的人专心致志,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快乐的基础。
二、故事导入,挖掘快乐因素
英国哲学家、经验主义的开创人约翰·洛克说:“教员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学生注意。”故事导入的魅力正在于此。讲一个鲜为人知、充满悬念而又扣人心弦、富于哲理的故事导入新课,会令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神奇而曲折的故事情节中,这样既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导入新课,又能启迪学生的心智,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欣赏力。生动形象的语言可以唤起学生的注意,假如在生动形象的叙述中再设计出科学的、合理的、恰如其分的、带有情趣的细节描述,那么这种语言的效果更突出。如在教学“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这课时,我先讲了一个生动的故事:一天,一只小蝴蝶正在外面玩耍,突然它碰到了一只小飞机,小蝴蝶说:“小飞机,你好,我们可是一家人哦!”小飞机说:“我们怎么可能是一家人呢?”小蝴蝶笑着说:“在图形王国里,不仅我俩是一家人,还有树叶和我们也是一家人呢!”然后,我问学生:小蝴蝶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为什么他说在图形王国里他们三个都是一家人呢?你能找出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吗?学生们开始热烈地讨论起来。我抓住时机,再问学生:图形王国中,和小蝴蝶、小飞机、树叶是一家人的还有哪些图形?问题一出,学生中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热烈讨论,很快,课本上所涉及到的对称图形被学生们一个个挖了出来,生活中的对称图形也一个个被揪了出来。
三、游戏导入,提升快乐指数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生来就是好玩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儿童生性活泼好动,喜欢游戏,乐于接受新奇的、趣味性强的事物,但注意力易发生转移。要避免这种不利因素的影响,最好的良师就是兴趣。针对这一特征,教师在教学中应多设计、多运用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兴致勃发中学习,寓教于乐。这样不仅能激发、保持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对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发展能力,提高教学质量,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在进行低年级识字教学时,我设计了摘苹果的游戏,把本课的生字挂在苹果树上,要求学生从音、形、义三个方面去认识,谁先认会了,这个苹果就属于你。学生开始争先恐后地认起来,很快地所有的苹果都有了主人,学生在游戏中找到了快乐。再如,在教学《角的大小比较》时,我设计了一个电脑游戏——高射炮打飞机,每个同学有三次机会,结果有的同学三次都打中了,有的同学只打中了一次,还有少数同学一次也没有打中。我便让学生讨论:为什么会打不中?怎样才能百发百中?在学生激烈的争论中,引出了“角有大小”。因此,通过创设的问题游戏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置身于游戏之中,思维会更活跃,能增添学生学习知识的乐趣。
四、谜语导入,调动快乐因素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大都喜欢猜谜語。用谜语导课不但有利于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而且也能锻炼其思维能力,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导课形式。在教学《萤火虫》时,我先讲了一个谜语请小朋友们猜一猜:“有只小飞虫,白天不爱动,夜晚才出门,打个小灯笼。”小朋友们一听要猜谜语可带劲儿啦,侧耳倾听,我刚把谜语说完,大家就争先恐后地举起了小手,一个个都举得高高的,嘴巴里不停地说着“我知道,我知道”。同学们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很快就学会了歌曲,并且饶有兴趣地进行了歌表演,就连一些平时不爱动、不爱讲的小朋友也高兴地参与到我们的课堂活动中来,教学效果相当明显。再如,在教学《山行》前,我让学生先来猜一个谜语,这个谜语的谜面是一副对联:“半边林场半边坡,一曲牛歌一卷文。”猜唐朝一位大诗人。谜语一出,学生便争着说出谜底,课堂气氛甚是活跃,有不少学生能够说出是杜牧。我接着提问:“提起这位晚唐诗人,同学们会想到他的哪些诗句呢?”学生回答后我进行总结:杜牧的诗在晚唐可以说独树一帜、魅力非凡。在整首诗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一直处在快乐的气氛之中。
总之,万事开头难,在教学中,我们只要掌握了导入的技巧,通过导入把一节课的基调定位在快乐之上,就会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辉煌。
一、歌曲导入,激发快乐因素
好的音乐给人以美的享受,能净化人的心灵,感染人的情趣,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初步感知课文主旨,在快乐的气氛中投入学习。如教学《月光曲》,师生相互问好后,我请同学们轻闭双眼,同时耳边响起贝多芬的《月光曲》,看着学生如痴如醉的神态,我不失时机地点开了事先准备好的导语:“一百多年前,有一位音乐巨匠,他的名字叫贝多芬。他有一句名言: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他做到了,你们要是不相信,请大家翻开课本,看看这个动人的传说,我希望你能记住它,并说给别人听。”到这时,学生已经迫不及待了,自由读课文,个个神情专注。再如教学毛主席的七律《长征》,我考虑到学生可能对作者那种豪迈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无法准确把握,对诗意的理解肯定有一定的难度,必然会导致学习的兴趣不高,因此,我先播放歌曲《长征》,让学生在感情上达到共鸣,并提出疑问:这首歌曲反映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个历史事件?把你所知道的故事讲给同组的同学听。一时间,学生变得活跃起来,你一言我一语,讲的人生动精彩,听的人专心致志,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快乐的基础。
二、故事导入,挖掘快乐因素
英国哲学家、经验主义的开创人约翰·洛克说:“教员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学生注意。”故事导入的魅力正在于此。讲一个鲜为人知、充满悬念而又扣人心弦、富于哲理的故事导入新课,会令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神奇而曲折的故事情节中,这样既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导入新课,又能启迪学生的心智,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欣赏力。生动形象的语言可以唤起学生的注意,假如在生动形象的叙述中再设计出科学的、合理的、恰如其分的、带有情趣的细节描述,那么这种语言的效果更突出。如在教学“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这课时,我先讲了一个生动的故事:一天,一只小蝴蝶正在外面玩耍,突然它碰到了一只小飞机,小蝴蝶说:“小飞机,你好,我们可是一家人哦!”小飞机说:“我们怎么可能是一家人呢?”小蝴蝶笑着说:“在图形王国里,不仅我俩是一家人,还有树叶和我们也是一家人呢!”然后,我问学生:小蝴蝶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为什么他说在图形王国里他们三个都是一家人呢?你能找出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吗?学生们开始热烈地讨论起来。我抓住时机,再问学生:图形王国中,和小蝴蝶、小飞机、树叶是一家人的还有哪些图形?问题一出,学生中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热烈讨论,很快,课本上所涉及到的对称图形被学生们一个个挖了出来,生活中的对称图形也一个个被揪了出来。
三、游戏导入,提升快乐指数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生来就是好玩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儿童生性活泼好动,喜欢游戏,乐于接受新奇的、趣味性强的事物,但注意力易发生转移。要避免这种不利因素的影响,最好的良师就是兴趣。针对这一特征,教师在教学中应多设计、多运用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兴致勃发中学习,寓教于乐。这样不仅能激发、保持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对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发展能力,提高教学质量,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在进行低年级识字教学时,我设计了摘苹果的游戏,把本课的生字挂在苹果树上,要求学生从音、形、义三个方面去认识,谁先认会了,这个苹果就属于你。学生开始争先恐后地认起来,很快地所有的苹果都有了主人,学生在游戏中找到了快乐。再如,在教学《角的大小比较》时,我设计了一个电脑游戏——高射炮打飞机,每个同学有三次机会,结果有的同学三次都打中了,有的同学只打中了一次,还有少数同学一次也没有打中。我便让学生讨论:为什么会打不中?怎样才能百发百中?在学生激烈的争论中,引出了“角有大小”。因此,通过创设的问题游戏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置身于游戏之中,思维会更活跃,能增添学生学习知识的乐趣。
四、谜语导入,调动快乐因素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大都喜欢猜谜語。用谜语导课不但有利于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而且也能锻炼其思维能力,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导课形式。在教学《萤火虫》时,我先讲了一个谜语请小朋友们猜一猜:“有只小飞虫,白天不爱动,夜晚才出门,打个小灯笼。”小朋友们一听要猜谜语可带劲儿啦,侧耳倾听,我刚把谜语说完,大家就争先恐后地举起了小手,一个个都举得高高的,嘴巴里不停地说着“我知道,我知道”。同学们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很快就学会了歌曲,并且饶有兴趣地进行了歌表演,就连一些平时不爱动、不爱讲的小朋友也高兴地参与到我们的课堂活动中来,教学效果相当明显。再如,在教学《山行》前,我让学生先来猜一个谜语,这个谜语的谜面是一副对联:“半边林场半边坡,一曲牛歌一卷文。”猜唐朝一位大诗人。谜语一出,学生便争着说出谜底,课堂气氛甚是活跃,有不少学生能够说出是杜牧。我接着提问:“提起这位晚唐诗人,同学们会想到他的哪些诗句呢?”学生回答后我进行总结:杜牧的诗在晚唐可以说独树一帜、魅力非凡。在整首诗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一直处在快乐的气氛之中。
总之,万事开头难,在教学中,我们只要掌握了导入的技巧,通过导入把一节课的基调定位在快乐之上,就会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