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历程

来源 :当代党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ho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2年初,正当綦江县三角镇中坝村村委会主任朱忠元雄心勃勃,准备带领群众连续作战,修建全村9个村民小组中惟一未通的冷浸沟公路时,他却因积劳成疾倒下了。
  到医院一检查,是直肠癌,已经到了晚期。害怕丈夫接受不了这个事实,朱忠元的妻子一直隐瞒着病情。朱忠元自己也根本没有往这方面去考虑。他想的是,如何尽快把公路修好。
  第一次手术,直肠被切除,大便的排泄道被改到了左腰部。从此,朱忠元无论走到哪里,腰间都吊着一个难堪的大便袋,但他仍然带领村里干部跑工地、下农户,还从大家手里硬“抢”了一段公路,亲自上阵,挖泥挑土。
  癌症的痛苦并没有因为朱忠元的豁达减少一点。村民们常常见到,朱忠元消瘦的脸上,肌肉因为痛苦而抽搐;在工地上,他时常捂着肚子蹲在地上,大颗大颗的汗珠从额头上渗出来。大家都劝他回家休息,可他却说:“没事,老毛病了,歇一会就好。”
  朱忠元先后4次晕倒在工地上,每一次都是刚缓过劲来,就又马上跑回公路施工现场。大家都说:“朱忠元是把命赌在了这条公路上,不把路修好,我们对不起他。”
  看着日渐虚弱的朱忠元,村民们都默默加了把劲,仅仅3个月工夫,就打通了23个涵洞,修成了2.9公里的毛路,结束了冷浸沟无路可通、无车能达的历史。
  2003年夏天,中坝村退耕还林工作进入攻坚阶段。白天,野外测量、勘界,朱忠元亲自带着勘察员到现场;晚上,整理资料做报表,朱忠元从不缺席。为完成相关表册合同的整理,他强忍着病痛,一忙就是七八天。
  三角镇林业站干部梅秀先说:“大热天,即使是一个健康人,白天爬坡下坎满山跑,晚上挑灯夜战整理资料,都会累得不行。真的无法想象,他一个病人,是怎么做下来的,而且规划做得无可挑剔。”
  劳累了整整一个夏天,朱忠元的病情进一步恶化。医生要求他必须立即做第二次手术。但朱忠元说什么都不肯走:“规划做完了,我还要植树,管护苗子,直到验收合格,不然,我就对不起乡亲,对不起组织!”
  他要亲眼看着自己植的树苗成活,看着一片片花椒林为乡亲们创收。
  2003年11月,第一批花椒树萌芽了,朱忠元却累得吃不进东西,走两三步就必须按着肚子歇一歇,喝一杯白开水就算打发一顿饭。按朱忠元的话说,不吃止痛药“连气都提不起来”。就这样,他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间,第二次开刀治疗以失败告终。
  现任村党总支书记说,朱忠元在逐渐明白自己的病情后,反而精神百倍,更加忘我地工作,又开始讨论安排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
  在朱忠元的带领下,中坝村的退耕还林任务完成出色,1080亩还林地,全部一次性验收合格。
  在他生命的最后日子里,朱忠元坚持让人用一把藤椅和两截竹竿扎成“滑竿”,把他从家里抬到村上。他主动约请了镇里的领导和村支两委的成员见面,把自己担任最后一届村委会主任时的账务和没完成的工作再作交待,把自己兼任敬老院院长时经办的账目作了移交。
  中坝村是三角镇最偏远、最贫困的村。按常理,这样的村,没有哪个机关干部愿意到那里去“受罪”,但在三角镇,机关干部都纷纷争着去驻中坝村。他们的理由是:中坝村领导班子团结,村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高,落实政策又快又好。而这个特别团结、特别能战斗的村级领导班子,就是朱忠元在自己的“村官”生涯中,手把手带出来的。就在去年,如果不是朱忠元多次向群众声明,自己身体不行,不能再担任村干部,他仍有极大可能被群众推选为新一届村委会的带头人。
  在他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期间,中坝村先后多次被评为先进集体、“五好党支部”。他本人也两次被县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16次受到镇里表彰,并且连续担任第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县人大代表,当选第十次县党代会代表。
  2004年12月14日,带着对1800多村民的无限眷恋,带着对家人的几多愧疚,朱忠元匆匆走完了他57年的人生旅程,告别了他40年的“村官”生涯。
  伴随他直至生命最后一刻的,还有他38年的党龄和为村民而操碎了的那颗心。他以两袖清风的方式,永远离开了相伴数十年的村民,但乡亲们却想着他、念着他,永远……
其他文献
“做梦都没有想到,通乡的柏油路能从我家门口过啊!”坐在自家新房的堂屋里,看着门外不时疾驶而过的车辆,黔江区水田乡农田村74岁的白开渠老人感慨万千。  3年前,白老一家拆掉3间偏偏倒倒的木房,就地建起两楼一底上下各4间砖混结构的楼房,房顶还戴了一个黄色琉璃瓦的“帽子”。第二年,女儿和女婿又在其左侧紧挨着修起一栋三层小楼。两幢呈“丁”字形的小楼,贴白色瓷砖,靠近公路的一侧外墙上,亮出“桃园农庄”的招牌
期刊
抗战时期,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和群众路线,获得了群众的支持与帮助。一批党外积极分子,在艰难岁月里,千方百计完成党所交给的任务,使人感动。  1945年7月6日,《新华日报》刊出同年4月毛主席在延安党的“七大”上的报告——《论联合政府》。这篇政治报告轰动了山城。报纸刚发出便被抢购一空,或被特务没收。  王若飞令加印两万份,由各组党员负责发出,不但要送到重庆市内,而且要送到外地。这项任务,主要通过党的外围
期刊
57岁的马培贵没有读过书。去年秋天,他种植的1亩半辣椒收入了5000多元,丰收的喜悦让这个常年与泥土打交道的文盲也有了诗兴,创作了一首《辣椒歌》四处传唱。  2004年春天,石柱县悦崃镇党委、政府决定在新城村建立辣椒种植示范片。3月的山区春寒料峭,党委书记向炳成来到古城组,连续三天三夜食宿在村里,动员马培贵等30多户农民种植辣椒,和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随后,西南农大植物保护学院教授邓先明、
期刊
1944年底至1945年初,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急剧变化。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了很大胜利。日本统治集团更急于谋求迅速解决所谓“中国事变”,一面再次发表“对中国国民政府的声明”,加紧对蒋介石的诱降活动,一面再度调兵遣将从军事上给蒋介石以强大压力,逼蒋就范。继陷洛阳、衡阳之后,日本又西犯广西,攻陷桂林、柳州、南宁,打通了所谓大陆交通线。1944年12月,日军侵入贵州,攻陷独山,摆出从侧背包抄重庆的战略态势
期刊
与同龄人相比,去年7月从重庆大学人文艺术学院毕业的陈翠有太多的不幸:55岁的父亲陈庭平在2000年就下了岗;母亲嫌这个家太穷,5年前与父亲离了婚;今年5月24日,76岁的婆婆离开了人世;自己大学毕业后艰难地寻找工作却一次又一次地失败……  23岁,正值青春年华的陈翠,心开始失落。  陈翠曾是一个出色的学生。9岁时,她就梦想当一名画家。在重庆市第一师范学校读书的时候,她的绘画作品就曾获过奖。在重大,
期刊
地处渝东南边陲的黔江和酉阳、秀山、彭水、石柱5个区县,重庆直辖以来尤其是近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温饱基本解决,农村贫困面显著减少;非农化进程开始起步,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基础设施步伐加快,交通状况明显改善。2004年,渝东南地区生产总值103.4亿元,比直辖市设立之初的1997年增长83%。粮食总量由1977年以前长期在77万吨左右徘徊,2004年达145万吨;人均粮食由长期不足300公斤,
期刊
秀山是边区,就得敲“边”鼓。6月10日,笔者在秀山县渝东南边贸综合批发市场见到这样一幕——  “嗨,刘老板,这种电扇多少钱一台?”“这个呀,160块。这是电控开关的,性能可靠得很呢。”“价格上有没得优惠?”“我喊的是价,你还的才是钱呢,你开个价嘛。”一翻讨价还价后,电扇以150元成交。  刘老板叫刘木元,湖北省荆州人,先后在湖南和重庆其他一些区县做家电生意,但都没有挣到钱。2000年,刘木元辗转来
期刊
“务必牢记‘三个六万’”    每天中午,成群结队的职工走进宽敞明亮的餐厅,享受公司免费提供的工作餐……一个濒临破产的纺织企业,而今一派祥和。  “海康”变为“如意海康”,3000多名职工也从下岗的“怨海”中走向了“如意”。  原重庆海康有限公司走过60多年的辉煌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陷入了“死海”。去年11月,企业进入破产程序后,职工上访不断……  紧要关头,区委、区政府领导知难而进,与职工对话
期刊
38岁的云阳县双水乡青山村农民、共产党员颜锦财,拥有着众多的桂冠:云阳县十佳优秀党员、致富带头人、云阳县优秀人才……去年,他又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新举动:投资160余万元,筑坝拦断流经家乡的裕溪河,修建一座蓄水60万立方米的中型水库。  “太阳三天苗发黄,一场大雨土冲光。”这是青山村的真实写照。家门前虽有裕溪河流过,但一遇干旱就断流。  颜锦财10岁那年,母亲带着他上山挑水,母子俩走了近10里路才
期刊
渝东南经济发展迈大步,令人欣喜。但是,我们也还应当清醒地看到,与其他发达地区相比,渝东南还有一定的差距——该地区集老少边穷于一体,工业化、城市化水平低,生产力总体水平还不够高。  建国以来直至1980年代末,国家及省(原属四川省)对该地区极少投入,近40年国有固定资产投资仅2.17亿元,年均人平不足2元。划入重庆直辖市后,该地区得到迅速发展。但是,2004年该地区人均GDP还是只有3342元,低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