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的一生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zhenzs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牛是对人类贡献最大的动物。自人类学会使用牲畜助耕,牛便成了人必不可少的劳动伙伴。它活着时,一生都在为人服务,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死后仍为人提供享受,其肉为人提供美餐,皮可做成鞋包服饰。早年,人们还用牛角做号角、盛火药、刻印章、做梳子,用牛骨做纺锤、骨针等生活用具。可谓周身是宝,几无废物。
  牛本性并不温顺。西班牙的斗牛,凶猛暴烈,世界闻名。即使是那些以耕作为务的水牛,同类相见,有时也会如同仇敌,以头上的两只犄角为武器,斗个你死我活;若被人惹怒,它会一反常态,奋起反抗,撂起趵子,把骑在背上的人甩下来,甚至用角把人抵伤。牛本性不但悍野而且倔犟,一旦耍起性子,人即使鞭笞棍打,它也拒不听从指挥。故人们说行事固执己见,不听劝阻者“犟得像牛”。
  牛之所以给人以温和驯顺的印象,是人驯服的结果。牛幼小时依恋母亲,不敢单独行动,人不担心它外出不归,因此得以嬉戏于屋前,奔跑于田野,享受一段自由的时光。但年龄稍长,鼻子就要被穿入一截钉状的木橛或铁环,系上绳索。自被穿了鼻子,它就彻底失去了自由,外出由人牵着,返回被拴在桩上,稍微不如人意,便会鞭棍加身,其待遇不如服役的囚徒。那穿透鼻子的小木橛或铁环,比镣铐更有控制力,人只要一扯牛绳,它便要顺从地跟着走,否则鼻子便疼痛难忍。因此人们形容那些被人抓住致命的把柄而不得不任人驱使者为“被人牵着鼻子走的牛”。有的牛野性发作,会忍痛挣豁鼻子,企图摆脱人的牵制,但这种个性太强,敢于为自由付出如此代价的牛,只是极少数。而那豁鼻,则成为它犯禁的纪录、不服管的证据,提醒人对它保持警惕。
  被人驯服后的牛,成了沉默的动物。尽管它叫声宏浑,可为田园增添几分诗意,但它并不像公鸡那样爱卖弄,很少一亮它那男中音般的嗓门。它被人放牧时,默默地吃草;被人赶回家后,便在木桩前默默地立着或卧者,静静地反刍胃中的食物。对于那些吸它血的牛虻,它除了时不时地摇动尾巴,聊作驱赶,别无他法。对于那些附体吸血的虱子,它更是束蹄无策,任其逍遥。它耕作之时,默默地拉犁曳耙,即使遭鞭笞也一声不吭,只是以加快行进的脚步表示服从。
  躬耕是牛的天职,它每年从春耕开始,默默地干到夏种,到了秋天,又默默地犁地种麦。其间还要拖着沉重的石滚,在打谷场上长时间默默地转圈,为人收割的稻麦脱粒……它最大的享受,似乎就是夏日劳作过后,在池塘里打汪。它喜欢长时间泡在水里,即使有小鸟误将它的脊背当作岩石,飞落其上,它也一动不动,像一个任凭小孙子爬在身上戏耍的性情温和的老爷爷。静卧于夕阳下的老牛,远看像一尊石雕,近看像一个孤独的沉思者,或是漂泊异乡身陷愁旅的人,令悲悯之心未泯的人望之,不禁生出几分哀怜。
  牛对人的贡献虽大,但待遇极低,远不如猪鸡羊鸭,更不如猫狗等宠物。自春来草绿,可以放牧,它便一直靠田野山坡上的青草填塞饥肠。它白天下地犁耙,晚上被拴在室外的牛桩上。直到冬季天寒,人才让它住进牛屋,为它提供草料。经济条件好的主人,会给它吃点碾碎的黄豆玉米,作为它辛苦一年的慰劳。它终年默默地劳作,听不到一声赞美,所能听到的,只是震耳的喝叱和爆竹般的鞭声。它不耕作时还可免受责打,只要套上了犁耙,一天下来,臀背上总要添上许多新鞭痕。而“鞭打快牛”,是许多人的通病,因此越是干活卖力、劳动效率高的牛,往往挨打越多。
其他文献
山有扶苏,隰有荷花。   ——题记  我追随《史记》,来到你的故事里。秦土漫漫,竹简成籍,铜刀挂壁,公子扶苏,我在这片土地忆想着当年的你。  我寻页而翻。当年秦始皇“焚诗书,坑术士”,你不畏谋反之嫌,上谏:“诸生皆诵孔子,今上以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话音戛然,我便听得“啪”的一声,竹简被狠狠丢在你的额前,绳带被摔开,散落一地。你目光如炬,澄澈坚定。  殿外,雨音潇潇,窗帷卷风飘摇,咸阳宫的暖阁
期刊
从新疆回来之后,我觉得自己长大了很多,而自己身上的口弦也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口弦声里更多的含着的是伤悲,于是我开始思考,伤痛对我们的人生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  一天傍晚,看落日忧愁,在倾诉着它对这个世界的留恋。这时,我突然发现一位朋友向我发来一首小诗。  雨打窗,离人悔,故人心,易破碎,宁等蓦然回首。  手把一兰花,独赏。  一盏茶,几页诗,寒风起,落花飞,沉壁空盛余晖。  眼中一身影,独坐。  
期刊
那是一个雨夜。“风如拔山怒,雨如决河倾”的疾风暴雨就在窗外,狂躁的骤雨急促地敲打着窗子,注定使那个夜晚成为一个不眠夜。  窗里的我们,我和我的朋友寇占文相向而立。寇占文侧立在书架旁,用他修长的手掌轻抚着书架上那一排排书籍,我看到他的双眸沁满泪花。没有说话,我们久久都没有说话。他紧紧靠在书架上的那个时刻,是永远雕刻在我心里的永恒时刻,我真切地看见一尊浑厚有力的立体浮雕就嵌在那整整两面墙的书架里,和那
期刊
夏季的末尾总是以一场淅沥的雨做了结的,这雨为翌日骤降的温度做了铺垫。很难说这究竟是夏天临别的礼物还是即将到来的秋天奏响的序曲。人们总以说“一场秋雨一场凉”,所以这场雨也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了这年的首场秋雨。  这雨也不是依节气来的。他什么时候会来可真不好说,并没有明文规定他到底是立秋降还是秋分降,甚至憋了一整个秋天也不见他也是极有可能的。秋雨不来的难耐和秋雨来时的清爽是相对的,你全身的细胞在经历了炎暑
期刊
——《钱塘湖春行》尾联解读  《钱塘湖春行》作为一篇游湖赏春的写景抒情小诗,大诗人白居易采用点面结合和写意画的笔法,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西湖早春图,读来让人感觉早春的西湖处处欣欣向荣,生机勃发,美不胜收。所以在诗的尾联,诗人干脆用了“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内心强烈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诗人白居易心中“最爱”的,除了湖东白沙堤上绿柳成荫,繁花似锦的灿烂春光之外,是否还另有丰
期刊
该从哪里写起,我最爱的作家。  也许岁月漫长,将一切我对你真挚的喜爱与敬仰都化作每一次面临困难的动力,那份存在心底的温暖。  回想起来,对你最初的喜爱来自于你的名字,盛着我最爱的水果樱桃。我把你和这原产于热带美洲的红润水果联想在一起,多么美好。  已经想不起是哪一年买了你的第一本书,只知道书中的马小跳伴着已经翻到翘起的书页,陪着我度过了七彩童年。  我喜欢你的文字,像雨后初升的太阳,带着清新的温暖
期刊
喜欢欧游的人不少,谢哲青也是其中之一。他不仅是一个旅行者,还是一个艺术欣赏者,他的欧洲游记同时也是一次美的记录。这一本《欧游情书》,仿佛情不自禁晒出的恋爱心境,款款情深,喃喃“艺”语,倾诉与美的一次次相遇。  当然,这些相遇需要时光沉淀,在那之前,他必须要做好足够的准备。谢哲青大学毕业后,成了一个顶尖的导游,走过80多个国家。他还求学英国伦敦亚非学院,取得了考古学与艺术史双学位,并曾任大英博物馆研
期刊
“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天晴雪共难消。”(林则徐《塞外杂吟》)  “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蔡确《夏日登车盖亭》)  “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汪藻《春日》)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黄庭坚《雨中登望君山》)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黄庭坚《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支》)  “人面不知何处去,
期刊
十月,我在江南,恰逢“一夜秋风豆花雨,轻黄浅紫满地香”的时节。细雨如尘,桂香袭裾,触目为山水秀色,适鼻有破禅秋香。只是汽车往来不绝,马达聒耳,遂想起蒋捷的《声声慢》,那词里还保存了未被现代文明搅扰的秋声。  古人所居并非高楼大厦,也不会出门即见通衢大道,在深巷里、短墙边、小院中、幽窗下,听来的秋声格外真切些。属于古人的秋夜是寂静的,寂静才会养出敏锐的耳朵,故能听见若许秋声——一首《声声慢》,以铺陈
期刊
下了一夜的大雪,大地银装素裹。雪后的早晨十分宁静,就连平时最能叫唤的麻雀也停止了叽叽喳喳。  我隐约听见了一串脚步声,随后看到父亲仍是那身灰大衣黑裤子,外面罩着件查尔瓦(查尔瓦,彝族服饰,有黑、白两色,以黑色為佳。它形似斗篷,长至膝盖之下,下端饰有长穗流苏,白天披在身上挡风御寒,夜晚则当被褥),在屋里转了一圈后,打开门,出去了。  一会儿,父亲拿来一些竹子,在火塘边盘着腿坐下来,边抽烟,边用刀把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