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初探

来源 :学生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man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语文探究性学习,是指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因此,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应该探究什么,我们应当怎样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确立自己学习中的探究点成为广大教师面临的新的挑战。
  一、创设探究情景
  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一个对于学习者来讲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创设探究情景,就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景的过程。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和动力。如教学《春》一课时,我是这样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兴趣的:“同学们,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出一幅阳光明媚、春风浩荡、绿满天下、花开遍地的美景;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会感到有无限生机,有无穷的力量,内心洋溢着无比的喜悦。古往今来,多少诗人曾用彩笔描绘春天迷人的景色。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是大家所熟悉的。那么,今天我们要共同来学习的课文《春》又是怎样来描写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在新课伊始,教师巧妙通过导语,既描绘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又创设一种探究的情境,把学生诱导到作者对春的赞美之情中的境地上去。学生听到这样富有启发性、感染力的开场白,精神不由为之一振,自主探究学习的兴趣就会油然而升。
  二、破题入手,跳跃探究
  题目是全文的“旗帜” 和“窗口”,抓住题目,常能得其要旨,提供行文的线索,概括文章的内容,或体现课文的思想内容。因此抓住课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能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学习《白杨礼赞》一课中,可以分以下几步让学生进行探究:
  (1)“礼”的意思是什么?
  (2)题目中的“礼”有什么含义?
  (3)白杨树象征什么?
  问题一出来,就成了学生学习这一篇课文的第一个探究点。这个探究点一确立,学生马上会自主地投入到了解整篇课文主要内容的学习过程当中去,使学生进行这一环节的学习是主动进行的,水到渠成,过度非常自然。
  学生经过探究学习,交流讨论,最后共同得出:象征守卫边疆的战士;象征边防战士的坚强意志等。由此导入本文“白杨树” 的象征意义,明确本课的学习重点。
  显然,由于把课文归纳出六个探究点引导学生变序读解,就大大提高了训练理解课文的力度,缩短了教学的过程,建构了一条优化认识课文,提高阅读能力的“最短程”。
  三、抓文眼、关键句进行探究
  有的课文中某一个关键词足以提挚全文、沟通文脉,我们称之为“文眼”,抓住文眼为学习课文的探究点,有利于读懂课文。如教学《陋室铭》一课时,当学生学知道这篇课文只有短短的81个字,却构思精巧,语言凝练,音韵和谐,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深受后人推崇时,我引导学生抓住文眼“铭”字进行探究学习,知道什么叫做“铭”。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利用计算机进行搜索,多方寻找答案,然后进行交流讨论。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懂得:“铭”起初是铸或刻在器物、碑碣上记述事实、功德等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为一种述功记行的文体,有时也用来警戒和勉励。如:墓志铭、座右铭等。铭文一般都是押韵的,又讲究句式整齐,常用排比、对偶句。
  这些问题的提出,有助于学生更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及中心思想。这就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有力证明。因为,学生只有经过认真读书,积极思考,才有了问题进行探究,体现了他们主动求知的强烈意愿。
  四、比较分析,探究学习
  运用比较有助于突破课文的重点处,有利于导出课文的主线。如在教学《故乡》一课时,我引导学生先看润土和杨二嫂两个人物的表情对比,一个是“浑身瑟索着”,“动着嘴唇却没有做声”一个是“突然大叫起来”,“显得鄙夷的神色”。再看这两个人物的前后变化,除了描写他们的面部和手之外,还特别浓墨重彩地将少年闰土的敏捷、活泼与中国闰土的迟钝、麻木相比;将青年杨二嫂的“坐”与老年的杨二嫂的圆规式的“站”,甚至飞也似的“跑”相比,角度极巧,对比的效果极强烈。可让我们看到人性的扭曲以及扭曲的社会根源。
  以此对比分析,引发学生进行探究。在教学过程中就应当引导学生比较,发现问题,来确定自己学习这篇课文时应从哪个点进行探究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所包含的思想情感。
  五、矛盾之处细探究
  文中看似矛盾的地方,最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如《骆驼寻宝记》一课时,课文中骆驼的出场“一瘸一拐”看似矛盾,给人感觉骆驼的形象并不完美,但这样写其实更能突出骆驼的高大,这说明骆驼是带伤上阵的。教学时,可引发学生认真探究,反复咀嚼语言文字,与文本进行对话,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中知道作者告诉我们,它去年冬天“为了送一位旅客”,“冻坏了一条腿”这无疑增加了骆驼寻宝的困难。这里还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在鹦鹉的眼里,骆驼是“又傻又瘸的家伙”,不配和自己“一同寻宝”。骆驼正是凭着这股执著的“傻劲”瘸着腿,忍着痛,不顾路途遥远,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闯过一个又一个的难关。
  有人说,孩提时期是人生中最富创造性的时期。这一时期,他们异想天开,勇于探求、活泼好动、敢说敢做。那么,就让学生们大量时间投身于其间的语文阅读学习也能成为他们创造的天地呢!
其他文献
教师要灌满学生的一碗水,自己至少应该有一桶水,其实很多学者提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一桶高质量的水,而且这一桶水要随时的更新,随时保持最佳的质量。还有学者提出
高校德育工作实现“两个重要转变”的几点思考刘建东江泽民同志在与四所交通大学校领导座谈时指出,在新形式下教育工作正面临着“两个重要转变”,一是教育要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
塑料袋作为“白色污染”的元凶之一,要完全降解消失大概需要一千年。目前,全球塑料袋泛滥成灾,亚洲的“灾情”尤其严重。以拥有2200万人口的台湾地区为例,每年就要用掉200亿只塑
创新能力作为一种意识和稳定的心理品质,是学生综合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中,除了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更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发现新问题、新现象。通过联想、判断、推理和综合分析,归纳出物质呈现如此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结合初中化学的特点,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创新环境,使他们具有创新思维,做到想创新、敢创新、会创新。  一、有效设疑,
在高考中实行标准分数已是大势所趋。在广东近十年试点的基础上,1994年又相继有陕西、河南等省进行了试点。国家教委及时进行了总结,连续发文,要求尽快推行标准分数报告制度,态度积极
【正】 我们在上一章的末尾曾经指出,对列宁的《哲学笔记》进行仔细的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想法:列宁在研究辩证法的过程中至少形成过四种不同的系统叙述辩证法的设想。初看起
【正】 为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将于今年10月在北京举办《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社会主义》讲座。主讲人有韩树英、肖前、赵凤岐、夏甄陶、高清
摘要:在新课改中,多媒体技术在历史学科中的应用为教师、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实践的空间。也为学科德育渗透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关键词:多媒体 历史教学 课程资源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与发展,今天仅凭一根教鞭、一只粉笔传授知识的教学方式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在课改的浪潮中越来越呼唤创新的教学模式,另外,历史课程标准中也提出“历
俄国与西欧宗教改革之比较——兼谈改革对其历史进程的不同影响苑一博1054年,基督教出现了其发展史上的第一次大分裂。分裂以后,以罗马为中心的天主教和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正教
如果一个班的学生、老师和家长,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健康活泼、团结友爱、力争上游,每天班主任微笑着进教室,学生高高兴兴上课,任课教师高兴而来、满意而归;教室墙壁彰显高雅的文化氛围,地面一尘不染,桌椅整整齐齐,物品井然有序,读书角散发着书香,黑板报美观丰富……这样的班级便是理想的和谐班级体。这样的班级谁都会喜欢,构建和谐班集体是每个班主任的追求,也是班主任工作绩效的证明。笔者从事多年的班主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