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真“给力”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boy92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互联网的进一步扩展,人们的表达空间更加开放。2010年,涌现了诸如“给力”、“秒杀”、“杯具”、“你懂的”、“神马都是浮云”、“我爸是李刚”、“羡慕嫉妒恨”等具有特殊意义的新鲜词汇(含短句)。这些词汇是网络时代人们思想的一种真实反映,是一种具有多层面价值的社会语用的结晶:网络时代真“给力”。
   一、2010年网络新词的形成背景
   本文中的年度新词语,指的是在2010年中产生并在该年度语言词汇系统中占据一定空间地位、使用频率较高且具有特殊意义的词语,包括新词、热词以及流行语等。其形成自有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
   首先,2010 年“网络公民”力量的持续壮大为网络新词语的诞生提供了广阔的思想源泉。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近期发布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人,较2009年底增加7330万人。”①互联网普及率迅速攀升,为网络公民群体的扩大奠定了直接的基础 。“网络公民”的出现,表明中国社会成员之间能够进行一种即时性的信息交流,这便为新词新语的产生提供了便捷的信息渠道。
   2008年诞生的“网络公民”一词不简单等同于具有信息技术的“网民”。它是指在公民权利意识觉醒的前提下具备独立思考和自主判断能力并在信息高速公路自由驰骋的现代网络人。因此,网络公民是一群充满思想活力的表达主体。这样,网络公民对信息的即时传播、对不公正社会事件的谴责都有可能是新词新语创生的孵化机制。
   其次,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兴舆论载体为网络新词的不断增生提供了新的途径。2010年堪称微博元年,新浪、腾讯、网易、搜狐等几大门户网站微博使用人数迅猛增加。新浪网首先对外发布了《中国微博元年市场白皮书》,成为国内首份针对微博市场的白皮书。据它统计,“2010年底,中国互联网微博累计活跃注册帐户数将突破6500万个,2011年中期将突破1亿个。”②微博市场月覆盖人数和月度有效浏览时间也呈现了爆炸性增长。可见,微博已逐渐深入公众的日常社会生活。从“微博问政”、“草根明星携手网络抗旱”到“英美俄巨头微博外交”,微博作为一种新的对话平台,为表达者提供了一种亦官亦民、更多草根色彩的话语环境。在这里,人们通过这种新的平台进行一种个性化、富有创意的表达,否则根本无法达到预期的表达目的。比如:“微博问政”,众多百姓的参与要求突破陈旧话语表达方式,“官话”在这里显得根本不合时宜,政府官员微博发言必须摒弃陈旧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突破固有的言语表达潜规则的陋习,更多地学会具有“草根特色”的表达,即个性表达、开放表达和创意表达。
   二、2010年网络新词的结构特点
   2010年12月23日,全球最大中文百科网站——互动百科(www.hudong.com)在本年互联网十大热词发布会上公布了年度互联网十大热词榜单:微博、上海世博会、给力、西毕生、足囚协会、涨时代、呜呜组啦、维基解密、炫父、3Q战争;同时,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网络媒体语言分中心、商务印书馆等单位联合在“汉语盘点2010”活动中分类公布了十大热词评选结果(年度国内词、年度国际词,共20个);另外,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基于对国家语言资源监测语料库2010年1月1日-12月20日的全部语料的统计,在中国语言文字网(www.china-language.gov.cn)分类发布了2010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15大类,共150个新词语),内容涵盖政治、经济、科技、环保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根据以上几大权威网站新词评选结果作为数据来源(暂不考虑单个字),汇总并梳理2010年这些网络热词及流行语,去之重复部分,加之未涉及到的如“羊羔体、凡客体、蜜糖体;蒜你狠、××男、××哥、××族系列;毕剩客(必胜客);拒无霸(巨无霸);奥特曼(outman);羡慕嫉妒恨;一个艰难的决定;秒杀;悲催”等共计约200个特色新词语。
   通观这些新的网络词语,撷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2010年特色新词语共35个样本(包括所含系列,如“×哥等”为一个系列),概括其结构形式的基本特点,主要分为:复合构词、仿造构词、谐音构词、外文音译词或意译词以及短语短句等,例举如下表格。
   这里,复合构词指由两个语素联合所创生的新词语,主要通过偏正、联合、动宾等形式构成。偏正式复合法在新词语的产生中占有较高比例。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就复合词的词类性质而言,汤廷池(1989)提出在现代汉语的词汇发展上偏正复合法常被用来产生新词,表达新奇的事物、概念、事态或现象。”③如:团购、秒杀、裸捐、切客等。而仿造词的产生则依赖于语言和思维的类推机制。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到:“类比是语言创造的原则”、“类比形式就是以一个或几个其他形式为模型,按照一定规则构成的形式”。④“仿拟词作为一种根据已有的原型进行创造活动的产物,不论是创造还是接受的过程,都是一个类推的过程”。⑤这里的仿造构词以一个中心语素为核心,在类推的基础上仿拟出新的词语。另外,谐音构词在网络新词中颇具能产性。谐音也是在仿造的基础上构成新词,但强调音节在创生新词语中的突出作用。除此之外,小部分外文音译或意译词和短语短句等也出现在2010年的新词汇之列。
   在分析其构成特征上,复合构词、仿造构词、谐音构词、外文音译或意译词以及短语短句等不同类型构成的数量比例可见表2。复合构词约占所选样本的31.4%,通过附加改造等形式形成的仿造词约占22.9%,通过谐音构成的新词约占25.7%,外文音译或意译词约占8.6%,短语或短句约占11.4%。
   上述网络新词构成比例表明:网络新词是以已有语素为核心而串联式繁衍的,故产词率呈显出明显的加速趋势——这就是网络时代语用活力持续增生的一种表现。
   三、2010年网络新词生成的社会特征
   “新词语的产生基于语言系统两个方面的需求和功能:一是概念需求,二是表达需求。……两者也可以合而为一。”⑥新词语的生成在一定程度上均顺应了言语使用者特定语境中的某种表达的需求。通观2010年这些新生词汇,它们也有着依托特定语境问世的特征。
   首先,部分2010年网络新词依托一定的公共事件产生,反映了网络公民的情绪和基本态度,是大众价值观念的简明指称。部分网络新词语源于一定的公共事件,其流行在于它反映的事件本身所产生的社会轰动效应,浓缩着网络公民对事件的基本评判,是其情绪、评价和基本态度的综合反映。这些语词本身就构成了一种社会性的价值评判,具有强烈的舆论色彩。诸如“我爸是李刚”、“官二代”、“羡慕嫉妒恨”、“一个艰难的决定”(3Q战争)、“学历门”等均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人们对于一系列社会事件的价值倾向和基本态度。“我爸是李刚”是对那些借助父辈权柄欺人炫势的官家子弟及其傲慢无礼的行为所作的概括。“学历门”是对那些制造假文凭、假学历的普遍社会现象所作的针砭,等等。一些原有词汇经过改造、重组,高度浓缩地提炼了特定社会典型事件,被赋予较深广的内涵并具有一定概括力。
   其次,2010年部分网络新词是网络公民诙谐、调侃等心绪的形象反映。结构形式上依赖于谐音双关辞格生成的这些新词语极具诙谐、调侃的情感成分,在表意功能上则生动凸现了民众的心绪。如: “神马都是浮云”、“蛋疼”、“杯具”、“洗具”、“餐具”、“被××”、“鸭梨”、“淡定”、“给力”、“纠结”、“秒杀”等。其中“淡定”、“给力、”“纠结”、“秒杀”兼具形象化特色。又如,当下流行的“我的人生就像一张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这里,“杯具”有着浓重的戏谑和无奈的色彩,同时具有娱乐性、诙谐性,它为哀怨情绪的排遣提供了恰当的渠道——它已经成为人们个性表达和创意表达的一种象征。
   再次,2010年部分新词是当前社会背景下人们对某些时代特征的概括和浓缩。网络语言与现代人的生存方式和经济、文化的时代特征密切相关。2010年这些新词新语,亦复如是。诸如“低碳”、“世博”、“海宝”等词汇的高频使用依赖于上海世博会的新主题;“蒜你狠”、“团购”、“涨时代”等新词语反映了当前社会物价上涨的新趋势;“微时代”、“词媒体”等新鲜词汇则折射出当前新时代信息传播的新特色;“胶囊公寓”现象的出现尤为形象地反映了当前亟待解决的住房问题。
   另外,一部分新词语则是网络时代人们猎奇心理的反映。当今社会是一个鼓励个性张扬、个性凸显的时代。在“××哥”这一词语模之下,有如“犀利哥”、“串场哥”、“妖娆哥”、“江南哥”、“力量哥”、“咆哮哥”、“瞌睡哥”等等,均是对2010年社会环境中出现的十分具有个性的另类男子的概括性称呼。他们独特的造型以及有别于常人的处事方式使人们颇感奇特,“××哥”也因此广为流传。此外,“羊羔体”新诗、彰显品牌个性的“凡客体”均使人们眼前一亮,它们以其独特的方式而走红网络。
   四、2010年网络新词的语用和教学价值
   特定背景下创生的2010年网络新词汇,不仅在形式结构上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同时在更深层次上也彰显了其独特价值,尤其具有十分巨大的语用价值和教学价值。
   第一,显著地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词汇量。2010年所新增的这200多个网络新词,扩大了汉语语用的词汇储存量,给公民社会语用提供了更丰富的选择可能。一种语言要具备与时俱进的表现力,取决于多个因素,其中词汇数量的不断增生就为语言表现力的增强夯实了基础。作为网络时代对日益变化的中国社会现实和思想现实的一种即时性反映,网络新词已经并将继续以加速度纷纷诞生。它们极大地拓展了公民的思维空间和表达空间,预示着国家文化建设和文化创新的提速是网络时代的一种趋势。当然,从网络新词诞生到全面渗透到人们的日常语言生活中去,还需要一定的周期予以印证;不过,从近年来“被字句”、“ABB”短语的迅速、广泛普及的语用现实,我们就可以相信上述论断。其根因在于:这些以“草根方式”问世的网络新词具有顽强的野性生命力,而其生命力又源自对当下蜕变中的社会现实的高度概括力——因此,“被代表”、“被幸福”、“被涨薪”、“被表达”、“被自愿”、“被思考”等等就以强劲的繁殖力不断诞生于建立在斑驳陆离社会现实之上的语言生活中。
   第二,拓展了公民的表达空间。网络新词的大量诞生只是提供了多元表达的种种可能,但并不直接等同于公民表达空间的必然拓展。其中,公民作为语用主体的“自觉意识”之苏醒是关键,即语用主体多元思维、多向表达的自觉要求决定了网络新词在变革新时代的“表达价值”乃至“表现价值”。近期,人民日报接连发表评论文章,主张要容纳“异质思维”、“个性表达”,强调应“兑现社会公众的表达权”⑦——并把它提升到现代文明社会的基本共识这种高度来对待。可以相信:一个“被表达”的时代即将过去,而“自主表达”乃至于“自我表现”的时代正在一步一个脚印走来;在此历史背景下,如何利用网络新词展开多向度的组合、从而在对语言魔方的把玩中催生创意、凸显匠心,这并非是遥不可及的事。诸如上述“被字句”的被推广就是一个明证。2010年“开门”凸显的“日记门”一词同样以这种语用潜规则而被颇有创意地“复制”——它启示我们:以核心语素为文化基因可以“孪生”出无限制的语用符号,从而象征着新的表达空间的被洞开、被延展。
   第三,网络新词极具教育价值和教学意义。网络新词既然具有社会语用价值且有可期的发展前景,那么,自然应该吸纳到学校母语教育中,从而转化为未来公民群体的“语用软实力”。一般语文教师往往会视网络新词为现代汉语族谱中的“另类”而持排斥甚至否定态度(最典型的是上海等地高考作文视之为“错别字”而扣分)。这种观点有失辩证。我们固然需要维护语用生态环境的纯洁,但纯洁的语用生态环境也需要一定的开放性,通过健康的吸纳来拓展现代汉语的语用空间、丰富其表现力,否则汉语的发展就会滞后于时代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现实的发展。所谓“健康的吸纳”,主要指学校母语教师的适当引导和适度点拨,通过母语课程流水线赋予网络新词清新的语用品格和高雅的语用情趣,使之水乳交融般地同化到学生原有的语用图式中去,并成为这种语用图式中的新的增长点。即以2010年的第一热词“给力”为例,教师完全可以开发该词积极的内涵,鼓励学生在口头和书面的表达中得体使用。其积极的意义适合于日常诸多语境,举一反三,无穷尽也。诸如“我爸是李刚”、“一个艰难的决定”等短句或短语,只要找准适当的语境,其高度的概括力和丰富的内涵均会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这几乎成为个性独特、生命力顽强的网络新词的“语用通则”。在这种“找准适当语境”的过程中,母语教师大有可为;唯此,才不辱母语教师的职业称谓和神圣使命。
   总之,网络可谓是现代文明赐予人们获取信息、释放才性、自由表达思想的良好平台,网络语言是汉语言在网络时代下的灵动再现,而网络新词则给网络语言的变化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因此,在打破传统的语用规则和语言规范基础上的网络新词语,将为汉语言的运用和发展增添无限的表现力——正可谓:网络时代多“给力”!
  ————————
   注释:
   ①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1年1月19日,来自http://www.cnnic.cn/dtygg/dtgg/201101/t20110118_20250.html。
   ②新浪网《中国微博元年市场白皮书》,2010年9月9日 ,来自http://wenku.baidu.com/view/7fe75c88d0d233d4b14e6976.html。
   ③顾介鑫、杨亦鸣:《复合构词法能产性及其神经电生理学研究》,《语言文字应用》,2010年8月第3期。
   ④费迪南·德·索绪尔著,高名凯译:《普通语言学教程》,商务印书馆,1980年11月版,第232、226页。
   ⑤张小平:《当代汉语词汇发展变化研究》,齐鲁书社,2008年7月版,第 277页。
   ⑥杨振兰:《新时期汉语新词语语义研究》,齐鲁书社,2009年3月版,第 36-37页。
   ⑦评论员《以宽容心包容“异质思维”》,《人民日报》,2011年4月28日,第14版;评论员《倾听那些“沉没的声音”》,《人民日报》,2011年5月26日,第14版。
   [作者通联:浙江师大教师教育学院]
其他文献
布鲁姆说:“有效教学,始于期望达到的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活动的灵魂。它是教学活动在每一阶段、每一单元、每一课时中要实现的教学结果或所要达到的质量标准。学生的学习行为和结果达到了教师预期的目标,那么这一教学目标才是有效教学目标。  制定有效教学目标要遵循以下原则:  1.整体性原则  充分挖掘教材的各种因素,体现三个维度的要求。具体到每一节课,各维度的目标可以有所侧重,但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一直让我感到困惑:老人明明知道深海无比凶险,可他为什么要走那么远?老人明明知道孤身一人势单力薄。可他为什么要咬牙坚持?老人明明知道对手无比强大难以战胜,可他为什么不放弃?  其实,这都是一些多么肤浅的问题呀!人生明明知道结果,可我们为什么要奋斗?人生明明充满苦难,可我们为什么要行动?人生明明危机四伏。可我们为什么要抗争?这不是同一个道理吗?表面上,《老人与海》写的是一位老人捕获
如要把“语文素养”比作舟,那么,阅读和写作就是波,舟依波而行,语文养素在阅读写作的积累中育成。  不间断地读书,能不断增强人的语感。我们读书的目的,就是要知其情理。对文本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阅读者的语感,而语感的形成与提高,又离不开阅读实践。实践告诉我们,读书有许多方法,有观其大略的跳读、默读,有务求一字之妙的精读、朗读。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朗读中语调、节奏、语流的反复刺激,可以在学习者特
我校丁艳同学的作品《最后一只猴子的自述》(以下简称《自述》)是以环保为话题的文章。题材虽不新,不奇,但它却以独特的魅力吸引了读者,打动了人心,先后被《中学语文》《全国中学优秀作文选》等国内16家报刊发表,并入选《高考作文一本全》《全国中学生名校作文》《高考作文模拟大演练》《初中生新概念作文》等7种作文指导图书。该文成功的秘诀在哪里呢?现就三个方面予以剖析。      一、立意超绝,境界不凡   
传统的阅读教学对《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和焦仲卿的悲剧多从社会学的角度进行剖析,认为不合理的封建礼教和家长制是造成两人双双殉情的罪魁祸首,而焦刘两人则是忠于爱情,矢志不渝的典范,他们的故事在千古传颂中凝聚成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丰碑。这样的解读以意识形态观念统摄文本,貌似合情合理,实则与诗歌中人物的性格、情节的发展、情感的变化和矛盾冲突等因素难以融会贯通。尤其是它过分强化了焦刘与封建家长的矛盾冲突对人
任何一门科学理论,都表现为范畴的逻辑体系。这个范畴的逻辑体系,必定含有逻辑起点、逻辑中介和逻辑终点,“抓住了这三点,才算抓住了一门科学理论的‘纲’”①。它们“在方法论上具有特殊的意义”②。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曾对此做过科学阐述。他的这些思想,为我们建构语文学科理论体系,探索语文学科的理性回归之路,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和指导性线索。   本文着重讨论语文学科的逻辑终点问题,期望借
当著名编辑家、鲁迅曾经的学生兼好友孙伏园问他最喜欢自己的哪篇小说时,鲁迅回答是《孔乙己》。   鲁迅曾写过33篇小说,著名的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祝福》、《药》等,可以说篇篇经典,字字珠玑。而鲁迅独独喜欢这篇《孔乙己》,因此,我们有理由说,《孔乙己》这篇小说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语,一定都是作者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用心创造的结果。那么,文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语,都值得并需要我们用心琢
【评议文章】韩雪屏《教师专业知识的形成与发展》,原载《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1年第9期。   【内容提要】语文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有赖于好的环境,取决于教师自身的心态与作为。社会是课堂,实践是砺石,他人是吾师,自身是关键,教师应在现实生存的土壤中寻找自己的生长点。发展与提升教师的实践性知识的关键是教师自己。教师专业知识的形成与发展有三个主渠道:终身读书学习、反思教学实践、在学习共同
编者按:  在系列“国培班”的培训过程中,学员们最感兴趣、收获最大的培训形式是专家引领下的共同备课:7—10位学员围坐一起,在1-2位专家指导和引领下,就某篇课文畅谈自己备课中的困惑和想法,最后达成一些共识。这当中既有思维的碰撞,也有观点的争鸣,是一次交流,更是一场对话。“共同备课”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新模式,正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下面的课例或许能给我们启发。  地点: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参
一、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盲人摸象   在《1978~2005语文教育研究大系·中学教学卷》的前言里,王荣生和郑桂华两位老师这样写道:   语文教学的主要问题,是教师不知道教什么、不知道如何去教,是学生不知道学什么、不知道如何来学,是观课评教的人不知道评什么、不知道如何评课才算妥当。   真是一语中的!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一现象呢?   笔者认为,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